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書法很好,但很少為人寫條幅;他的詩也寫得很好,但很少寫,更少把自己的詩寫成條幅贈給朋友。贈給我的一幅,真要算得稀世之寶了,何況又是絕筆——這個條幅寫于1981年春天,此后不久,他就病倒了。
條幅長期掛在我的書房里,后來為了免受灰塵的損害珍藏起來。仔細看那條幅,還墨跡未干的樣子,眼前忽然浮現(xiàn)出他那山東大漢略呈方形的臉?!傲魝€紀念吧!”他笑得眼睛瞇成一條線。那是條幅裝裱后拿給他看的時候??茨亲郑宕级裰?,不是書法家斤斤于臨摹古帖而得來的那種字。再看那詩,詩是這樣寫的:銀鬢采紅豆,紅豆堅且貞。又折葉子花,花香照眼明。健步羅梭橋,橋下水清清。將花浮浪去,長流思遠情。
這是吳老于1980年游西雙版納時寫的一首無題詩。游覽歸來,他誦給我聽,我極喜歡,請他寫下來,他就寫了這個條幅。這首詩,清新美麗,自然卷舒,如穿花激石的山泉,如隨風弄影的閑云,命意高遠,絕無半點塵俗。只是結(jié)語“將花浮浪去,長流思遠情”,很有些傷感。古人相信“詩讖”,以為從詩里能見出命運的窮通和前路否泰,這兩句詩似乎真的預(yù)示著他的不久于人世吧——當時可沒有這么想。
第二年即1982年的8月,我登上廬山,住在比牯嶺街還高的一個山峰上,四圍松竹,一窗煙雨,遠處隱在煙雨中的連山,像無數(shù)魔鬼在捉迷藏,這邊才露一個頭,轉(zhuǎn)眼便不見了,那邊又鉆出一個頭來。住在這里,猶如進入一個迷離恍惚的神怪世界。在一天夜里,聞到吳老逝世的噩耗,我痛哭失聲。為了悼念吳老,我曾寫了一首詩:漸老方驚哭友多,哭公今又淚滂沱。難忘青島扶初泳,忍憶紅山共夜歌!雪壓青松知健勁,筆干星斗仰巍峨。青衿堪慰八千萬,歲歲深情誦紡車。
這首詩的三四兩句是寫實。記得1964年夏天,我到青島調(diào)查研究,住了一個多月。這期間,吳老從上海來到。談工作之余,我們還一起去海濱浴場游泳。吳老愛游仰泳,他的胖大給他增加了幾許浮力,仰臥碧波之上,轉(zhuǎn)側(cè)自如,如同躺在沙發(fā)上休息。我呢,從來沒有學過游泳,浮也浮不起來。他看見我尷尬的樣子,連忙跑過來教我?!熬蛯W仰泳吧!”他一面說著,一面用手托著我的脊背讓我臥在水面上。在他的扶持下,我東闖西沖,“游”了好一陣子?;厝サ穆飞?,他笑著說:“大有進步,自然只一次是學不會的?!蔽液髞韺W會了游泳,最拿手的也是仰泳,不能不說吳老是我的第一個啟蒙老師。當時我才30多歲。吳老對于一般工作人員,對于青年總是熱情誘導的。難怪建國之初他在東北師大當院長的時候,學生親切地稱他“老媽媽”。
我憶起,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曾同住在一個宿舍里,那處宿舍叫“八間房”。吳老曾以《八間房》為題寫過一篇散文,收在1976年再版的他的散文集《北極星》里。書出來后,他捧著一本親自送給我,書頁還飄著墨香。扉頁上蓋著一方白文“山屋”二字的印章,朱色燦然,那是我刻贈給他的。他早年在青島的書齋叫“山屋”。八間房里住著七八位同志,有的會拉手風琴,有的會唱歌,到了晚上我們就湊在一起又拉又唱。吳老是這個小小合唱隊的積極分子,每每唱起延安時代的歌曲,他都特別起勁。
詩的最后兩句“青衿堪慰八千萬,歲歲深情誦《紡車》”寫的也是實情。吳老是當代大散文家,文筆清淳樸素,爐火純青,罕有其匹。他的名篇《記一輛紡車》《菜園小記》《歌聲》《獵戶》等都曾選入語文課本,特別是《記一輛紡車》,成了教材的保留篇目,至今仍選在課本里,全國上億中學生仍在研讀這篇散文。吳老的在天之靈會感到欣慰吧。
199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兩卷本《吳伯簫文集》,是對吳老的紀念。聽說他的老家萊蕪在籌辦他的紀念館,祝愿早日實現(xiàn)。但即使沒有這些,文學史和教育史也會記下他閃閃發(fā)光的名字。
(作者劉國正,節(jié)選自《憶吳伯簫同志》,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