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聰(1979年11月— ),現(xiàn)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二研究所副所長、水下工程研究開發(fā)部主任、“蛟龍?zhí)枴鄙詈]d人潛水器首席潛航員、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奮斗者號”總設計師、萬米海試總指揮。
他既是一名潛航員,又是“蛟龍?zhí)枴钡闹魅卧O計師;他曾多次在下潛試驗中迅速反應、果斷決策,他是隨“蛟龍?zhí)枴陛d人潛水器潛入深海的3名中國潛航員之一,葉聰。
葉聰從小就對設計感興趣。2001年大學畢業(yè)后,不少同學選擇傳統(tǒng)行業(yè)就業(yè),喜歡嘗鮮、喜歡設計的葉聰卻對水下的新概念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為此,他來到了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研究所。幸運的是,一到七○二研究所,葉聰就接觸到“蛟龍?zhí)枴陛d人潛水器項目。
一開始,葉聰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打雜之余,葉聰憑著自己的理解,堅持做設計圖,一版不行,就再來一版,這給“蛟龍?zhí)枴笨傇O計師徐芑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個很有想法,做事踏實、細心、執(zhí)著的年輕人?!?003年,剛工作兩年、年僅24歲的葉聰被任命為“蛟龍?zhí)枴笨偛贾弥魅卧O計師,成為該項目最年輕的主任設計師。有一次,因發(fā)現(xiàn)設計稿存在問題,葉聰不眠不休連續(xù)工作了40個小時。憑著這份執(zhí)著和努力,葉聰和隊友硬是完成了“蛟龍?zhí)枴钡脑O計任務,為我國深海載人潛水器的順利出爐,交上了一份高質(zhì)量的答卷。
2007年9月,“蛟龍?zhí)枴睆膱D紙變成現(xiàn)實。作為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臺載人潛水器,“蛟龍?zhí)枴钡母黜椥阅苤笜硕夹枰I显囼瀬眚炞C。
第一次進入神秘的海洋,由誰來駕駛“蛟龍?zhí)枴保狂{駛“蛟龍?zhí)枴毙枰{駛員業(yè)務熟練,心理素質(zhì)過硬,勇于承擔風險,大家都認為符合這些條件的非葉聰莫屬。2009年8月,葉聰和另外兩名試駕員駕駛內(nèi)徑僅為2.1米的“蛟龍?zhí)枴?,首次緩緩潛入海中?/p>
從2009年至2012年的4年海試期間,“蛟龍?zhí)枴惫蚕聺?1次,葉聰承擔了其中38次下潛試驗主駕駛?cè)蝿?。對潛航員而言,長時間的深潛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但葉聰從不叫苦抱怨,圓滿完成每一次下潛任務。海試期間,葉聰憑借沉著冷靜,多次有效處理了潛水器的水下故障,保證了潛水器和潛航員的安全。
一次下潛通常需要八九個小時,在艙內(nèi)狹小的空間里,3個人很難同時站起來。下水過程中潛水器艙內(nèi)溫度很高,就像進了桑拿房。隨著下潛深度遞增,艙內(nèi)溫度會越來越低,葉聰和同事要不斷地增加衣服。當下潛到50米時,為了檢驗通信能力,首次將“蛟龍?zhí)枴迸c母船連接的纜繩解開。不料,通信信號接收不穩(wěn),對講機瞬間“失聲”。失去與母船的聯(lián)系,一貫沉著冷靜的葉聰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他隨即靜下心,一絲不茍地完成相關(guān)檢測項目,耐心等待母船的信息反饋。一個小時后通信恢復,“蛟龍?zhí)枴表樌龊!?/p>
2009年到2012年間,“蛟龍?zhí)枴泵恳淮巫钚律疃鹊南聺摷o錄,都是在葉聰?shù)牟僮飨虏粩嗨⑿碌摹R驗槌錾某煽兒屯怀鲐暙I,2009年葉聰獲無錫市十大杰出青年稱號,2011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2年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在承擔主駕任務的同時,葉聰還要為新一代潛航員進行專業(yè)指導和培訓。從2007年開始,他和隊友一起為新招募的潛航員量身定制培訓方案,使他們順利通過專家考評,成為合格的潛航員,為我國深海領域的研究注入了新鮮血液,提供了技術(shù)支持。
角色不斷跨越,擔子越來越重,面對新的挑戰(zhàn),葉聰將所有壓力化作前行的動力,“蛟龍?zhí)枴苯?jīng)十幾年錘煉而成的載人深潛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在開展“蛟龍?zhí)枴毖兄频耐瑫r,從2009年到2017年,歷經(jīng)8年持續(xù)艱苦攻關(guān),他所在的載人深潛團隊又完成了“深海勇士號”的研制。
2016年7月,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總體設計、集成與海試”項目正式立項,37歲的葉聰成為總設計師,這意味著中國人的藍色夢想正在向更深處拓展。目前,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完成設計,轉(zhuǎn)入全面建造階段。未來,科學家將隨著它深潛萬米海底進行科考,探索深海大洋的未知世界。
2020年11月10日,由葉聰擔任總設計師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10909米。這意味著,我國成為全世界第二個有能力把人送入海洋最深處的國家,而“奮斗者號”是全世界唯一一臺可同時搭載3人并擁有萬米海底作業(yè)能力的載人潛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