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祺,高明周,任律凝,郭英慧,喬明琦,高冬梅**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學院 濟南 250355;2.山東中醫(yī)藥大學情志病證研究創(chuàng)新團隊 濟南 250355;3.山東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藥創(chuàng)新研究院 濟南 250355)
經前期綜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女性患者在月經周期黃體期規(guī)律性出現焦慮、易怒、興趣低落、食欲改變等一系列精神、軀體、行為異常癥狀,并于經后明顯減輕或消失的一種疾病,屬于典型的精神情感障礙性疾病。多見于25-45歲女性,95%的生育期婦女都出現過此類癥狀[1]。經前期綜合征在古代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命名,國內對PMS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歷經“經前期緊張癥”、“經前期緊張綜合癥”和“經前期綜合征”等名稱演變[2]。經前煩躁障礙癥(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是一種嚴重的經前期綜合征,涉及情感和身體癥狀的組合,二者皆屬于典型的中醫(yī)情志病證。全球約有3%-8%的女性符合PMDD診斷標準[3],嚴重影響患病婦女的家庭和日常工作生活。
但該病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中醫(yī)認為肝為五臟之賊,肝失疏泄則百病叢生?!案沃魇栊?、調暢氣機、調暢情志”,情志異常與肝有莫大關系。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肝氣逆、肝氣郁、肝火上炎與心脾兩虛是該疾病的主要證候[4]。現代醫(yī)學普遍認為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發(fā)病機制非常復雜,與5-羥色胺能系統(tǒng)、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γ-氨基丁酸能系統(tǒng)失調密切相關,涉及多條信號通路調控,調節(jié)中樞定位在杏仁核、海馬、下丘腦等腦區(qū)[5]。而流調顯示: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發(fā)病率近些年還在走高,帶來嚴重的社會負擔,尋求系統(tǒng)、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迫在眉睫。
中醫(yī)對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的治療,以辨證論治為主,在改善患者的情志、軀體癥狀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中草藥基于數千年的臨床治療和預防經驗,與西藥相比,副作用小,耐藥性弱,雖起效緩慢,但根治性強,在減緩或預防疾病進展方面具有許多優(yōu)勢。當前,中醫(yī)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及其他外治法。
當前,中藥方劑逍遙散、丹梔逍遙散、一貫煎、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湯、龍膽瀉肝湯、血府逐瘀湯等在臨床上均被用于治療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其中逍遙散、丹梔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等被應用頻次較高。
1.1.1 逍遙散
逍遙散首見于宋朝《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有疏肝解郁功效,在我國被用于治療精神疾病已有數千年歷史,有抗抑郁作用[6]。現代研究表明,逍遙散可能是通過抵抗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功能亢進、提高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提高神經元可塑性協同發(fā)揮抗抑郁作用[7]。韓冬[8]以維生素B6為對照觀察逍遙散加減治療肝郁型PMS的診療效果,其中逍遙散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7.5%,與另一組33.3%形成鮮明對照。中藥在緩解患者精神障礙癥狀方面優(yōu)于西藥,且遠期預后療效良好,復發(fā)率低。逍遙散加減治療肝氣郁結型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療效顯著,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1.1.2 丹梔逍遙散
