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紅,梁沛楓, 李雅嘉,賈麗敏,王佳旺,李強翔
【摘要】 目的 了解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醫(yī)護人員工作壓力及心理方面的狀況,為醫(yī)院疫情防控及開展心理干預提供理論依據。
方法 2020年2月19日面向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及其他醫(yī)院醫(yī)護人員進行問卷調查,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通過網絡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自愿參加,由醫(yī)護本人進行答卷。
結果 截至2020年2月26日,共收到有效問卷863份。其中“在疫情期間上班,我感到比往常更加神經過敏焦慮”性別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有時候感到焦慮”占比最多,男性為44.9%、女性為50.8%;在“我無緣無故感到擔心”中性別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有時會感到擔心”占比最多,男性為51.7%、女性為52.9%,表現(xiàn)出女性在突發(fā)疫情下更容易感到焦慮和不安。工作壓力方面,僅“在疫情不清楚的情況下安排上普通門診,是否有精神壓力”在性別之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女性(67.0%)高于男性(56.8%)?!耙咔椴磺宄那闆r下到急診、感染科、發(fā)熱門診輪崗是否有精神壓力”職稱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其中“有較大壓力”和“有一定壓力”中高級職稱醫(yī)護人員均高于其他職稱,分別為28.2%和57.7%。
結論 在突發(fā)疫情的情況下,醫(yī)護人員尤其是女性醫(yī)護人員心理健康不容樂觀,應更加關注女性醫(y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以達到能更好地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發(fā)生。
【關鍵詞】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醫(yī)護人員;心理情況;工作壓力
中圖分類號:R395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2.02.004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medical staff in large public hospitals under the epidemic of COVID-19
[HJ2][HJ]
LIU Shanghong1a, LIANG Peifeng1a, LI Yajia2, JIA Limin1b, 3, WANG Jiawang4, LI Qiangxiang3, 4
(1a.Department of Medical Record Statistics, 1b.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1. People's Hospital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Yinchuan 750001, Ningxia, China; 2.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8, Hunan, China; 3.Ningxia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Geriatric Diseases, Yinchuan 750001, Ningxia,
China; 4. 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Hunan Institute of Geriatrics, Changsha 410016, Hu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working pressure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medical staff under the epidemic of COVID-19,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hospitals.
Methods On February 19, 2020,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for the medical staff of People's Hospital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and other hospitals. Th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the form of online questionnaire by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The medical staff participated voluntarily and answered the questionnaire by themselves.
Results As of February 26, 2020, a total of 863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ceived. The gender difference of "I feel more nervous and anxious than usual when I go to work during the epidemic"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nd "sometimes feel anxious" accounts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with 44.9% for men and 50.8% for women. The gender difference in "I feel worried for no reason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mong them, "sometimes feel anxious"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with 51.7% for men and 52.9% for women, which showed that women were more likely to feel anxious and uneasy in case of an outbreak. In terms of work stress, only "whether there is mental stress in arranging general outpatient service when the epidemic is unclear" was different between genders, and women (67.0%) were higher than men (56.8%).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whether there is mental pressure in the rotation of post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infection department and fever clinic when the epidemic situation is unclear" among different titles (P<0.01). Among them, "great pressure" and "certain pressure" among medical staff with medium and senior titl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 other titles, which were 28.2% and 57.7%,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 the case of sudden epidemic, the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staff, especially female medical staff, is not optimistic, s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female medical staff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so as to better deal with the occurrence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Key words】 COVID-19 epidemic; medical staff; psychological situation; working pressure
