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明 趙鯤鵬 張琛
摘要:金沙水電站具有大流量、低水頭、高淹沒度的特點。為了盡量使泄洪水流與下游平順銜接,減少對樞紐其他建筑物的影響, 便于調(diào)度運行管理,工程采用表孔泄洪、底流消能型式。結合導流建筑物的布置,泄洪消能建筑物被縱向圍堰分成兩區(qū)布置。表孔閘墩末端設置寬尾墩,可將泄洪水躍推出閘室。設計方案經(jīng)水工模型試驗驗證,能較好地滿足金沙水電站泄洪消能要求。
關鍵詞:泄洪消能; 表孔; 底流消能; 寬尾墩; 金沙水電站
中圖法分類號:TV65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5974/j.cnki.slsdkb.2022.03.005
文章編號:1006 - 0081(2022)03 - 0019 - 04
0 引 言
“低水頭、大流量、大單寬”河床式水電站泄洪消能特點是閘下躍前水流的弗式數(shù)較低、消力池內(nèi)水墊較深、水流下泄后下游水位對閘室水流和消力池內(nèi)水流流態(tài)影響較大[1]。為解決此類泄洪消能問題,銀盤水電站泄洪消能布置考慮通航、發(fā)電和施工導流等因素的影響,采用了“面流+底流”的消能型式[2]。里底水電站泄洪建筑物下游河床抗沖刷能力較弱,為避免沖刷帶來的不利后果,采用了“底流+寬尾墩”的消能型式[3]。枕頭壩水電站采用直立消力坎的泄洪消能方案[4]。通口水電站采用寬尾墩加跌坎和戽式消力池的泄洪消能方式[5]。金沙水電站泄洪流量大、水頭低,下游淹沒度大,泄洪時水躍基本發(fā)生在表孔閘室內(nèi)部,通過泄洪消能建筑物設計,將水躍推出閘室,有效解決了低水頭、高淹沒度水電站泄洪消能的相應問題。
1 工程概況
金沙水電站位于長江金沙江干流中游末端的攀枝花河段上,壩址處多年平均流量1 870 m3/s,年徑流量590億m3。工程等別為Ⅱ等,校核洪水標準為1 000 a一遇,相應洪峰流量18 000 m3/s,設計洪水標準為100 a一遇,相應洪峰流量14 200 m3/s,消能防沖設計洪水標準為50 a一遇,相應洪峰流量11 700 m3/s(考慮觀音巖水電站調(diào)蓄)[6]。
金沙水電站為上游觀音巖水電站的反調(diào)節(jié)梯級,水庫無防洪庫容,不承擔下游防洪任務。水庫正常蓄水位1 022.00 m,死水位1 020.00 m,校核洪水位1 025.30 m,總庫容1.08億m3。當入庫洪水標準不超過核洪水時,按入庫流量下泄;當發(fā)生超校核標準洪水時,按樞紐泄流能力下泄。
2 泄洪消能建筑物布置
2.1 布置原則
金沙水電站泄洪流量大、水頭低,壩址區(qū)河谷寬緩,結合地形地質條件及泄洪消能特點,泄洪消能建筑物布置原則如下:① 宜優(yōu)先選擇超泄能力強的泄洪表孔,并盡量布置于壩身;② 應使泄洪水流與下游平順銜接,減少對樞紐其他建筑物的影響;③ 便于調(diào)度運行管理,確保泄洪建筑物運行安全;④ 泄洪設施的技術難度控制在國內(nèi)外已有技術水平之內(nèi)。
2.2 堰頂高程和孔數(shù)比較
根據(jù)金沙水電站“大流量、低水頭、高淹沒度”的工程特點,參考國內(nèi)已建成的同等規(guī)模工程設計經(jīng)驗[7-8],該工程泄洪建筑物采用全表孔泄洪的型式,孔口單寬泄流能力控制在200~300 m3/(s·m)之間,相應溢流前緣凈寬約60~90 m。
擬定998.00 ,999.00 m和1 000.00 m三種堰頂高程,對表孔數(shù)量及尺寸進行比較。考慮到弧形閘門的單門靜水壓力不宜太大,表孔選用5孔或6孔。金沙水電站河床及左岸布置河床式電站,右岸布置導流明渠和縱向圍堰,廠房壩段總長約232 m,而壩址正常蓄水位1 022.00 m處河谷寬度僅200 m。為減少兩岸山體開挖,降低邊坡開挖高度及支護難度,節(jié)約工程投資,在滿足泄流能力要求的條件下,經(jīng)綜合比選,選定5孔表孔,堰頂高程999.00 m,孔口尺寸為14.5 m×23.0 m(寬×高),正常運用工況下弧門單側支鉸推力26 504 kN。
2.3 布置方案