丹梔逍遙散又稱加味逍遙散,最早記錄于《內科摘要》,有疏肝健脾、清熱涼血的作用,被廣泛應用于婦產科疾病治療。丹梔逍遙散抗抑郁的作用機制可通過抑制HPA軸的過度活動、調節(jié)單胺類和氨基酸類神經遞質來起到抗抑郁作用[9-10]。鞠紅梅[11]以復方維生素B膠囊為對照觀察丹梔逍遙散治療PMS的療效,治療組總有效率高達97.5%。陳敏[12]用丹梔逍遙散加減治療肝郁化熱型經前綜合征21例,總有效率達到95.2%。通過臨床觀察與實驗研究驗證,丹梔逍遙散能夠對癥治療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肝郁化火型,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
1.1.3 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是治療抑郁癥肝郁證經典方劑。根據中醫(yī)學原理,柴胡疏肝散中的2個分解方具有協同作用,包括疏肝和柔肝。研究發(fā)現,它主要通過上調肝郁大鼠海馬5-羥色胺(5-HT)及受體含量、調節(jié)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及信號通路、調控大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皮質醇水平最終實現對HPA軸的抑制等途徑發(fā)揮疏肝解郁作用[13-14]。朱必苓等[15]以多慮平為對照藥觀察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PMS效果,結果顯示柴胡疏肝散療效優(yōu)于多慮平。薛曉麗[16]通過對比柴胡疏肝散和鹽酸氟西汀片治療肝氣郁結型PMS的療效,發(fā)現中藥組患者總好轉率優(yōu)于對照組。柴胡疏肝散配方合理有效,其本身的抗抑郁效果優(yōu)于其成分,在治療肝氣郁結型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療效顯著。
研究發(fā)現,已知的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中成藥治療多集中于肝氣郁結、肝氣上逆兩證,臨床上常用經前舒顆粒、舒郁膠囊等藥物治療肝氣郁證。經前平顆粒及白香丹膠囊也是臨床常用中成藥,主要針對肝氣上逆之證。
1.2.1 經前平顆粒
《內經》曰:“上者下之,驚者平之”,肝氣逆證患者應治以平肝、抑肝、泄肝藥。經前平顆粒是第一個針對PMS肝氣逆證研制的國家三類中藥新藥,后改名為香芍顆粒,具有平肝理氣,除脹止痛的功效[17]。喬明琦等[18]為驗證經前平效果進行了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數據顯示經前平顆粒治療PMS確有療效且未有患者出現不良反應。中醫(yī)辨證論治思想往往比西醫(yī)不分證型治療更有優(yōu)勢。鞠佃君[19]通過對比經前平、氟西汀和安慰劑治療PMDD發(fā)現,經前平顆粒從辨證角度治療PMDD肝氣逆癥具有較大優(yōu)勢。經前平顆粒通過調節(jié)改善神經遞質和性激素的水平,平衡機體的內分泌水平而對PMDD肝氣逆癥進行治療,具體包括:GABA、5-HT、NE、μ阿片受體(MOR)及雌激素、孕激素等的代謝失調,經前平顆粒則通過對上述物質的失調進行干預恢復以實現其治療[20]。
1.2.2 白香丹膠囊
白香丹膠囊由白芍、香附和丹皮組成,是在經前平顆粒組方基礎上更加精簡獲得。王帥等[21]通過實驗證實白香丹膠囊可提高PMDD肝氣逆癥模型大鼠血清中孕酮(P)、四氫孕酮(ALLO)、GABA水平含量,有效改善模型大鼠急躁易怒、心煩、焦慮等癥狀。高明周等[22]通過臨床調查發(fā)現PMS患者大多也伴有學習、記憶功能障礙等疾病,他們將白香丹膠囊應用于PMS模型鼠身上發(fā)現大鼠的學習功能和學習記憶能力得到糾正、提高,且療效明顯優(yōu)于氟西汀。白香丹膠囊通過調節(jié)相關神經遞質受體亞基的表達和功能,糾正性激素的周期性變化失調,調整機體內環(huán)境的神經內分泌平衡來發(fā)揮治療作用,從而有效緩解經前情緒激動、煩躁易怒、乳房脹痛等PMS/PMDD肝氣逆證主癥[23]。
1.2.3 經前舒顆粒
