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生,張君冬,朱彥,楊佳楠,宋坪,李宗友
1.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藥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2.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北京 100053;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監(jiān)測統(tǒng)計中心,北京 100027
“玄府”首見于《黃帝內經》,狹指“汗空”,后劉完素廣用其義,提出“玄微府”概念,稱其“無物不有”,為“精神、榮衛(wèi)、血氣、津液”升降出入之門戶。近60年來,玄府學說不斷豐富,其在臨證診療及科研方面的獨特價值逐漸顯現(xiàn)。部分醫(yī)家于常規(guī)臨證思路外,另辟玄府蹊徑論治腦出血、銀屑病、糖尿病腎病等難治性疾病,均獲良效。此外,部分學者依據玄府存在的普遍性、結構的微觀性與物質代謝的相關性特點,提出“玄府-血腦屏障”、“玄府-細胞間隙”、“玄府-水通道蛋白”、“肝玄府”、“腎玄府”等假說,為玄府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與現(xiàn)代醫(yī)學搭建橋梁。玄府學說隨著臨證經驗的積累及科學研究的深入而獲得迅猛發(fā)展。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軟件,將文獻轉換為知識圖譜,結合文獻內容進行分析,人機結合探析近 60年玄府學說研究情況,以期為相關研究者提供參考。
計算機檢索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檢索式:“(SU='玄府' OR KY='玄府' OR TI='玄府' OR AB='玄府')”。檢索范圍為建庫至2020年9月29日。檢索時間為2020年9月29日。
納入標準:主要研究內容為“玄府”的相關文獻。
排除標準:①關鍵詞、題名、摘要、正文涉及“玄府”,但主題與玄府無關的文獻;②學位論文、會議、報紙、成果等或其他CiteSpace無法分析的文獻類型;③非中醫(yī)藥領域期刊來源文獻。
根據納入與排除標準逐篇閱讀并進行人工篩查,下載題錄并使用 Refworks格式保存文獻信息為 txt樣式。
采用WPS11.1.0.10700對年發(fā)文量進行統(tǒng)計并繪制折線圖,獲知其研究熱度。依據普萊斯定律計算核心作者及核心作者發(fā)文量。將題錄信息導入CiteSpace5.6.R2軟件,繪制作者共現(xiàn)圖譜,設置時間跨度為1960-2020年,2年為1個時間切片,以Top N設定數(shù)據閾值,N=50,采用關鍵路徑法(pathfinder)和精簡時間分區(qū)網絡法(pruning sliced networks)清晰精簡網絡。繪制文獻關鍵詞共現(xiàn)圖譜,并采用LLR法進行聚類,分析各聚類包含的關鍵詞,結合文獻具體內容對聚類標簽進行人工分類,了解玄府學說主要研究內容。對關鍵詞進行突顯測定,讀取突顯并延續(xù)至今的關鍵詞,了解研究熱點前沿。
初檢獲得玄府學說相關文獻1 145篇,經篩選,納入有效文獻708篇。對年發(fā)文量進行統(tǒng)計,結果見圖1。自1960年首篇相關文獻發(fā)表,玄府學說相關文獻年發(fā)文量整體呈上升趨勢,研究熱度逐漸升高。
圖1 1960-2020年玄府學說研究文獻發(fā)表情況
由圖1可見,玄府學說研究可分為3個發(fā)展階段:第一階段為 1960-1982年,年發(fā)文量整體較少。自1960年陳達夫發(fā)表《治療球后視神經炎的探討》后,直至1975年才出現(xiàn)第2篇相關文獻,此階段文獻僅在辨證分型中提及玄府,尚無論治專病研究,說明此階段玄府學說僅得到部分關注。第二階段為1983-2004年,年發(fā)文量較前一階段增多,整體趨勢平穩(wěn)略有波動,說明此階段玄府學說熱度較以往升高。第三階段為2005-2020年,年發(fā)文量快速增長。2005年可見1個波峰,該年常富業(yè)對玄府概念進行系統(tǒng)詮釋,發(fā)文量突出。2019年達最高發(fā)文量(86篇),說明此階段玄府學說熱度較高。因文獻僅納入至2020年9月,故2020年發(fā)文量較少。
