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光鑫,楊雪松,李田田,郭慶勇*
(1.新疆農業(yè)大學 動物醫(yī)學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2.北京十里堡關忠動物醫(yī)院有限公司,北京 朝陽 100020)
隨著我國寵物保有量的逐漸增加,其在家庭中的地位不斷提升。與此同時,保有寵物的老齡化使得腫瘤等疾病的發(fā)生率不斷提高,其中乳腺腫瘤發(fā)病率為47.43%,占比近二分之一[1]。犬乳腺腫瘤(Canine mammary tumours,CMTs)是未絕育母犬中最常見的腫瘤。盡管在進行預防性卵巢(子宮)切除術的地區(qū),患病率有所下降,但它仍是獸醫(yī)學中的一個重要疾病實體[2]。目前手術切除是治療CMTs的主流方法[3],本次病例在診治中,利用計算機斷層掃描和CT增強造影技術,進行腫瘤診斷、輔助TNM分期、早期預估、確定術部、輔助術后治療,過程如下。
比熊犬,雌性、7歲、體重4.87 kg,未絕育,免疫與驅蟲完全。日常飼喂犬糧,發(fā)情周期正常,無其他病史,因定期免疫而到北京關忠動物醫(yī)院(十里堡店)就診。
犬只精神狀況良好,較活潑,體溫、呼吸、脈搏正常,聽診可聽輕微心臟雜音,觸診發(fā)現(xiàn)左側第2、4、5乳腺和右側第5乳腺有皮下腫物,未見其他異常。
血常規(guī)檢查未見異常。
生化化驗結果未見異常。
血氣分析結果未見異常。
凝血酶原時間為9.8 s,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為22.3 s,凝血功能正常。
使用64層螺旋CT(賽諾威盛),患犬背腹位出床掃描,層厚1.25 mm,掃描范圍700 mm。先進行常規(guī)平掃,后進行增強造影掃描,使用高速注射器,通過左前肢頭靜脈留置針注射造影劑,碘海醇2 ml/kg、速度2 ml/s,延遲掃描動脈期15 s、門脈期30 s、延遲期120 s,最后進行后期圖像處理及重建,醫(yī)生閱片結果如下。
氣管、支氣管通暢,未見狹窄;雙肺內未見異常密度影;肺紋理均勻,走行未見異常;縱隔內未見增大淋巴結影;胸廓形態(tài)及密度未見異常(圖1)。
圖1 胸部CT平掃結果
腹膜后未見腫大淋巴結;增強掃描后未見異常強化;盆腔內未見異常密度灶;雙側最后乳區(qū)可見多個卵圓形軟組織密度團塊,增強掃描后強化明顯,軟組織窗測量最大異常密度灶,大小12.07 mm,感興趣區(qū)平均CT值111.49 HU(圖2)。
圖2 腹部CT增強掃描結果
冠狀面見多個異常密度灶,軟組織窗測量最大為10.5 mm,感興趣區(qū)平均CT值115.89 HU;未見增大淋巴結影;盆腔內未見異常密度灶(圖3)。
各異常密度處邊界較為清晰,未見組織浸潤,血管供應較豐富(圖4)。
圖3 MPR重建結果
圖4 3D重建結果
左側第2、4、5以及右側第5乳腺區(qū),CT增強掃描后異常強化,大于無異常乳區(qū),CT值高于腺體,高度疑似CMTs。未見其他組織、淋巴結異常強化。原發(fā)腫物大?。ㄗ畲筇帲㏕=12.07 mm〈20 mm,淋巴結分期為N0期、遠處轉移分期為M0期。
解剖學分期(TNM)為Ⅰ期。當腫物為CMTs,參考《犬貓乳腺癌組織學分期系統(tǒng)》[4],術后期中位存活時間1 720 d(HR=3.05;p=0.001 8;N=81;19%);參考美國腫瘤聯(lián)合會(AJCC)發(fā)布的《乳腺癌分期》第8版,5年生存率為99.1%。
綜合診斷后決定做絕育術、部分乳腺切除術,切除左側全部乳腺,右側第4、5乳腺。
患犬前肢頭靜脈埋置留置針,皮下注射消炎、止血、止痛藥物。做呼吸麻醉,使用丙泊酚誘導麻醉,氣管插管,異氟烷維持麻醉。待犬只進入麻醉狀態(tài),仰臥保定,術部剃毛,清潔并消毒皮膚。
