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明清之際“天學(xué)”書籍中的刻版印章

        2022-03-14 11:17:32伍玉西
        地方文化研究 2022年4期
        關(guān)鍵詞:文后萬歷進士

        伍玉西

        (韓山師范學(xué)院,潮州 廣東,521041)

        從明萬歷至清乾隆年間,一批數(shù)量可觀的中文“天學(xué)”(時人對于西方宗教和世俗學(xué)術(shù)的統(tǒng)稱)書籍得到出版。有研究認(rèn)為,到康熙七年(1668),此類書的刊本已愈500種①張秀民:《中國印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624頁。。此后主要是重刻,新版數(shù)量不大。這批書的特點之一是附錄了大量長短不一的序文和跋文,有些序、跋文后留有作者印章②本文所說的印章是指存留在紙面上的印章墨跡,而非印章的實物形態(tài)。。因印章是跟書的其它部分一同刻制的,為敘事方便,本文把它們稱為刻版印章。序、跋的撰寫者既有西方天主教傳教士,也有信仰天主教或親近“天學(xué)”的中國文人士大夫。印章承載了序、跋文作者的一些重要個人信息,表達了他們精神世界的某些側(cè)面,對其進行文獻學(xué)意義上的解讀有助于深化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亦可為明清出版史和美術(shù)史研究提供某些有價值的參考。遺憾的是,當(dāng)這些序、跋后來被收錄到其它文集中時,文后的印章一般都被刪除。拙眼所及,未見對這批印章的專門研究,且發(fā)現(xiàn)在一些相關(guān)研究中不時出現(xiàn)對印章文字的識認(rèn)錯誤。因此,本人不揣淺陋,在收集整理的基礎(chǔ)上對其作初步探討,敬請指正。

        一、印章概況

        自上世紀(jì)五十年代以來,海峽兩岸的出版機構(gòu)陸續(xù)影印出版了一些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天學(xué)”書籍。到目前為止,此類叢書雖然沒有窮盡明清之際“天學(xué)”書籍的全部,但至少網(wǎng)羅了其中最主要和最精華的部分。筆者從中仔細搜尋文獻責(zé)任者留下的各種印章,分類輯錄相關(guān)內(nèi)容,對印章文字或圖案作初步描述,制成如下表格(見附表)。需先說明兩點。第一,原作沒有注明時間的,根據(jù)作者生活年代和書籍初版時間作一個大致的時間推斷。第二,有兩處資料來自《七克》的越南翻刻本,刻版時間是1798年③葉農(nóng):《七克提要》,張西平等主編:《梵蒂岡圖書館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叢刊第一輯》第6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14年影印本,第465頁。,因其中的兩處印章為其它版本所無(附表序號25、26,以下簡稱序號多少),故錄入。

        附表顯示,在明清之際出版的“天學(xué)”書籍中共有154篇文獻留下了作者印章,多數(shù)情況下是兩方,17篇加一方,9篇加三方,總數(shù)為300方。有一處印跡模糊(序號54),一處圖案怪異(序號130),這兩方印章無法辨認(rèn)。另有一方印紋特殊,呈陰文反字(序號71)。因有些書籍在不同地點多次重刻,少量印章在不同版本間存在細微差異,或是兩印上下位置調(diào)換,或是陰陽紋不同。版本問題與本文主旨關(guān)系不大,故一般不予考慮。

        印面形狀絕大多數(shù)為方形,包括長方形和正方形,只有少數(shù)是圓形或橢圓形。附表中對圓形和橢圓形的印章都有說明,沒有注明的都是方形。圓形印中只有3方是文字印章,即李之藻的“行河使者”(序號 10、14)和巴多明(Dominique Parrenin)的“遠西”(序號 151),其余的圓形和橢圓形印都是圖像印章。

        從印紋形式來看,加蓋一個印的,陰、陽紋的都有。加蓋兩印的,多數(shù)情況下是陰、陽各一,也有全陰或全陽的。加蓋三個印的,有全陰、二陰一陽和一陰二陽的情況,但沒有出現(xiàn)全陽的現(xiàn)象。就單個印章來說,只有一個印章的印紋有陰有陽(序號52),其余的要么為陰,要么為陽。

