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多年的重大項目部署與實施,西藏山南隆子黑青稞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工作取得了可觀的成績和良好的示范效果。本文從高產栽培目標產量及相關指標、耕地以及種子前期處理、施肥與播種處理、田間管理處理、收割儲藏處理注意事項等5個方面,對黑青稞高產栽培技術規(guī)程進行介紹和總結,希望為今后有效推廣隆子黑青稞農家品種奠定理論基礎,為西藏山南隆子黑青稞鄉(xiāng)村振興產業(yè)發(fā)展提供科學合理的技術支撐和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黑青稞;栽培技術;規(guī)程
西藏山南隆子黑青稞屬于大麥屬的地方特色農家品種,該品種在生長地域環(huán)境、種植方式方法、日常管理以及品種的獨有屬性等方面與其他青稞品種有明顯的不同。因其在成熟時,子粒、麥穗、裸殼以及莖稈呈現(xiàn)出亮黑色故而得名黑青稞。通過對黑青稞進行多年的提純與復壯、耕作栽培與示范推廣,隆子黑青稞形成了高產穩(wěn)定、適應性強、抗逆性廣、品質極優(yōu)等優(yōu)良的屬性和特點,深受區(qū)內外農產品市場的歡迎和喜愛,形成了以西藏山南隆子黑青稞為地方保護的農產品品牌和綠色生產基地。
高產栽培目標產量:280~290公斤/畝。
每畝穗數(shù):35.5萬~36.5萬穗。
每穗粒數(shù):30~35粒。
千粒重:35~36克。
播種到出苗期間:隆子黑青稞機器播種量平均在12.5~14公斤/畝,平均出苗率達到15.5萬~16.5萬株,97%以上長勢狀況良好。
出苗到拔節(jié)期間:在水肥有效催生的情況下,17~20天完全拔節(jié),拔節(jié)率平均達到96%以上。
拔節(jié)到抽穗期間:在水肥有效催生的情況下,20~25天完全抽穗,抽穗率平均達到96%以上。
抽穗到成熟期間:在水肥有效催生的情況下,30天完全成熟,成熟率平均達到96%以上。
2.1 耕地前期處理
選取土壤肥沃、地勢平坦、水源充足以及便于機械作業(yè)的高標準試驗示范大田,以西藏山南隆子黑青稞糧食生產區(qū)為主,要求土壤有機質含量大于8.5克/公斤,pH大于8.0,以30~35厘米作為平均深度量進行機械翻耕,以達到平整、均勻、細膩為基本標準。
2.2 種子前期處理
多年以來經過黑青稞提純復壯優(yōu)選,種子純度達到99%以上,凈度達到99%以上,水分保持12%~13%,以確保高發(fā)芽率,有效提升后期黑青稞苗齊、苗壯、苗勻以及苗好等。種子可選取包衣處理也可以選擇不包衣處理均對后期生長發(fā)育、病蟲害防治無實質性影響。
3.1 施肥處理
底肥:根據(jù)隆子縣黑青稞糧食生產區(qū)特點與屬性,合理施肥以腐熟有機肥(羊糞為主)8~10平方米/畝作為底肥,其中播種前以尿素6公斤/畝、磷酸二銨8~10公斤/畝、硫酸鉀10公斤/畝為標準量進行施加。
追肥:分別在拔節(jié)期、抽穗期進行追肥,主要是以施加尿素為主,磷酸二氫鉀為輔。具體方法為:一是撒施尿素6公斤/畝,并及時灌溉;二是每畝施用1%~2%的尿素溶液+0.4%磷酸二氫鉀,稀釋100倍后進行葉面噴施,其中方法一的效果較好。
3.2 播種處理
山南隆子黑青稞播種時間以每年的3月10~20日為最佳,過早或過晚均不利于青稞的萌發(fā)和生長。播種時可采用機械播種和撒播兩種方式,其中機械播種以播撒均勻、種量較少且方便快捷等特點而被廣泛使用。播種之后迅速采取鎮(zhèn)壓方式提高黑青稞抗旱和抗凍能力,便于種子萌發(fā)和生長。
4.1 水分管理
水分需要根據(jù)黑青稞苗長勢狀況、天氣變化以及土壤保墑程度進行合理調整,既要防止干旱又要抑制水分過多,基本原則是在拔節(jié)期、抽穗期以及成熟期進行足量水量的灌溉以滿足關鍵時期的作物生長,保障作物的產量與品質。
4.2 雜草管理
雜草基本以人工除草為主,輔助選擇適宜的除草試劑,如:3%~5%野麥畏或5%~6%千里尋試劑,稀釋100倍水溶液/畝進行兌水噴灑,效果明顯。
4.3 病蟲害管理
由于山南隆子地區(qū)特殊的海拔、溫度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因此黑青稞不存在患有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等病害,以及蚜蟲、蠐螬、金針蟲、吸槳蟲、蝗蟲等蟲害的可能,非常便于管理。
4.4 抗倒伏管理
自然災害如刮風、降雨等,均會導致倒伏的出現(xiàn)。一般采取兩種方法進行防治,即倒伏前期添加3%~5%硅肥稀釋溶液100倍/畝進行兌水噴灑或者采取人工斷根方式,兩種方式效果均比較明顯。
每年的8月底至9月初是山南隆子黑青稞的成熟季節(jié),也是種植生產區(qū)域的雨季,為了有效地防止因雨水過多而引發(fā)的霉變,應該趁干旱涼爽的時間及時收割,放于通風、遮陰、避光的地方,進行風干、脫粒和裝袋,放于干凈儲存空間避免受到水分侵蝕而發(fā)霉變質。
項目支持:“西藏自治區(qū)重大科技專項科技富民強縣穩(wěn)邊——山南隆子黑青稞高產規(guī)模化栽培及產業(yè)化應用示范研究”(編號:XZ201901NA05)。
作者簡介:張華國(1983-),男,碩士研究生,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青稞栽培技術與示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