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鹽構造與深水重力流的相互作用及響應
        ——以墨西哥灣Sureste 盆地中新統(tǒng)為例

        2022-03-01 10:14:56侯云超樊太亮李一凡蔡文杰王宏語劉隆隆尹思琪李冬
        沉積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水道深水重力

        侯云超,樊太亮,李一凡,蔡文杰,王宏語,劉隆隆,尹思琪,李冬

        1.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西安 710018

        2.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能源學院,北京 100083

        3.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海相儲層演化與富集機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3

        4.中海油研究總院,北京 100028

        0 引言

        重力流具有突發(fā)、不連續(xù)的特征,屬于事件沉積或“非常規(guī)”沉積[1]。在被動大陸邊緣地區(qū),深水重力流沉積體系因蘊含有豐富的油氣資源而引起了廣大學者的關注。不過,在墨西哥灣、西非和南美洲東部等陸架斜坡區(qū)發(fā)育大量鹽構造,鹽巖具有流變性和不可壓縮性,在廣泛的地質條件下表現(xiàn)出不穩(wěn)定的特征[2-4]。與鹽巖塑性流動相關的褶皺、斷層和底辟等構造活動導致鹽上地層發(fā)生變形,形成非常復雜的陸架斜坡地貌[5-7],這些地形/地貌明顯控制著深水重力流沉積的可容納空間大小和形態(tài)[8-10],影響重力流沉積的內部結構和相分布[11-14]。例如,鹽構造活動對深水水道可以產生限制、改道、偏轉和局限等4 種作用,水道對鹽構造也可以產生侵蝕作用,不同作用方式對應的儲層發(fā)育情況存在明顯差異[13,15-16]。因此,區(qū)域性鹽構造活動和重力流等地質事件耦合使沉積記錄表現(xiàn)出突變或不連續(xù)的特征,進而控制相對優(yōu)質儲層和甜點區(qū)的形成和分布,其多樣的作用方式增加了深水勘探的難度。

        墨西哥灣南部Sureste盆地是墨西哥最重要的石油富集區(qū)之一,前期的勘探主要集中在陸上和淺水區(qū),深水區(qū)域潛力巨大,正成為油氣勘探的重點[17],但深水區(qū)儲層埋深較大,同時受鹽巖對儲層沉積和成巖的影響,優(yōu)質儲層預測難度大、勘探風險高。Sureste 盆地深水區(qū)廣泛發(fā)育鹽構造,中侏羅統(tǒng)鹽巖在沉積負載和重力滑脫作用下發(fā)生塑性流動和底辟[18-21],使得盆地深水區(qū)沉積地貌變得非常復雜,鹽構造與深水重力流沉積形成了多樣的制約、響應關系。本文以Sureste 盆地中新統(tǒng)為對象,在鉆井和巖心分析基礎上,結合三維地震資料精細解釋,研究深水重力流與鹽構造相互作用及響應特征,探討不同作用方式的成因機制和油氣地質意義,這對鹽構造活動與重力流事件沉積耦合以及類似背景下甜點區(qū)評價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1 區(qū)域地質背景

        Sureste 盆地位于墨西哥灣南部,東側為Yucatan臺地,西側毗鄰Veracruz 盆地和東馬德雷山脈(簡稱SMO),南接馬德雷—恰帕斯山脈(簡稱SMC),由南向北橫跨墨西哥東南部塔巴斯科海岸平原、淺水陸架以及北部深水洋盆(圖1a)。盆地可進一步劃分為4 個構造單元:Comalcalco 次盆、Reforma 構造帶、Macuspana 次盆和Campeche(或Salina)次盆(圖1b)。其中Comalcalco 次盆和Macuspana 次盆位于盆地南部,均呈北東—南西走向,發(fā)育淺層鹽底辟,分別為兩個第三系沉積中心。Campeche 次盆處于盆地北部,包含了深水大部分區(qū)域,該區(qū)鹽巖活動最為強烈,發(fā)育不同類型和規(guī)模的鹽構造,如鹽株、鹽墻、鹽蓬以及擠壓和逆沖推覆形成的相關褶皺等(圖1c)。

        圖1 研究區(qū)位置及地層結構剖面(a)墨西哥灣地貌特征;(b)Sureste盆地構造單元與研究區(qū)位置;(c)地層結構剖面Fig.1 Location and stratigraphic structural section of the study area