        從印紋符號類型來看,可分為文字印章和圖像印章兩大類,而以文字印章居絕對多數(shù)。先表圖像印章。圖像印章有三種基本圖案,即耶穌會會徽、多明我會會徽和十字架圖案。因序、跋作者中有一批耶穌會士,他們除加蓋個人印章外,多數(shù)情況下會加蓋耶穌會會徽。耶穌會的會徽是在“IHS”三個拉丁字母周圍飾以十字架、三個釘子和花紋等圖案,實為一種圖文合璧印,圓形、橢圓形和方形的都有。這種印章刻得比較到位的,圓形的以序號55為代表,橢圓形的以序號5為代表,方形的以序號49為代表。兩位法國耶穌會士加蓋的會徽略去了“IHS”字母周圍的各種圖案(序號147、149),可視為耶穌會會徽的簡化版。多明我會的會徽圖案也有出現(xiàn),共有兩處(序號115、145)。福建籍的信教文人李九標(biāo)和李九功兄弟使用了十字架圖案(序號66、88),比較獨特。

        文字印章的書體,絕大多數(shù)是秦小篆和繆篆,也有少數(shù)其它篆法的印章。鳥蟲篆,如“王應(yīng)熊印”(序號 43)、“何喬遠印”(序號 56)、“光祿大夫”(序號 114);懸針篆,如“大學(xué)士”(序號 113)、“天民”(序號 141)、“子拱”(序號 146);九疊篆,如“孔中甫氏”(序號 42)。

        印章的主人有中國文人,也有西方天主教傳教士。中國文人中,有進士、舉人、生員、貢生、監(jiān)生以及沒有功名的一般文人,有官至內(nèi)閣首輔、巡撫者,也有平頭百姓。傳教士中除了兩位多明我會士(序號115、145)和兩位方濟各會士(序號125、152)外,其余都是耶穌會士。

        從時間上看,最早的印章出現(xiàn)在1599年,最晚的在1740年,前后跨越140年。很明顯,“歷獄”開始之年的1664年是個分界線,此后中國文人的印章逐年減少,進入雍正朝就絕跡了。

        二、印章披露的作者個人信息

        示信是印章的基本功用,這批印章披露了序、跋者的一些重要個人信息,涉及到他們的姓名、字、號、籍貫或居住地、科舉功名、官職、官銜和身份等。

        1、姓名、字、號

        絕大多數(shù)印章是姓名印和字號印。姓名印一般是在姓名后面加個“印”字,如“馮應(yīng)京印”(序號6)。這種印章數(shù)量最大,共有80方。單名的在“印”前加一個“之”字,如“韓霖之印”(序號75)。少數(shù)印章略去姓,在名后加“之印”,如“光啟之印”(序號12)。有的印章只有姓名或名,如“張賡”(序號89)、“爾覺”(序號106)。有幾種特殊情況:曹于汴在姓與名間插入一個“氏”字,成“曹氏于汴”(序號21、34);鄭以偉的印章只有一個“偉”字(序號23);梁云搆有一個印章“原名治麟”(序號83);李九標(biāo)有一個印章“九標(biāo)一名德望”(序號66),“德望”是李九標(biāo)的教名;李九功直接用教名“多默”(序號88)。

        表字印有 5 種基本情況:(1)在字后加“氏”,如“本和氏”(序號 71);(2)在字后加上“父”,如“元化父”(序號 1);(3)僅留有字,如“致虛”(序號 11);(4)在字前加姓和“氏”字,如“馮氏可大”(序號4、6);(5)在字前加姓,字后加“氏”,如“汪孟樸氏”(序號 15、38)、“孔中甫氏”(序號 42)。特殊情況有:王道性使用印章“養(yǎng)之氏印”(序號144);林文英字碧山,又字楊若,有印“碧山一字楊若”(序號140);馮秉正(Joseph-Fran?ois-Marie-Anne de Moyriac de Mailla)把姓名和字放在一個印中,成“馮秉正字端友”(序號154)。

