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埕南斷裂帶東鄰孤北洼陷,南為渤南洼陷,北以埕南大斷層為界與呈子口凸起相接,油氣成藏條件優(yōu)越。該帶Ng103層油藏為低飽和深層超稠油油藏,由于油稠、埋深大等不利因素一直未投入開發(fā)。隨著水平井熱采技術的進步,優(yōu)選該帶埕911-平1塊實施部署開發(f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分析埕911-平1塊生產效果,發(fā)現制約該塊整體高效開發(fā)的問題。一是該塊含油飽和度低,油藏認識不清導致該塊出現產能差異。二是超稠油油藏井軌跡對開發(fā)效果的影響。針對該帶潛力及存在的問題,重新開展系統解剖,重點開展了三個方面的針對性研究。首先針對油層底部含油飽和度好的特點,精細落實油層的底面微構造特征;其次針對該油層與普通油層差異,重新建立該層電性-物性模板,確定當電阻>8.6 [Ω·m],聲波>341 [μ]s/m時,含油飽和度>40%,為油層。同時結合試采,按照標準確定高效動用厚度;第三利用建立的油藏體模型,結合已開發(fā)區(qū)塊生產特征,利用物理模型優(yōu)化水平井軌跡位置。在此研究基礎上,對西部埕南12-平11塊實施部署開發(fā),實現了埕南12-平11塊的高效動用,同時也為下一步繼續(xù)擴大該帶低飽和深層超稠油油藏的開發(fā)潛力。
關鍵詞:埕南斷裂帶;低飽和;構造解析;儲層預測;勘探開發(fā)實踐
中圖分類號:TE12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3-5168(2022)1-0077-06
DOI:10.19968/j.cnki.hnkj.1003-5168.2022.01.017
Study on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Low Saturated Deep Super Heavy Oil Reservoirs
SUI Mingy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ophysical Prospecting,Shengli Oilfield Branch,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oration, Dongying 257022,China)
Abstract: The Chengnan fault zone is adjacent to the Gubei sag in the east, the Bonan sag in the south, and the Chengzikou bulge in the north with the Chengnan fault as the boundary, which has excellent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The Ng103 layer reservoir is a low-saturation deep super-heavy oil reservoir, which has not been put into development due to unfavorable factors such as thick oil and large burial depth.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rmal recovery technology in horizontal wells, it is preferred that the block C911-P1 be deployed and developed,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Analyze the production effect of the C911-P1 block, and find the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overall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the block: 1. The block has low oil saturation and un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ervoir, which results in a difference in production capacity of the block. 2. The influence of well trajectory on development effect of ultra-heavy oil reservoirs.Aiming at the potential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zone, the system was re-analyzed and focused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in three areas. Firs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oil satura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reservoir were finely implemented, and the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ttom of the reservoir were implemented. Differences in common oil layers, re-establish the electrical-physical template of this layer, and determine that When the resistance is greater than 8.6 and the acoustic wave is greater than 341, the oil saturation is greater than 40%,it is an oil layer.