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君
(北票市高標準農(nóng)田建設管理辦公室,遼寧 北票 122113)
據(jù)統(tǒng)計,坡耕地在我國總耕地的面積占比達到了20%以上,面積超過2.67×108hm2。坡耕地給農(nóng)作物灌溉帶來諸多麻煩,而傳統(tǒng)的處理方法是將坡耕地改造為梯田,成本大、時間長,而且不利于后期的機械化作業(yè)。如果針對性地對噴灌系統(tǒng)進行優(yōu)化設計,使其在面對坡耕地時灌溉均勻性能達到一個新水平,也就解決了坡耕地的主要問題。
北票市屬于“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低山丘陵區(qū),擁有耕地面積1167km2,但其中坡耕地達到611.4km2,占比達到52.4%。該市從2010年開始,便著手改造坡耕地,截至2020年底,共計改造坡耕地約5200hm2,投資總計約1.2億元。鑒于改造坡耕地成本較大,因此決定對坡度小于10°的耕地噴灌系統(tǒng)進行優(yōu)化設計,以保證灌溉均勻性[1]。
2.1.1試驗設備
本項目試驗借助于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的水力學試驗室,主要試驗設備包括:雨鳥LF1200型噴頭、可調節(jié)高度支架、雨量筒、加壓泵等[2]。具體試驗設計如下。
(1)本次試驗裝置的支架高度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調節(jié),以此來模擬坡地的角度,為了檢測各點噴灌強度,將雨量筒放置在各點處(高14.0cm,開口直徑10cm)布置在不銹鋼槽內(nèi),分布間距1.0m×1.0m,共計11行、11列。
(2)噴嘴仰角15°,布置高度30cm,工作壓力范圍150~400kPa[3]。具體壓力由安裝在噴嘴處的壓力傳感器自動記錄(記錄間隔10s)。
(3)本項目噴頭壓力設計4個水平(100、200、300、400kPa),坡度設計4個角度(0°、3°、6°、8°)。為了保證試驗準確性,每組試驗重復3次,每次時間持續(xù)1.0h,每次等壓力、出水均穩(wěn)定后再開始記錄數(shù)據(jù)。如圖1所示。
2.1.2測試方法
本項目主要測試的噴灌參數(shù)包括:射程、強度、均勻度,每個參數(shù)的測試方法如下。
(1)噴灌射程測試。坡耕地噴灌射程采用“坐標法”計算,原理如圖2所示。
以噴頭垂線為z軸,與坡面走向垂直的水平線設為x軸,與x軸垂直的水平線設為y軸,水滴落點M的坐標(a,b,c)可以確定,噴灌射程L計算公式[4]為:
(1)
式中,a—x軸上坐標值;b—y軸上坐標值;c—z軸上坐標值。
(2)噴灌強度測試。噴灌強度就是在單位時間內(nèi),將雨量筒內(nèi)裝入水的質量除以開口面積,得出單位時間、單面面積上所噴灑的總水量。噴灌強度P計算公式[5]為:
圖1 試驗裝置實景
圖2 “坐標法”計算噴灌設計原理
(2)
式中,M—雨量筒內(nèi)水的質量,g;A—雨量筒開口面積,mm2;t—噴灌時間,h。
(3)噴灌均勻度測試。本次試驗在評價噴灌均勻度時,引入了“克里斯琴森均勻系數(shù)(CU)”,系數(shù)值越大,灌溉均勻度越好,計算公式[6]為:
(3)
2.2.1坡度對噴灌射程影響
本項目在試驗室中測定了不同坡度、壓力下的噴灌射程,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不同坡度噴灌射程