        Sureste盆地構造—沉積演化過程受區(qū)域性構造事件與局部性構造事件共同影響。區(qū)域性構造演化事件包括北美西部Laramide 造山運動、南部Caribbean(或Chortis)板塊的側向運動以及Cocos 板塊向北美板塊南端的俯沖,局部構造事件主要與鹽活動有關[22-23]。自晚侏羅世以來,Sureste 盆地的伸展、擠壓和鹽構造活動至少可以劃分為4 個變形幕:晚侏羅世至晚白堊世的重力伸展/擠壓階段、古近紀構造擠壓階段、中新世構造擠壓階段和新近紀重力伸展/擠壓階段[24]。其中南部Caribbean(或Chortis)板塊從始新世以來的向東運動導致Yucatan 板塊南部邊緣發(fā)生左旋走滑擠壓,擠壓作用在中新世達到頂峰[25],這一事件被稱為Chiapanecan 造山運動,中新世成為墨西哥南部最顯著的變形時期之一。擠壓造山(SMC山脈)為Sureste盆地提供了大量陸緣碎屑物質,這些沉積物被搬運至深水盆地形成重要的儲層。本文的研究區(qū)位于Campeche 次盆,水深200~3 000 m,目的層為中新世地層,此階段深水重力流沉積非常發(fā)育,而且也是鹽構造活動的重要時期,這為深水重力流沉積單元與鹽構造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良好地質條件。

        2 鹽構造陸坡體系與重力流沉積特征

        2.1 陸坡結構與地形特征

        三維地震資料顯示,研究區(qū)刺穿鹽體在地震剖面上通常具有特殊的反射特征,鹽巖頂界面多為強振幅、連續(xù)反射,鹽體內部主要表現(xiàn)為空白反射或中—弱振幅、雜亂反射,通過鹽構造的規(guī)模和幾何形態(tài)可進一步劃分為鹽株、鹽墻和鹽背斜等不同類型。Sureste盆地陸架由上部的伸展區(qū)和中下部的擠壓區(qū)構成,研究區(qū)主要處于中下陸坡的擠壓體系(圖1c)。中新世時期,由于重力滑動作用在下陸坡和深海平原形成一系列鹽相關褶皺帶、沖斷帶、擠壓底辟帶和擠壓鹽推覆體等,這些活動的鹽構造形成了非常復雜的海底地貌。Smith[5]根據(jù)地貌結構特征,將發(fā)育鹽構造的陸架斜坡區(qū)劃分出階梯式串聯(lián)的閉塞微盆和相互連通的曲折通道2種端元類型。不過,大量的鹽構造導致研究區(qū)實際的地形復雜多變,通常由很多不同地貌單元構成。根據(jù)地貌形態(tài)和連通關系,研究區(qū)先存地貌單元可以歸納為完全閉塞微盆、未有效閉合微盆、地形坡折、局部凸起和彎曲通道等5 種類型,這些地貌單元在三維空間相互連接或組合(圖2)。此外,綜合考慮地震反射的披覆、上超等特征和地層厚度的橫向變化可以判斷,研究區(qū)除了先存地貌,很多鹽構造在深水重力流沉積單元發(fā)育過程中和沉積后仍處于活動的狀態(tài),持續(xù)改變著陸坡結構和沉積地形。

        圖2 研究區(qū)三維地震地貌及不同地貌單元發(fā)育特征Fig.2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dimensional (3-D) seismic geomorphology and different geomorphic units in the study area

        2.2 陸坡均衡剖面與可容納空間

        陸坡均衡面是沉積與侵蝕作用相平衡的一個趨勢面,連接著陸架坡折與盆地基準面,在深水重力流沉積體系中,基準面是濁流沿著某一特定通道可以到達的最低點[26]?;鶞拭娌⒉皇且粋€固定的界面,從大的區(qū)域尺度上看,最深的盆地底界面代表著基準面的位置,但是在復雜地貌背景下,局部基準面的位置可能會是某個陸坡微盆的沉積底界面。均衡剖面的最下端與基準面相連,因此,構造活動相關的局部隆起可以改變基準面的位置,進而影響均衡剖面的坡度和形狀。例如,隨著基準面的上升,均衡剖面的坡度將會減小,從而形成新的可容納空間。如果基準面的位置固定,斜坡均衡剖面的梯度主要與流體密度、流體厚度和懸浮物顆粒大小有關[27]。

        陸架斜坡重力流沉積體系的結構樣式由可容納空間決定,均衡剖面與實際斜坡或沉積物表面之間的間隙決定了可容納空間大小[27-29]。當實際的斜坡剖面位于均衡剖面之上時,可容納空間為負,存在侵蝕的可能性,反之為正,即存在可供沉積物堆積的空間。因此,均衡剖面的變化將控制可容納空間的產生或消除,從而決定了侵蝕和沉積分布的空間變化。