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rial production, the high-efficiency thickness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Third, the established reservoir body model and th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ed block are used to optimize the horizontal well trajectory position using the physical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is research, the de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of Block CN12-P11 in the west has been realized, and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Block CN12-P11 has been reali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low-saturation deep super-heavy oil reservoirs in this zone has been expanded for the next step.
Keywords:chengnan fault zone;low saturation;construction analysis;reservoir prediction;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
1 區(qū)域地質概況
埕南斷裂帶地理位置位于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qū),構造位置位于東鄰孤北洼陷,南為渤南洼陷,北以埕南斷層與呈子口凸起相接,具有良好的成藏背景,先后勘探開發(fā)了Ng-Es3等多套含油層系的多個含油區(qū)塊[1]。該帶Ng103層主要發(fā)育低飽和深層超稠油油藏,其主要沿埕南斷裂帶一臺階環(huán)帶發(fā)育,發(fā)育范圍較廣,含油面積2.5 km2,地質儲量500萬t。這類油藏特點為油層上部含油飽和度低為干層,下部含油飽和度高為稠油(見圖1)。
該油藏形成主要有以下兩方面成因。其一,由于Ng103層為正韻律儲層,其儲層上部物性差,油驅替水能力不如物性好的下部油層,導致頂部飽和度低,底部飽和度高。其二,由于該油層緊貼埕南大斷裂帶,油層上部輕質組較易于分順斷層流失,而重質組分易于在下部成藏。但是該類油藏的勘探開發(fā)存在一定的難點,主要表現在:油性超稠,50 ℃的原油黏度在20萬mPa·s,動用難度大;油藏埋深較深,油藏埋深在-1 600 m左右,熱采保溫難度大;該層超稠油含油飽和度高低規(guī)律不清,不能有效指導高效開發(fā);該類油藏水平井軌跡位置與產能高低需論證分析。
針對該帶的潛力與問題,結合已開發(fā)區(qū)塊的試采特征,重點開展了一系列針對性研究,為下一步逐步實現超稠油動用奠定基礎。
2 精細構造解剖,刻畫油層頂面底面構造特征
2.1 低序級斷層識別,精細刻畫斷裂系統
剖面解釋是地震資料構造解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解釋質量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構造解釋的精度[5]。為保證構造解釋精度,要從區(qū)帶構造背景以及構造演化入手,結合地震資料及解釋處理技術,運用各項屬性技術聯合開展斷層斷面解釋,進而細致刻畫出研究區(qū)斷裂系統,提高研究區(qū)構造解釋精度,為全面了解該區(qū)構造情況打下基礎。
2.1.1 地震資料能量均衡處理(AGC)。能量均衡處理是地震勘探數據處理中的一個重要的處理方法和技術,即AGC處理。該方法是把能量強的波相對壓縮,把能量弱的波相對增大,使強波和弱波的振幅控制在一定的動態(tài)范圍內[6]。也就是說,將一道記錄的振幅在不同的時間段內乘以不同的權系數,采用小波域信號重構提高地震資料分辨率。利用AGC技術的自動增益控制功能,使得地震資料主頻得到明顯提高。處理前后的對比情況如圖2所示。
從圖2中可以看出,原始地震資料僅表現為反射能量變化,而在AGC處理剖面均表現為較好的連續(xù)同相軸扭動和錯斷特征。甚至在強反射特征的層間斷層原始剖面不具有能量變化或扭動特征,高分辨率處理剖面均能表現出強扭動特征,對低序級斷層具有較為清晰的刻畫。
2.1.2 井震結合提高解釋精度。埕南斷裂帶作為埕東油田滾動勘探主陣地,先后開發(fā)了多個區(qū)塊,整體井控程度較高。因此,在開展研究區(qū)塊地震解釋過程中,首先以實鉆井資料為基礎,開展多井聯合層位標定,使得層位識別更精確;其次建立多條骨架剖面標定解釋,保證層位統一性;然后再精細地震解釋,并且只要有實鉆井必須用實鉆井深度對層位校正,以保證地震解釋與實鉆井的相關性,確保單井層序劃分和合成記錄的準確性,實現了井震的統一,為后期構造解釋做好準備工作。
2.2 精細構造解釋成圖
通過地震資料能量均衡處理(AGC)后,在井震結合的基礎上,開展了本區(qū)的層位解釋工作,經過本次精細解釋,重新認識了研究區(qū)塊的構造特征,沿環(huán)帶精細刻畫出了許多新的小斷塊,得到Ng103目的層頂部構造趨勢。
由于研究區(qū)塊Ng10砂組油性黏度較稠,為稠油油藏,與普通稀油油藏只描層頂面構造不同,為更好地描述該區(qū)塊構造情況對油藏特征的影響需進一步描層底面構造(見圖3)。
經過本次精細解釋,對該區(qū)塊Ng10砂組的構造特征有了全面的認識,下一步結合相關地質特征進一步研究砂體展布特征,分析尋找潛力目標。
3 低飽和超稠油儲層針對性攻關研究,精準描述儲層特征
3.1 建立電性-物性模板
在親水巖石孔隙中含有水和油時,油水在孔隙中的分布特點是:水包圍在巖石顆粒的表面,孔隙中央充填著石油。由于石油電阻率很高,幾乎是不導電的,所以含油巖石電阻率比該巖石完全含水時的電阻率高[7]。含油巖石的電阻率的大小決定于含油飽和度、地層水電阻率和孔隙度。同一區(qū)帶巖樣,地層水電阻率和孔隙度變化不大,巖石電阻率隨含油飽和度的增高而增高。即使考慮地層水電阻率和孔隙度的影響,引用“電阻增大系數”概念,也可以確定巖石電阻率和含油飽和度的定量關系。因此,巖石電阻率可以反映目的層含油性。
