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趙覺理 熊昕儀
“自從國安法在香港實施以后,香港社會油亂至治,但是如果希望由治至興,成為真正的人心回歸是眼前最重要的工作”,港區(qū)全國政協委員霍啟剛7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委員通道”上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到這番話。身兼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副主席、香港特區(qū)立法會議員等多重身份,霍啟剛一直關注內地與香港在文化、青年等領域的交流合作。8日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專訪時,霍啟剛說,香港回歸25年,不能再只做一些“走走看看”的淺層次交流,須切實加強香港文藝界和內地文藝界的交流與合作。
在本屆兩會中,霍啟剛為加強香港與內地之間的文化領域合作帶來數個提案。去年底,他當選為香港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魡倢τ浾哒f,“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中提到,支持香港發(fā)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樣的新定位為香港文化產業(yè)帶來巨大機遇?!斑@說明香港文化領域的合作應該同時重視'中'和'外他表示,一方面,香港文藝界要認識到自身底蘊來自中華文化,加強香港文藝界和內地文藝界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香港也需要更好地向海外講好“中國故事”。
香港文藝界與內地文藝界合作的第一步在大灣區(qū)?;魡傁颉董h(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香港有很多不錯的文藝作品和團體,但此前主要由特區(qū)政府資助,現在則需要從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角度尋求轉型升級。香港只有700萬人口,但大灣區(qū)不止7000萬人,如何利用大灣區(qū)的經濟實力推動香港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是一個大課題”,霍啟剛說,很多香港文藝界人士都希望抓住這個機遇,但在大灣區(qū)內的交流合作還存在若干瓶頸,比如某些資質的互認問題。他建議,大灣區(qū)內應設立一個有關文化場所、團體、資源、活動和需求的信息平臺,讓供需方都能快速獲得全面信息。同時,霍啟剛也希望可以在大灣區(qū)建立更多青少年文化基地,通過文藝創(chuàng)作讓更多香港年輕人了解大灣區(qū)和內地。
“香港回歸已經25年,文藝界人士追求的是與內地更深度的融合?!被魡傉J為,需要機制的力量去促成交流合作,讓兩地文藝界人士相互了解、碰撞,為講好“中國故事”這一共同目標作出貢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