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菊
疑問:把時間都利用到了這步田地,成績依然沒有大的提升,難道“天道酬勤”是句謊言嗎?
小濤是市重點中學的高一學生。既然上了高中,自然是奔著考一所好大學去的。為此,他學習非常努力。
說到努力學習,小濤首先想到的就是延長學習時間。一天24小時是固定的,如果要延長學習時間,那就要壓縮睡眠時間、吃飯時間、休閑時間。
把上課以外的時間都盡量用來學習,是小濤時間管理的終極目標。他算了一筆賬:每天,一日三餐占去一小時,走在路上(從寢室到食堂到教室三點一線,每天6趟)占去一小時,洗臉刷牙上廁所以及其他雜務占去一小時。除去這3個小時,一天就剩下21個小時,如果把睡眠時間壓縮到極致,一晚睡5個小時,那么能用來學習的時間就達到了16個小時。
這個時間長度比一般同學的學習時間多出不少。小濤想:我這么學,成績還能上不去?于是,除去必要的吃飯、睡覺、上廁所,他分分秒秒都在學習,但進步十分有限。
最近一次考試,他的成績居然和同桌一樣,這讓他內心瀕臨崩潰。因為他的同桌課余唱歌、看電影、踢足球,樣樣娛樂沒落下,而他永遠都在學習。因此他很不理解:自己把時間都利用到了這步田地,成績依然沒有大的提升,難道“天道酬勤”是句謊言嗎?
分析:?人不是機器,一天學16個小時,如此高的強度只會讓人身心俱疲,學習效率大幅下降
對小濤的這個問題,用一句話來解釋就是:“時間長短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p>
每天學習16個小時,確實驚人,如能堅持,取得進步幾乎是必然的。不過,小濤的這筆賬中漏掉了一個重要內容——人與人的差異。同樣內容看一遍,有人能記住80%,有人能記住50%,有人能記住20%,也有人啥都沒記住。同理,一道數學題,有人花5分鐘就能做出來,有人要花1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做出來——為一道數學題苦思冥想半小時,在學生中是很常見的現象。假如這兩個學生一起學習,一個小時的時間,前者能解12道題,后者只能解6道題。那么,前者每天學習10個小時,做120道題;后者每天學習16個小時,做96道題。前者一天學習10小時的效果,比后者每天學習16小時的效果,還要高出25%。換句話說,后者付出了比前者多60%的努力,卻換來了比前者低25%的效果。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況且,人不是機器,一天學16個小時,如此高的強度只會讓人身心俱疲,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效率大幅下降,長此下去,差距會更大。
這就是為什么越是成績差的同學,越覺得時間不夠用;越是成績好的同學,越覺得時間充足的原因。學習好的同學,看書做題效率高,每天時間剩下較多,可以用來讓自己取得更大進步;而學習不好的同學,看書做題效率低,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都要忙到深夜,能用來自主學習的時間沒多少,漸漸會和學習好的同學拉開更大差距。
支招兒:把試卷寫滿不是本事,能寫上正確答案才是本事。時間管理也一樣,列出表格把空格填滿不是本事,能在空格內填入正確內容,然后認真執(zhí)行,才是本事
偶爾一天睡5個小時沒什么,但如果連續(xù)每晚只睡5個小時,那就是鐵打的身體也扛不住。因此,我建議小濤,不要再拼學習時間的長短了,要拼就拼學習的效率。
那么,該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呢?
1.懂得取舍
利用時間的高手,都是懂得取舍的人。中學生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面前一堆都是要學的,但一次只拿一本學比走馬觀花地瀏覽十本要強得多。那么,該選哪一本呢?答案是:選最重要的那本,對第二重要的堅決不看。等你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第二重要的自然就變成最重要的了。這樣做是為了確保自己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其實也是確保自己的時間一直在被高效利用。
2.做力所能及的事
要保證學習效率,就要做和自己水平相當的題,這樣既有成就感又能增強解題能力。衡量自己的實際水平,太容易和太難的題都不要做,做中等難度的就行。等你把中等難度的題都掌握之后,會發(fā)現原來的難題已經不那么難了。
所以剛開始制訂計劃時,計劃要定得適度,要略低于自己竭盡全力能完成的水平。比如,預計復習某部分內容需要一小時,那就留出80分鐘,讓時間寬裕些,盡量保證每天的任務都能如期完成。晚上臨睡時,可以回顧一下當天所做的事情。當你看到一天計劃如期完成了,成就感會油然而生,并激發(fā)你繼續(xù)制訂和執(zhí)行計劃的信心和動力。
3.合理安排時間,學習不被打擾
學習中,需要閱讀、理解、背誦的內容最好安排在精力充沛、不受干擾的時間段里。因為看書背書,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則容易走神。
很多同學都有這種體驗:書本攤在面前,眼睛盯著書上的字,思緒卻不知飄到哪兒去了??磿昧?,精神一旦倦怠,更易走神。看書,其實不是拿起書本馬上就能看進去的,進入狀態(tài)需要5~10分鐘。你花上幾分鐘,好不容易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突然手機響了,你接了個電話;等再回去看書時,又要花幾分鐘進入狀態(tài);你再次進入學習狀態(tài)后不久,媽媽又來送水果,學習再次被打斷;最后,雖然你在書桌前坐了2小時,但真正學進去的時間不足1小時。所以,學習時要遠離手機,并盡量不被周圍人打擾。
4.注意休息
高中生的學習目的很明確——考取一所好大學。為了目標的達成,保持良好的作息規(guī)律非常重要:中午休息半小時,晚上12點前上床睡覺。小濤上高一,還沒到沖刺階段,要有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充足睡眠,強健體魄,充沛精力,這樣才能有體力和精力完成學習任務。
有些同學喜歡熬夜,覺得夜晚安靜,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殊不知,熬夜會影響第二天的精神,上課時想打瞌睡,又怕老師發(fā)現,睡得極不安穩(wěn),斷斷續(xù)續(xù)的,結果課沒聽好,覺也沒睡好,兩頭都丟了。
高中三年,說長也長,說短也短。浪費這三年很容易,時間一晃就過去了;但要達成目標,努力這三年也足夠了。學習任務重時,偶爾熬夜可以,但一定不要長期如此。
5.學會執(zhí)行
就像每天要預習功課和復習功課一樣,學習計劃也要在執(zhí)行前檢查內容、步驟,在執(zhí)行后復盤、反思,如此不斷檢討、完善,方能讓計劃更合理、更有效。睡前,可以回顧今天任務的完成情況:完成了的打鉤,沒完成的打叉,然后看看自己的完成率是多少。剛開始要求不要太高,完成率60%就行。計劃執(zhí)行久了,逐漸養(yǎng)成習慣,完成率自然就高了。
同學們都知道,一張寫滿了字的試卷,有的能得100分,有的只能得10分。因為把試卷寫滿不是本事,能寫上正確答案才是本事。時間管理也一樣,列出表格把空格填滿不是本事,能在空格內填入正確內容,然后認真執(zhí)行,才是本事。
【編輯:楊子】
102850170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