經前舒顆粒是在逍遙散的基礎上進行加減,我國首例針對PMS肝氣郁證的中藥復方。安忠秋[24]經實驗證實經前舒顆??娠@著改善PMDD肝氣郁證患者的各種不適癥狀。張惠云等[25]研究發(fā)現此藥可下調下丘腦和海馬中雌激素α受體和雌激素β受體mRNA表達水平;同時還可調控海馬和下丘腦中5-HT1AR的表達[26]。綜上所述,其對于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肝氣郁證的治療主要與對雌激素及單胺類神經遞質5-HT等的調控密切相關。
1.2.4 舒郁膠囊
舒郁膠囊是張珍玉教授研發(fā)的治療肝氣郁證方藥,由柴胡、白芍、香附、甘草組成[27]。Li[28]等通過實驗證明舒郁膠囊通過降低大鼠腦內5-HT3AR和5-HT3BR的表達減輕PMS抑郁癥狀。李藝杰等[29]對PMDD肝氣郁證模型大鼠連續(xù)規(guī)律給藥,結果顯示模型鼠PMDD肝氣郁證得到了很好改善。經過整合國內外文獻發(fā)現,舒郁膠囊可通過調節(jié)5-羥色胺受體、Ca2+/CaM、ERK-CREB-BDNF信號通路發(fā)揮抗抑郁作用。此外,GABA、μ阿片受體、雌激素受體、PLCβ/DAG/IP3/PKC信號通路等也被考慮在內[30-31]。
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單味藥以柴胡、白芍最為常見,其次是當歸,茯苓、白術、川芎、郁金、香附等。當前,藏紅花和穗花牡荊雖較少被應用,但在治療此疾病中逐漸顯示出優(yōu)勢。
1.3.1 柴胡
柴胡最早記錄于《神農本草經》,具有舒緩肝臟、升舉陽氣的功效。“肝主疏泄,性喜條達……不能生長肝木,則肝氣郁陷,疏泄不遂,沖任失調,月經病作”,肝疏泄失常是PMS/PMDD的主要病機。柴胡皂苷是發(fā)揮抗抑郁作用的主要成分,其中皂苷a、d含量最高,生物活性最強,藥理作用最為顯著[32]。李芳等[33]通過探索柴胡提取物對PMS肝氣郁證大鼠額葉5-HT3AR/5-HT3BR分布及蛋白表達的影響,發(fā)現其能干預異常升高的蛋白表達并使其恢復至正常水平,進而產生抗抑郁作用。研究發(fā)現,柴胡皂苷可抑制腦內5-HT、NE、多巴胺(DA)等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降低,促進海馬區(qū)BDNF蛋白與mRNA的活性和表達,減輕神經細胞凋亡[34-35],從而改善抑郁狀態(tài)。
1.3.2 白芍
白芍是促進肝主疏泄,條暢情志活動的要藥,其性苦、酸,味微寒,具有養(yǎng)血調經、斂陰平肝、柔肝止痛的功效。在現代中醫(yī)藥研究中,白芍常被用來治療抑郁癥。宋春紅等[36]通過實驗發(fā)現白芍提取物能通過調控細胞內Cav1.2抑制其下游CaM/CaMK Ⅱ信號通路的活化發(fā)揮治療PMS肝氣郁證的作用。此外,白芍還能調節(jié)PMS肝氣郁證大鼠額葉5-HT3AR/5-HT3BR實現疏肝解郁目標[37]。
柴胡、白芍配伍使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大量藥理實驗研究表明,柴胡、白芍均具有抗抑郁作用,二者聯合使用可以增強抗抑郁效果。兩藥同煎能增強芍藥苷的溶出且能明顯降低有害成分苯甲酸的煎出量[38]。于澤勝等[39]研究發(fā)現柴胡-白芍可通過逆轉NE和5-HT的減少并且降低5-HIAA的水平達到抗抑郁的作用。牟翔宇等[40]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歸納整理發(fā)現,柴胡配伍白芍為主要組分的方劑在治療PMDD肝氣郁證方面療效顯著。柴胡白芍配伍應用在治療PMS/PMDD肝氣郁證方面有很大潛力,但其在新藥開發(fā)過程中比如配伍比例、服用劑量等方面還未能形成統(tǒng)一的標準,作用機制也不十分明確。因此,明確配伍組成,繼續(xù)探究其作用機制仍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3.3 藏紅花
藏紅花是一種草藥制劑,具有涼血化瘀、安神解郁的功效。臨床研究表明,藏紅花具有與氟西汀、丙咪嗪、西酞普蘭類似的抗抑郁作用,且副作用更小[41]。其通過調節(jié)神經營養(yǎng)因子促進5-HT及DA等神經遞質的合成,抑制炎癥因子釋放,調節(jié)體內氧化應激反應,保護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進而改善抑郁狀態(tài)[42]。2008年[43]和2011年[44]的兩項研究都證明藏紅花具有改善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的作用,且副作用很小,療效更加顯著。Fukui等[45]應用藏紅花柱頭提取物,采用短期氣味給藥方式治療PMS患者,結果顯示患者癥狀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與直接服用藏紅花出現的不良反應相比,氣味給藥的患者沒有表現出不適感。藏紅花可能通過氣味感覺感知機制來調節(jié)類固醇激素水平。雖然藏紅花在治療該疾病中已顯示出優(yōu)勢,但由于人群規(guī)模小和研究持續(xù)時間短的局限性,強烈建議對其進一步深入研究。
