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僅27歲自殺身亡的童謠詩人金子美鈴被稱為“童謠詩人中的巨星”,她的詩歌中處處表現(xiàn)出一顆溫柔之心。本論文對金子美鈴展開考察,以《金子美鈴物語》為研究文本,分析她的生平經(jīng)歷對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對金子美鈴來說,詩歌不僅是她吐露悲傷孤獨的窗口,更是她表達慈悲與抵抗的一方天地。在其去世半世紀后,由于童謠詩人矢崎節(jié)夫的再度發(fā)掘,被時間洪流所埋沒的金子美鈴及其詩歌作品的價值得以重獲評價,繼續(xù)治愈人心。
關鍵詞:金子美鈴;詩歌;生平;影響;悲劇
童謠詩人金子美鈴在短短27年的人生中創(chuàng)作了512首詩歌。但由于其在27歲時就自殺身亡,加之發(fā)表的作品僅有90首,曾一度被世人忘卻。在她自殺半個世紀后,童謠詩人矢崎節(jié)夫發(fā)現(xiàn)了金子美鈴的詩歌并為之深深感動,在他的努力下,金子美鈴的詩歌變得廣為人知起來。本論文擬以文本分析法為研究方法,以《金子美鈴物語》為分析文本,探究金子美鈴生平經(jīng)歷對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
一、從不幸中誕生出的慈悲與抵抗
本論文將金子美鈴的人生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金子美鈴的童年到其結婚為止,第二階段則從結婚到其自殺為止。之所以以結婚為分割點,是由于在這之前金子美鈴所經(jīng)歷的喪失主要以原生家庭為中心,而結婚之后其不幸擴大到了婚姻建立的新家庭中,墜入了不幸深淵。本章將從金子美鈴童年至結婚這一階段的經(jīng)歷出發(fā),以其在此階段中創(chuàng)作出的詩歌為文本,分析該階段中金子美鈴的經(jīng)歷對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
(一)悲傷背后的慈悲
金子美鈴三歲喪父,為了生計一家開始經(jīng)營金子文英堂書店。四歲時,弟弟正佑又作為上山家的養(yǎng)子被送去姨母藤所居住的下關,而母親則終日忙于家計。因此,尚且年幼的美玲度過了一個孤寂的童年。1919年,姨母藤因病去世一年后,金子美鈴的母親美知與藤的丈夫上山松藏再婚,就此與美玲兩地分離。直到二十歲,美玲才終于回到了母親的身邊。但不久后,老師西條八十遠赴法國,朋友豐豐代也在孕中病逝。從幼年到結婚,金子美鈴經(jīng)歷了種種與親友的生離死別,體會到了無數(shù)悲傷。這種悲傷亦在其詩歌中有所表現(xiàn)。
海里的魚兒真可憐。//稻米有人種,/牛養(yǎng)在牧場里,/鯉魚在池塘有麥麩吃。//可是海里的魚兒呢?/什么照顧都得不到,/一件壞事沒有做,/卻要這樣被我吃掉。//魚兒真是太可憐了。
——《魚兒》[1]196
這首詩歌《魚兒》發(fā)表于1923年,是金子美鈴的代表作之一。金子美鈴將關注點置于海中的魚兒,對得不到任何照顧卻要被吃掉的魚兒表達憐憫,以文字直接表達自己的悲傷。之后創(chuàng)作出的《魚滿艙》中亦有表達為魚兒傷悲的語句。通過這些詩歌可以感受到金子美鈴的悲傷,而悲傷之下所表現(xiàn)出的則是她的慈悲。
(二)對孤獨的抵抗
失去父親后又與弟弟分離,而母親也因忙于生計無暇陪伴自己,金子美鈴度過了一個孤寂的童年時代。這種幼年時期的寂寞陰影在其詩歌作品中常有體現(xiàn)。她曾在《冬雨》中寫道:“‘媽媽,媽媽,你看,下雪了喲?!?,下雪了呢?!鲋每p的媽媽說……我把左邊的臉頰寂寞地貼在冰冷的玻璃上?!盵2]生動地描繪了得不到母親關注而無比寂寞的兒童形象。但幸運的是,她擁有著超乎常人的豐富想象力。依靠想象她編織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純粹的詩歌世界,將自己從現(xiàn)實的孤獨中解放了出來。
如果給我一把幸運小槌,/我要用它敲出些什么呢?//羊羹、蛋糕、甜納豆,/和姐姐同樣兒的手表。/除了這些我更想要,/一只純白色的,愛唱歌的鸚鵡,/紅帽子的小人兒,/讓他每天為我跳舞。//不不,比起這些我更想要/像一寸法師那樣/眨眼功夫就長高/變成大人該多好!