在常規(guī)絕育術完成后,使用手術刀配合高頻電刀,參考CT結果,腫瘤邊界較為清晰,遂在預切除的腫瘤根部1 cm處作卵圓形切口,電凝或結扎止血,繼續(xù)切開至腹外壁筋膜。在正常組織中鈍性分離并謹慎剝離腫物,避免觸及乳腺組織,徹底沖洗創(chuàng)口。
使用可吸收線、步履式縫合法將皮膚創(chuàng)緣推向切口中央,單純間斷縫合并配合使用皮膚吻合器縫合切口,在切口上作結系繃帶。
蘇醒后禁食禁水6 h,術后戴伊麗莎白圈,穿手術衣,3 d內消炎、止痛、止血,常規(guī)治療。3 d后復查血常規(guī)、CRP。恢復良好,拆除結系繃帶,保持傷口清潔。根據(jù)傷口恢復情況在第7 d、10 d、13 d分3次拆除可吸收線和皮膚釘。
摘除組織中選取合適部位,送至診斷中心做病理組織學診斷。鏡下可見(圖5、圖6)導管內腺上皮呈乳頭樣生長,乳腺細胞排列成條索狀或小葉狀,部分腺上皮細胞核深染。部分細胞核深染,核仁明顯,出現(xiàn)中等量非典型性有絲分裂相,乳腺小葉內癌細胞有多處增生,并伴有少量出血和炎性細胞浸潤,在腫瘤浸潤前沿細胞生長活躍區(qū)內進行瘤細胞核有絲分裂計數(shù),在10個高倍視野中,核有絲分裂數(shù)在9個以內。綜合診斷為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癌。
圖5 左側第5乳腺切除腫物HE染色(400×)
圖6 左側第5乳腺切除腫物HE染色(100×)
患犬術后第5月進行復查,未見異常,恢復良好,建議主人每月對患犬皮膚進行2次觸診,以檢測是否有皮下腫塊以及原手術部位腫塊是否復發(fā)。術后第2年開始,每季度復查1次。
小動物臨床腫瘤的發(fā)生率正逐年增加,腫瘤可能會侵襲到動物身體的多個器官和組織,導致多器官的功能喪失,已成為動物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5]。CMTs目前在我國的發(fā)生率仍高居首位。
由于CMTs早期具有隱匿性特點,發(fā)病后多無明顯的癥狀表現(xiàn),常易發(fā)生漏診現(xiàn)象,導致無法獲得早期有效治療。CMTs的發(fā)生會導致組織改變,包括結構紊亂、局限浸潤、邊緣不整或鈣化灶等。在X線檢查中易出現(xiàn)重疊綜合征,發(fā)生腫塊漏診,在檢查深位病變、炎性CMTs時顯影較差。本病例中,CT掃查中CT值改變、對比度增強,灌注增加,這都能引起臨床醫(yī)生的懷疑,減少漏診。
CT掃查屬于無創(chuàng)方式,具有操作簡單、重復性好、分辨力高等特點,不受動物體型、年齡的限制,適用于早期微小、隱匿病灶的診斷。CT增強造影是一種新的無創(chuàng)性評價組織器官微血管狀況的功能影像,簡便易行、檢查時間短、成像迅速,其不但能顯示解剖形態(tài)學特點,而且能反映病灶生理功能的變化。
乳腺切除術是治療CMTs的主要方式,并可輔助使用化療。無論是何種治療方式,應在治療前對CMTs解剖學分期[4]。解剖學分期主要評估原發(fā)腫瘤大?。═)、淋巴結分期(N)、遠處轉移(M)。
原發(fā)腫瘤大小(T)測量,傳統(tǒng)方式主要依賴于游標卡尺、X線、B超等,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大小應精確測量到mm,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mm,只有1.0~1.4 mm間的腫瘤除外,它們可四舍五入到2 mm[6-7]。使用游標卡尺等測量腫物大小時,會受皮膚、脂肪組織厚度和最終的癌旁乳腺增生影響[4]。X線測量存在重疊征象,B超無輻射,且易于鑒別乳腺囊實性包塊,還可以測定包塊周圍血供情況,但其空間分辨率不高。CT掃查能夠橫斷面掃描,具有較高分辨力,相較于傳統(tǒng)測量方式更準確,且三維體積的精確測量也可以通過CT進行[8]。