1.3.4 穗花牡荊(Vitex agnus-castus,VAC)
穗花牡荊原產自溫帶或亞熱帶地區(qū),主要化學成分為穗花牡荊素,具有安全性、高耐受性、副作用小、可避免藥物間相互作用的優(yōu)點。在日本的一項研究中顯示,VAC提取物可顯著緩解PMS患者的易怒、頭痛、腹脹等經前癥狀,無明顯不良反應且停藥后三個月癥狀未復發(fā)[46]。在一項前瞻性隨機雙盲試驗中,人們發(fā)現VAC提取物可改善女性的負性情緒、水分潴留等癥狀,是一種治療輕度至重度PMS的有效藥物[47]。樂娜等[48]通過整理穗花牡荊的相關文獻,發(fā)現該藥物能有效減輕經前煩躁易怒、精神抑郁、情緒淡漠、乳房脹痛等多種PMS癥狀。研究顯示,VAC提取物可能是通過激活多巴胺D2受體抑制催乳素分泌發(fā)揮作用[46]。穗花牡荊在我國沒有治療疾病的歷史記載,目前對此藥物的研究較少,但隨著國外應用此藥物治療疾病顯現出的優(yōu)良效果,已引起國內學者的關注。
1.4.1 針灸
針灸是東方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具有悠久的歷史使用背景。同時期的兩項臨床試驗[49-50]均顯示安神調肝針法對PMS有明顯的治療作用,且安神調肝針法對肝郁氣滯證型PMS的療效優(yōu)于口服逍遙丸。張光彩[51]前期通過文獻檢索發(fā)現,針刺治療PMS療效優(yōu)于中藥治療、性激素療法。后期通過臨床試驗進一步證實,針灸療法可顯著改善患者焦慮等經前癥狀。此外,采用針灸療法還可避免藥物治療給病人帶來的精神和身體損傷,減少患者依賴性。
1.4.2 子午流注鈉甲法
子午流注針法是中國獨有的以“擇時”取穴針刺為特點的一種傳統(tǒng)針法,充分體現了“天人相應”的觀點。李牧真等[52]通過臨床試驗證實常規(guī)臨床合并子午流注納甲法治療PMS療效更佳,且停治后未見復發(fā)。王譽燃[53]通過臨床研究證實此方法可有效改善煩躁易怒、乳房脹痛等PMDD癥狀,療效顯著。子午流注針法著重研究人體經脈盛衰的時間機制,把握人體氣虛盛衰的生物節(jié)律,婦女的生理變化有相對規(guī)律的周期,這兩者有著相通之處。高希言等[54]針對其推算方法繁瑣的現象,對此方法進行改良,使其易于操作,便于在臨床應用。隨著科技發(fā)展,也出現了子午流注低頻治療儀、子午流注開穴時間、穴位的計算軟件,使得該方法有望在臨床上得到推廣。因此,將此方法應用于治療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有很大發(fā)展前景。
盡管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的現代發(fā)病原因仍然未知,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早已廣泛被應用。當前最普遍的治療方法是用抗抑郁藥物糾正神經遞質或神經甾體調節(jié)障礙,或通過抑制排卵來消除激素波動以及其他替代和補充療法。
雖然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被認為是精神藥物,但當用于治療該疾病時,它們可以改善大多數患者的身體和精神癥狀,是治療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嚴重癥狀的一線藥物。氟西汀、舍曲林、帕羅西汀、西酞普蘭和艾司西酞普蘭是臨床常用藥物。其作用機制可能是由于SSRIs能夠增強神經活性類固醇的形成[55]。其中氟西汀作為第一個且唯一用于治療PMDD的處方藥,于1999年在葡萄牙被批準用于治療該疾病,推薦劑量為20 mg·d-1[56]。
雖然SSRIs療效顯著,但同時也伴有許多副作用。最常見的是惡心、失眠和頭痛,這些輕度不良反應一般會在停藥后消失,嚴重者可對患者性功能產生不利影響,這是一種持續(xù)的副作用,甚至后期可導致停藥。因此,醫(yī)生應根據患者對每種藥物的耐受性和反應來調整治療。
2.2.1 口服避孕藥(OCs)
口服避孕藥問世后,人們發(fā)現其不僅有較好的避孕療效,同時對PMS/PMDD也具有一定的改善和治療作用??诜茉兴幙梢苑乐古怕?,用穩(wěn)定的激素水平替代卵巢類固醇的內源性波動。當前,含有3 mg屈螺酮和20 μg炔雌醇的藥物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的唯一一種基于隨機對照試驗認可的激素避孕藥,專門用于治療有避孕需求的PMDD女性[57]。在一項隨機臨床試驗中,研究者發(fā)現含有屈螺酮3 mg和炔雌醇20 μg的口服避孕藥可改善與經前煩躁障礙癥相關的焦慮、易怒、乳房壓痛、腫脹等情緒和身體癥狀,且效果優(yōu)于安慰劑[58]。但是,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警告稱,含屈螺酮的口服避孕藥有引發(fā)血栓的風險,患者應在醫(yī)生建議下服用并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反應[59]。
