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玉香
那是一個暖冬的清晨,陽光從窗戶懶懶的照進臥室。睡眼蒙眬中接到任老師打來的電話,言語中透著激動,提醒我化一個淡妝,穿一身得體的衣服,李媽媽邀請我們?nèi)ニ页晕顼?。聽到這話,我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對中午的赴宴充滿期待。
任老師口中的李媽媽,是一位勤儉持家的老人,77歲的年紀,精神抖擻,身體健朗。為感謝我們學校幾位“小老師”的指導,李媽媽特意囑咐她的女兒,邀請我們來家里吃飯,以表感謝。她老人家要親自下廚,為我們準備午餐。
對于快節(jié)奏的當下,宴請大體是在餐館、酒店,方便、快捷。不用提前準備,不用餐后收拾,拍拍屁股,兩手一揮,就可大搖大擺、干脆利落地離場,奔赴下一個目的地。而家宴,則顯得彌足珍貴!
任老師訂了一束花、一個果籃,我們一行來到了李媽媽家。李媽媽熱情地把我們領進家門,已經(jīng)相熟,任老師還是鄭重地向李媽媽一一介紹我們幾位。
李媽媽一頭微卷的白發(fā),夾雜著一些青絲,藍色的針織外衣搭配著紅色的圓領毛衣,貼切地襯托著她紅潤的臉龐,老人家特別愛笑,笑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縫??吹轿覀儭摹靶±蠋煛眰兊牡絹?,高興中伴著些許局促。她在廚房里忙活,圍著圍裙正在炒菜,旁邊的砂鍋里正冒著熱氣。廚房是李媽媽的地盤,她不讓我們插手,招呼我們就座。
大廳的書桌上,擺放著一把油光發(fā)亮的老式算盤,我的思緒被帶入那因算盤而結(jié)的緣分里。初識李媽媽是在2019年,她是我們培訓學校老年珠算公益班的第一批學員,也是年齡最大的一位;堅持得最久、最是勤奮、進步最快。她親切地叫我們“小老師”,我們親昵地稱她為“李媽媽”。自從學習珠算,她的老年生活變得充實,那把老式算盤陪伴著她上課,風雨無阻。在家每天堅持打算盤,練習題單,不曾間斷。每每去菜市場買菜,李媽媽的口算能力充分發(fā)揮出來,比常年賣菜的攤販還快,讓周圍的人對她刮目相看。
記得一個周末,印象最深的是那天的天氣。風大、雷鳴、閃電,天空下起瓢潑大雨;空蕩蕩的珠算教室里,珠算何老師正擔心班里的“大學生”們?nèi)绾蝸砩险n時,門一下打開,李媽媽準時出現(xiàn)在教室。她穿著一雙長筒的黑色雨靴,手里收攏的雨傘匯集一條筷子般大小的水流,傾注而下,嘩啦啦打在地板上;李媽媽身上冒著騰騰熱氣,氣息有些許急促,部分衣服和頭發(fā)被飄來的雨打濕,背包里的那把老式算盤保護完好。沒打到車,李媽媽走了兩里雨路過來上課。
一陣香氣鉆進鼻孔,思緒被拉回來。李媽媽燉的土雞快好了。我鉆進廚房,李媽媽看我嘴饞的樣子,笑瞇瞇地說,這是昨天剛從鄉(xiāng)下買的資格的土雞,雞湯是用雞腿菇、香菇、海王菇等各種菌菇燉制,用砂鍋慢火燉了一上午,出鍋前半小時放上紅棗、枸杞,美味、營養(yǎng)。那桌上的是什么?我指著桌上擺著幾個大碗裝著的象果凍狀的食物,李媽媽的女兒走過來說,這是我媽媽昨天攪了一天的紅薯涼粉,吃完飯后要給你們打包帶回家;我想象著,當紅薯粉在熱水的作用下,一位老人用盡自己的綿薄力氣,順著一個方向,一刻也不停地攪拌、攪拌,只為給她幾位“小老師”過過嘴癮,心中充滿感動。還有那餃子的肉,李媽媽的女兒繼續(xù)講,是昨天去鄉(xiāng)下買的土豬肉,媽媽一點一點切好剁碎,晚上一個一個包好;那個青菜呢,是剛剛我們來時,從媽媽開墾的地里才采摘下來,李媽媽的女兒一臉驕傲。為了菜搭配得好看且營養(yǎng),她們母女還特地去菜市場買回圣女果。紅綠搭配,滿滿一桌,甚是好看。
李媽媽家是一個書香家庭,她的老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師,培養(yǎng)出了一批批優(yōu)秀的人才,也影響了他們女兒的一生。李媽媽在年邁的年紀,依然對教師有著那份尊敬,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吧。想起李一清主席的短篇小說《棋盤上的麥子》里的一句話:“麥子是有生命力的,人種下善果,結(jié)出善果”。《愛的教育》里有言,“先生(老師)的名字,永遠須用敬意來稱呼,它是世間最尊貴,最可懷慕的名字?!崩顙寢屪鸱Q我們?yōu)椤靶±蠋煛保鋵?,她才是我們學習和生活中的“大老師”。
一鍋雞湯,兩盤餃子,三碗涼粉,四棵青菜,幾枚圣女果,李媽媽花了兩天時間,精心準備出一桌豐盛的家宴。我們端起碗里的雞湯,相互敬祝、問候;在這個暖陽的冬日里,這雞湯溫暖的,不是一個人的胃,是一桌人的心。
235550078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