        2.3 深水重力流沉積特征

        在研究區(qū),深水水道和朵葉是最為常見的兩種重力流沉積單元。鉆井揭示,深水水道內沉積的砂巖厚度一般可以達到30~100 m,表現(xiàn)為大套厚層砂巖夾薄層泥巖特征。巖心中層理現(xiàn)象豐富,以塊狀層理、遞變層理和平行層理為主(圖3a,b),侵蝕沖刷面比較常見。此外,沉積物粒級變化大,從粉細砂巖到中粗砂巖和砂礫巖均有發(fā)育,除了濁流沉積外,也發(fā)育有碎屑流沉積和水道側壁垮塌形成的滑塌沉積(圖3c)。朵葉是流體從水道末端分散開來形成的席狀富砂沉積單元。在地震剖面上,朵葉表現(xiàn)為中—強振幅反射,這些反射軸一般向兩側收斂減薄,具有平緩的丘狀或透鏡狀反射結構。鉆井上,朵葉砂體與厚層深海泥巖互層加積,砂體厚度一般5~25 m,測井曲線呈齒化箱型或鐘型。朵葉砂體巖性總體中等—細,除了濁流成因的中厚層純凈塊狀或平行層理細砂巖外(圖3d),富含泥巖碎屑的碎屑流沉積以及濁流和碎屑流組合形成的混合重力流沉積也比較發(fā)育(圖3e,f)。

        圖3 研究區(qū)中新統(tǒng)深水重力流沉積特征(a)塊狀含礫中—粗砂巖,4 391.0~4 391.25 m,Kunah-1DL;(b)遞變層理砂礫巖,4 390.65 ~4 390.95 m,Kunah-1DL;(c)滑塌變形構造,4 111.65~4 111.95 m,Piklis-1;(d)平行層理細砂巖,3 947.67~3 947.97 m,Kunah-1;(e)塊狀粉砂巖,含大量漂浮狀泥巖碎屑,3 946.1~3 946.4 m,Kunah-1;(f)塊狀泥質砂巖上部發(fā)育大量撕裂狀或長條狀泥巖碎屑,3 919.21~3 919.51 m,Kunah-1Fig.3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Miocene deep-water gravity flow in the study area

        3 深水重力流沉積與鹽構造的相互作用

        鹽構造活動相對于深水重力流事件的發(fā)育時間可以表現(xiàn)為早期、同沉積期和后期等3 種情況,它們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耦合形成了多樣的匹配關系和作用方式,控制著深水沉積充填過程。

        3.1 先存鹽構造地貌疏導沉積

        3.1.1 導向作用

        早期鹽構造形成局部凸起和彎曲通道,使沉積物運輸路徑更加多變和復雜,流體會在正向地貌處發(fā)生改向或沉積物卸載。鹽核背斜對深水水道和朵葉的導向作用在研究區(qū)較為常見。當早期鹽背斜隆升形成地貌高地,深水水道延伸方向又與鹽背斜走向近乎垂直時,深水水道會在各個背斜帶尖滅處發(fā)生改向和繞行,水道改向幅度可達數(shù)千米,最終水道穿過背斜帶繼續(xù)向盆地方向延伸(圖4)。如果大量鹽巖向背斜核部流動,背斜周邊可能會因為鹽撤退而形成局部洼地,也稱之為周邊向斜,這些區(qū)域位于均衡剖面之下,成為沉積物的潛在堆積區(qū)。濁流在背斜帶的阻擋作用下發(fā)生回流減速,沉積物在靠近背斜帶翼部的低洼處卸載堆積形成富砂朵葉。濁流在低洼處分散開來的時候受微地貌起伏變化影響,隨著近源地貌洼地的持續(xù)充填,后期濁流能夠進一步向下游方向或其他低洼處推進,形成次級朵葉(圖5)。

        圖4 背斜帶對水道的導向作用(RMS 屬性為Ta 向上開150 m 的層間屬性)Fig.4 The guiding effect of the anticline on the turbidite channel

        圖5 背斜帶對朵葉展布的導向作用(RMS 屬性為Ta 向下開100 m 的層間屬性)Fig.5 The guiding effect of the anticline on the lobe distribution