依據普萊斯定律計算得到玄府學說相關文獻核心作者發(fā)文量≥4篇,共涉及62位核心作者,發(fā)文量占總發(fā)文量的 73.2%(518/708),大于普萊斯定律定義的50%,表明在玄府學說研究領域已形成穩(wěn)定的研究團隊。
作者共現(xiàn)圖譜見圖2。結果顯示,節(jié)點數(shù)N=491,連線數(shù) E=480,表明共出現(xiàn)作者 491位,作者間合作480次,存在5個主要研究團隊。
圖2 1960-2020年玄府學說研究文獻作者合作網絡
以常富業(yè)、王永炎為代表形成的研究團隊整體發(fā)文量較高。常富業(yè)等基于玄府結構微小、功能多樣,提出“玄病”為中醫(yī)學最基本病機,任何層次結構病變均可以此表達。其后,該團隊提出“水淫玄府”及“玄府-細胞間隙”假說,圍繞腦出血腦水腫,對具有“利水開玄”功效的利開靈進行了藥效機制研究,在中醫(yī)藥防治腦病領域做出突出貢獻。楊辰華師承王永炎,提出“胰腺內玄府郁閉,燥熱內結”為糖尿病基本病機,并基于腎小球濾過膜與玄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相似性,提出“腎玄府”假說,用于論治糖尿病腎病。宋坪在王永炎指導下,開創(chuàng)玄府新視角論治銀屑病。該團隊與其他研究團隊合作較少,結合發(fā)文機構進行分析,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地處北京,而其他機構多位于西南,地域可能是造成合作較少的主要原因。
以王明杰為代表的研究團隊研究持續(xù)度較強。王明杰承襲眼科名家陳達夫經驗,總結了開玄明目八法,后又提出“玄府郁閉為百病之根,開通玄府為百病之綱”及“玄府通微循環(huán)”說,拓寬了玄府理論的應用范疇。王明杰等對風藥重新認識,將解表藥與風藥加以區(qū)分,率先提出風藥是最有效、最常用的一類開通玄府藥物,并具有增效作用。研究者對王明杰從玄府及風藥角度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脫發(fā)、抑郁癥、內傷發(fā)熱、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骨病、重癥肌無力的經驗加以總結,初步完善了玄府理論在多學科的應用研究。
以羅再瓊為代表的研究團隊受王明杰“玄府論”學術思想影響,依據水通道蛋白廣泛分布于機體組織細胞、主要介導水跨膜轉運的特性,與玄府存在普遍、結構微觀、流通水液具有共性,提出“玄府-水通道蛋白”假說。而后該團隊提出玄府是中醫(yī)藏象理論中的微觀結構,并分別將鼻腔鼻竇及其被覆上皮、肝竇內皮細胞窗孔構成的肝篩結構與鼻玄府、肝玄府作密切聯(lián)系,提出相關假說。2018年,王明杰、羅再瓊共同編著《玄府學說》,對玄府學術體系進行階段性匯總,但因CiteSpace無法對書籍進行處理,故二者聯(lián)系并未很好地顯示在本次作者共現(xiàn)圖譜中。
白雪師承王明杰,以其為代表的研究團隊致力于心腦血管疾病的研究。該團隊認為,血腦屏障作為腦內各離子通道及水通道蛋白的整合體,是腦玄府的一種表現(xiàn),提出“玄府-血腦屏障”假說,并從心玄府視角探討了冠狀動脈介入術后無復流現(xiàn)象。同時重視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研發(fā),如心安顆粒治療心肌缺血、病毒性心肌炎,蛭龍活血通瘀膠囊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加減祛風通竅方治療血管性癡呆、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等心腦血管疾病,顱痛顆粒治療偏頭痛。該團隊重視玄府在中醫(yī)學與現(xiàn)代醫(yī)學知識的橋梁作用,倡導以“玄府-微觀結構”構建中西醫(yī)結合診療思維模式。