CMTs可通過淋巴轉移到區(qū)域淋巴結和肺部。淋巴結分期(N)、遠處轉移(M)的檢查、描繪范圍常通過醫(yī)學成像。醫(yī)學成像一般是強制性的(3個方向的胸部X線和腹部B超)以評估遠處轉移的存在,指導臨床醫(yī)生進行組織取樣和治療選擇。胸部的轉移性病變通常是圓形的、界限清楚的高放射密度,但也存在邊界不清的結節(jié)或沒有任何肺部病理證據(jù)的胸腔積液[9],病變需要至少5~7 mm才能在X光片上被識別[10]。CT可以檢測接近1 mm的病變,比X線更敏感[9]。在臨床淋巴結陰性的CMTs中,術前B超檢測淋巴結轉移的敏感性僅為7.4%,假陽性率為80%[4]。如果MRI是禁忌的,存在診斷不確定性或作為盆腔腫瘤血管造影的輔助手段,也建議進行CT掃查[10]。CT增強造影可用于識別內臟轉移的分期評估,包括胸部、腹部和骨盆,尤其在肺部排查中,是最佳的掃查方式,還可進行骨掃描以排除骨骼轉移[11]。
64層螺旋CT具有較寬的探測器,能在短時間內對整個機體進行增強造影掃查,利于更精確的測量、評估病灶情況、識別腫瘤的血管侵犯,還可從血流動力學方面對腫瘤進行準確地定量檢查。MRI灌注成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評估腫瘤的血供情況,但其為半定量研究,而且檢查時間長、噪音大,體內不能有金屬物質存在。CT掃查可借助工作站進行多平面重建(MPR)。MPR是將CT掃查獲得的二維圖像數(shù)據(jù)借助三維重建軟件構建成多平面重建,包括任意斷面和曲面重建,用于指導臨床診療。在一些腫瘤中應用三維重建技術可以獲得全方位旋轉的動態(tài)影像,可以清楚顯示腫瘤的位置、大小、形態(tài)及腫瘤與周圍組織間的空間解剖關系[12]。
正是基于CT掃查的病灶評估與腫瘤分期為患犬作出的早期預估,決定了此次治療方案和對于患犬與主人的意義,更利于開展后續(xù)治療。
傳統(tǒng)的CMTs切除建議:一是計劃手術實現(xiàn)完全切除,以減少復發(fā)的可能性并增加生存時間。二是建議廣泛切除(所有方向的手術切緣3 cm,腫瘤深一個筋膜平面),以實現(xiàn)完全切除(組織學切緣在所有方向3 mm)[13]。完全切除是復發(fā)和存活時間的關鍵決定因素[14],然而一些報告指出邊緣切除術與廣泛切除術一樣成功[15-16]。腫瘤的復發(fā)率與切除后手術切緣的狀態(tài)密切相關。手術的切緣選擇應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療效果,并降低手術風險因素。本次手術采用部分乳腺切除術,切緣1 cm,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最大化地避免廣泛切除的潛在風險。
腫瘤治療前大多建議組織穿刺做細胞學檢查,這是一個簡單且低成本的方法,取樣通常重復達3次,直到獲得足夠的樣本。CMTs細胞學檢查常常受到大量非腫瘤相關或非代表性細胞存在的阻礙。首先,腫瘤可能被廣泛的基質反應或大面積的正常組織包圍[17-18]。其次,一些腫瘤可以誘導中度至廣泛的炎癥,導致腫瘤細胞間存在不同的炎癥細胞,炎癥掩蓋了腫瘤,使診斷更加困難。第三,單個腫瘤內腫瘤細胞的形態(tài)可能會有所不同[17],當存在多個腫塊時,應進行單獨評估,因為同一機體內可能發(fā)生不同類型的腫瘤[18]。準確的腫瘤類型最終還是要依賴病理組織學診斷。
CTMs在CT掃查、增強造影中常表現(xiàn)為卵圓形增強圖像、邊界較清晰、大小不一、CT值改變。
CT掃查、增強造影極大提高了CTMs的TNM分期的準確性,助于早期預估、指導治療方案。
CT掃查、增強造影、三維重建技術可有效幫助手術范圍確定,保證手術切緣陰性,是部分乳腺切除術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