馮晉慧
(中共大同市委黨史研究室〔大同市地方志研究室〕,山西 大同 037009)
中國精品年鑒工程是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推動全國年鑒高質量發(fā)展的重大舉措,是帶動全國年鑒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助推劑。實施中國精品年鑒工程,有助于更好地記錄社會發(fā)展的脈絡和基本走向;有助于深入挖掘各行業(yè)的獨特創(chuàng)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有助于更好地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助于講好各地的發(fā)展故事。
大同市是山西省最早的市級綜合年鑒創(chuàng)辦地,前身為《雁北年鑒》,創(chuàng)辦于1983年。1987年開始編纂出版《大同年鑒》?;仡櫋洞笸觇b》30余年的編纂實踐,《大同年鑒》編纂人員始終秉承“存史、資政、育人”的宗旨,以年鑒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為目標,不斷學習借鑒優(yōu)秀市級綜合年鑒長處,補給自己的不足,提升年鑒質量,同時結合大同的實際情況,逐步形成了獨具大同特色的地方綜合年鑒。2006年5月18日,《地方志工作條例》(簡稱《條例》)頒布施行,《條例》中明確了地方綜合年鑒的編纂工作,確立了地方綜合年鑒編纂出版的法治地位,從此地方綜合年鑒工作步入了法治化軌道?!洞笸觇b》編纂人員不斷加大《條例》的宣傳力度,在年鑒撰稿單位中創(chuàng)立了撰寫地方綜合年鑒稿件法治化、常態(tài)化的工作局面。2013年,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地方綜合年鑒編纂工作的通知》,為全省地方綜合年鑒編纂出版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年,大同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開展縣區(qū)地方綜合年鑒編纂工作的通知》,助力大同市縣(區(qū))地方綜合年鑒全部開展編纂工作,加快了大同市實現縣(區(qū))綜合年鑒“全覆蓋”的步伐。2016年7月15日,《大同年鑒(2014)》榮獲全國地方志優(yōu)秀成果(年鑒類)二等獎,是山西省獲得此項榮譽最高的城市綜合年鑒,此獎項的獲得增強了《大同年鑒》編纂人員向更高獎項邁進的信心。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為年鑒編纂人員注入了新的思想武器,從此地方綜合年鑒進入了新的發(fā)展時代。新時代的地方綜合年鑒編纂理應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聚焦黨和國家關注的戰(zhàn)略性、全局性、綜合性的最大問題,緊扣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客觀記述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重大實踐問題和新時代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在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1]劉永強.牢記初心使命勇于擔當作為全面推進年鑒事業(yè)轉型升級.中國年鑒發(fā)展報告(2019—2020)[M].方志出版社,2020.(P21)?!洞笸觇b》編纂人員牢記年鑒人職責使命,用最簡潔、樸實的文字記載大同發(fā)展、宣傳大同亮點、講好大同故事。2019年,大同市嚴格按照中國精品年鑒工程申報程序,積極開展申報工作,經省里推薦,擬定為中國精品年鑒申報單位。申報精品年鑒期間,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組織中國精品年鑒專家數次對《大同年鑒(2019)》的框架及條目內容進行了精心指導,編纂人員按照中國精品年鑒專家的意見,克服分目內容征稿難等問題,多次組織相關單位研究分配組稿內容,完善補充《大同年鑒(2019)》內容的不足之處,大大提升了《大同年鑒(2019)》的編纂質量,最終通過中國精品年鑒專家評審。2020年3月30日,《大同年鑒(2019)》被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評為第四批“中國精品年鑒”;同年12月30日,《大同年鑒(2019)》被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中國地方志學會評為第七屆全國地方志優(yōu)秀成果(年鑒類)特等年鑒。