自 2019 年 12 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集中發(fā)生了多起病毒性肺炎,2020 年 1 月8 日查明病原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經過基因測序被確定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現(xiàn)在已被證實是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1]。大量醫(yī)護人員投入到抗疫一線的戰(zhàn)斗中,不僅要承擔超負荷的臨床工作,還要面臨疫情帶來的一系列心理問題,醫(y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問題直接影響醫(yī)院的疫情防控效果。本次調查旨在了解在突發(fā)疫情下醫(yī)護人員的心理情況和工作壓力,為醫(yī)院疫情防控及開展心理干預提供理論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20年2月19日~2月26日,通過網絡問卷調查,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對醫(yī)院醫(yī)護人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主要是選擇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在院醫(yī)護人員進行重點發(fā)放,也有部分其他地區(qū)醫(yī)院的醫(yī)護人員參與了本次問卷調查,以期獲得醫(yī)護人員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樣本。截至2月26日,共收集有效問卷863份。
1.2 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通過網絡方法進行調查,問卷調查采用匿名的方式進行,內容包括一般人口學特征(包括年齡、性別、職稱)、心理情況、工作壓力、工作時長、期望報酬及工作制度等,調查問卷由專家組進行審核,剔除掉多余和不適合的條目6條,一共保留23條題目。Cronbach's Alpha=0.812,問卷信度和效度較好。心理健康狀況包括焦慮、恐慌、莫名擔心、易疲勞、精神壓力五個維度。具體標準分為:很少有、有時有、大部分時間有、絕大部分時間有,精神壓力標準分為:較大壓力、有一定壓力、沒壓力。通過問卷設置(核心問題為必答題、邏輯跳轉和限制、填寫范圍限定等)對問卷進行質量控制,由各科室主任和護士長將本問卷發(fā)放至科室工作群,充分告知本問卷的目的及保密性,遵循自愿原則,真實填寫問卷,在相對安靜的環(huán)境下組織科室醫(yī)護人員進行問卷的填寫,以保證問卷的真實可靠。
1.3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在實際工作中有可能接觸到新冠肺炎患者或疑似的醫(yī)護人員、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調查者、問卷填寫完整、問卷邏輯審核通過;排除標準:通過預調查測試填寫時間小于 60秒且大于120秒、問卷填寫不完整、邏輯審核錯誤者。最后共收集有效問卷863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導出數(shù)據應用SPSS 24.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主要對心理情況、工作壓力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率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雙側檢驗。
2 結 果
2.1 一般情況
本次調查研究的樣本構成一般情況如表1所示,在性別上女性多于男性,30~40歲年齡段比其他年齡段多,職稱表現(xiàn)為初級及其他(包括規(guī)培)相對較多。
2.2 疫情下公立醫(yī)院醫(yī)護人員心理情況
對863份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得出,“在疫情期間上班,我感到比往常更加神經過敏焦慮”和“我無緣無故感到擔心”在性別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疫情期間上班,我感到比往常更加神經過敏焦慮”中“有時候”感到焦慮占比最多,男性為44.9%、女性為50.8%,在“我無緣無故感到擔心”中,“有時候”會感到擔心占比最多,男性為51.7%、女性為52.9%?!拔腋械綗o力而且容易疲勞”中不同職稱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有時”和“絕大多數(shù)時間”感覺到無力和疲勞者,中級職稱的醫(yī)護占比最多。見表2。
2.3 疫情不清楚的情況下醫(yī)護人員工作壓力情況
不同性別的醫(yī)護人員在疫情不清楚的情況下所承受的壓力不同,除“在疫情不清楚的情況下安排上普通門診,是否有精神壓力”性別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和“疫情不清楚的情況下到急診、感染科、發(fā)熱門診輪崗是否有精神壓力”職稱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外,其他指標在性別、年齡、職稱之間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在疫情不清楚的情況下安排上普通門診,是否有精神壓力”,男性56.8%表示有一定的壓力,僅有13.3%表示沒有壓力,女性中67.0%表示有一定的壓力,9.7%表示沒有壓力?!耙咔椴磺宄那闆r下到急診、感染科、發(fā)熱門診輪崗是否有精神壓力”中有較大壓力和有一定壓力高級職稱醫(yī)護人員均高于其他職稱,分別為28.2%和57.7%。見表3。
3 討 論
本次調查是在疫情開始爆發(fā)時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醫(y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工作壓力等方面的信息,為醫(yī)院疫情防控和開展心理干預提供理論依據。自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首次出現(xiàn)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大量醫(yī)護人員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zhàn)斗中,不僅要承擔繁重的臨床工作,還要面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造成的一系列心理應激問題。
在突發(fā)疫情的情況下醫(yī)護人員感到焦慮在性別之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劉夏等人的研究一致[2]。產生這一結果可能的原因是與這次抗擊疫情中醫(yī)護人員的比例有關,此次疫情涉及的學科中,以呼吸內科、感染科、重癥醫(yī)學科為主,而這些科室中以女性為主。也有一項研究顯示,大部分抗擊疫情的臨床一線護士存在心理應激反應[3],由于長期奮戰(zhàn)在臨床一線,更擔心家人的身體健康,而且在臨床一線受感染的風險也增加。也有研究認為,與男性相比較,女性體力不如男性,此外由于女性生理周期的變化更容易增加其心理負擔[2]。因此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時更應加強對女性醫(yī)護人員的關照。家庭支持能有效減少醫(yī)護人員負面心理狀況,除了家庭支持之外,抗擊疫情護士中所感受到其他方面的支持包括來自醫(yī)院、同事以及社會各方面的支持等[4]。因此減輕醫(yī)護人員心理焦慮不僅是醫(yī)護家庭單一方面的參與,更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及時做好臨床一線醫(yī)護人員家庭的慰問和解釋工作,以更大程度的取得醫(yī)護家庭的支持,減輕醫(yī)護人員的擔憂,同時在醫(yī)療資源相對匱乏的時候做好醫(yī)護人員崗前培訓,將感染風險降到最低,以保障醫(yī)護人員的身體健康。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醫(yī)護人員無緣無故感到擔心比例同樣較高,男性為51.7%、女性為52.9%。有研究表明急性的應激反應中,恐慌是最重要的內容,其次是防御反應,其對疫情的認知有重要的調節(jié)和抑制作用[5]。一方面在做好醫(yī)護家庭安慰工作的同時,還要加大宣傳力度,并根據不同的人群采取易于接受的方式讓群眾正確認識疾病,加強心理疏導和社會支持[6]。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僅僅增加疫情的相關知識并不能從根本上減少社會公眾對疾病的恐慌,更關鍵的是讓群眾和醫(yī)護人員了解疾病的防治措施[7]。
