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之所以喜歡谷愛凌、蘇翊鳴,并不是“唯金牌論”。他們的故事就像是一面鏡子,觀照的不僅是一小部分運動愛好者,還有每一個認真生活的普通人,他們都能在這些傳奇的劇本里看到自己想變成的樣子。
2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給中國單板滑雪運動員蘇翊鳴回信,向他和中國冰雪健兒取得優(yōu)異成績表示祝賀,并提出殷切期望。在剛剛閉幕的北京冬奧會上,19歲的谷愛凌、17歲的蘇翊鳴憑借出色的表現(xiàn)和各項“跨界”技能火遍全網(wǎng)。他們之所以獲得大家的喜愛,不僅僅是因為那些金牌。他們身上所彰顯的體育精神,更為他們贏得了一份尊重。
谷愛凌:為美麗賦予更多元的定義
2月8日,剛剛拿到自己人生中第一塊奧運金牌的谷愛凌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我來這里不是為了打敗其他運動員,而是想打破自己的界限,也想鼓勵更多女孩們打破自己的界限,讓她們感覺‘如果她能做,那我也能做’。”
早在谷愛凌10歲時,她就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力量去影響身邊的人。當時,小小年紀的她便考慮著要代表中國出戰(zhàn)北京冬奧會?!耙幌氲轿矣锌赡艹蔀閯e人的榜樣,我就覺得這個機會不容錯過。”她說。
對于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什么才是美的,谷愛凌有著獨特的見解?!懊利悜撌怯辛α?、有自信,單純?yōu)榱似炼怀燥?,三四公里都跑不了,沒曬過太陽,這不叫美麗,因為這不健康?!痹诠葠哿杩磥?,無論什么人都各有各的美,每個人要做的,只是愛自己更多一點兒。她試圖告訴人們,判別美的權力始終在自己手上。而這或許是我們愛這個靈動、活潑的姑娘的原因——她正創(chuàng)造著自己運動生涯的榮耀時刻,同時也給“何為美”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答案。
谷愛凌的天才屬性,遠不止在滑雪場上。據(jù)她介紹,滑雪只占據(jù)了其生活六分之一的時間。在冬奧會的信息系統(tǒng)里,谷愛凌寫明的身份有三個:運動員、模特與學生。作為運動員,她的成績有目共睹。而身為模特,她很早便被素有“頂級超模歸屬地”的IMG公司簽入旗下。15歲那年,她已經(jīng)受邀參加了巴黎時裝周。自此,她成了時尚活動的???。在過去的一年內,IMG為谷愛凌接下了20多個品牌的項目合作,足見她在商業(yè)上的影響力。在校園中,她又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提前一年完成高中課程,并以差20分滿分的成績進入了美國斯坦福大學。
人們評價谷愛凌:“上帝沒給她關上任何一扇窗?!痹谒阉髌脚_輸入她的名字,你會發(fā)現(xiàn),除了擁有這三個身份外,鋼琴、芭蕾、射箭、演講等,都是谷愛凌所擅長的。她對未知的世界好像永遠充滿好奇。正如她15歲那年對著鏡頭所說:“我同時過著四種生活,把幾種閱歷加起來,我都秘密地活了60歲了”。說話時,她的臉上盡是喜悅。但她也總說,其實天賦只占據(jù)了成功的0.1%,余下的都是努力。
蘇翊鳴:少年壯氣,奮烈有時
在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斬獲金牌的17歲小將蘇翊鳴,同樣頂著天才的光環(huán)橫空出世。4歲走上雪場,7歲便成為世界知名單板滑雪品牌Burton的贊助滑手。可比起純粹的天賦,堅持、努力與不懈挑戰(zhàn),才是他在今天能成就自我的關鍵。多名曾與蘇翊鳴一起訓練的隊友表示,蘇翊鳴的成功不是偶然,背后是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耙粋€新的難度動作,我每天練6個小時。最狠的時候,一個星期摔壞4塊板子?!碧K翊鳴說。
蘇翊鳴7歲時在一次滑雪中受傷,大腿骨折。躺在病床上,他面臨第一次重大抉擇。母親李蕾意識到,如果在這種困難下放棄,蘇翊鳴失去的絕不僅僅是酷愛的滑雪。母親的支持與蘇翊鳴不謀而合,且堅定了他繼續(xù)滑雪的決心。
9歲那年,蘇翊鳴被導演徐克選入《智取威虎山》劇組,扮演“小栓子”一角?!跋M蠹铱梢员M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嘗試一下想嘗試的東西,因為努力永遠不會欺騙你。”單板小將蘇翊鳴,也從未放棄在其他領域探索著自己的更多可能性。在摘金奪銀后,蘇翊鳴總會說:“感謝國家,感謝父母,感謝教練……”
除此之外,蘇翊鳴身上所彰顯的體育精神更為其贏得了一份尊重。在比賽中,蘇翊鳴勇奪單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銀牌,創(chuàng)造了歷史。但裁判組的打分卻引發(fā)了爭議,不少網(wǎng)友紛紛為蘇翊鳴抱不平。對此,蘇翊鳴大方回應,表示此前坡障比賽沒有任何爭議,自己特別尊重對手帕羅特,“他是給我激勵特別大的一位選手”。帕羅特也在蘇翊鳴獲得冠軍后送上祝賀:“我今天跟他說‘你以后要反過來激勵我了’。蘇翊鳴今天的表現(xiàn)特別棒,他值得贏得冠軍!”
在這一來一往的“表白”中,我們看到了一種比成績和名次更為深沉的體育精神:盡管有錯失金牌的遺憾,但當對手完成挑戰(zhàn)后,依然衷心地為其感到高興。這一刻,運動員的國別之分已沒有那么重要,大家所懷有的,是對人類體育極限的共同追求。正如網(wǎng)友所說:“頂尖高手之間彼此激發(fā)、尊重與共情,這就是體育精神?!?/p>
對待熱愛的事情沒有捷徑可走
由此可見,人們之所以喜歡谷愛凌、蘇翊鳴,并不是“唯金牌論”。他們的故事就像是一面鏡子,觀照的不僅是一小部分運動愛好者,還有每一個認真生活的普通人,他們都能在這些傳奇的劇本里看到自己想變成的樣子。
對待熱愛的事情沒有捷徑可走,是谷愛凌、蘇翊鳴為我們呈現(xiàn)的答案。在追尋理想與美好生活的路上,我們也不必給自己設定太多的條條框框。每個平凡的個體,眼前或許都有一片隱形的“雪場”。在奔向這個“雪場”前,我們可能會游移不定,會產(chǎn)生畏懼。但當真正站上舞臺時,再想起谷愛凌、蘇翊鳴的故事,就會對自己的未來產(chǎn)生更多的期待,就會變得勇敢與堅定,從容地去迎接每一次挑戰(zhàn)。
不管是谷愛凌、蘇翊鳴所代表的年輕新生代,還是每個正在奔赴“雪場”的普通人,都在努力應對著生活中的各種難題。因為找到一個漂亮的解答方案,在某種程度上,也就意味著能夠探尋到通向未來的更多種可能。當這些可能足夠豐富和多元時,每個人或許都將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完美人生”。
(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