2.2.2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
對于癥狀嚴重且對SSRIs或OCs不耐受的女性,下一步可能是考慮給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治療。該類藥物通過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下調誘導下丘腦起作用,從而大大消除了嚴重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患者的身體和情緒癥狀。雖然GnRH在治療經前綜合征的生理和心理癥狀方面有良好效果,但如果長期使用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松的風險,同時也會給患者帶來較重的經濟負擔。長期服用者通常需要激素補充療法來抵消許多低雌激素效應,這可能會導致經前綜合癥的復發(fā)[60]。
認知行為治療由A.T.Beck在60年代發(fā)展出的一種有結構、短程、認知取向的心理治療方法,它通過引導患者改變對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看法與態(tài)度來改善心理問題,是抑郁癥、焦慮癥的有效治療手段。在一項對照實驗中,Hunter等[61]通過對比CBT與氟西汀治療PMS的效果,發(fā)現這兩種方法均有效,且氟西汀比CBT起效更快。但考慮到氟西汀的副作用以及女性可能不愿意無限期地服用藥物,因此對患者采取CBT治療可能會產生更持久的效果。并且在后期持續(xù)一年的隨訪中也顯示CBT對疾病更具有長期穩(wěn)定的改善效果,可以減少經前癥狀對日常生活造成的損害和影響。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研究調查了CBT治療PMS/PMDD的療效,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對照研究,以證明此方法的絕對療效。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使用補充/替代療法治療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具體包括鈣、維生素D或B6的營養(yǎng)補充。除這些方法外,飲食改變、定期鍛煉等也被用于治療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主要是針對輕、中度癥狀。醋酸烏利司他作為一種潛在的療法,也逐漸被醫(yī)學者認可。
2.4.1 補鈣劑
女性是否患有經前綜合癥被認為與她們體內鈣水平含量有關?;加蠵MS的女性鈣水平呈周期性規(guī)律變化,與月經后1周相比,經前期血清鈣水平通常較低。然而確切的作用機制尚未明確。在一項隨機對照研究中,每天攝入500 mg鈣可以有效緩解焦慮、抑郁、情緒變化、水分潴留等PMS癥狀[62]。盡管它的有效性不如氟西汀或含有屈螺酮的口服避孕藥,但與其他一些治療經前綜合癥的補充劑不同,它對妊娠期的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患者也是安全的,且價格相對便宜。然而,為了在鈣和PMS之間建立牢固的聯系,研究者需要進一步進行更大樣本量的臨床試驗。
2.4.2 維生素
當前,維生素被廣泛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療,缺乏特定的維生素被認為可能會加重某些經前癥狀[63]。臨床試驗顯示,一種富含鎂和維生素B6的復合維生素/多礦物質補充劑在緩解經前癥狀方面明顯比安慰劑更有效[64]。有研究表明,每天攝入50-100 mg的維生素B6對患有PMS的婦女有好處。然而,如果劑量超過100 mg則會導致周圍神經病變[65]。維生素D在女性生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能是通過其對鈣穩(wěn)態(tài)、周期性類固醇激素波動或神經遞質功能產生影響,從而降低發(fā)生PMS的風險。Bahrami等[66]發(fā)現其可緩解女性痛經,對PMS相關癥狀產生積極影響。當前,人們對于維生素治療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依舊存在爭議,證明其有效性的證據仍不充分,還需要有更大的臨床樣本支撐。