綜合考慮泄洪建筑物布置及泄流能力要求,并結合消能區(qū)的地質條件,金沙水電站在壩身布置5孔泄洪表孔。結合導流建筑物的布置,表孔分兩區(qū)布置,縱向圍堰壩段以左布置3孔,以右導流明渠內(nèi)布置2孔。
消能型式均采用底流消能,布置下挖式消力池,底板高程988.00 m,消力池長90.0 m,底板厚3.0 m。表孔和消力池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
3 泄洪消能建筑物設計
3.1 表孔體型設計
表孔堰面曲線采用流量系數(shù)大、超泄能力強的開敞式WES實用堰面曲線。堰頂高程999.00 m,堰頂最大水頭26.30 m,取定型設計水頭Hd=20 m。表孔上游面直立,堰頭為1/4橢圓曲線,曲線方程為x2/72+(4-y)2/42=1。堰頂下游采用WES冪曲線,曲線方程y=0.039x1.85,下接10.65 m長直線段,末端采用反弧段與下游底流消能消力池底板平順相接,反弧段半徑R=70 m,反弧段末端高程為988.00 m。溢流堰順水流向總長51.23 m。
表孔凈寬14.5 m,跨橫縫布置,中墩厚5.5 m。為減少溢流前緣寬度,取消縱向圍堰兩側表孔的邊墩,將縱向圍堰和兩側表孔邊墩結合,縱向圍堰壩身段閘墩寬18.0 m。閘墩墩頭采用半徑為2.0 m的圓弧形,頂高程1 027.00 m,順水流方向最大長度61.83 m。表孔閘墩末端設置收縮比為0.5的“Y型”寬尾墩,寬尾墩長9.5 m,其豎直段頂高程為996.00 m,最高點高程為999.00 m。
每個表孔均設一道事故檢修門槽和一扇弧形工作門,事故檢修門由壩頂門機啟閉,弧形工作門由設在壩頂上的液壓啟閉機啟閉。
3.2 表孔水力設計
表孔泄流能力按NB/T 35026-2014《混凝土重力壩設計規(guī)范》[9]附錄C公式計算,5個表孔總泄流能力計算成果見表1,樞紐調(diào)洪演算成果見表2。由表1可知,表孔泄流能力滿足要求。
3.3 消能防沖水力設計
表孔下游采用底流消能,消力池底板高程988.00 m,池長90.0 m。明渠消力池末端不設置尾坎;為防止下游河道內(nèi)的推移質回流至消力池內(nèi)造成磨損,河床消力池末端設置高4.0 m的尾坎,坎頂高程992.00 m。
5孔表孔全開時,等寬矩形斷面消力池水躍消能計算按DL/T 5166-2002《溢洪道設計規(guī)范》[10]附錄A.6公式進行計算。對于常遇小流量泄洪局部孔口開啟時,按擴散水躍進行消能計算,參照NB/T 35023-2014《水閘設計規(guī)范》[11]附錄B.0.1 公式。
各級流量情況下消力池內(nèi)底流水躍消能計算成果見表3。計算表明:主要泄洪工況下消力池內(nèi)均產(chǎn)生淹沒水躍,消力池底高程988.00 m、池長90.0 m是合適的。
3.4 消能防沖結構設計
消力池護坦厚3.0 m,采用C30混凝土,底板一次整塊澆筑施工。消力池底板設置永久性縱、橫伸縮縫,縫面均設置鍵槽,護坦標準分塊尺寸10 m×10 m。為防止泄洪水流進入結構縫導致護坦破壞,在底板的縱橫結構縫內(nèi)均設置一道紫銅止水。
為保證下泄水流出消力池后出流順暢并提高下游的抗沖刷能力,將河床3孔消力池下游一定范圍開挖至高程988.00 m后與天然河床平順連接。河床消力池尾坎后采用大塊石防沖護底。開挖后,高程988.00 m的大部分區(qū)域正長巖出露,抗沖刷能力較強,僅左區(qū)靠廠壩導墻側河床覆蓋層較深,清除覆蓋層后回填混凝土至高程988.00 m。
4 水工模型試驗研究
可行性研究階段開展了表孔1∶67.5水工斷面模型試驗[12]和樞紐布置1∶100水工整體模型試驗[13]。斷面模型試驗重點研究了不同消力池底板高程、不同尾坎高度、閘墩末端是否設置寬尾墩等內(nèi)容,整體模型試驗針對斷面模型推薦的體型方案進行了研究。
4.1 寬尾墩體型研究
由于金沙水電站泄洪水頭較低,下游淹沒度大,泄洪時水躍基本發(fā)生在表孔閘室內(nèi)部,為了將水躍推出閘室,斷面模型試驗研究了在閘墩末端設置寬尾墩。通過對收縮比為0.4,0.5和0.6的寬尾墩體型的對比研究,從泄流能力、流態(tài)、下游沖刷等方面綜合比較,推薦收縮比為0.5的“Y型”寬尾墩。閘墩末端設置寬尾墩后,各工況下的水躍躍首基本被推出閘室,未發(fā)現(xiàn)水花觸及弧門支座的現(xiàn)象,且水流出消力池后與下游水流銜接平順。同時,在小流量情況下消力池內(nèi)未發(fā)生遠驅水躍。