        別號印情況比較單一,多數(shù)是直接用號,如楊廷筠的“鄭圃居士”(序號47、48)、黃景昉的“湘隱居士”(序號60)、韓霖的“寓菴居士”(序號75)等。特殊情況有李之藻的“耕犁石堂涼叟”(序號46、63),“耕犁石堂”屬于齋館印,“涼叟”是他的號,他把齋館印與號印湊在一起。佟國器在號“匯白”后加了一個“章”字,成“匯白章”(序號109),也是一個特例。

        2、籍貫或居住地

        有6個印章與地名有關(guān),透露了作者的籍貫或居住地信息。

        “碭郡”(序號 26)。彭端吾(1568—1620),字元莊,萬歷二十九年(1601)進士,河南歸德府夏邑縣人,他在《西圣七編序》后留有印章“碭郡”,因夏邑古屬碭郡。

        “景教堂印”(序號65)。1629年,意大利籍耶穌會士艾儒略(Giulio Aleni)撰《彌撒祭義自序》,文后有“景教堂印”。這是難得一見的教堂印章。景教堂即閩中景教堂,由葉向高長孫葉益蕃等人建于1625年,書名頁刻有“閩中景教堂刻”字樣①[意]艾儒略:《彌撒祭義》,[比]鐘鳴旦等編:《法國國家圖書館明清天主教文獻》第16冊,臺北:利氏學(xué)社,2009年影印本,第469頁。。艾儒略在福建各地活動達25年之久,行蹤不定,這個教堂是他居住和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

        “關(guān)西幼起”(序號68)。汪秉元,字初甫,一字幼起,萬歷四十四年(1616)進士,他在《圣記百年敘》文后留有印章“關(guān)西幼起”。汪秉元是明代徽州婺源(今屬江西)城鎮(zhèn)人②萬正中編撰:《徽州人物志》,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第64頁。,此處“關(guān)西”可能是婺源縣城的代稱,因歷史上婺源縣城與關(guān)西軍有關(guān)聯(lián)。南唐時,都制置使劉津巡轄婺源、浮梁、德興、祁門四縣,在婺源“西湖構(gòu)筑新城”,“劉津領(lǐng)關(guān)西卒1500人在此鎮(zhèn)守”③翟屯建主編:《徽州文化史》(先秦至元代卷),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42頁。。

        “家在龍門太行之間”(序號 76)。韓霖(1598—1649),字雨公,舉人,山西絳州(今新絳縣)人,在《童幼教育序》文后加印章“家在龍門太行之間”。絳州的東北邊是太行山脈,西邊不遠處有黃河龍門段,是傳說中的鯉魚躍龍門之地。此處“龍門”是黃河的代稱,“家在龍門太行之間”意即老家在黃河與太行山之間。

        “古絳”(序號96)。段襲是山西絳州士紳,天主教徒,撰《重刻三山論學(xué)序》,文后有印章“古絳”。絳州名稱始自北周時期,“古絳”名實相符。

        “遠西”(序號151)。巴多明是供職于清廷的法國人,法國之于中國,確實位處遙遠的西方,他在《德行譜跋》文后加有圓形印章“遠西”。

        3、科舉功名

        序、跋作者中不少人有科舉功名,他們留有一些與科舉有關(guān)的印章,見下表。

        序號 姓 名 取得的功名 印章文字 附表中的序號1 馮應(yīng)京 萬歷壬辰科(1592年)進士 壬辰進士 2、3、4 2李之藻 萬歷戊戍科(1598年)進士 戊戍會魁 10、14、16 3熊明遇 萬歷辛丑科(1601年)進士 辛丑進士 35、39 4陳 儀 萬歷庚戍科(1610年)進士 庚戍進士 104 5李天經(jīng) 萬歷癸丑科(1613年)進士 癸丑進士 84、87 6 汪秉元 萬歷丙辰科(1616年)進士 丙辰進士 68 7 畢拱辰 萬歷丙辰科(1616年)進士 丙辰進士 80 8王 徵 天啟壬戍科(1622年)進士 壬戍進士 53 9高層云 康熙丙辰科(1676年)進士 丙辰進士 128 10 韓 霖 天啟元年(1621年)舉人 祖孫父子兄弟科弟 76

