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學學報》編輯部
為了營造優(yōu)良的學術出版環(huán)境,進一步提升期刊質量,本刊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學術倫理規(guī)范等,要求所有投稿作者充分尊重和維護知識產權,保證論文具有足夠的學術創(chuàng)新或實踐應用價值,與本刊一起共同規(guī)范科研行為,凈化學術環(huán)境,推動科技道德和科研誠信建設.現將需要共同抵制的主要學術不端行為列舉如下:
(1)數據資料造假.捏造、偽造、篡改數據資料或其他研究成果信息等.
(2)內容抄襲和剽竊.將他人已發(fā)表或未發(fā)表作品的全部或片段 (含文字、圖、表、數據等)據為己有,照抄或變相照抄;將合作研究成果作為自己獨立成果發(fā)表/出版等.
(3)重復發(fā)表.在不做任何說明的情況下,將自己 (或自己作為作者之一)已經發(fā)表的論文,原封不動或進行微小修改或調整后,再次投稿.
(4)一稿多投.將同一篇論文同時投給多個期刊;在約定的審稿期或回復期內,將論文再次投給其他期刊.
(1)用而不引.引用文獻內容而不注明文獻.使用、引用他人或本人已發(fā)表的觀點、論據、資料、數據、圖表、公式等,不注明出處;將他人或本人已發(fā)表的論點、論據與自己論點、論據混在一起,不進行明確區(qū)分標注,使用他人未發(fā)表的成果或從外文資料中摘譯的部分,不注明出處等.
(2)虛假引用.未引用他人文獻而進行虛假引用標注.
(3)轉引文獻.未閱讀核實而轉引文獻.未閱讀原文,而從其他文獻的參考文獻中轉引文獻.
(4)引用不完整.因學術觀點分歧、語言障礙等原因,故意不引與論文相關的重要研究成果或文獻,或對他人研究進行斷章取義性引用.
(1)未按作者貢獻署名.作者署名及順序未能反映作者對文章的貢獻及責任,在稿件處理過程中無故增減作者或調整署名次序.
(2)“掛名”和“被署名”.將無貢獻人員列為作者的饋贈性署名,或未經他人本人同意而被列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