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時候,發(fā)生過許多有趣的事,至今難忘的是給小鸚鵡“接生”一事,現在想起來都感覺童趣盎然,充滿教育意義。
那時候,我們住在爺爺奶奶家,家里養(yǎng)了一對小鸚鵡。兩只小家伙長得真好看,灰、黃相間,層次有序的外套包裹著碧綠的長裙,展翅欲飛時就像兩只漂亮的小風箏。
看著這一對鸚鵡,我可高興了,經常蹲在籠子外面觀察它們,每天都給它們添水喂飼料,悉心照顧它們。小鸚鵡慢慢長大了,兩只鸚鵡交頭接耳,互相依靠,梳理羽毛,不久開始下蛋了。小鸚鵡蛋像剝了皮的花生米,白白的。頭兩天每天一個,第三天沒有,到了第四天下了一個,第六天又下了一個。鸚鵡媽媽孵在蛋上,對蛋保護得很好,我想去摸一摸,結果被鸚鵡媽媽狠狠啄了一下,哇!疼得我夠嗆,平時很溫順的鸚鵡為什么這么兇?看來它是怕我傷害它的小寶貝?。?/p>
大約過了十七八天,小鸚鵡要出生了,它的殼在微微顫動,不久后就出現了一條細縫,是里面的小鳥在啄。突然,殼上出現了一個小洞,尖尖的小嘴冒了出來?!靶←W鵡要出生啦!小鸚鵡要出生啦!”我拍著小手,高興地歡呼起來。不一會只見兩只小拇指尖般大的小肉團出來了,濕漉漉的,母鸚鵡對剛出生的孩子非常疼愛,怕它受涼,把它孵得嚴嚴實實的。我在旁邊耐心觀察,這時,正好鸚鵡媽媽去吃飼料,我看見另一只小鸚鵡正努力地嘗試從殼中鉆出來,身上還帶著血,我看到可難受了,覺得應該幫助它一下,減輕一下它的痛苦。于是趁鸚鵡媽媽吃飼料時,我偷偷把它拿出來,輕輕地剝掉粘在小鳥上的殼,我想它一定很高興,但沒想到那只可憐的小鸚鵡一會兒就沒氣了,我連忙給它吹氣,做人工呼吸,可最終它還是死了,為什么呀?我非常地不理解,心里難受極了。奶奶說我這是拔苗助長,幫了倒忙,小鳥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慢慢鉆出來才能活,這是自然規(guī)律。
每當我回想起童年的這件事,總感到有趣又后悔,自己的天真和無知,既引起我求知的興趣和欲望,同時也鼓勵我不斷探索自然界生長的奧秘,使我明白了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道理,違反了自然規(guī)律往往會適得其反。
石子悅,2008年7月出生,現就讀于廣東實驗中學附屬天河學校初二年級,陽光、自信、開朗,喜歡讀書、寫日記和讀書體會。習作曾在《信息時報》和《童眼看世界》等刊物上發(fā)表,作文《迎春家宴》獲全國第十三屆“希望杯”中小學作文大賽初賽二等獎。
315750190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