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宇
收拾書柜,看到一個泛黃的緞面筆記本,上面記錄了我少年時期的點點滴滴,盡管青澀稚嫩,但卻足夠真實坦蕩。
盤坐在地板上,重溫少年時光。原來我也當過粉絲,我也有過偶像。我像一個追光者,迷戀長篇小說《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她知性、優(yōu)雅,身上有光,從掙扎、徘徊,到最終匯入時代的洪荒中,把個人前途和家國命運緊密地綁定在一起,譜寫了一首美麗的青春之歌。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偶像在一些人心中成了“花瓶”的代名詞。其實,從古至今,偶像的含義絕不僅僅如此,偶像是一群有光的前行者,他們用自身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
三月,花開葉綠,有一個名字,跨越時空,熠熠生輝,他就是雷鋒。雷鋒曾經(jīng)說過:“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的事業(yè)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彼脤嶋H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誓言。
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為解決無數(shù)人的吃飯問題奮斗了一生。他說:“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碑斁扌请E落,無數(shù)人自發(fā)前來送花送別,依依不舍,淚灑長街。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說:“如果有一天倒在手術臺上,那是我最大的幸福?!?他有一雙和別人不大相同的手,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內(nèi)側(cè)彎曲,這是長期握手術刀的結(jié)果,同時也驗證了他的話不虛。
疫情期間,一次又一次逆向而行的鐘南山院士,始終戰(zhàn)斗在抗疫第一線,他說:“不放棄一個患者,不遺漏一個病人?!笨吹剿纳碛?,百姓的心中多了一份踏實;看到他堅毅的眼神,百姓心中有了主心骨。
這些閃耀著人性光輝的人,不就是我們的偶像嗎?
他們不問前途,不計較名利得失,把個人榮辱和生命價值融入家國情懷中,值得我們崇拜和尊敬。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新的時代,偶像的含義和概念也被重新定義,偶像的光芒和意義在大眾的視野里重新矗立起來,他們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是當之無愧的偶像。
青蔥歲月,年少時光,是人格形成、價值取向形成的關鍵時期,遠離那些沒有營養(yǎng)、沒有意義的所謂偶像,向著有光的地方,插上夢想的翅膀飛翔。
偶像,像一束光,照亮我們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