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 海
(云南省孟連縣景信鄉(xiāng)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孟連 665000)
云南省孟連縣由于全年降雨較為集中,導致對自然降水的利用程度不高,當地的農業(yè)生產環(huán)境大多為干旱區(qū)域或半干旱區(qū)域。玉米作物是當地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之一。玉米種植人員若想提高自身經濟收益,便需要使用科學的方式去提高當地玉米作物的栽培技術水平。
云南省孟連縣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總面積近1900平方公里。該地區(qū)地質組成主要為二疊紀玄武巖和三疊紀的各種巖石,被由第四紀河流沖積形成的地質。孟連縣位于怒山的余脈,因此當地地貌多為山地,南北區(qū)域海拔較高,多為山地丘陵,東西區(qū)域海拔較低,多為河谷盆地。孟連縣的地形為山區(qū)為主,谷壩相間的復合形式,即在山區(qū)中存在部分寬谷盆地。孟連縣屬于南亞熱帶氣候,區(qū)域內氣候垂直變化較為明顯,冬季不會過于寒冷,夏季不會過于炎熱,平均年氣溫在20℃左右,年最高氣溫為36℃左右,冬季最冷的階段在1~2月,最冷階段的平均氣溫也在13℃左右。孟連縣平均年降雨量接近1400毫米,每年5~10月為雨季,此階段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5%以上,每年下雨天數在170天左右。孟連縣的年平均日照時長約2050小時,風速一般在3級,最高風速為6~7級。
玉米種植人員在選擇品種時,應在當地農業(yè)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選擇抗旱性能較好的玉米品種。在選擇種子時,應根據當地實際種植條件選擇合適的種子,避免出現(xiàn)由于玉米作物品種抗旱性能較差而造成玉米作物產量較低等問題。若只選擇產量較高的玉米作物種子進行種植,則可能會造成種子對當地地質條件和環(huán)境條件不適應,使得玉米作物的產量下降。在選擇完合適的種子后,種植人員應對種子進行浸泡或者曬干攪拌,以此提高玉米的抗病蟲害能力。晾曬種子時,不能將種子直接放在陽光下暴曬,否則會對種子的出芽率造成影響。此外,選擇好種子以后,可以先進行試種,確保選擇的玉米作物種子質量。良好的玉米品種應該具備根系發(fā)達、根莖的延展程度較高、具有一定的抗病蟲害能力以及生長周期較短等優(yōu)點。
盡管玉米在生長過程中對種植土地的質量要求不高,但玉米的產量還是會受到土壤肥沃程度和透氣性的影響。種植人員在種植前應對種植區(qū)域的土地進行徹底翻整,控制翻整后的土塊大小,若翻整后的土塊過大則土壤很難保存有足夠多的水分供作物吸收,若翻整后的土塊過小,則土壤的透氣性能較低。此外,種植前,種植人員可以將秸稈等作物無用部位制成肥料,這樣既可以解決玉米在生長階段所需的肥料問題,還能防止秸稈腐爛造成種子腐爛的情況發(fā)生。
玉米的最佳播種時間需要種植人員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和作物品種進行確定。玉米的5個生長周期分別是發(fā)芽期、幼苗期、生長期、開花期以及成熟期。若當地種植條件合適,種植人員應盡早播種,使玉米的生長周期可以盡早進入較長時間的成熟期。播種時,種植人員應對播種時的溫度進行控制,即保證種子的播種溫度在10℃以上?,F(xiàn)階段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使得農業(yè)的機械化程度不斷加深,在玉米作物播種階段使用合適的機械設備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播種效率。盡管農業(yè)機械化運行模式已經逐漸取代人工播種,但玉米作物種植人員仍要因地制宜地根據播種環(huán)境的地形變化,酌情、適當地進行人工播種。
玉米在生長階段較為常見的玉米病害有小斑病、紋枯病以及黑粉病。小斑病大多發(fā)生在多雨的夏季。由于空氣濕度較大,夏季溫度較高,玉米作物間的透氣性受到嚴重影響,進而造成玉米出現(xiàn)小斑病。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種植人員在選擇和購買玉米種子前,根據當地農業(yè)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的指導,選擇抗病害能力較強的種子,同時在玉米生長階段增加通風、排水、施肥的頻率,以此來有效防治玉米小斑病的發(fā)生。紋枯病對玉米的生長危害極大,這種病害會導致玉米無法正常地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造成玉米的大面積死亡。種植人員應在紋枯病發(fā)病初期,及時地對玉米噴射井岡霉素或者多菌靈等藥物進行防治。黑粉菌病菌一旦感染,便會在玉米內進行快速擴散,造成玉米大量腐爛,最終導致玉米死亡。種植人員在種植前應使用粉銹寧對種子進行攪拌,以此提高玉米的抗菌能力,有效保障玉米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此外,種植人員可以通過農藥殺蟲等化學防治法或者細菌殺蟲、鳥類殺蟲以及蟲類殺蟲等生物防治法,實現(xiàn)對玉米蟲害進行防治的目的。種植人員應在全面了解對玉米作物有害的昆蟲生活習性和繁殖特點的基礎上,對害蟲的天敵種群進行一定的保護,例如種植人員可以對赤眼蜂以及草蛉等種群進行保護,以此達到蟲類生物鏈平衡的目的,有效控制害蟲數量,降低蟲害給玉米帶來的危害。
玉米種植后,種植人員不僅需要對玉米進行相應的管理干預,同時還應根據玉米生長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以便及時使用合適的肥料施肥,確保玉米的生長情況良好。玉米在施肥前,種植人員應明確各種肥料的使用量,避免肥料過剩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施肥時,種植人員應避免玉米幼株直接和肥料接觸,以降低玉米的死苗率。種植人員應加強對前期施肥以及后期追肥等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將澆水和施肥進行有效結合,使玉米可以在養(yǎng)分充足的基礎上,保證足夠的水分。
旱地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使用主要是為了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為種植人員創(chuàng)造更大的經濟效益。所以,除了上述措施外,恰當的收獲時間也是確保玉米產量的重要方式。即在玉米葉片顏色變黃,且出現(xiàn)干枯時進行收獲,確保第一時間進行收獲,保障玉米的產量。
綜上所述,在玉米的種植階段,氣候對其影響較大。在云南省孟連縣的旱地區(qū)域進行玉米作物種植時,種植人員應全面了解旱地因素對玉米產量的影響,制定出有針對性的玉米旱地區(qū)域種植優(yōu)化方案,提高旱地玉米的產量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