        在這些與科舉有關(guān)的印章中,有二方比較特殊。其一,李之藻的“戊戍會魁”(序號10、14、16)。李之藻(1565—1630),字振之,又字我存,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在萬歷二十六年(1598)的會試中得過會魁。按明清會試,舉子在五經(jīng)中認(rèn)考一經(jīng),分房閱卷錄取,每經(jīng)錄取的第一名稱為會魁,也稱會元。其二,韓霖的“祖孫父子兄弟科弟”(序號76)。韓霖是天啟元年山西舉人,他的六世祖韓重(1442—1510)曾任南京工部尚書,父親幼貧廢學(xué),兄長韓云在萬歷四十年(1612)中舉①黃一農(nóng):《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229-230頁。。所以說,韓霖家族與科舉是有緣的,他在《童幼教育序》文后加印章“祖孫父子兄弟科弟”,可能是對家族人員科舉功名的夸耀,更有可能是一種祝愿。

        4、官職、官銜

        有些序、跋者是明朝或清朝的官員,印章中不時出現(xiàn)官職或官銜名稱。

        “大學(xué)士”(序號 113)。胡世安(1593—1663),字處靜,號菊潭,四川井研人,崇禎元年(1828)進士,降清后官至武英殿大學(xué)士、內(nèi)秘院大學(xué)士、兵部尚書、少傅兼太子太傅,在《民歷補注解惑序》文后加有印章“大學(xué)士”。

        “光祿大夫”(序號114)。湯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是德意志人,清初任欽天監(jiān)掌印官,“終獲敕封為光祿大夫,并得以用一品頂戴、著繡鶴補服”②黃一農(nóng):《耶穌會士湯若望在華恩榮考》,《中國文化》(北京)1992年第2期。。他為《民歷補注解惑》作“小引”,文后有“光祿大夫”印章。

        “大中丞章”(序號103、110)。明清時期的都察院設(shè)有都御使、副都御使、僉都御使等官職,副都御使相當(dāng)于御使臺時期的御使中丞,同時也作為巡撫的加銜,所以大中丞成為巡撫的別稱。瞿式耜(1591—1651),字伯略,號稼軒,江蘇常熟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進士,南明弘光(1644年至1645年間共8個月)時任應(yīng)天府丞,旋擢右僉都御使,代方震孺巡撫廣西。大約是在這個時候,他給艾儒略的《性學(xué)觕述》作序。此書初刻于南明隆武二年(1646)閩中天主堂,書中有隆武年號和瞿式耜的印章“大中丞章”。佟國器(?—1684),字恩遠,號匯白,遼東人,入漢八旗,清廷貴戚,順治時期官至福建、南贛、浙江巡撫,撰有《提正編敘》,文后有印“大中丞章”。

        “太史氏”(序號18、20、120)。太史,又稱太史氏,是先秦時期負(fù)責(zé)記史、起草文書、管理圖書典籍、天文歷法和祭祀等事務(wù)的官員。明清時期,修史歸口翰林院,天文歷法歸口欽天監(jiān),所以翰林院和欽天監(jiān)官員都自稱太史。王家植,字木仲,號直齋,山東濱州人,萬歷三十二年(1604)進士,選為庶吉士,任翰林院編修,在萬歷三十六年(1608)撰《題畸人十篇小引》,文后加蓋“太史氏”印。徐光啟(1562—1633),字子先,號玄扈,上海人,萬歷三十二年(1604)進士,選為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文淵閣大學(xué)士,在萬歷四十年(1612)所作的《泰西水法序》文后有印章“太史氏”。許纘曾,字孝彥,號鶴沙,松江華亭人,順治六年(1649)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官至河南按察使③方豪:《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中),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72頁。,在《天主十誡勸論圣跡序》文后加蓋印章“太史氏”。

