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契訶夫
“我……有事找你商量?!避娛鲁跫壷袑W(xué)教員,十四品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qū)λ呐笥蚜袌宰舴蛑形菊f,“要不是極其需要,我也就不來麻煩你了。好朋友,請你把斯坦尼斯拉夫勛章借給我。今天,我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你是知道斯皮奇金那個混蛋的:他非常喜歡勛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紐扣眼上沒掛著什么勛章的人幾乎都看成壞人。再者他又有兩個女兒……娜斯嘉和齊娜,……我是把你看作朋友才跟你說的……你借給我吧,勞你的駕!”普斯佳科夫這些話是結(jié)結(jié)巴巴、漲紅臉,不住膽怯地回過頭去看房門而說出口的。
中尉罵了幾句,然后同意了。
普斯佳科夫坐上出租馬車到斯皮奇金家去。他略微敞開皮大衣,看他的胸口,別人的勛章在他胸口金光閃閃,釉子發(fā)亮。
“不知怎么,自己都對自己多添了幾分敬意呢!”教員想著,嗽了嗽喉嚨,“區(qū)區(qū)一個小玩意兒,至多也不過值5個盧布,卻造成多么大的聲勢!”
到斯皮奇金的家門口,他敞開皮大衣,開始慢吞吞地把車錢付給趕車的。趕車的,依他看來,一見到他的肩章、紐扣、斯坦尼斯拉夫勛章,似乎就愣住了。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嚨,走進房子里,在前廳脫掉皮大衣,昂起頭,挺起胸脯,走進大廳里。
可是這時他看見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語教員特蘭勃良,同齊娜并排坐著。普斯佳科夫頭一個想法就是扯下勛章,或者往回跑。可是勛章綴得很結(jié)實,往后退也已經(jīng)不可能。他趕緊用右手蓋住勛章,拱起背來,很別扭地向大家一鞠躬,同誰也沒握手,沉重地在空椅子上坐下,恰好坐在他的法國同事對面。
仆人在普斯佳科夫面前擺下一盆湯。他用左手拿起湯匙來,然而又想起在上流社會不宜于用左手吃東西,就趕緊聲明已經(jīng)吃過飯,不想再吃了。
普斯佳科夫靈魂里充滿鉆心的苦痛和煎熬般的煩惱,湯盆里騰起饞人的香氣,清蒸鱘魚冒出異常開胃的熱氣。教員有心放開右手,用左手蓋住勛章,可是這顯得頗不方便?!疤熘靼。禳c結(jié)束這頓飯!我要到飯館里去吃它一頓!”他對自己說。
他膽怯地用一只眼睛瞥了一下法國人。發(fā)現(xiàn)對方正瞧著他,卻也是極其忸怩不安,也是什么東西都沒吃。兩個人互相看著,越發(fā)慌張,就低下眼睛看面前的空碟子。
“他識破了,這個混蛋!”普斯佳科夫暗想。
吃第五道菜了,有人提議:“為在座的女士們的青春干杯!”宴席上的人亂哄哄地站起來,普斯佳科夫也站起來,用左手拿起酒杯。
“列甫·普斯佳科夫,請您把這杯酒交給娜斯嘉!”有人遞給他一杯酒。
這令普斯佳科夫大為恐慌,他不得不使用右手了。勛章和勛章上那根揉皺的紅絲帶終于見了天日!教員臉色煞白,低下頭去,心虛地往法國人那邊瞥一眼——法國人正在看他,眼睛里滿是驚訝和疑問,嘴唇卻很快露出狡猾的笑意,困窘神情也很快消失了。
“尤里·特蘭勃良!”主人對法國人說,“請您把這瓶酒放回原處!”
特蘭勃良遲疑不定地伸出右手去接那個酒瓶,于是……啊,真是時來運轉(zhuǎn)!普斯佳科夫看見他胸前原來也有一枚勛章。而且是安娜勛章!法國人也在搗鬼!普斯佳科夫高興地笑起來,往椅子上一坐,渾身松了勁。如今再也不必遮蓋斯坦尼斯拉夫勛章了!
“啊啊,……嗯!……”斯皮奇金看見教員胸前的勛章,哼哼哈哈地說。
“是?。 逼账辜芽品蛘f,“真是怪事,尤里·特蘭勃良!年前我們那兒呈報上去領(lǐng)勛章的人多么少呀!我們那兒的人那么多,可是領(lǐng)到的卻只有您和我!這可真是怪事!”
特蘭勃良快活地頻頻點頭,亮出他的左邊衣領(lǐng),那上面赫然閃著一枚安娜三級勛章。
飯后,普斯佳科夫走遍各處房間,讓那些小姐看他的勛章。雖然他饑腸轆轆,可是心里卻輕飄飄的,逍遙自在。
“要是我早知道這樣,”他嫉妒地瞧著同斯皮奇金談勛章的特蘭勃良,心里暗想,“那我就會戴上一枚符拉季米爾勛章。唉,真沒想到??!”
只有這個想法才使得他難過。至于其余方面,他倒是完全幸福的。
(選自《契訶夫小說全集》,有刪改)
〔注〕安娜三級勛章比斯坦尼斯拉夫三級勛章高一個等級,而符拉季米爾勛章又比安娜三級勛章高兩個等級。
讀與思
作者以“勛章”為線索貫串全文,用諷刺的筆觸描寫了文中人物是如何看重“勛章”、借用“勛章”、炫耀“勛章”、比較“勛章”、幻想更高級別“勛章”,表現(xiàn)了對當(dāng)時俄國社會中許多人追慕虛榮、弄虛作假成風(fēng)的社會現(xiàn)實的辛辣嘲諷,揭露和批判了當(dāng)時俄國社會浮華而虛偽的本質(zhì)。
讀與悟
1.凝聚一點,貫串一線。
“勛章”是這篇文章的標(biāo)題,也是貫串全文的線索,作者用“勛章”來象征某種社會地位、尊貴身份、顯赫頭銜、權(quán)位等級。普斯佳科夫為了取悅商人的女兒,借別人的勛章去赴會;商人斯皮奇金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紐扣眼上沒掛著什么勛章的人幾乎都看成壞人;法語教員特蘭勃良同樣為了虛榮而借他人的“勛章”來戴;普斯佳科夫雖然饑腸轆轆卻到處炫耀他的“勛章”……“勛章”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各種人物心理、行為上的丑態(tài)。
2.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設(shè)計和一波三折的心理變化,是這篇文章的特點之一。普斯佳科夫先是為沒有“勛章”去赴富商宴會而心中焦慮發(fā)愁,當(dāng)他向朋友列堅佐夫中尉借到“勛章”,便得意洋洋;然而,當(dāng)他走進宴會大廳,看到同事特蘭勃良也出現(xiàn)在宴會上時,頓時因害怕被人揭穿而緊張不已;隨后,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同事也是帶著別人的“勛章”來赴宴會時,便“高興地笑起來”,隨后在宴會上到處炫耀他借來的“勛章”,甚至后悔沒有借更高級的勛章。小說通過這些情節(jié)設(shè)計和主人公的心理變化,生動地刻畫了普斯佳科夫追慕虛榮、喜歡炫耀、頗有心計等性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