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慧
(江蘇農(nóng)牧科技職業(yè)學院, 江蘇 泰州 22530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diào),中國共產(chǎn)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歷史經(jīng)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當前,高職院校學生身處錯綜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思想領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黨史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教育資源,加強對學生的黨史教育刻不容緩。
唯物史觀是人們認識和把握歷史的根本方法。對學生進行黨史教育,就是要培育學生形成唯物主義歷史觀,用唯物史觀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實事求是是唯物史觀的基本原則,歷史是客觀存在的,歷史的發(fā)展有其客觀規(guī)律。在黨史教育中,以史實為據(jù),注重對黨史規(guī)律的總結(ji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思維方式,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向前發(fā)展的決定力量。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艱苦奮斗,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黨和國家對青年一代寄予厚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xiàn)偉大的發(fā)展目標就有源源斷的強大力量。教育學生認知歷史,感悟歷史,從歷史中吸取力量,培育學生的擔當意識。
黨史是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zhàn)取得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歷史,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歷史。近代中國積貧積弱,許多仁人志士探索救亡中國的道路相繼失敗,只有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迎來了曙光。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zhàn),建立了新中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社會經(jīng)濟建設,積極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人民從此富起來了。今天,處在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只有繼續(xù)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歷史證明,中國共產(chǎn)黨的命運始終與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通過加強“黨史”教育,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共產(chǎn)黨和社會主義制度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要堅定“四個自信”,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使學生更好地感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優(yōu)越性,堅定社會主義方向;使學生更好地認清自己的歷史使命,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將個人理想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中,在奉獻社會中實現(xiàn)個人的人生價值。
年輕一代正因為年輕氣盛,所以從其天性來說,他們對真理的敏感程度往往比成熟以后更為靈敏。 高職院校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學生具有追求真理的熱情,但其思想也極易受到社會不良思想是影響,尤其是歷史虛無主義和功利主義思潮的影響。加強對高職學生的思想引領,培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黨史教育是新時代增強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重要舉措,對高職學生進行黨史教育,有利于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應對不良思潮對價值觀領域的沖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黨史本身所蘊含的強大精神力量,使其能夠成為高職院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以黨史為載體,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領,引導學生從黨史中吸取精神力量,并將精神力量轉(zhuǎn)化為奉獻社會、艱苦奮斗的價值觀念,以此來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黨史是高職院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資源,近年來,高職院校廣泛開展了多種類型的黨史教育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越來越多的學生積極參與黨史學習活動,增加了對黨史的了解,進一步增強了“四個自信”。但是也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部分學生對黨史理論的理解比較片面,不夠深入;落實到實踐方面力度不夠,知行脫節(jié)等問題。
一是部分高職院校對黨史學習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在教育教學中以專業(yè)理論和技能為主,課程思政推進力度不夠,缺乏對黨史的宣傳教育,未能在全校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二是高職院校的黨史教育方式比較簡單陳舊,現(xiàn)有的教育方式主要包括思政課課堂教學和黨團活動兩個方面,思政課課堂教學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陳舊,多為灌輸式的理論講授,講解不夠深入、生動,對學生的啟發(fā)觸動不夠。黨團活動形式比較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型的活動內(nèi)容和活動方式,對學生的吸引力度不夠,教育效果不理想。三是黨史教育沒有形成相應的體制機制,當前高職院校的黨史教育學習活動大多比較零散,不成體系,且學習的對象多為黨員,對普通學生的黨史學習重視程度不夠,缺乏自上而下的推進體制,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一是部分高職學生對黨史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學習僅僅局限在完成學校或者老師布置的任務,未能意識到黨史學習的意義和重要性,將黨史學習當做任務來完成,缺乏課后或者活動后的思考,處于學完就忘的狀態(tài)。二是部分高職學生在中學階段累積的歷史基礎相對薄弱,對史實缺乏一定的了解,加大了教育的難度,同時,學生黨史學習的學習習慣欠佳,沒有形成定期學習的學習模式,使得黨史學習難以向深處延伸。三是學生的實踐不足,學生大多數(shù)的實踐活動集中在課后或者寒暑假,部分學生比較懶散,缺乏參與實踐活動的熱情,沒有將黨史學習的理論成果轉(zhuǎn)化為實踐,使得學習停留在理論層面,不夠深入。
