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春鶴 王常春
進入2022年,澳大利亞經濟復蘇步伐明顯好于大多數發(fā)達經濟體。得天獨厚的資源優(yōu)勢和富有彈性的產業(yè)結構,為其經濟復蘇提供了基礎。2022年1月1日《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正式生效,標志著中澳經貿關系或將迎來新的轉折。
政府支出 根據2021—2022財年澳大利亞聯邦財政預算案,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促進經濟恢復,澳大利亞政府支出將保持在較高水平,約占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7%,這一占比是自1982—1983財年經濟蕭條后從未有過的。2021年澳大利亞政府分發(fā)的大部分一次性補貼已經結束,繼而引入了新的政策,提供額外一年中低收入者稅務抵銷。與此同時,繼續(xù)投資6.2億美元保障澳大利亞家庭免受疫情干擾,包括擴展醫(yī)療保險福利計劃(MBS)和遠程健康服務、家庭藥品服務、對偏遠土著社區(qū)的支持等措施。2022年,澳大利亞政府將撥款13.5億美元繼續(xù)用于新冠肺炎疫苗的分發(fā),為聯邦和州政府提供疫苗項目的所需資金,支持疫苗的推廣、應用、跟蹤和報告,以及全國推廣活動,預計疫苗推廣總投資將達到43億美元。此外,澳大利亞聯邦政府還計劃增加約126億美元新撥款,將在5年內用于老年護理領域。預計2021—2022財年澳大利亞現金赤字將達到757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凈債務將在2025年6月達到占GDP的40.9%的峰值。
家庭消費 通常,在經濟低迷時期,家庭會動用儲蓄,但本次經濟衰退有所不同,澳大利亞家庭儲蓄不降反增。2021年前三季度,澳大利亞家庭儲蓄與收入之比從11.8%上升至19.8%,家庭可支配收入總額增長4.6%,為2008年以來最快增速。隨著家庭和企業(yè)開始動用在疫情期間積累的2 200億美元儲蓄,2022年預計消費將帶頭行動,支持未來幾個月經濟的強勁增長。盡管奧密克戎毒株帶來經濟下行風險,但伴隨新冠疫苗的日益普及,人們重拾消費信心,對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加?,F階段,澳大利亞央行調整了對2022年經濟增長預期,預測 2022年經濟增長率為5.5%。
勞動力市場 在澳大利亞全國一半的洲處于封鎖狀態(tài)導致大量失業(yè)后,就業(yè)開始迅速復蘇。大量招聘廣告和職位空缺數量的增加印證了這一點。越來越多的公司面臨招聘難題,尤其是在建筑業(yè)、農業(yè)和酒店等專業(yè)行業(yè)領域,招聘廣告數量已達到 13年來最高水平。澳大利亞失業(yè)率在2021年12月下降至4.2%,隨著經濟達到“充分就業(yè)”,失業(yè)率甚至可能會降至4%以下。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澳大利亞偏遠地區(qū)新增就業(yè)人員遠遠多于首都地區(qū)。例如,僅在2021年12月,北領地就業(yè)人員增加了1.3%,超過澳大利亞0.5%的平均水平。出現此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們在疫情過后對生活地區(qū)及生活方式進行了重新評估;另一方面,是因為隨著偏遠地區(qū)的技術進步和基礎設施改善,人們降低了在首都地區(qū)工作的需求,進一步促進了偏遠地區(qū)的擴張,創(chuàng)造了更多就業(yè)機會。
通貨膨脹 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2022年1月25日的數據,2021年澳大利亞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為3.5%,6年來第一次超過央行設定的3%通脹預期上限。最主要的推動因素為澳大利亞房地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和汽油價格上漲。盡管如此,澳大利亞總體通貨膨脹率遠低于北大西洋。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二,一是因為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的創(chuàng)紀錄產出在2021年第三季度推低了澳大利亞全國的電價;二是澳大利亞的工資增長仍然相對較低,盡管最近總工資水平有所回升,但也只是回到了疫情前的低水平。據澳大利亞央行預測,剔除食品價格波動和能源價格波動后,澳大利亞2023年的核心通貨膨脹率將達到至2.5%,處于央行設定的目標范圍內,有利于經濟平穩(wěn)運行。