        “古太史氏”(序號40)。周子愚,字君明,浙江慈溪人,隆慶元年(1567)舉人,歷官欽天監(jiān)五官正、監(jiān)副及監(jiān)正,在萬歷四十二年(1614)所作的《表度說序》文后加印章“古太史氏”。

        “古太史”(序號132)。劉蘊德(1628—1707),湖廣人,官至欽天監(jiān)右監(jiān)副,后加入耶穌會④[法]費賴之:《明清間在華耶穌會士列傳(1552—1773)》,梅乘騏、梅乘駿譯,上海:天主教上海教區(qū)光啟社,1997年,第462頁。,在康熙十七年(1678)為李九功的《慎思錄》作序,文后有印章“古太史”。

        “柱史之章”(序號45)。柱史即柱下史,是古代御使的別稱。明清時期的都察院以都御使為長,下設(shè)監(jiān)察御使分道監(jiān)察糾劾百官,習(xí)慣上以柱史為監(jiān)察御使的別稱。楊廷筠(1557—1627),字仲堅,號淇園,浙江仁和人,萬歷二十年(1592)進士,萬歷三十七年(1609)前任過湖廣道、四川道御使,巡按蘇、松。他在萬歷四十三年(1615)撰《絕徼同文紀(jì)序》,文后加蓋“柱史之章”。

        “柱史”(序號 119)。許之漸(1613—1700),字松齡,號青嶼,江蘇武進人,順治十二年(1655)進士,順治十五年(1658)任江西道監(jiān)察御使、巡查御使,為李祖白的《天學(xué)傳概》所作的序文后加有“柱史”印。

        “黃門之印”(序號21、34)。在明代中央官制中,對應(yīng)于六部設(shè)有六科給事中,各科設(shè)都給事中一人(七品),左右給事中各一人(從七品),掌部印和封駁之事,兼稽察之責(zé)。大概是六科的職掌與之前的門下省有類似的地方,明朝人用“黃門”來代稱各科給事中,因為門下省官員的古稱是給事黃門侍郎。曹于汴(1558—1634),字自梁,號真予,解州安邑人,萬歷二十年(1592)進士,在地方任職一段時間后赴京任吏科給事中,后授刑科左右給事中。他為兩部“天學(xué)”書作序,文后都加有印章“黃門之印”。

        “前爽鳩氏”(序號36)。明朝的省級機構(gòu)設(shè)有提刑按察使司,負(fù)責(zé)一省刑獄和監(jiān)察事務(wù),設(shè)有按察使和按察司副使等官。按察司副使是輔佐按察使的從官,秩正四品。陳亮采,字惠甫,福建晉江人,萬歷二十三年(1595)進士,出任整飭武德兵備道山東按察司副使,作有《七克篇序》,文后加印章“前爽鳩氏”。相傳,爽鳩氏是上古時期掌管刑獄的官員,“爽鳩氏,司寇也”(《左傳·昭公十七年》),陳亮采以“爽鳩氏”作為按察司副使的別稱。

        “行河使者”(序號10、14)、“都水監(jiān)”(序號24)。在明朝之前的一些朝代設(shè)有負(fù)責(zé)河道事務(wù)的都水監(jiān),長官稱為使者或都水使者。明朝設(shè)都水清吏司(簡稱都水司),成為工部下屬的四司之一,職掌同于以前的都水監(jiān),長官仍習(xí)慣稱都水監(jiān)或使者。李之藻在1604年升工部都水司郎中,任職北河都水分司,駐山東張秋,1608年謫為開州知州,1610年升南京工部都水司員外郎,同年升南京工部都水司郎中,1614年赴北京參與修歷①龔纓晏、馬瓊:《關(guān)于李之藻生平事跡的新史料》,《浙江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8年第3期。。他在1607年所作的兩篇序文后用了“行河使者”印章,“行河”即巡行河道,意同“都水”。在1613年所撰的《刻同文算指序》后加印章“三奉敕書南北都水監(jiān)”,以突出他曾經(jīng)三次奉命到都水司任職,并且在南北都水司都任過郎官。