2.4.3 醋酸烏利司他(UPA)
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UPA是治療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的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特別是與該疾病相關的抑郁、易怒等心理癥狀。孕酮作為大腦多個腦區(qū)的重要物質可促進各腦區(qū)積極參與情緒調節(jié)。UPA作為一種選擇性孕酮受體調節(jié)劑,在孕酮反應性組織中充當孕酮拮抗劑,通過維持孕酮和雌二醇處于較低的穩(wěn)定狀態(tài),從而有助于PMDD癥狀的緩解。對于那些對SSRIs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UPA可作為一種替代治療。然而在這種潛在的高度有效的治療方法被提供給患病的女性之前,需要進一步的驗證性研究,以及提供關于其對肝功能影響的更令人放心的信息[67]。
2.4.4 生活方式改變
針對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的生活方式調整主要包括飲食改變與鍛煉兩方面[68]。一方面減少酒精、咖啡因、尼古丁和糖的攝入,增加富含纖維的復合碳水化合物;另一方面加強日常運動量,兩者均可有效緩解患者的抑郁情緒、疲勞、腹脹和便秘等問題。生活方式的改變可能會改善患病女性的某些癥狀,但對癥狀嚴重的患者來說,效果往往不盡人意。另外,當前這種治療方法研究樣本量有限,質量較低,還需更充足的證據支持。
手術是治療此疾病的最后備用方法?;颊咝枰M行全子宮切除和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從而消除月經周期。患者除非被給出了所有的替代治療方式,否則不應該進行手術[58]。因此,該方法推薦已無生育要求且距自然停經超過五年的患病女性采納。為預防手術后更年期并發(fā)癥,這些婦女應該同時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療。
經期婦女中,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發(fā)病形式并不樂觀,雖然現代醫(yī)學征從不同角度闡釋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發(fā)病機制,但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統(tǒng)一的理論,我們對該疾病的病因學和神經生理學的理解仍然不完整。一旦診斷出嚴重的PMS或PMDD,SSRIs和抑制排卵被分別認為是一線和二線治療方法。西醫(yī)治療方法雖然療效明確,但對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不采取分型治療,基本上是辨病治療,藥物的使用后遺癥較多,比如惡心,嘔吐等,嚴重者不得不中止服藥,這些對病人的身心健康都會造成很大影響。維生素、鈣、認知療法、飲食改變等非藥物療法不良反應較少,但也僅適合作為輕度病例的首選治療,無法滿足重度病人的迫切需求。
目前,國內對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的診斷治療取得了較大突破,中醫(yī)治療主要包括中藥復方、中成藥、單味藥治療以及針灸療法等。運用中醫(yī)藥對其治療可做到對癥下藥,隨癥加減,專藥專治,與西藥相比用藥更準確,能更好的治療不同證型或同一證型的不同兼證;另一方面,中藥自身的安全性也更高、副作用更小,還可以通過合理配伍來減低毒性,增強藥效,有著很高的社會研究價值,遠期療效十分樂觀。但由于多數缺乏嚴格的隨機對照盲法研究和統(tǒng)一的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其有效性缺乏說服力和可比性。因此,必須針對上述不足和缺陷,盡快提出相應應對策略,結合中醫(yī)獨有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思想,從整體觀的角度研究人體內環(huán)境的改變及人體內環(huán)境與社會、生態(tài)外環(huán)境的聯系,將有利于進一步闡釋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煩躁障礙癥的發(fā)病機制,為探索更有效的治療方案提供思路,為中醫(yī)向全世界推廣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