聲波時差測井是測量聲波在地層中傳播速度的測井方法。聲波在巖石中的傳播速度與巖石的性質、孔隙度以及孔隙中所充填的流體性質等有關,因此,研究聲波在巖石中的傳播速度或傳播時間,就可以確定巖石的孔隙度,判斷巖性和孔隙流體性質[8]。所以聲波可以反映目的層的物性進而反映目的層含油性。
筆者統計了埕南12-平11塊13口井130個點的4 m梯度電阻值、聲波值和含油飽和度,并繪制散點圖(見圖4)。
參考每個點的含油飽和度,確立電性-物性模板,認為可以通過電阻和聲波的大小確定目的層含油性,進而確定目的層準確的含油厚度。
結合鄰塊埕911-平1塊的生產情況,發(fā)現含油飽和度大于40%的埕911-平3、埕911-平6生產效果比較好;含油飽和度小于40%的埕911-平1、埕911-平4、埕911-平7生產效果不好。所以將含油飽和度40%為判定是否是油層的標準(見圖5)。
由繪制的電性物性關系散點圖發(fā)現規(guī)律:當電阻>8.6 [Ω·m],聲波>341 [μ]s/m的時候,含油飽和度大于40%,是達到可動用標準的有效油層。
3.2 嚴格參考電性物性標準,落實有效厚度圖
根據建立的電性-物性模板所得出的規(guī)律,將電阻大于8.6 [Ω·m]聲波大于341[ μ]s/m定為可動用有效油層的標準,重新統計埕南12-平11塊上所有直斜井的有效油層厚度,繪制有效厚度圖。
參考埕911-平1塊試采情況,發(fā)現規(guī)律,在真實油層有效厚度大于6 m的位置布井,試采情況好(見圖6)。
結合埕911-平1塊得出的規(guī)律劃分埕南12-平11塊的可動用范圍,認為有效厚度為6 m以上的位置為有利位置,可以布井。
4 埕南12-平11塊勘探開發(fā)實踐
4.1 建立埕南12-平11塊油藏體模型
埕南12-平11塊位于埕南大斷層下降盤,受埕南大斷層及其派生斷層的影響,構造復雜,斷裂系統發(fā)育。多級斷層相互切割,形成了一系列大小不一、組合多樣的復雜斷塊。該塊南與渤南生油洼陷相連,北靠埕東凸起,具有充足的油源及物源條件,成藏條件十分有利。
為實現該塊的高效動用,本文參考實鉆井資料確定每口井Ng103底的構造深度,結合儲層研究得出的真實油層有效厚度,建立埕南12-平11塊的油藏體模型(見圖7)。
根據油藏體剖面得出以下結論。
①優(yōu)選真實有效厚度大的埕氣3井區(qū)、埕南12-斜7井區(qū)布井。
②含油飽和度高的位置處于油藏體中下部,部署水平井時注意軌跡控制在油藏體的中下部。
4.2 優(yōu)化部署
4.2.1 明確布井位置。結合前期三點研究,計劃在埕南12-平11塊有效厚度大于6 m的有利構造位置部署10口新水平井,動用Ng103砂組含油面積0.6 km2,地質儲量102×104 t。
4.2.2 確定井軌跡位置。因為該塊適用HDCS技術,所以在實際開發(fā)過程中還需要注意軌跡位置。根據埕911-平1塊物理模型論證,井軌跡在縱向四個位置比較,發(fā)現生產井位于油層2/3處凈累油最高(見圖8)。
通過精細論證,埕南12-平11塊在有效厚度大于6 m的有利構造位置部署井位,并保證井軌跡控制在油層2/3處。埕南12-平11塊所有設計井生產效果好再次證實了該塊油藏通過采用底部構造圖,電性-物性模板以及油藏體剖面可以解決低飽和油藏認識不清的問題,實現區(qū)塊精準開發(fā)。
5 結論與認識
①分析認識了低飽和深層超稠油油藏特點、成因及研究關鍵,為進一步開展針對性研究提供保障。
②針對該超稠油油藏下部含油飽和度高的特點,不僅刻畫油層頂面構造特征,提出精細解剖油層底面構造特征的研究思路,為高效動用超稠油油藏奠定基礎。
③結合低飽和超稠油油藏的特殊性,重新建立油藏電性-物性模板,充分利用區(qū)塊實鉆井資料,分析確定該塊電阻>8.6[ Ω·m]聲波>341[ μ]s/m時含油飽和度>40%,是達到可動用標準的有效油層。
④進一步結合已開發(fā)區(qū)塊試采,按照有效厚度標準,確定了經濟效益開發(fā)的動用下限厚度為6 m,為下一步部署提供依據。
⑤利用物理模型論證水平井軌跡位置,同時結合已開發(fā)區(qū)塊生產特征,確定井軌跡控制在油層2/3處生產效果好。
⑥根據綜合油藏特征研究,建立了埕南12-平11塊低飽和深層超稠油油藏的油藏體模型。
⑦通過針對性的精細研究,深化了埕南12-平11塊低飽和深層超稠油油藏認識,在此基礎上實現了該塊102萬t儲量的高效動用,建成產能2.36萬t,為進一步實現同類油藏的高效動用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 于興河.碎屑巖系油氣儲層沉積學[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2.
[2] 趙澄林.油區(qū)巖相古地理[M].東營:石油大學出版社,2001.
[3] 劉寶珺.沉積巖石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 ,1980.
[4] 李偉,吳智平,周瑤琪,等.沾化凹陷東北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過程研究[J].煤田地質與勘探,2006(3):20-23.
[5] 項希勇,張樹林,程本合,等.沾化凹陷東部地區(qū)構造應力場分析及其應用[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1(3):1-5.
[6] 莊文山,石砥石,彭傳圣.沾化凹陷緩坡帶油氣運移及成藏模式[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3(2):29-31,4.
[7] 劉朝露,夏斌.濟陽坳陷新生代構造演化特征與油氣成藏組合模式[J].天然氣地球科學,2007(2):209-214,228.
[8] 羅洪飛,丁圣,周備.金湖凹陷閔橋油田低阻油層成因與識別[J].復雜油氣藏,2016,9(3):40-44.
收稿日期:2021-11-26
基金項目:中石化股份公司科研攻關項目“多資料聯合解釋及油藏建模一體化技術研究”(P21038-4)。
作者簡介:隋明陽(1995—),女,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滾動勘探與油藏地質研究。
312950033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