        3.1.2 限定與局限作用

        限定作用是指當鹽構造走向與深水水道或朵葉的延展方向大致平行時,受兩側大規(guī)模鹽株、鹽墻、鹽背斜等正向地貌限制,重力流被迫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向下游流動,這在發(fā)育大量凸起或彎曲通道等地貌單元處比較常見。如果早期大規(guī)模鹽構造的走向與重力流流向垂直或高角度相交時,鹽構造阻擋了重力流的傳輸路徑,使流體完全限定在一個封閉的地形內并卸載沉積物,這種現(xiàn)象稱為局限作用。局限作用主要發(fā)育在完全閉塞微盆和未有效閉合微盆內,通常形成朵葉沉積,在墨西哥灣和大西洋被動大陸邊緣等多個盆地中非常常見[16,30]。當鹽構造的高度難以阻擋重力流流體時,這種局限作用也就隨之消失,之后為溢出過程[31-33]。研究區(qū)以鹽構造微盆對朵葉的限定和局限作用最為典型,例如,圖6 中的地震剖面顯示,在朵葉發(fā)育時期,地層向周邊鹽構造的收斂減薄和上超非常明顯,表明該時期鹽構造已經隆升形成高地,在兩側鹽墻和鹽背斜的限制下東部和西部兩個朵葉復合體由南向北延展,其最北端受鹽墻阻擋,朵葉交匯連片,顯示了鹽構造對重力流沉積的明顯控制作用。

        圖6 鹽構造對朵葉的限定和局限作用(RMS 屬性為Ta 向上開100 m 的層間屬性)Fig.6 The confinement and blocking of the salt structure on the lobes

        3.2 同沉積鹽構造活動造成側向遷移

        無論是差異負載、重力擴展,還是擠壓或伸展作用,都可能引起鹽巖發(fā)生塑性流動和變形。因此,在地質歷史時期,鹽構造在主要的變形幕之間,通常存在小規(guī)模同沉積活動。這種同沉積活動導致地貌坡度和可容納空間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tài),鹽構造周邊重力流的路徑和沉積過程也會相應發(fā)生調整,其中較為常見和容易觀察的是活動鹽構造周邊重力流沉積單元(如水道、朵葉)發(fā)育位置的遷移變化。例如,鹽背斜在隆升過程中,其側翼的水道具有加積和侵蝕共同作用、交替變化的特征,靠近背斜一側水道表現(xiàn)為側向加積,而遠離背斜一側受濁流侵蝕影響,水道邊界較為陡傾,這些水道在縱向疊置的同時也在橫向上發(fā)生著系統(tǒng)性遷移(圖7)。根據(jù)地震剖面上水道頂部的略微上拱和強反射特征,推測水道應該是富砂的[34]。

        圖7 水道側向遷移對鹽構造隆升的響應特征(a)地震剖面解釋;(b)水道遷移刻畫;(c)水道遷移過程示意圖Fig.7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teral channel migration in response to salt tectonic uplift

        3.3 流體對鹽構造的侵蝕

        重力流的侵蝕能力大小與流體性質(如流體類型、濃度、砂質含量、速度等)有關[27,35-36],侵蝕能力弱的流體遇到小型障礙物就會發(fā)生阻擋或轉向,而侵蝕能力強的流體則可能對障礙物產生侵蝕切割,從而越過障礙物。就不同重力流沉積單元來說,水道和塊體搬運沉積一般具有較強的侵蝕能力,其底界面通??梢砸姷较虑星治g現(xiàn)象,而朵葉的侵蝕能力明顯較弱,朵葉遠端的席狀砂體對下伏地層基本不具有侵蝕作用。因此,研究區(qū)侵蝕不整合通常發(fā)育在陸坡中上部的沉積物主要供給方向和水道發(fā)育區(qū)。

        研究區(qū)南部靠近陸架物源區(qū),鹽構造活動形成的微盆之間高差比較大,隨著流體向下游微盆溢出,水道將響應于下一個盆地較低的新基準面,系統(tǒng)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這種不平衡導致上游微盆主要發(fā)育低彎度侵蝕水道。下游微盆可容納空間大,且地貌由限制型水道向開闊微盆轉變,有利于流體分散和沉積物卸載堆積,從而形成朵葉,朵葉展布受微盆形態(tài)的控制(圖8)。微盆之間的鹽構造作為坡度突變帶,該區(qū)域濁流流速快、侵蝕能力強,沉積物以過路為主,一般形成明顯的侵蝕不整合界面??傮w而言,陸坡中部和上部的實際斜坡表面多位于均衡剖面之上,即存在侵蝕的可能性,加之該處坡度梯度較大,流體能量強,因此研究區(qū)南部鹽構造隆起常被侵蝕后形成了大規(guī)模不整合。

