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躍,高永超
(泗洪縣分金亭醫(yī)院神經內科,江蘇 泗洪 223900)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屬于神經內科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該病起病突然、進展迅速,且伴有嚴重的神經功能損傷,具有較高的致殘、致死風險[1]。因此,如何快速恢復ACI 患者的腦組織血流灌注狀態(tài),促進其神經功能的恢復,已成為該病治療的重要研究方向[2]。靜脈溶栓是ACI 常用治療方式,阿替普酶(recombin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是近年常用的第三代靜脈溶栓藥物,通過rt-PA 溶栓治療可有效激活血栓部位的纖溶酶原,促進血栓的快速溶解,進而改善機體的神經功能,對ACI 患者治療及預后的改善均具有積極作用[3,4]。本研究結合2019 年4 月-2021 年5 月泗洪縣分金亭醫(y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68 例ACI 病例資料,分析rt-PA 早期靜脈溶栓治療ACI 患者對其神經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4 月-2021 年5 月泗洪縣分金亭醫(y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68 例ACI 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治療方案為分組依據(jù),將接受常規(guī)治療的患者34 例設為對照組,將接受rt-PA 早期靜脈溶栓治療的患者34 例則設為觀察組。對照組男22例,女12 例;年齡48~72 歲,平均年齡(59.36±5.75)歲;高血壓病史13 例,糖尿病病史9 例,心房顫動病史12 例。觀察組男20 例,女14 例;年齡48~73 歲,平均年齡(59.52±5.84)歲;高血壓病史15 例,糖尿病病史8 例,心房顫動病史11 例。兩組性別、年齡、病史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比?;颊呔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頭部CT 或MRI)確診,符合ACI 診斷標準;②發(fā)病時間不超過4.5 h;③神經系統(tǒng)癥狀體征超過1 h 未自然緩解;④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4分;⑤無溶栓禁忌。排除標準:①存在顱內出血及蛛網膜下腔出血病史的病例;②近3 個月內存在顱內手術及其他外科手術的病例;③凝血功能障礙者;④消化道及泌尿系統(tǒng)存在活動性出血的病例。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治療,包括脫水降顱壓、降脂、水電解質調節(jié)、補液、抗血小板以及神經營養(yǎng)等基礎措施,其中降脂主要采用立普妥(國藥準字H20 051408;輝瑞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20 mg/片)治療,10 mg/d;抗血小板治療采用阿司匹林(國藥準字J20 171021;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規(guī)格:100 mg/片)100~300 mg/d,聯(lián)合波立維(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國藥準字J20 130083;規(guī)格:75 mg/片)75 mg/d治療,同時依據(jù)患者自身的原發(fā)性疾病,給予相應的降壓、降糖治療,持續(xù)治療2 周。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rt-PA 早期靜脈溶栓治療,于發(fā)病4.5 h 內給予注射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GmbH&Co.KG;注冊證號S20 160055;規(guī)格:50 mg)溶栓治療,0.9 mg/(kg·d),其中前10%劑量需于1 min 內進行靜脈推注,剩余90%劑量在60 min 內進行靜脈滴注治療,持續(xù)治療2 周。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神經功能評分(NHISS 評分)、凝血指標[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氧化炎癥反應[白細胞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不良反應(消化道出血、牙齦出血、泌尿系統(tǒng)出血、皮下出血、血管再閉塞等)。NHISS[5]評分總分42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神經缺損程度越嚴重。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行字2檢驗,P<0.05 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神經功能比較 兩組NHISS 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NHISS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NHISS 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2.2 兩組凝血功能比較 兩組PT、APTT、TT 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凝血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凝血功能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2.3 兩組氧化炎癥指標比較 兩組IL-1β、TNF-α、MDA 水平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氧化炎癥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氧化炎癥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ACI 的發(fā)病機制復雜,多與局部血供障礙引起的腦動脈堵塞等有關[6]。腦組織缺血缺氧狀態(tài)可引起神經膠質細胞及神經元細胞的破裂,進而造成神經功能缺失與損傷[7-9]。目前,溶栓治療已成為該病的治療重點,對神經功能及預后狀態(tài)恢復有重要意義[10]。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ACI 治療常用抗血小板方案,可通過藥物的聯(lián)合應用,抑制凝血過程,改善局部血栓,緩解神經功能的損傷[11,12],但部分患者存在兩藥連用不耐受的情況,需要更換用藥方案。而rt-PA 作為靜脈溶栓藥物,可有效激活纖溶酶原,促進血栓的快速溶解,進而挽救缺血半暗帶,促進腦組織血流灌注狀態(tài)的恢復,以此改善機體神經功能[13,14]。
本研究中兩組治療后PT、APTT、TT 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rt-PA 溶栓治療可有效延長ACI 患者的凝血時間,調節(jié)凝血功能。分析認為,局部凝血途徑激活是引起腦動脈梗死的重要機制,可導致體內凝血功能亢進,引起凝血時間縮短,局部血栓的形成[15]。PT、APTT、TT 均是判斷機體凝血機制平衡的重要指標,本研究中rt-PA 溶栓治療可進一步提升機體的PT、APTT、TT 指標,表明該方案更有助于ACI 患者凝血功能的調節(jié),與既往研究一致[16]。此外,在ACI 患者腦組織損傷發(fā)展過程中,局部缺氧狀態(tài)可引起氧自由基的大量釋放,由此介導的氧化反應可進一步導致神經膠質細胞及神經元細胞損傷,其中以MDA 等產物較為常見;同時,氧自由基還可招募多種炎癥細胞,促進IL-1β、TNF-α等炎癥介質的釋放,進而引起炎癥性損傷的出現(xiàn)[17]。本研究中,兩組治療后IL-1β、TNF-α、MDA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與趙宏等[18]研究結果一致,表明rt-PA 溶栓治療可顯著減輕ACI 患者的氧化應激反應及炎癥反應,有利于病情控制。在神經功能方面,觀察組治療后NHISS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這與陳靜霞[19]研究結果相符,提示rt-PA 溶栓治療可顯著減輕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有利于腦損傷的快速恢復。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rt-PA 靜脈溶栓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的風險;分析原因為對于周圍纖維蛋白含量較少的部位,rt-PA 的應用并不會引起纖溶酶原的激活,因而不會導致繼發(fā)性出血風險的升高[20],臨床應用較安全。
綜上所述,rt-PA 靜脈溶栓可有效改善ACI 患者的凝血功能,減輕氧化炎癥反應,促進機體神經功能恢復,且不會引起不良反應風險的升高,安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