——《幸運小槌》[1]240
金子美鈴在詩歌中想象出一把神奇小槌,敲一敲它即可創(chuàng)造出一個應有盡有的童話世界。不只是羊羹之類的美食,手表、會唱歌的鸚鵡等,詩人還進一步表達了希望像一寸法師那樣瞬間就可以成為大人的夢想,只有從孩子的視角出發(fā)才能暢想出如此自由肆意的世界??梢哉f,對于金子美鈴而言,在現(xiàn)實中經(jīng)歷的諸多不幸孤獨使她在詩歌作品中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個純粹的童話世界,以此實現(xiàn)對孤獨的反抗,補足內心的缺失。
二、洋溢于詩歌的積極人生觀
1926年,金子美鈴與上山文英堂的掌柜宮本慶喜結婚。如果說婚前的生活只是一個不幸的開端,婚后的生活則使她真正墜入了絕望的深淵。本章將從其婚后至自殺期間的經(jīng)歷出發(fā),結合該階段所創(chuàng)作出的詩歌作品,分析金子美鈴人生后半段的經(jīng)歷對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
(一)通過詩歌給予自己的力量與希望
23歲,金子美鈴在姨父上山松藏的推薦下與宮本慶喜結婚。于她而言,這不過是順從了上山松藏的安排而做出的決定。作為丈夫的宮本慶喜即使在結婚后也絲毫沒有考慮過妻子的感受,頻頻往來于花街柳巷。得不到丈夫理解愛護的金子美鈴,不久后因其女性關系混亂,與宮本慶喜一起被趕出了上山文英堂書店。之后,她又被丈夫傳染上淋病,當時這是一種放置不管就會死亡的可怕疾病,給金子美鈴的身心都帶來了巨大的折磨。而處于這種極度不幸狀態(tài)下的金子美鈴,通過詩歌創(chuàng)作給予了自己力量和希望。
——藏好了嗎?/——還沒呢!/在枇杷樹下,/在牡丹叢里,/捉迷藏的孩子們。//——藏好了嗎?/——還沒呢!/在枇杷樹枝上,/在綠綠的果實里,/小鳥和枇杷果。//——藏好了嗎?/——還沒呢!/在藍天外,/在黑土里,/夏天和春天。
——《藏好了嗎》[1]167
詩人通過三次重復“藏好了嗎”“還沒呢”這樣孩童之間無憂無慮的對白及對枇杷、牡丹、小鳥等明朗事物的使用,描繪了一幅孩子們捉迷藏的場景。無論是生機勃勃的自然,還是天真無邪的孩子,抑或是晴朗明媚的天氣,都是充滿了力量和希望的意象,使得全篇洋溢著明亮溫暖的氛圍。
一年后創(chuàng)作的詩歌《芝草》中,同樣也能讓人感受到文字間的溫暖筆觸。她將長到路中間的小草作為描寫的對象,以“用力拔也拔不掉”等詩句贊美它的堅韌。又將其與紫云英、石蒜等細弱的植物作對比,強調小草雖看上去無趣,不能開出美麗的花朵,卻是我們玩累時坐著、躺著的場所。柔軟而強韌的小草既給予了金子美鈴生活下去的動力,亦是她自身的象征——即使處于不幸深淵也沒有放棄希望,依舊以溫柔雙眼看待世間書寫明暖詩篇。
(二)對于殘酷現(xiàn)實的原諒
金子美鈴的婚后生活雖然不幸至極,但她卻從未停止過創(chuàng)作,以詩歌為自己帶來力量與希望。福田周[3]在研究中指出,金子美鈴對家庭變動等常常采取緘默接受的態(tài)度,其性格內向性傾向較強,易順從外部環(huán)境。與外向者不同,內向的金子美鈴面對殘酷現(xiàn)實時,不是嘗試去改變而是采取了原諒的態(tài)度,而她的寬恕也在其詩歌中有所表現(xiàn)。