4.2 泄流能力比較
設計計算和模型試驗泄流能力曲線比較見圖3。在大壩設計庫水位1 022.00 m和校核庫水位1025.30 m時,設計計算表孔相應的流量分別為14 761 m3/s和18 000 m3/s,模型試驗泄量分別為15 548 m3/s和19 255 m3/s,模型流量較設計流量分別大5.3%和6.9%,表孔泄流能力滿足設計要求。
4.3 試驗主要結論
(1) 模型試驗泄流能力較設計計算值稍大,表孔泄流能力滿足要求。
(2) 表孔堰面體型合理,壩面壓力分布正常,無大的壓力梯度。
(3) 閘墩末端寬尾墩收縮比為0.5的方案較為合適。
(4) 消能效果較好,消力池布置及池長取值合理。
5 結 語
(1) 金沙水電站泄洪消能建筑物采用“5表孔”的壩身泄洪、底流消能型式。結合導流建筑物的布置,泄洪消能建筑物被縱向圍堰分成兩區(qū)布置,布置方案較為簡潔、合理。
(2) 表孔孔口尺寸14.5 m×23.0 m(寬×高),堰頂高程999.00 m。消力池底板高程988.00 m,池長90.0 m,末端設置高4.0 m的尾坎,設計方案經(jīng)水工模型試驗驗證,較好地滿足了金沙水電站泄洪消能要求。
(3) 表孔閘墩末端設置寬尾墩,成功將水躍躍首推出閘室,有效解決了低水頭、高淹沒度水電站泄洪消能的相應問題。研究所得成果可為同類工程泄洪消能設計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王海云,戴光清,楊慶,等.低水頭、大單寬流量泄洪消能方式研究[J].水力發(fā)電,2006,(8):25-26,55.
[2] 杜俊慧,姜伯樂,李國勇,等.泄洪消能設計與試驗研究[J].人民長江,2008,39(4):31-33,96.
[3] 朱展博,李玉潔,卞全.里底水電站泄洪消能建筑物設計[J].西北水電,2020(增1):49-53.
[4] 郭紅民,丁磊,任云霞,等.枕頭壩水電站泄洪消能試驗研究[J].水電能源科學,2011,29(7):71-73.
[5] 楊光偉.通口水電站泄洪消能布置設計[J]. 水電站設計,2010,26(4):38-41.
[6] 長江勘測規(guī)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金沙江金沙水電站可行性研究報告[R]. 武漢: 長江勘測規(guī)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2016.
[7] 杜俊慧,向友國,李鳳麗,等.烏江銀盤水電站泄洪與消能設計[J]. 湖北水力發(fā)電,2006(4):24-27,93.
[8] 吳曉紅,程德虎. 彭水大壩泄洪消能設計研究[J]. 水力發(fā)電,2005,31(12):39-41.
[9] NB/T 35026-2014 混凝土重力壩設計規(guī)范[S].
[10] DL/T 5166-2002 溢洪道設計規(guī)范[S].
[11] NB/T 35023-2014 水閘設計規(guī)范[S].
[12]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 金沙水電站可行性研究階段表孔斷面模型試驗研究報告[R]. 武漢: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 2012.
[13]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金沙水電站泄洪消能1:100水工整體模型優(yōu)化試驗研究報告[R]. 武漢: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 2013.
(編輯:李 慧)
321750190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