        “彭城太守”(序號82)。韓云,字景伯,山西絳州人,舉人,1628年經(jīng)考選授徐州知州,后降改漢中府推官,再任葭州知州②黃一農(nóng):《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第231頁。。徐州古稱彭城,韓云在《達道紀(jì)言序》中使用了印章“彭城太守”。

        5、身份

        傳教士的印章有些是用來表明自己身份的,艾儒略的“耶穌會士”(序號65)、巴多明的“耶穌會修士章”(序號 151)、恩若瑟(José Navaro)的“會士”(序號 152)和馮秉正的“耶穌會士”(序號 154)就是此類印章。

        三、印章表達的作者心志、情感或雅趣

        這批印章中有一批閑章和齋館印,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每一方背后都有故事,表達了作者的某種心志或情趣,是他們內(nèi)心世界的外溢。

        “理學(xué)承家”(序號 22)。彭惟成,字芹生,江西廬陵(今吉安)人,萬歷二十九年(1601)進士,給意大利人熊三拔(Sabbathin de Ursis)的《泰西水法》作序,名《圣德來遠序》,文后有印章“理學(xué)承家”。“理學(xué)承家”出自南宋章甫的詩句“理學(xué)承家不世同”(《壽耘廬薛明府》),彭惟成借以炫耀自己的家學(xué)傳承。其父彭以明是萬歷年間諸生,著有《二十一史論贊輯要》36卷,彭惟成為其作序并付梓③(明)彭惟成:《二十一史論贊輯要述》,《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47冊,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第235-236頁。。

        “石人木心”(序號 23)。鄭以偉(? —1633),字子器,號方水,江西上饒人,萬歷二十九年(1601)進士,作有《泰西水法序》,文后加印章“石人木心”。石人木心,或作木人石心,比喻意志堅定。

        “紫薇青瑣”(序號 35、39)。熊明遇(1579—1649),字良孺,號壇石,江西進賢人,萬歷二十九年(1601)進士,萬歷四十二年(1614)作有《七克引》和《表度說序》,文后各有印章“紫薇青瑣”。紫薇是“紫微”的雅稱,即紫微省,是中書省的別稱,因唐開元初年在一個短時間內(nèi)把中書省改名為紫微省。紫微省也是明清時期承宣布政使司的別稱①龔延明:《簡明中國歷代職官別名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年,第404-405頁。。青瑣,亦作“青鎖”“青璅”,原是皇宮門窗上一種裝飾花紋,后泛指豪華的房屋建筑。紫薇青瑣實為高官厚祿、榮華富貴的代名詞。熊明遇此時正值壯年,待補兵科給事中,自然希望自己的仕途有所升遷,后來果然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和工部尚書。

        “嵯峨涇水閑人”(序號51)。張問達,字德允,陜西涇陽人,萬歷十一年(1583)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天啟六年(1626)撰《刻西儒耳目資序》,文后有印章“嵯峨涇水閑人”。這個印章縱向三排,應(yīng)識讀為“嵯峨”“涇水”“閑人”。涇陽縣地處關(guān)中腹地,北倚嵯峨山,西南邊有渭水支流涇水?!搬隙搿薄皼芩笔菑垎栠_對家鄉(xiāng)地理位置的說明,“閑人”則是他當(dāng)時處境的表露。天啟五年(1625),張問達遭魏忠賢誣罪,“遂削奪”,“命捐貲十萬助軍興”②《明史》卷241《列傳·張問達傳》,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第4185頁。。位高權(quán)重的朝中大臣一旦遭削職回家,又身患疾?、鬯倪@篇序的落款是“天啟六年丙寅夏五月癸亥日谷口病夫張問達序”。參見(明)張問達:《刻西儒耳目資序》,載[比]金尼閣:《西儒耳目資》,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年影印本,第34—35頁。,心中未免落寂,不久后離世。

