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永鋒
語言生動是中考作文評分標準中對語言方面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語言生動,即作文的語言表達是句式靈活、富有變化、生動形象、極具表現(xiàn)力的。在寫作過程中,怎樣才能把這一要求落到實處呢?以考場佳作為例,給同學們介紹三種可以讓作文語言更加生動的方法。
一、要善于使用口語化的語言來寫
作文就是用自己習慣的表達方式、語言風格來敘寫自己熟悉的生活,沒有必要刻意模仿他人,也沒有必要刻意追求文采,在用詞準確的前提下,使用口語化的語言來寫,既生動鮮活、富有生活氣息,又便于理解,給人親切感。
·例文·
小區(qū)見聞
小區(qū)有一塊場地,是專門為老年人安排的。這里,水泥地面干凈整潔,四周草木環(huán)繞,鮮花盛開,儼然世外桃源。老年人都很愛護它,就像愛護自己的孩子。
一天早晨,十余位老人正在跟著錄音機做健身操。伴著優(yōu)美的旋律,他們時而伸出雙臂,時而揮動雙臂,時而碎步進退,時而小步橫行,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時,從遠處走來一位時髦女郎。她穿著一身高檔旗袍,挎著一個紅色小坤包,腳下的高跟鞋“篤篤篤”地踏著水泥地,嘴里正一顆接一顆地嗑著瓜子,在她的身后,留下了一片又一片的瓜子皮。
一位老奶奶看見了,趕忙攔住她說:“姑娘,瓜子皮別往地上扔??!”
那女郎好像沒聽見一樣,將身子一扭,躲向另一側(cè),繼續(xù)“天女散花”。
另一位奶奶也過來制止:“請把瓜子皮撿起來!”
女郎白了老奶奶一眼:“多管閑事!”又狠勁跺了跺腳,用不屑一顧的語氣說,“就不撿,能咋地?”
“你這人怎么這么不講理??!”“一點文明素養(yǎng)也沒有!”“太不道德了!”……老人們義憤填膺。
“說誰不講理?說誰沒素養(yǎng)?說誰不道德?”女郎不依不饒地嚷著,還一邊挽胳膊擼袖子做出一副要打架的樣子,她指著幾個老人說,“多管閑事的老東西!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嗎?說出來怕嚇死你們,聽好了,我可是城管大隊的?!?/p>
“城管大隊咋了?城管大隊的人就可以隨地亂扔東西?”“就是?!背橙侣曇齺砹撕芏嗳?,大家也紛紛對女郎的行為表示譴責。
女郎見勢不妙,決定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她把一大把瓜子惡狠狠地摔在地上,生氣地說:“今天算我倒霉!”說完扭著屁股揚長而去。
有人從家里拿來了笤帚和撮子,大家一起掃著、說著,像是要把所有不衛(wèi)生、不文明、不道德的言行統(tǒng)統(tǒng)掃進垃圾箱里去。
點評:這篇考場佳作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敘寫具體,動詞準確。為了寫好人物動作,小作者顯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用“伸出”“揮動”“進退”“橫行”“洋溢”等動詞描寫出老人們做健身操時的情景,用“嚷著”“挽(胳膊)擼(袖子)”“指著”等動詞描寫了女郎蠻橫霸道的丑態(tài);二是口語入文,語言生動。文中不僅大量引用了“現(xiàn)場”人物的精彩對話,還有小作者口語化的評議,這些使文章更生動、更鮮活。
二、要善于使用富有變化的句式來寫
長句子可以使表達更嚴密、更細膩,短句子可以使表達更痛快、更干脆,陳述句多用于敘述,疑問句多用于提出疑問,感嘆句多用于抒發(fā)情感……作文的句式富有變化,作文的語言就會生動起來。
·例文·
做一個善于合作的人
問大家一個問題:在當今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里,人與人之間還需不需要合作?別急著回答,先聽我敘述幾段從媒體上得來的“信息”。
斯倫貝謝公司是法國一家從事石油勘探、開采、加工等方面業(yè)務(wù)的大型跨國公司,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許多有志青年都渴望到這個公司去工作。該公司曾在北京舉辦過一場別開生面的招聘會:主考官先把10名應(yīng)聘者隨意分成兩個小組,然后給出了“考題”:準備乘船去南極,請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以小組為單位,提出各自的造船方案并制作出船的模型。“考試”開始后,主考官認真觀察每個人在與小組其他成員的商討情況、傾聽情況、合作意識和效果等,并進行打分。公司人力資源部的負責人說,之所以選擇這個“考題”,是因為這個題目能夠最大限度地讓應(yīng)聘者展現(xiàn)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主考官進一步解釋:“當今社會,企業(yè)分工越來越細,任何人都不可能獨立完成所有工作。企業(yè)員工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敏銳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較強的工作技能,還要善于與人溝通,懂得尊重別人,以恰當?shù)姆绞脚c他人合作。”
