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張養(yǎng)浩
萬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風云起壯圖。農夫,舞破蓑衣綠;和余,歡喜的無是處。
(原文據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版《元曲鑒賞辭典》)
【簡析】
據《元史》記載,元天歷二年(1329 年),元朝出現了全國性的大旱災,關中地區(qū)尤甚。張養(yǎng)浩臨危受命,被任命為陜西行臺中丞。張養(yǎng)浩“道經華山,禱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蔭翳,一雨二日”。延續(xù)幾年的旱情緩解了,一方生靈得救,張養(yǎng)浩和廣大群眾一樣歡欣異常,極為興奮之下寫了這首小令。開頭兩句中的“欲”“足”二字下得傳神,一個“欲”字寫出了漫山遍野的莊稼草木都快要枯死的樣子,一個“足”字又充分表現了這場大雨救活了眼看就要被旱死的莊稼,同時也透露了作者壓抑不住的滿懷喜悅之情?!疤斓鼗厣猓L云起壯圖”兩句對久旱逢甘霖之后,廣闊的宇宙空間萬物都煥發(fā)出來的生機活力進行大筆勾勒,意在顯示大雨給人們帶來無窮想象的歡樂、給人間帶來無盡美好的希望。最后兩句,分別用“舞破”二字、“無是處”三字形容農夫和自己雨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與言行舉止,形象鮮活、情真意切,令讀者仿佛近在咫尺親眼所見。全曲緊緊圍繞著“喜雨”二字,充分表現了作者的憂民愛民之心、與民同樂之情。語言通俗易懂,樸實無華,一氣呵成,渾然天成。但張養(yǎng)浩意猶未盡,后來還在套散《南呂·一枝花·詠喜雨》中繼續(xù)傾瀉自己的激動狂喜,有一段寫道:“用盡我為國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數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喚省焦枯,喜萬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棄業(yè)拋家,當不的也離鄉(xiāng)背土?!逼渲星皟删洹坝帽M我為國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與后三句“恨流民”“棄業(yè)拋家”“離鄉(xiāng)背土”正是對這首小令中作者含而未露、引而不發(fā)的民生關切的露骨表白。相比而言,小令更顯作者純真無邪的赤子之心,載歌載舞,套散則更顯作者的拳拳愛民之心,如泣如訴。一個急民之所急、憂民之所憂、樂民之所樂的好父母官形象躍然紙上,撲面而來,可親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