        “紫云黃檗山人”(序號57)。葉向高(1559—1627),字進卿,號臺山,別號紫云黃檗山人,福建福清人,萬歷十一年(1583)進士,官至內(nèi)閣首輔,與家鄉(xiāng)名山黃檗山有很深的淵源。黃檗山位于福清縣城西南約六十里處,風(fēng)景優(yōu)美,山中黃檗寺(萬福寺)是禪宗五家之一臨濟宗的祖庭。葉向高大力支持黃檗寺的重建,賦閑在家期間及致仕后不時與友人到山中游玩,撰寫了一些關(guān)于黃檗山的詩文,贊其“層巒通帝座”“懸溜落銀河”④(明)葉向高:《觀龍?zhí)都o(jì)游四首》,福清縣志編纂委員會、福清縣宗教局整理:《黃檗山寺志》,福州:福建省地圖出版社,1989年,第118頁。,并把紫云黃檗山人作為自己的別號。他給艾儒略的地理學(xué)著作《職方外紀(jì)》作序,文后加蓋了這個別號印,表達了對故鄉(xiāng)山水的眷戀之情。

        “福長廬”(序號59)。葉向高賦詩一首贈給艾儒略,贊其“著書多格言”“結(jié)交皆名士”⑤(明)葉向高:《贈思及艾先生》,張西平等主編:《梵蒂岡圖書館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叢刊第一輯》第14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14年影印本,第349-350頁。,文后的齋館印“福長廬”蘊含了他對故鄉(xiāng)名山福廬山的特殊情感。福廬山原名郭廬山,距葉向高祖居地僅二十里。葉認(rèn)為自己所在“省”“郡”之名皆有“?!弊?,“里亦名福唐”,因此把它改名為福廬山。萬歷末年,賦閑在家的葉向高“結(jié)檀越十余人”,在山中營造系列建筑,在風(fēng)景最勝處“寺之”,名福廬寺,在寺不遠處“廬之”,名“石隱山房”。天啟初他再度入閣,三年間“夢寐無日不在茲山”,致仕后與友人結(jié)盟山中,“無不喜躍”,還為山中舊寺的偏房題寫了“福地精廬”匾額⑥(明)葉向高:《福廬靈巖記》,《蒼霞草全集》第八冊,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1994年,第115-119頁。。葉向高對福廬山情有獨鐘,希望自己能夠長年以福廬山為家——“福長廬”。

        “仁人也”“自不妄語始”“成義(序號94)。張能信,字望先,號成義,明末浙江信教文人,作有《孟士表先生辨敬錄序》,文后有三個印章,上印“仁人也”,中印“自不妄語始”,下印“成義”。“仁人也”出自《中庸》第二十章“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不妄語”是佛家五戒之一,“成義”是張能信的號。這三個印章儒釋觀念兼?zhèn)?,文義前后相連,凝結(jié)了中國傳統(tǒng)士人的倫理觀念、修身實踐和人生追求。

        “西垣視竹”(序號127)。徐爾覺,字順之,號照齋,邑庠生,徐光啟長孫,恩蔭中書科中書舍人⑦王成義編著:《徐光啟家世》,上海:上海大學(xué)出版社,2009年,第167頁。,撰《坤輿格致略說序》,文后有印章“西垣視竹”。竹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有氣節(jié)、剛正不阿的代名詞,唐代高無際作《大明西垣竹賦》,稱其“一生孤貞,四時青茜,不爭麗于夏色,不改貞于秋霰”⑧(唐)高無際:《大明西垣竹賦》,周紹良主編:《全唐文新編》第5部第1冊,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第12925頁。,明清時期的詩文中不時出現(xiàn)帶有“西垣竹”的語句或詩題。徐爾覺此印大概是他不仕于清的心跡表露。

        “水竹山居”(序號133)。嚴(yán)贊化,字思參,清順治年間貢生,福建漳州天主教社團核心人物,給李九功的靈修隨筆《慎思錄》作序,文后有印章“水竹山居”。元代畫家吳鎮(zhèn)題有《水竹山居圖》詩一首⑨李德壎編:《吳鎮(zhèn)詩詞題跋輯注》,濟南:山東美術(shù)出版社,1990年,第18頁。,表達了不爭于世,追求高潔清雅人生的情思。嚴(yán)贊化的這篇序文也在一定程度上流露了他持守自己的信念,不受環(huán)境左右的“水竹”精神,所以在文后加了這個獨特的齋館印。