國際貿易 在大宗商品價格暴漲的推動下,澳大利亞統計局數據顯示,僅2021年6月,澳大利亞的貨物貿易出口額達292.6億美元,進口額達198.5億美元,貿易順差擴大至94.1億美元。從商品出口類型來看,金屬礦石貿易增至創(chuàng)紀錄的145.2億美元,約占6月出口總額的近一半,這是金屬礦石貿易連續(xù)第4個月創(chuàng)紀錄,主要推動原因是鐵礦石價格上漲。推動金屬礦石貿易增長的還有銅礦石,價格上漲 37%,有史以來第一次超過3.5美元/公斤。在全球供應有限的情況下,綠色技術對銅的需求持續(xù)增加,推動銅礦石的價格不斷上漲。從出口國別來看,中國、日本、韓國、美國是澳大利亞對外貿易的前四大伙伴。中國作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在澳大利亞國際貿易領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021年6月,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金屬礦石達105.5億美元,環(huán)比增長8%,占澳大利亞對外貿易總額的35%,創(chuàng)下澳大利亞金屬礦石出口單月歷史新高。
長期以來,澳大利亞一直是東北亞地區(qū)的重要貿易和投資伙伴。自1927年中國與澳大利亞建交以來,雙方在貿易投資等經貿領域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尤其是2015年中澳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生效后,雙邊經貿合作的領域和力度不斷擴大。近年來,由于復雜多變的全球經濟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可抗力的影響,中澳經貿關系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據中國海關統計,2020年中澳貨物貿易額為1 683.2億美元,同比下降0.7%。其中,中國對澳大利亞出口額為534.8億美元,同比增長10.9%;自澳大利亞進口額為1 148.4億美元,同比下降5.3%。2022年是中澳建交50周年。隨著《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中澳經貿關系或將迎來新的轉折。
RCEP是兩國間第二個自由貿易協定,雙方在自貿協定的基礎上深化關稅減讓安排,力爭進一步加深兩國在亞太價值鏈中的緊密聯系。從減稅時間表看,協定生效當年,我國立即對66%的澳大利亞產品關稅降為零,在隨后的第11、16和21年,逐步實現我國自澳大利亞進口約90%的稅目清零。與之相對應,澳大利亞2022年對我國約75%的稅目立即降為零,最終實現對我國產品關稅降為零的比例高達98%。從減稅內容看,降稅產品中大部分將延續(xù)中澳自貿協定中的內容,增加了椰子油、部分中密度纖維板、未使用郵票、轉印貼花紙等項目。
RCEP的正式生效將便利區(qū)域內各國貨物、資金及人員跨境移動,并為企業(yè)靈活組織供應鏈提供保障,有利于緩解外部不穩(wěn)定因素對亞太地區(qū)產業(yè)鏈合作的沖擊。但基于澳大利亞聯邦政府2021年的一系列舉措,中澳經貿關系能否在RCEP合作背景下得到有效改善仍然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隨著澳大利亞將迎來聯邦大選,其國內政治動向也是需要關注的焦點。雖然政策可能有很大的延續(xù)性,但反對黨可能會改變政策的執(zhí)行方式和信息傳遞方式,這可能為中澳經貿關系打開一扇窗戶,改善兩國關系。但無論如何,RCEP的生效對中澳兩國都具有重要意義,為兩國貿易投資增長提供關鍵動力,助力疫后復蘇。RCEP也將深刻影響全球貿易格局,為疫情和保護主義背景下受損的全球價值鏈產業(yè)鏈注入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