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
牛結節(jié)性皮膚病簡稱LSD,也叫牛結節(jié)疹、牛疙瘩皮膚病、牛結節(jié)性皮炎,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屬的LSD病毒(LSDV)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全身性感染疫病。山羊痘病毒屬還包括山羊痘病毒和綿羊痘病毒,三者之間親緣關系很近,并存在交叉免疫保護。該病主要危害養(yǎng)牛業(yè),是OIE法定報告的疫病之一,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傳染病管理。
LSD臨床癥狀主要以發(fā)熱、皮膚出現(xiàn)結節(jié)為特征,有的黏膜和器官表面出現(xiàn)廣泛性結節(jié),病牛伴有流淚、流涕、皮膚水腫、表皮增生、肌體消瘦、淋巴結腫大,體溫41℃以上,稽留熱型,產奶量顯著下降,公牛暫時性或永久性不育,母牛流產等癥狀,瘤體包裹流產胎兒,肉牛生產性能下降。皮膚結節(jié)主要在頭頸部、四肢、生殖器和乳房部位,40%~50%的病畜會出現(xiàn)全身病變,導致病牛的皮張無法使用。牛感染該病后,5%~85%發(fā)病,20%死亡率。
病牛的唾液、眼睛分泌物、精液和皮膚結痂皮等含有LSDV。病畜及其產品的接觸可傳播此病,蚊蟲等叮咬也可傳播,多發(fā)生在蚊、蠅、蜱等動物叮咬吸血活躍的季節(jié),具有一定的季節(jié)性。LSDV抵抗力強,在壞死的皮膚結節(jié)上可存活達33天之久,在風干的皮革中可以存活18天,在陰暗的棚舍中可以存活數(shù)月。-80℃可保存10年。55℃2小時和65℃30分鐘均可將其滅活。LSDV對強酸、強堿、氯仿、乙醚、甲醛等敏感。黃牛、奶牛、水牛等均為易感動物,家兔和羊等動物也可被感染。
自然潛伏期為7天,世界上首次報道是在1929年的贊比亞,逐漸向北擴散到津巴布韋、博茨瓦納,主要在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qū)呈地方性流行,1989年從非洲大陸蔓延到以色列、伊朗、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等國家,2013年土耳其報道該病,2015年希臘和俄羅斯也報道該病,2016年開始在歐洲蔓延。2019年我國的新疆地區(qū)首次報告LSD,截止到2021年,全國共有新疆、江西、福建、浙江、安徽、廣東、廣西、內蒙古、云南、海南、四川、山東、寧夏、陜西、重慶共計15個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報告了LSD,基本遍布我國的東西南北各個方向。后分析認為LSD傳入大概與跨境活牛貿易和走私活牛有關。嚴防這個環(huán)節(jié)有增加消滅該病的可能性。
可先根據(jù)臨床癥狀進行一個初步的診斷,然后再進行病原學和血清學檢測。有條件的機構可進行病原分離鑒定。LSD檢測,主要是通過PCR技術和血清學檢測技術進行診斷,PCR技術可以對山羊痘病毒屬成員的特異性和毒種鑒別,野生型與疫苗毒株鑒別診斷等。有研究報道說感染LSD的牛在感染后的2~28天的血液中能檢測到LSDV。血清學檢測技術中,瓊脂凝膠免疫擴散試驗和免疫熒光抗體試驗,但二者的特異性較低。病毒中和試驗是檢測山羊痘病毒比較常用的方法,只能檢測中和抗體。血清中和試驗和間接免疫熒光試驗,可利用抗體消長規(guī)律,采樣時間間隔一定的天數(shù)進行。間接ELISA方法敏感性較低,對羊痘血清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能達到95%以上。蛋白印跡分析法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好,可檢測LSDV的P35抗原,此法的缺點是操作費時費力。我國的診斷技術研究的少,主要是采用病毒P32基因PCR方法和間接ELISA方法,因此,在檢測診斷技術上,研發(fā)高敏感性和高特異性的診斷技術方法還是很重要和緊迫的。
主要措施是排查和免疫,免疫前需要對本地區(qū)的牛和高風險地區(qū)調入的牛進行排查,確定沒有發(fā)病牛再進行疫苗接種。目前預防LSD的疫苗有細胞傳代減毒活疫苗、基因改造活減毒疫苗等,疫苗稀釋后,小??稍诩珉翁幾⑸?,其他牛在頸部注射,進針角度與皮膚成20°,進針長度大于1厘米,緩慢注射,防止注射過快疫苗溢出影響效果。另外,根據(jù)國內外的流行情況做好風險評估,嚴防死守。對確診病例的撲殺和無害化處理要及時,對同群牛采取監(jiān)測和臨床監(jiān)視、限制其移動、禁止調運、緊急免疫接種,緊急流行病學調查等措施。對發(fā)病場的環(huán)境清洗干凈和徹底,定期消毒,并想辦法消滅養(yǎng)殖場的蚊蠅等蟲媒傳播鏈。另外嚴防跨境活牛貿易和走私活牛也是控制該病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