        “木天清望”(序號135)。李昭璠,字嘉約,“粵東人”,天主教徒,為其師李九功的《慎思錄》作跋,文后有印章“木天清望”?!澳咎臁笔敲髑鍟r期翰林院的別稱,“清望”即清雅的聲望,“木天清望”是對士人學(xué)問、品行的高度褒揚。李九功是庠生,沒有取得多高的科舉功名,但勤于著述,編著有《勵修一鑒》《慎思錄》《文行粹抄》《禮俗明辨》《問答會抄》《證禮芻議》等書文,對儒者修身之道有所闡發(fā)。作為李九功的門生,李昭璠在跋文中對其師大加贊譽,順理在文后加了這個印章。

        四、余 論

        印章具有實用、審美和文獻等方面的價值,對于歷史學(xué)者來說,明清之際“天學(xué)”書籍中的這一批刻版印章,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文獻資料方面。它們承載了一些重要的歷史信息,對于研究明清之際參與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外士人群體很有參考價值,為探究他們的身份和內(nèi)在精神世界提供了獨特的文獻資料。

        一般而言,印章與所標(biāo)示的對象在內(nèi)容上并無必然的關(guān)聯(lián),但在明清之際的“天學(xué)”書籍中,有幾方印章比較獨特,與序跋文乃至與全書的內(nèi)容高度關(guān)聯(lián)。以上所解讀的“水竹山居”和“木天清望”兩印,實為序跋文義的自然延伸。法國耶穌會士馮秉正撰有《圣體仁愛經(jīng)規(guī)條》,跋文后加“圣體仁愛經(jīng)印”(序號149),書名入印,比較少見。馮秉正還撰有《盛世芻蕘》,在首篇的“仁愛引言”后用了“千古寸心”“仁愛圣業(yè)”兩?。ㄐ蛱?53)?!扒Ч糯缧摹背鲎远鸥υ娋洹拔恼虑Ч攀?,得失寸心知”(《偶題》),馮秉正在這里所要表達的卻是另外一層意思,即自己所講的這一切都是出于誠心實意,是經(jīng)得住時間考驗的?!叭蕫凼I(yè)”顯然是對全書主旨的概括。以上這幾方印章起到表達和強化文義的作用,與所標(biāo)志的對象存在意義上的關(guān)聯(lián)。它們的出現(xiàn),豐富了文人印章雅趣,也拓展了印章的用途。

        猜你喜歡
        文后萬歷進士
        閱讀與表達練習(xí)
        河下:文風(fēng)厚重的“進士之鄉(xiāng)”
        華人時刊(2023年19期)2023-11-16 12:32:12
        書坊與名士:萬歷年間戲曲評點興起的雙驅(qū)
        戲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 01:55:24
        本刊文后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細則
        American Families
        四進士(上)
        《進士or近視》
        童話世界(2019年14期)2019-06-25 10:11:42
        本刊文后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細則
        論萬歷朝播州楊氏土司之覆滅
        日本藏萬歷世德堂刊傳奇《水滸記》考述
        中華戲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8:44
        欧美中出在线| 超清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 国产乱妇乱子在线视频| 日本女优中文字幕看片|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专区| 五月开心婷婷六月综合| av午夜久久蜜桃传媒软件| 成人激情四射网|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765|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蜜臀av| 激情五月开心五月麻豆| 欧美另类人妖| 天天av天天爽无码中文| 亚洲福利第一页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在线观看av| 欧美性色黄大片手机版|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无码| 一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日产幕码三区国产| 一本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www|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欧美怡春院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摸日日摸狠狠添| 欧美成aⅴ人高清免费| 日韩精品极品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av一区二区网址| 国产高潮刺激叫喊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性色av|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入口| 国产成人91久久麻豆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福利动漫| 亚洲成在人网av天堂|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99热久久精里都是精品6| 制服丝袜视频国产一区|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第一页| 丰满少妇人妻久久久久久|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