大家看,是否具有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已經(jīng)成為許多企業(yè)選擇和考核員工的“重要指標”之一。如果我們沒有團隊精神、沒有合作意識,很難進入自己夢寐以求的優(yōu)秀公司,即便是僥幸進去了,也不會有所作為。
再說一說Windows2000視窗系統(tǒng)。據(jù)有關(guān)資料介紹,這個系統(tǒng)是微軟公司3000多名軟件工程師共同參與編程開發(fā)和測試的“結(jié)晶”。顯然,如果沒有團隊精神、沒有合作意識,這個系統(tǒng)根本不可能“問世”,也根本不可能在全世界推行。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之后我們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想法,我有一種想法,但是交換之后我們就不再是一種想法了。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在工作和生活中,總有力所不及的時候,所以懂得合作、學會用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就顯得十分重要。
現(xiàn)在你可以試著回答前面提出的那個問題了。我想,你的答案應(yīng)該是:人與人之間非常需要合作,我們要成為善于合作的人。
點評:這篇作文角度選擇巧妙。人們很容易回答出“需不需要合作”“怎樣合作”的問題,卻較難回答出“為什么需要合作”的問題,小作者知難而進,選擇從“為什么”的角度來入題,既體現(xiàn)了其實力和勇氣,更反映了其選擇的巧妙——這樣做更容易寫出新意。文中句式富有變化,既有含義豐富、表達縝密的長句子,也有言簡意賅的短句子,既有引人深思的疑問句,也有情真意切的感嘆句、祈使句。文章語言因句式多變而生動,極具表現(xiàn)力。
三、要善于使用各種修辭方法來寫
運用比喻,可以使語言更加形象;運用排比,可以增添語言的氣勢和感染力;運用設(shè)問,可以使語言更加引人深思;運用反問,可以加重反詰的語氣……善于使用各種修辭方法來寫作文,是打造生動語言的不二法門。
·例文·
我到過黃河了
驚嘆于它悠悠數(shù)萬年的歷史,驚嘆于它九曲回腸“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氣勢,驚嘆于它壺口瀑布美景之壯觀,也驚嘆于它對華夏文明的杰出貢獻。
——題記
2016年暑假,我陪媽媽去山西,在龍門逗留期間,我終于見到了心向往之的黃河。
越野車剛出龍門,一幅優(yōu)美的連環(huán)畫卷就透過車窗快速展開,強烈地沖擊著我的視野:有時以綠色為主色調(diào),有時是黃色唱主角,更多的時候則是黃綠相間——綠色的是樹木、莊稼,黃色的是千溝萬壑高低起伏的黃土高原了。
我終于來到了黃河的身邊!同行的表姐指著不遠處的渡口告訴我,渡口往北百余里就是壺口瀑布。再往北就到了當年毛主席過黃河的地方了。
我獨自漫步在黃河岸邊。這段河道呈南北走向,雖然正值汛期,但河水并不洶涌,河面也不甚寬廣,唯一給我強烈感覺的,還是河水的顏色,黃!真的很黃!盡管早就聽說過黃河水的黃,也在電視上見過,但是近距離看到黃黃的、湍急的河水從我眼前流過時,那種磅礴的氣勢令人震撼。
媽媽拍拍我的肩膀說:“孩子,仔細地看一看黃河吧!你看它那奔騰不息一去不回的氣勢,你看它那吸納百川的胸懷,都是平凡、樸實的黃土地給予它的。不僅如此,它還把黃土地賦予它的本色一直帶到了數(shù)千里之外的大海,并把一大片的海域變成了‘黃海!”
我的心不禁一顫:胸懷遠大!勇往直前!樸實無華!永不變色!這不正是黃河的性格與精神嗎?
所謂“一方水土一方人”。沒有黃河的滋養(yǎng),哪來的華夏兒女,哪來的華夏文明?黃河啊,你是華夏文明的發(fā)源地,你是華夏兒女的母親河!
太陽偏西了,我們依依不舍地踏上歸程。表姐夫把車載音響開得很大,極具震撼力和穿透力的《黃河大合唱》震疼了我的耳膜,飛出了小小的車廂……
點評:這是一篇以“一方水土一方人”為話題的考場佳作。文章感情真摯,既表達了小作者對于黃河的贊美、歌頌、崇敬之情,又反映了其由“心向往之”到“終于來到”直至“不禁一顫”的情感變化,這些情感因發(fā)自內(nèi)心而真摯、自然。文章的語言很生動,小作者善于通過使用修辭方法來美化語言:題記中用排比句道出了黃河的特點與氣勢;用“連環(huán)畫卷”來比擬美景,給人一種“人在畫中游”的感覺;媽媽的那段話以及“胸懷遠大”等幾個四字詞語,可謂一語雙關(guān)、含義深刻、生動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