本次調查研究也顯示,“疫情期間更容易感到無力和疲勞”和“疫情不清楚情況下到急診、感染科、發(fā)熱門診輪崗”兩組情況下,高級職稱人員更容易產生負面情緒,這與王仲星的研究不一致[8],可能與本次調查樣本量以及調查量表有關。需要在下一步的研究中進一步完善。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的情況下,高級職稱的醫(yī)護人員更容易產生負面情緒??赡艿脑蚴窃谛鹿谝咔檫@個特殊的應急狀態(tài)中,死亡患者以50歲以上的居多,與此相關的醫(yī)療數(shù)據和網絡新聞更讓這個群體感到不安[9]。也有研究表明,高級職稱的醫(yī)護人員往往是各方面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在新冠疫情下承擔著更為重要的責任和更大的壓力[3]。導致其在突發(fā)疫情的情況下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同時緊急調動的非感染專業(yè)的醫(yī)護人員由于其專業(yè)和工作環(huán)境的不同也更容易讓醫(yī)護人員感到疲憊[10]。
本次調查結果也顯示,在普通門診和高危門診(發(fā)熱、急診、感染性疾病門診)上班,醫(yī)護人員都有較大的精神壓力,國內也有研究表明在遭受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沖擊后,會引發(fā)個體或群體的恐懼、焦慮、抱怨等心理應激反應[11]。作為奮戰(zhàn)在突發(fā)傳染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一線的護士,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12~14]。導致這種現(xiàn)象產生的可能原因有對疾病的認知不足以及擔心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安全。在突發(fā)疫情的情況下,醫(yī)護人員的心理存在著一個矛盾期,既激動又擔心。因此,一方面不僅僅要加強醫(yī)護人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加強應急預演以及提升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應對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充足的人員儲備、減輕工作負擔、合理的排班制度等,此項制度對于減輕醫(yī)護人員的壓力、消除精神緊張有很大的促進作用[15~16]。同時在疫情突發(fā)的情況下,醫(yī)院應該立即啟動人力資源應急預案組織人員梯度,進行合理的補充和替換,減輕醫(yī)護人員的額外精神壓力。同時在疫情期間為醫(yī)護人員增加一定的薪酬水平,強化醫(yī)務人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減少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發(fā)生[17]。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調查問卷采用網絡問卷,面向的調查者大多數(shù)是本院醫(yī)護人員,且未調查到第一批援鄂的醫(yī)護人員,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存在偏倚。
參 考 文 獻
[1] 趙序茅,李欣海,聶常虹.基于大數(shù)據回溯新冠肺炎的擴散趨勢及中國對疫情的控制研究[J].中國科學院院刊,2020,35(3):248-255.
[2] 劉夏,王小清,邊陽,等.支援武漢市某醫(yī)院新冠肺炎治療的山東省一線醫(yī)護人員心理健康狀況[J].職業(yè)衛(wèi)生與應急救援,2020,38(5):466-470.
[3] 徐明川,張悅.首批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臨床一線支援護士的心理狀況調査[J].護理研究,2020,34(3):368-370.
[4] 藺桂強,溫露,張京軼,等.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護理人員領悟社會支持與心理彈性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yī)學裝備,2020,17(5):209-211.
[5] 童輝杰.“非典(SARS)”應激反應模式及其特征[J].心理學報,2004,36(1):103-109.
[6] 蔡歡樂,朱言欣,雷璐碧,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知識、行為和心理應對:基于網絡的橫斷面調查[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20,36(2):152-155.
[7] 劉肇瑞,黃悅勤,黨衛(wèi)民,等. SARS流行期間北京三所高校學生心理狀況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7):594-597.
[8] 王仲星,馬其南,興美丹.新冠疫情下遼寧地區(qū)醫(yī)護工作者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20,22(6):76-80.
[9] 張冬梅,鐘艷輝,葉平,等.疑似新冠肺炎病區(qū)醫(yī)護人員隔離工作期間心理應對方式解析[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20,30(6):6-9.
[10] 鄧蓉,陳芳,劉珊珊,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隔離病房醫(yī)護人員心理壓力的影響因素[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20,19(3):256-261.
[11] 聶玉翠,楊浚恒,李喆,等.護士職業(yè)認同、職業(yè)倦怠對離職意愿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87):106.
[12] 馬衣努爾托合提,侯銘,李萍.基層護士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能力與知識、態(tài)度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8,18(10):1390-1394.
[13] 婁婷,王霞,王建寧,等.護理人員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知識現(xiàn)狀調查[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9):822-823.
[14] 殷吉善,陳貴華,羅曉慶,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臨床護士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21,37(10):1746-1749.
[15] 苗琪琪,劉銘揚,鄭沙沙,等.護士在救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時的工作體驗[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6):720-723.
[16] 趙艷紅,陳瑜.臨床護士心理彈性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1):177.
[17] 賈田田,劉玉鳳,劉芳麗,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醫(yī)護人員心理健康的研究進展[J].河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20,39(6):397-403.
(收稿日期:2021-07-24 修回日期:2021-12-02)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