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開嶺
暮春,花紅柳綠,草長鶯飛。
我彳亍于鄉(xiāng)村寬敞的大路上,心無旁騖地享受這份難得的慢時光,放縱疲憊不堪的靈魂隨家鄉(xiāng)上空的朵朵云彩飄蕩。
且行且遠間,一直處于空明狀態(tài)的腦神經不安分了,好像有一只小蜘蛛在蜘蛛網上伸開手腳使勁兒拉扯。我腦洞大開之際,從中彈出一個毫無征兆的念頭:什么是路?
此念頭一出,無驚雷暴雨相伴,如同一道稍縱即逝的閃電。此念又如一道魔念,怎么也驅趕不走。索性,我駐足于路中間,默默地點燃了一根香煙,使勁兒地凝視腳下一直向前延伸的大路,雙眼中悄然滋長了一絲久違的迷茫。
沉思良久,我好似一老僧從入定中醒來,不禁莞爾一笑,自我解嘲道:“路就是路,腳下就是路?!?/p>
說起了路,使我想起了魯迅先生,想起了那段關于“路”的文字。
在學校讀書時,我在教科書里拜讀過不少魯迅先生的文章。猶記得,魯迅在其小說《故鄉(xiāng)》一文中寫道:“……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蹦菚r,若無老師指導,或不參閱資料,僅從這段文字上理解,我認為這應該就是魯迅對路的一種詮釋。
然而,我的老師說,魯迅的文章另有一番深意。那時,作為一名學生,我自然深信不疑。于是,年少的我為魯迅的這段文字執(zhí)著過,并囫圇吞棗地咀嚼文中味道。后來,皆因管中窺豹,一點感悟早已被淹沒在五味雜陳的歲月長河里。如今,已是中年大叔的我,兩鬢黑白交錯,對魯迅的文章終未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不妨擱下魯迅這個富有哲理性的“路”之說。再回味當年文中探“路”之舉,唯余一聲輕嘆,抑或沉默無語。往矣,那就俱往矣!路走過去了,也就走過去了,豈有回頭路可走?既然如此,則理智對待,不必為過往之事去無謂糾結。
歲月如刀,刀刀催人老。雖然生命中的自然規(guī)律不可阻擋,但是走過的路與自身的年齡成正比基本正確。就我而言,已奔知天命的年紀,腳下走過的路形形色色,如瀝青路、石子路、水泥路、泥濘路,甚至還有那山間羊腸小道……這些路,有一些是陌生的路,也有一些是熟悉的路。一個人行走在一條熟路上,一路高歌,當然無話可說??墒?,誰敢保證一輩子不會走一條陌生之路呢?
大路朝天,難免問路?!墩f岳全傳》里有一段值得所有路人深思的小故事,大致內容如下:岳飛的部將牛皋是位大老粗。有一天,牛皋走了一條陌生的路,他騎在馬上向一位老者大聲問路:“爺問你,小校場往哪去?”老人一聽非常生氣,不但沒有給牛皋指路,反而罵他是一個“冒失鬼”。不久,岳飛也來到這里,他先是離鐙下馬,然后上前施禮:“請問老丈,方才可曾見一個騎黑馬的人?他往哪條路上去了?”俗話說,禮多人不怪。老人一見岳飛是一個懂禮貌的人,便耐心地給他指了路。
可見,岳飛待人態(tài)度好,問路方法對,自然有人熱心指路,使他少走一些彎路。反之,就是跑斷了雙腿,也是南轅北轍。過去,人們走在陌生路上,不識路,無非張口問人。現在,人們走在陌生路上,又多了一個網上搜索方法。但不管怎么說,重方法,會問路,有人指出一條明路,永遠不失為一條知路前行的重要途徑。
大千世界中,道路千萬條,路況各不同。有的人終日行走在一馬平川的大道上,而有的人則常年奔波在寸步難行的山路里。
巴蜀大地,山地較多。蜀道險峻,眾所皆知。古人云,黃鶴之飛尚不得過。蜀道多以棧道為主,有專家認為,明月峽古棧道是我國地理位置最險要的一處棧道。
2018年底,我曾逗留在重慶嘉陵江畔,并興致勃勃地觀看江水奔流。當地的一位朋友充當了我的導游,我與他聊起了重慶挑夫。巧合的是,一位陌生游客接過了我們的話題。他熱心介紹說,嘉陵江東岸的明月峽古棧道,至今還能看到戰(zhàn)國時期留下的遺跡,400多眼??追植荚诮^壁之上。那時,迫于生計的挑夫行走于棧道,既無法換肩擔貨,也不能隨意轉身。難怪,一代詩仙李白在《蜀道難》中感嘆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說完了蜀地之路,免不了提一下五岳之一的華山。
西岳華山,山高路陡。山勢險峻,名震寰宇。我在西北軍營工作時,常聽戰(zhàn)友講起“自古華山一條路”的故事。事實上,華山五峰奇?zhèn)ィ吧T人,游者云集。山上觀、院、亭、閣,依山勢而建,一山飛峙,如空中樓閣。
故此,唐朝詩人張喬在詩中寫道:“誰將倚天劍,削出倚天峰?!笨梢?,山道雖艱險,人愿去!
路難走,道難行,望而生畏,止步不前?在我看來,路在腳下,必須咬著牙大步朝前走,至少能獨辟蹊徑,前人為后人走出一條路來。山雖高,峰雖險,也得攀登,不攀無路。至少,人們站在半山腰上看風景,也總比在山腳下站得高看得遠!
一念通達,豁然開朗。繼而,又生一念。一念又生,事關“路”乎?然也。有人探路,腳下就有路;有人指路,就不會走彎路。
有一句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路是老百姓關注的焦點,理應多鋪百姓腳下之路。念及此處,我把思緒拽回到煙火人間,大話一下我眼中的路之變化!
我的家鄉(xiāng)是一處水鄉(xiāng),在江蘇里下河平原地區(qū),沒有那九轉十八彎的山間小路,也沒有那頂天立地的奇峰峻嶺。但從我記事起,家鄉(xiāng)的土路就不好走。通俗地說,就是雨天路難行,晴天路不平。
那時,可苦了去學校讀書求學的農村娃了。夏天,狂風暴雨,路滑泥爛。孩子們愛惜媽媽做的布鞋,光著腳行走在一踩一個坑、一跌滿身泥的上學路上。雪化路滑,寒風中,孩子們單薄的小布鞋陷進化凍的土路里,腳拔不出,人走不了。一著急,一使勁兒,小腳出來了,鞋子卻留下了!
近年來,趕上好年代,家鄉(xiāng)人民致力于發(fā)展經濟,建設美麗鄉(xiāng)村。人們在土路上先鋪磚頭路,后筑水泥路,就連連鎮(zhèn)高鐵、京滬高速也在家鄉(xiāng)開通了。我想,所有在外打拼的人,回鄉(xiāng)后肯定非常樂于看到,農家有風景,村莊有大道!
舉目望華夏,神州大地天天有變化,處處路通人和。空中有飛機,騰云駕霧,飛往全球。農村有公路,四通八達,惠及鄉(xiāng)鄰。城市有地鐵、高架路、公交線,點多線廣,交通便捷。外出有高鐵、高速路,安全高效。值得驕傲的是,中國高速公路總里程位居全球第一。
把話題再回到前文。據說,蜀地之路,華山之路早已大大改善。祖國的大好河山無限美好,值得我們去暢游一番,領略她的風采。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今日之華夏,一條條康莊大路就在腳下,我輩只需邁開大步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