《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從黨史教育來看,思政課程是黨史教育的主陣地,高職院校的思政課程主要包括“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和法律修養(yǎng)”,這兩門課程與黨史密切相關。在課程教學中,要滲透融入黨史,突出中國共產(chǎn)黨在近現(xiàn)代史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既要講清楚歷史實踐,又要將史實放入時代背景中加以闡釋,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教學方法上,通過模塊化教學,構建黨史教育模塊,講清歷史脈絡和歷史事實。同時結(jié)合學生的專業(yè)及學生的特點,以正面引導為主,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深刻感悟。課程思政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除思政課程外,黨史教育也要依靠高校的公共基礎課程、專業(yè)教育課程、實踐類課程等。通過開設與黨史相關的通識類課程,對學生進行黨史理論教育,提升學生的理論素養(yǎng),例如上海大學開設的《開天辟地》選修課。課程教學是學校黨史教育的重要方式,要充分挖掘?qū)I(yè)知識體系中的所蘊含的黨史因素,同時黨史的融入也豐富了課堂教學,提升了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強化了育人效果。理論從實踐中來,也要到實踐中去。實踐課程是將黨史教育理論成果轉(zhuǎn)化為實踐成果的重要載體,通過實踐課程,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的各行各業(yè),了解國情民情,回望歷史,體悟變化。
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極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當前的高職生,大多都是“00后”,他們成長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網(wǎng)絡早已融入他們的生活。網(wǎng)絡的發(fā)展拓展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但是網(wǎng)絡信息良莠不齊,歷史虛無主義思想大行其道,混淆學生的認知,引發(fā)價值觀危機。高職院校的黨史教育需運用好網(wǎng)絡平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趨利避害,構建“互聯(lián)網(wǎng)+”的黨史融入思政教育的新模式。首先,拓展網(wǎng)絡教育平臺。近年來,高職院校黨史教育的形式更加豐富多樣,不少高校通過開通微信公眾號、抖音賬號等方式,拓展育人陣地,取得良好的效果,“學習強國”App也在高職院校學生中普及,尤其是今年黨史學習教育官網(wǎng)、官微的開通,為“互聯(lián)網(wǎng)+”的黨史教育增添了新的平臺。其次,運用好新媒體技術。新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豐富教育形式,使黨史以更喜聞樂見的形式為學生所接受。通過圖片、視頻、虛擬現(xiàn)實等形式,寓教于樂,提高黨史教育的實效性,通過在線開放課程、網(wǎng)絡微課、慕課等形式,構建黨史教育資源共享平臺,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加豐富優(yōu)質(zhì)的黨史教育資源。實踐證明,網(wǎng)絡是高職院校黨史教育必須占領的新陣地,學校教育者要積極探索,將線上與線下相融合,推進黨史教育。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黨史融入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歸根到底是要推動理論入腦入心,轉(zhuǎn)化為指導學生實踐的行動自覺。以黨史教育為契機,深化學生對黨的性質(zhì)宗旨和黨的理論的認識,把握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弘揚革命精神,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一是充分挖掘紅色資源,講好黨的故事。通過組織學生參觀紅色基地,邀請老黨員現(xiàn)身說法等方式,讓學生切實體會黨的發(fā)展歷程,感悟歷史,傳承紅色基因。二是為學生搭建服務的平臺,將學習成果轉(zhuǎn)化為實踐行為。以學?;蛞詫W院為單位,結(jié)合專業(yè)特色,構建黨史學習實踐基地,廣泛開展調(diào)研活動,讓學生在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中更好地了解黨史,激發(fā)愛國熱情,明確使命擔當,以更加飽滿的姿態(tài)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建設中去。三是在實踐中優(yōu)化黨史學習評價方式,以評價促教育。黨史學習的評價方式應當多元,一方面在理論方面,通過考試考察、知識競賽等方式,檢驗理論學習情況,督促學生進行理論學習。另一方面,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nèi)校外的各項實踐活動,通過學生自評與實踐基地評價相結(jié)合的方式,找出學生在實踐中存在的不足,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
黨史融入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加強對黨史的教育學習就是在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應然層面,黨史本身所蘊含的豐富的精神力量使其能夠成為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在實然層面,通過學校層面自上而下地推動,教師層面恰當?shù)匾龑?,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黨史所蘊含的精神力量能夠被學生所吸收,從而轉(zhuǎn)化為推動學生自身發(fā)展的巨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