誰都不要告訴/好嗎?//清晨庭院的/角落里,/花兒/悄悄掉眼淚的事。//萬一這事/說出去了,/傳到/蜜蜂的耳朵里,//它會像/做了虧心事一樣,/飛回去/還蜂蜜吧。
——《露珠》[1]28
《露珠》是金子美鈴結婚兩個月后發(fā)表于雜志《童話》的詩歌作品。她將清晨的露珠想象為花兒的眼淚,構造出一個溫暖和諧的世界。元田郁[4]認為,詩歌中的花兒實為金子美鈴自身的象征,花兒的眼淚則是她心中的眼淚。但金子美鈴卻在詩歌中寫道花兒悄悄掉眼淚的事“誰都不要告訴”,只將自己的痛苦悲傷默默埋葬于心中。至于不告訴的理由,是因為害怕蜜蜂知道后會因愧疚而來歸還蜂蜜。可以看出,即使被傷害,花兒卻依舊選擇了理解原諒。在現(xiàn)實生活中,金子美鈴無論是對姨父上山松藏,還是對女性關系混亂的丈夫宮本慶喜都采取了原諒容忍的態(tài)度,而《露珠》正是其面向周圍的告白。
金子美鈴在另一首代表作《是回聲嗎》中,亦表達了她的原諒和溫柔。她在詩歌中寫道:“就這樣,不一會兒,我寂寞起來,我說‘對不起’ 它也說‘對不起。’是回聲嗎,不不,我們都不是?!盵1]190這首詩歌創(chuàng)作于金子美鈴25歲時,被認為反映了其對丈夫的寬恕。夫妻關系即便瀕臨破滅,金子美鈴對生活仍有期許,她嘗試去原諒丈夫,并通過詩歌將自己重歸于好的想法傳達給了他。雖然被宮本慶喜一次次地傷害,她卻以寬恕的態(tài)度不斷施予溫柔,期望著對方的改變。
三、結語
本論文以《金子美鈴物語》為中心,使用文本分析法,研究了金子美鈴的生平經(jīng)歷對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以與宮本慶喜的結婚為分割點,本論文將金子美鈴的人生劃分為兩個階段分別進行了探討。第一階段從其幼年至結婚為止,在這一階段中金子美鈴遭遇了種種與親友的生離死別,她的童年及少女時代都是孤單的。因此,金子美鈴的詩歌中常常隱藏著這種悲傷孤獨。但她的悲傷不是自我憐憫,而是由于對萬物的慈悲所自然流露出的感情。為了抵抗現(xiàn)實中的孤獨,金子美鈴運用自己的想象力通過詩歌構筑了一個純粹的童話世界,使寂寞的心靈得以解放;第二階段從金子美鈴結婚至自殺為止,與上山文英堂掌柜宮本慶喜的婚姻所帶來的是:丈夫的無視、淋病和不休的爭吵。即使處于如此絕望深淵,金子美鈴卻依舊保持著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通過溫暖明亮的詩歌給予自己力量與希望的同時,亦傳達出對殘酷現(xiàn)實的寬恕。
作者簡介:鳳帆(1998—),女,漢族,安徽宣城人,日語語言文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日本文學。
參考文獻:
〔1〕金子美鈴.金子美鈴物語[M].吳菲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
〔2〕金子みすゞ.新裝版·金子みすゞ童謡集[M].東京:ハルキ文庫,2019.
〔3〕福田周.金子みすゞの作品と生涯にみる生と死―分析心理學の視點から―[J].死生學年報,2011(7):5-22.
〔4〕元田郁.金子みすゞの精神分析的理解―対象喪失からみた作品と生涯―[J].心理相談センター年報,2013(8):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