首先,充分認識年鑒框架設計的重要性??蚣苁堑胤骄C合年鑒的綱目,是其信息資料的科學組織形式,體現一部年鑒的編輯思維、內容結構和特色形式[2]楊軍仕,王守亞.地方綜合年鑒編撰教程[M].方志出版社,2016.(P16)?!洞笸觇b(2019)》在保持歷年框架相對穩(wěn)定的基礎上,為順應新時代的發(fā)展,作了適當增加和調整。既全面展示本行政區(qū)域的基本情況,又體現其年度特點和突出其地方特色的框架。如“農林水利”類目調整為“農業(yè)”類目,“水利”改為“水資源保護”歸入“生態(tài)保護”類目,“商貿會展”“無線電通信郵政”類目整合為“商貿服務業(yè)”“經貿合作”兩個類目,“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環(huán)境保護”類目分設為“城鄉(xiāng)建設”“生態(tài)保護”兩個類目,“財政稅務”類目歸入“經濟管理”類目;為突顯大同文化旅游名城的地位,把“文物旅游業(yè)”類目調整為“旅游業(yè)”類目,“文物”歸入“文化”類目;為突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使命,特設“脫貧攻堅”類目。調整后全書設特載、大事記、市情概覽、中國共產黨大同市委員會、大同市人民代表大會、大同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大同市委員會、紀檢監(jiān)察、民主黨派工商聯(lián)、群眾團體、法治、軍事、經濟管理、農業(yè)、工業(yè)建筑業(yè)、商貿服務業(yè)、旅游業(yè)、經貿合作、交通運輸、金融、城鄉(xiāng)建設、生態(tài)保護、科學技術、教育、文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醫(yī)療衛(wèi)生、體育、脫貧攻堅、社會生活、人物、縣區(qū)概覽、附錄33個類目?!洞笸觇b(2019)》其框架亮點主要體現在:(1)突出優(yōu)勢產業(yè),展示行業(yè)發(fā)展。大同的煤炭儲量大,為大同贏得了“中國煤都”和“國家重要能源基地”之美譽。大同煤炭不僅儲量豐富而且品位很高,是世界著名的工業(yè)優(yōu)質動力燃料,被稱為“工業(yè)精粉”。如在“工業(yè)”類目中設“煤炭工業(yè)”分目,重點記載其經濟發(fā)展、科技研發(fā)、轉型發(fā)展等方面的情況。(2)緊跟時代發(fā)展,凸顯新興行業(yè)。按照新時代發(fā)展要求設置相關分目,重點記載新興行業(yè)的發(fā)展動態(tài),凸顯新時代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如在“工業(yè)”類目中增設了“能源革命”“新材料工業(yè)”等分目;在“商貿服務業(yè)”類目中增設了“郵政快遞”“電子商務”“物流業(yè)”“居民服務業(yè)”等分目。(3)吻合大同發(fā)展,精準掌握重點。按照國家、省內對大同的發(fā)展要求,以及大同市的發(fā)展實際情況,在年鑒類目中重點記載相關內容。如提升“生態(tài)保護”類目內容,分“環(huán)境質量”“土地資源保護”“水資源保護”“森林資源保護”“污染防治”“環(huán)保管理”等分目;在“農業(yè)”類目的“種植業(yè)”分目中重點記載“黃花發(fā)展”等內容;在“文化”類目中設“古都燈會”分目,重點記載其特色燈展等內容;在“旅游業(yè)”類目中設“旅游景區(qū)”分目,重點記載“云岡石窟”“恒山”“華嚴寺”等在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景區(qū)。
其次,突出裝幀設計融入城市元素。年鑒裝幀設計既要符合年鑒作為黨政刊物嚴謹、權威的主流要求,又要跟上時代審美潮流。同時,精美的裝幀和新穎的表現手法能提高年鑒的可讀性[1]王昕晗.淺談如何提高年鑒的可讀性與實用性.年鑒論壇(第十輯)[C].北京出版社,2020.(P256)。年鑒的封面設計應當抓住區(qū)域特點,定位準確,凸顯城市個性,成為各地年鑒彰顯地方特色的一大亮點[2]鄒璇.淺談城市年鑒的封面設計.中國年鑒研究[J].2019,(1).(P57)?!洞笸觇b(2019)》的封面選用了印金底色,代表古都大同的歷史文化積淀,封面印有代表大同環(huán)境治理后的文瀛湖生態(tài)公園圖片,凸顯了大同市連續(xù)多年空氣質量位居全省第一的成果。彩頁設有“美麗大同”“古都燈會”“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首屆農民豐收節(jié)”“首屆大同能博會”“脫貧攻堅”“2018‘影像的力量’中國(大同)國際攝影文化展”等專題圖片,突出反映了2018年大同市的重大事件、重要成果和熱點問題?!洞笸觇b(2019)》內頁類目壓圖設計融入了喜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紅色元素和代表大同的古城墻,既體現了年度特征,又體現了大同特色。內頁板式設計采用棕色標題與全書封面、類目壓圖等融為一體,顯得主次分明,非常協(xié)調統(tǒng)一。
