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興文
“人必真有愛國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苯枷爰?、國學大師梁啟超在天津飲冰室寫出的告誡,給兒子梁思禮留下了深刻印象,加上在天津南開中學和耀華中學接受的愛國主義教育,他從小便擁有愛國熱情,立志長大要為國家效力。
梁思禮在天津耀華中學讀完高中,母親王桂荃拜托朋友幫忙,為他申請到美國明尼蘇達州嘉爾頓學院的全額獎學金,學費、食宿費學校都解決了,只是要自己負擔路費和其他日常生活費用。
王桂荃變賣了家中值錢的物件,東拼西湊,終于湊足400 美元供梁思禮出國留學。
1941 年11 月8 日,梁思禮前往美國留學,王桂荃送他去坐船,母親站在碼頭的身影,讓他久久不能忘懷。
可到美國不久,珍珠港事件爆發(fā),美國向日本宣戰(zhàn),中美之間的通道也被全部切斷,梁思禮失去與家人的聯(lián)系,經(jīng)濟來源被斷絕,因此他的大學生活過得相當清苦。
在沒有外來經(jīng)濟支持的情況下,梁思禮只得自己想方設法掙錢維持生計,開始艱苦而獨立的求學生活。他利用課余時間,去學校食堂洗碗筷、做服務生,到罐頭廠打工,甚至擔任游泳場救生員……
梁啟超患腎病離世時,梁思禮還未滿5 歲。父親對他的言傳身教很少,不過愛國是他從父親那里繼承下來的最寶貴的財富。新民、強國是梁啟超的執(zhí)著追求,父親的愛國思想使梁思禮受益匪淺,在父親工業(yè)救國、技術救國的思想影響下,1943 年,他轉入美國普渡大學電機工程系。
在普渡大學期間,梁思禮廢寢忘食地學習,他只用了兩年時間就修完了3 年的課程。他從普渡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yè),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毫不猶豫地放棄高薪的工作機會,到辛辛那提大學繼續(xù)深造,在自動控制系學習,并獲得碩士學位。
“畢業(yè)后回來替祖國服務,是人人共有的道德責任。”這是梁啟超在1927 年給孩子們的家書中寫的一句話。1949 年,梁思禮拿到辛辛那提大學自動控制專業(yè)博士學位后,無線電公司向他伸出橄欖枝,但他遵從父親生前的愿望,干脆利落地放棄高薪工作,選擇回到祖國參加建設,追求埋藏在心底的工業(yè)救國夢想?!拔业淖鎳诳嚯y中,我不能離開她,哪怕僅僅是暫時的?!?/p>
梁思禮和二十幾名留學生,乘坐“克利夫蘭總統(tǒng)號”輪船回國,他隨身攜帶一臺業(yè)余無線電收音機,輪船駛出舊金山港之后,他竟然在船上聽到了新中國成立的消息。梁思禮把突然聽見的好消息,連忙告訴船上的同胞,他們個個欣喜若狂。
回到中國后,梁思禮在郵電部電信技術研究所擔任技術員,根據(jù)單位安排,他參加了國際廣播電臺天線建設。梁思禮干勁十足,全程參與設計、施工和驗收工作。尤其是在驗收期間,哪怕30 米高的天線木桿,他也大膽地爬上去檢查。
在國際廣播電臺天線完工后,歐洲和蘇聯(lián)都可以收到中國國際臺的新聞,中國也能夠很好地收到國外的信號。聽見收音機里傳來各種語言的播音,梁思禮興奮得跳了起來。
1956 年10 月8 日,中國正式成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梁思禮作為技術骨干,被任命為自動控制研究室主任,負責研制導彈與火箭。
當天聶榮臻元帥在小禮堂向他們傳達中央指示:要以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為輔,發(fā)展中國的航天事業(yè)。
當時既沒有資料,也無儀器和導彈實物,除了錢學森之外,其他人從未見過導彈與火箭。
在絞盡腦汁后,五院得到蘇聯(lián)提供的P-2 教學導彈,他們參照P-2 教學導彈,成功仿制出了中國的第一枚導彈,在進入發(fā)射階段時,導彈正式被命名為“東風一號”。
1960 年11 月5 日,“東風一號”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聶榮臻親臨發(fā)射場指揮,叮囑工作人員要沉著、冷靜,不要緊張。隨著他的點火口令,導彈噴射出一團烈焰,從發(fā)射塔上拔地而起,沿著預定彈道向目標飛去。10 分鐘后,發(fā)射成功!
隨后,聶榮臻要求五院轉入導彈的自行設計和研制,他們迅速研制出“東風二號”導彈。1962 年3 月21 日,梁思禮和同事奔赴戈壁,點火發(fā)射“東風二號”導彈。
起飛幾秒鐘后,導彈落在發(fā)射陣地前300 米處,由于里面裝有很多推進劑,因此導彈炸起一朵蘑菇云,地面炸出直徑20 多米的大坑。
“東風二號”首次發(fā)射失敗,事后得知,原因在于導彈產生橫向彈性振動和發(fā)動機管道起火,這也讓梁思禮深切體會到質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性。他首先提出:“質量和可靠性是設計出來的,不是統(tǒng)計出來的;是生產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是管理出來的,不是試驗出來的。”
梁思禮帶著同事,對導彈進行大力更改,修改設計后的“東風二號”,經(jīng)過17 項大型地面研制試驗,105 次發(fā)動機試車,1964 年6 月29 日,終于發(fā)射成功。
繼續(xù)摸索3 年,由“東風二號甲”改進的導彈定型,接著進行小批量生產,兩年后正式裝備部隊,成為中國的戰(zhàn)略核導彈。
20 世紀80 年代初期,梁思禮率領9 人精度小組,對向太平洋發(fā)射遠程運載火箭飛行試驗的多方面事項做大量細致的精度分析工作,特別是設計、工藝、環(huán)境和可靠性,直到取得成功。憑借向太平洋發(fā)射遠程運載火箭的飛行試驗,他摘取了1985 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的桂冠。
“能為航天事業(yè)做出奉獻,我感到無比的光榮和自豪?!绷核级Y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他和中國航天人共同艱苦奮斗,從無到有、發(fā)憤圖強、自力更生,經(jīng)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創(chuàng)建起完整、堅實的中國航天事業(yè),促使中國位居世界航天強國之列。
研究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果,讓梁思禮成了著名導彈和火箭控制系統(tǒng)專家、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梁思禮逝世后,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fā)唁電,對他的逝世深表哀悼,向他的親屬表示慰問。在唁電中習近平說:“新中國成立之初,梁思禮同志毅然歸國,為發(fā)展我國航天事業(yè)鞠躬盡瘁,并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愛國情懷、奉獻精神和嚴謹作風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