以由鳳鳴為代表的研究團隊節(jié)點較小、顏色偏暖,發(fā)文時間集中于 2017-2019年,為新興團隊。該團隊視玄府-絡脈體系為機體微觀結構組成,以玄府為樞紐,絡脈為通道,實則玄府郁閉,虛則脈絡空虛,利用“開玄充絡”改善肺臟微環(huán)境,治療放射性肺纖維化等肺絡病。該團隊認為腫瘤由“內風暗旋”所致,而風藥具有調節(jié)氣機、扶助正氣、引藥直達病所等功效,可治療惡性淋巴瘤,干預結腸癌前病變,改善腫瘤缺氧微環(huán)境。
繪制玄府學說文獻關鍵詞共現(xiàn)圖譜,并采用LLR法進行聚類,結果見圖3。圖中節(jié)點數(shù)N=416,連線數(shù)E=721,模塊值Modularity(Q值)=0.754 4,平均輪廓值Mean Silhouette(S值)=0.504 1。表明共計出現(xiàn)關鍵詞416個,關鍵詞之間連線721條,模塊值>0.3、平均輪廓值>0.5提示社團結構顯著,聚類合理。
圖3 1960-2020年玄府學說研究文獻關鍵詞共現(xiàn)聚類網絡
通過查看聚類標簽及聚類關鍵詞,將聚類標簽進行人工分類,結果見表1。主要研究內容分為疾病、藥物及方法、病機治則、文獻研究4大類。
表1 1960-2020年玄府學說研究文獻關鍵詞聚類
聚類#0、#6、#7分別為眼病、銀屑病、腦水腫,代表玄府學說所應用的主要領域。聚類關鍵詞顯示,眼?。ň垲?0)主要由“神水瘀滯”“疏肝解郁”“舒肝理氣”“利水通絡”“開玄明目”等關鍵詞聚類而成,可知該領域研究類型以治法研究為主,眼病開玄以疏肝、利水、通絡為要。銀屑?。ň垲?6)主要由“發(fā)病機理”“刺絡放血”“補腎培元”“潤膚止癢乳”“臨床經驗”等關鍵詞聚類而成,可知該領域研究類型以治法研究、臨床試驗研究、名老中醫(yī)經驗總結為主,銀屑病除開通玄府亦重視涼血、活血、補腎等法。腦水腫(聚類#7)主要由“腦血管病”“超敏CRP”“離子通道”“血腦屏障”“水通道蛋白”等關鍵詞聚類而成,可見該領域以分子機制研究為主。
聚類#1、#2、#4分別為解表藥、風藥、針灸,其中#1、#2聚類標簽同為藥物研究。聚類關鍵詞顯示,解表藥(聚類#1)主要由“解表擴絡”“柴葛解肌湯”“鼻腔鼻竇”“急性視神經炎”“麻黃附子細辛湯”等關鍵詞聚類而成,表明該領域研究類型以治法研究、方藥研究、名老中醫(yī)經驗總結為主,在眼病、鼻病應用較多。風藥(聚類#2)主要由“血管性癡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川芎”“冠心病”“coxⅡ(細胞色素C氧化酶Ⅱ)”等關鍵詞聚類生成,表明該領域研究類型以治法、單藥、分子機制為主,涉及心腦血管、內分泌、皮膚等多學科。針灸(聚類#4)主要由“肝竅”“視神經萎縮”“血瘀證”“慢性傳輸型便秘”“臨床療效”等關鍵詞聚類而成,該領域研究以臨床試驗研究為主,針灸作為開玄要法常用于眼科疾病及慢性傳輸型便秘的治療。
聚類#5、#8分別為開玄府、玄府郁閉,代表玄府病機治則。由聚類關鍵詞可知,開玄府(聚類#5)主要由“雙向調節(jié)”“固密”“吐”“桂枝”等關鍵詞聚類而成,玄府郁閉(聚類#8)主要由“升降出入”“藏象”“營衛(wèi)失調”“病機”等關鍵詞聚類而成,可見這2個領域均以治法研究、理論探討為主,而玄府易與氣機升降出入理論、藏象學說、營衛(wèi)理論聯(lián)系比較,闡述病因病機。
聚類#3、#9分別為劉完素、內經,代表玄府文獻研究。由聚類關鍵詞可知,劉完素(聚類#3)由“玄府氣液論”“傷寒直格”“六經傳變”“陽熱怫郁”等關鍵詞聚類生成,表明在文獻研究中,除玄府氣液論外,劉完素其他理論、著作亦被研究者所重視。
對416個關鍵詞進行突顯測定,突顯詞的出現(xiàn)代表關鍵詞在特定時間區(qū)間出現(xiàn)頻率激增,在該時間區(qū)間內可能為前沿術語。分析得到5個突顯關鍵詞,“眼科”為突顯值最高的關鍵詞,而“銀屑病”“風藥”2個突顯詞分別從2009年、2017年起突顯并延續(xù)至今,結果見圖4。
圖4 1960-2020年玄府學說研究文獻突顯關鍵詞
“銀屑病”為前沿術語,且其中介中心性為0.12(>0.1),代表與其他關鍵詞聯(lián)系密切。宋坪在此領域表現(xiàn)突出。2009年,宋坪提出從玄府視角審視銀屑病的發(fā)病機制,認為“玄府閉郁,熱毒蘊結”為銀屑病的核心病機,利用麻杏石甘湯加味組成的“開玄解毒方”治療銀屑病。2015年,宋坪結合銀屑病的發(fā)病特點與以往治療經驗,進一步提出玄府郁閉癥狀或根植于腎精虧損,創(chuàng)立“開通玄府、補腎培元”法,在辛溫類藥物基礎上增加淫羊藿等補腎藥物,應用“開玄補腎方”治療銀屑病,并率先于動物實驗中進行驗證。2017年,宋坪團隊從間充質干細胞和角質形成細胞角度,探討開玄補腎方中巴戟天多糖等不同中藥有效組分治療銀屑病的機制。其他研究者在其影響下開展溫通開玄治療銀屑病的臨床實踐,治療藥物以麻黃湯類方為主。