地方綜合年鑒的最大價值,在于它提供翔實可信的年度性資料。資料性是地方綜合年鑒的最基本屬性,決定和影響地方綜合年鑒的綜合性、地方性等其他性質,能夠反映所記事物的規(guī)律和本質面貌[3]楊軍仕,王守亞.地方綜合年鑒編撰教程[M].方志出版社,2016.(P41)。地方綜合年鑒編纂對資料的要求是:材料真實可靠,具有存查價值;內容相對完整,形式多種多樣;文字簡潔明白,方便讀者檢索[4]許家康.論年鑒的資料性.許家康集[C].線裝書局,2011.(P3)。地方綜合年鑒資料的選取本著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的原則?!洞笸觇b》編纂人員按照“四個必須”選取年鑒資料。(1)政治站位必須“高”。要求每個編纂人員一定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年鑒編纂的重要指導思想,以黨的領導為主線,貫穿編纂年鑒全過程,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求真求實,嚴把政治關,提升對地方綜合年鑒工作的認知度。(2)地域特點必須“清”。要求每個編纂人員研讀政府工作報告,充分掌握政府工作要點,研究大同獨有的歷史文化,以相關類目、分目、條目彰顯大同特色,收集整理大同發(fā)展獨有的新視點,在年鑒中展現大同年度亮點,增強年鑒的實用性,擴大大同的影響力。(3)時代發(fā)展必須“追”。要求年鑒編纂人員的思想必須緊跟新時代發(fā)展步伐,及時了解新興行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挖掘相關資料,增設新的類目、分目及條目內容,增強年鑒的時代性、常新性。(4)開發(fā)利用必須“建”。通過對地方綜合年鑒輯錄資料的運用、研究,既可以為各級領導干部了解熟悉地情提供咨詢服務,為各級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重要的借鑒和依據,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歷史借鑒,也可以為規(guī)劃編制、旅游開發(fā)、城市建設、招商引資、防災減災、文化建設、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教育等方面提供信息咨詢和合理化建議,為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深化改革提供智力支持[1]楊軍仕,王守亞.地方綜合年鑒編撰教程[M].方志出版社,2016.(P14)?!洞笸觇b》編輯部按照新時代年鑒發(fā)展的要求,把年鑒工作融入到網絡版年鑒、手機二維碼年鑒的數字化發(fā)展時代,把年鑒資料免費提供給社會公眾使用,充分體現其所具有的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說,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2]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10-15).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P124-125)。習近平總書記對精品的精辟闡述,為年鑒工作者指明了前進方向,激勵年鑒工作者要不斷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用更多更好的精品年鑒展示時代新氣象,記載時代發(fā)展新輝煌。同時,年鑒工作者要在遵循年鑒編纂規(guī)范的基礎上,融入新發(fā)展理念,把握年鑒年度特點和地方特色,不斷提高地方綜合年鑒的編纂質量,以精品意識奉獻社會,擴大年鑒資源的利用率,更好地為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3]鄭維楨.打造精品年鑒需要解決的問題及實踐路徑[J].史志學刊,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