由表1可知:①在同一坡度下,隨著噴灌壓力增大,上下坡的射程均呈現(xiàn)增加狀態(tài),由100kPa增至200kPa、射程基本增加約2.0m,由200kPa增至300kPa、射程增加約1.2m,由300kPa增至400kPa、射程僅增加約0.2m,可見增幅逐漸減小;②在同一噴灌壓力下,隨著坡度增大,上坡射程越來越小,下坡射程越來越大,導致上下坡的射程差值也越來越大,在200kPa時差值最大,100kPa時差值次之,所以在低壓下工作是不利的。因此建議當?shù)貒姽鄩毫?00~400kPa[7]。
2.2.2坡度對噴灌強度影響分析
圖3顯示了當噴頭壓力為300kPa時,只改變坡度這一參數(shù),各測點噴灌強度變化情況,以此來驗證坡度對噴灌強度的影響。
由圖3可知:①不同坡度下,噴灌強度規(guī)律都遵循“距離噴嘴越近,強度越大”這一規(guī)律[8];②當坡度設置為0°,以噴頭為圓心,呈一個完美“圓形”分布開來,噴灌強度由內(nèi)向外逐漸減小;③隨著坡度增大,噴灌強度逐漸向“雞蛋形”發(fā)展,即:上坡處逐漸呈扁平狀,而下坡頂端處逐漸延伸;④在噴灌范圍內(nèi)的同一距離下,上坡噴灌強度相對于下坡較大。
2.2.3坡度對噴灌均勻度影響分析
本項目測定了在不同坡度、不同壓力和不同間距下,對應的CU值,具體見表2。
由表2可知:①當噴灌壓力為100kPa時,隨著坡度逐漸由0°增至6°,噴灌均勻度(CU值)逐漸增大,但由6°增至8°,噴灌均勻度又減小,坡度為6°時噴灌均勻度最好;當噴灌壓力分別為200、300、400kPa時,坡度為3°時噴灌均勻度最好;②在同一噴灌壓力下,隨著噴灌間距逐漸增大,CU值逐漸減??;③當噴灌壓力為300和400kPa時,噴灌間距即使由6m×6m增至12m×12m,其CU值基本能達到80以上[9]。
一般噴頭的布置方式為正方形布置或正三角形布置,噴頭設計在頂點位置。當噴灌壓力300kPa、坡度為8°、間距為R(噴射距離)時,2種布置方式的噴灌強度分布如圖4所示[10]。
圖3 不同坡度下噴灌強度分布(壓力:300kPa)
表2 不同坡度下噴灌均勻度(CU值)的變化情況
圖4 不同布置方式下噴灌強度分布(上:正方形;下:正三角形)
由圖4可知:①采用正方形布置時,在噴頭附近及中部偏下,強度較大;②采用正三角形布置時,3個頂點附近噴灌強度較大,其CU值大于正方形,因此建議坡地噴灌系統(tǒng)采用正三角形布置方式[11]。
當坡度為8°、噴灌間距為R、正三角形布置時,300和400kPa噴灌壓力下的水量分布如圖5所示。
圖5 不同噴灌壓力下水量分布(上:300kPa;下:400kPa)
由圖5可知:①當噴灌壓力為300kPa時,中心位置強度明顯低于3個頂點位置,但均勻度基本達到了85%;②當噴灌壓力為400kPa時,中心位置灌溉強度也被提升,與頂點差別不大,均勻度可達90%以上。綜合考慮系統(tǒng)灌溉效果和運行費用,在此建議噴灌壓力選擇300kPa[12]。
通過試驗設計,根據(jù)不同坡度、壓力下測定的噴灌射程,得知噴灌在低壓下工作是不利的,建議噴灌壓力為300~400kPa;不同坡度下,噴灌強度規(guī)律都遵循“距離噴嘴越近,強度越大”這一規(guī)律;坡度對噴灌均勻度影響,增大幅度逐漸減小,在噴灌壓力為300和400kPa時,CU值基本能達到80以上。試驗結果在應用時可能還需要根據(jù)實際條件(諸如風力、土質、溫度等因素)進行靈活調整,以滿足灌溉要求為最終目的。噴灌技術對管理要求很高,同時需要具備基本的相關知識,在此建議設立臨時培訓站,或制定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這樣才能解決坡耕地灌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