“風藥”為前沿術語,且其中介中心性為0.15(>0.1),代表與其他關鍵詞聯(lián)系密切。王明杰等提出“風藥開玄”及“風藥增效”說。近年來,各科玄府學說初步完善,風藥也得到更廣泛應用。自2017年,“風藥開玄”在各科應用研究持續(xù)升溫,發(fā)文增多,尤其在肺癌、淋巴癌等腫瘤治療方面逐漸得到關注。在藥物研究由中藥復方向中藥單體、由宏觀療效評價到分子機制研究的大環(huán)境下,風藥以其獨特的開玄、增效作用,或可成為研究前沿。
知識圖譜可清晰展現(xiàn)領域知識結構關系,為研究者提供較全面的視角了解學術發(fā)展情況。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軟件,以知識圖譜為工具,分別從研究熱度、研究團隊貢獻情況、主要研究內容3方面切入,人機結合探析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研究情況。研究領域涉及的主要機構有瀘州醫(yī)學院、西南醫(yī)科大學、成都中醫(yī)藥大學、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及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等。鑒于“瀘州醫(yī)學院”于2015年更名為“西南醫(yī)科大學”、北京地區(qū)人才流動性較大等因素,機構合作網絡無法較好體現(xiàn)機構貢獻度,故本研究未展示。
CiteSpace軟件設計的哲學基礎為托馬斯?庫恩的科學革命理論,即新舊范式轉化過程,亦從時間維度上提供了觀察視角,以獲知知識的演進過程。通過聚類標簽平均年份發(fā)現(xiàn),“玄府”在近60年經歷了2次重要的概念范式變革。明?樓英《醫(yī)學綱目》載“蓋目主氣血,盛則玄府得利,出入升降而明,虛則玄府無以出入升降而昏”?!澳啃弊詣⑼晁爻醪秸撌觯浐笫泪t(yī)家完善,已確立其在玄府學說中的優(yōu)勢地位。王永炎院士提出“玄病”概念,并從神經科切入,提出“腦玄”概念,從玄府視角重新審視中風病急性期公認的瘀血致病觀,認為腦玄由瘀血所阻,脈道高度膨滿,衛(wèi)、營之氣津內外交流失常,津停為水,形成水淫,即“水淫腦玄、濁毒損腦”是中風病急性期腦水腫的基本病機假說,這是“玄府”概念第1次范式轉變。宋坪在王永炎院士指導下,應用玄府理論指導皮膚科難治性疾病的治療,認為“風邪閉郁玄府,陽氣不得外達,怫郁化熱成毒,燔灼氣血津液,發(fā)為紅斑鱗屑”為銀屑病的基本病機,突破了銀屑病傳統(tǒng)血分論治及涼血法的治療常規(guī),反向倡導以辛溫藥物開通玄府,以熱治熱,帶動了后續(xù)玄府學說在皮膚科中的應用,承載了“玄府”概念的第2次范式轉變。
玄府流行有賴“氣、血、水、神”,而病多見“郁、淤、瘀、虛”。近60年來研究從“眼病”到“腦水腫”,而后到“銀屑病”,2次范式轉變均守住玄府基本病機“玄府郁閉”。正如王永炎院士提出玄府是物質功能、信息與能量的集合。玄府郁閉,物質功能、信息與能量流通失常則發(fā)病,開通玄府,恢復物質功能、信息與能量流通則病愈。2次范式轉變的內在動力是基于對中醫(yī)學理論的深度思考。王永炎院士從“氣血”跨向“水濁”,宋坪從“水濁”跨向“熱毒”,均是傳承精華、守正創(chuàng)新的結果。
從近60年玄府學說領域的發(fā)展情況展望新時代的中醫(yī)藥理論發(fā)展創(chuàng)新:首先應重視中醫(yī)藥理論的繼承工作,一方面重視經典,堅守中醫(yī)辨證思維及內因學說;另一方面薪火傳承,共同開展中醫(yī)學術研究。其次,促進中西醫(yī)融合匯通,不斷納新,吸取現(xiàn)代醫(yī)學的新發(fā)現(xiàn)、新突破,積極建立假說,搭建中西醫(yī)宏觀辨證與微觀結構的橋梁。最后,要在傳承基礎上多開展跨學科、跨地區(qū)的學術交流,促進不同學術思想的交流碰撞,為中醫(yī)藥理論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