        圖8 水道對鹽構造的侵蝕作用(RMS 屬性為Ta 向下開150 m 的層間屬性)Fig.8 Erosion of salt structures by the turbidite channel

        3.4 后期鹽活動改造早期沉積

        后期鹽構造活動會對早期重力流沉積產生進一步改造,從匹配關系和作用方式來看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鹽體刺穿上覆地層導致鹽底辟與深水重力流沉積單元之間表現(xiàn)為突變接觸,沉積單元在橫向上變得不連續(xù),這里稱為截切作用;另一種是鹽相關褶皺導致早期沉積發(fā)生變形,在這一過程中重力流沉積單元可能被斷裂錯斷或遭受后期侵蝕。截切作用和變形作用屬于后期改造型,它對深水重力流沉積單元的發(fā)育和展布不具有控制作用。例如,從殘余水道帶的平面組合來看,圖9中水道帶發(fā)育期應該具有高彎曲度,水道帶內發(fā)育多個細長的條帶狀單期水道,這些單期水道側向遷移形成寬度2~4 km 的水道復合體。無論是平面上還是剖面上,鹽底辟與水道均表現(xiàn)為高角度相交和直接接觸的特征,表明早期水道的發(fā)育和展布范圍大,現(xiàn)今鹽底辟與水道的截切關系是后期鹽體刺穿造成的。

        圖9 鹽構造對水道的截切作用(RMS 屬性為Ta 與Tb 的層間屬性)Fig.9 The truncation of the turbidite channel by the salt structure

        3.5 不同作用類型和響應特征的成因機制

        局限、限定和導向等作用類型的形成需要鹽構造在早期已經活動并形成地貌高差,在深水重力流沉積單元發(fā)育過程中,這些鹽構造可以是停止活動的,也可以是持續(xù)活動的。它們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攜帶大量沉積物的重力流流體在地形坡度和自身重力的雙重作用下,流體速度、濃度和方向等在鹽構造附近發(fā)生變化,在宏觀上則表現(xiàn)出重力流沉積單元的延伸方向和堆積區(qū)域發(fā)生改變(表1)。

        表1 不同構造背景下深水重力流沉積的響應特征Table 1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water gravity flow deposition under different tectonic settings

        早期或同沉積期微盆除了對重力流起到限定和局限作用外,微地貌起伏變化對微盆內重力流沉積過程和地層結構也會產生重要影響。例如,圖6中西部微盆總體由次盆—坡折—次盆等三個地貌單元共同構成,濁流進入南部次盆后經歷了沉積物卸載和溢出兩個過程,相應的形成了“朵葉—溝道—朵葉”串聯(lián)的沉積充填特征,溝道位于坡折帶處;東部微盆整體呈近南北向的長條狀,微盆內地貌相對平緩,濁流攜帶的大量粗粒碎屑首先在微盆南部堆積形成朵體,沉積物的堆積導致近源地貌增高,后期濁流會進一步向下游遠端推進,最后,多個濁流事件便形成了“串珠”狀連接、疊置的朵葉,總體具有加積—進積的特征。

        同沉積鹽構造在引起水道側向遷移的過程中,加積和侵蝕的相對強弱與鹽構造活動控制的均衡剖面位置密切相關。當均衡剖面處于較低位置時,可容納空間小,水道趨向于下切侵蝕;而均衡剖面較高時,可容納空間增大,水道趨向于加積和內部充填,甚至向堤岸型水道和朵葉轉變[37]。圖7 中深水水道大致經歷了遷移—加積、遷移和遷移—弱加積三個階段,各階段的遷移、加積特征與旁邊鹽構造的活動強度具有很好對應關系。水道1發(fā)育期,地層厚度橫向差異較小,鹽構造活動弱,均衡剖面較高,濁流更傾向于過路或者發(fā)生卸載堆積,因此水道下切深度也較小,水道1至水道2在橫向遷移的同時也表現(xiàn)出明顯的加積特征;而水道2~4 發(fā)育期,地層向背斜頂部收斂減薄非???,表明鹽背斜隆升強度增大,均衡剖面相對下降,導致水道下切深度逐漸增大,水道2至水道4以橫向的遷移擺動占主導,垂向加積特征變得不明顯(圖7)。

        重力流對鹽構造的侵蝕作用可以形成于兩種背景:一種是早期鹽構造活動形成正向地貌單元,當重力流與鹽構造走向正交且侵蝕能力較強時,重力流有可能侵蝕穿過鹽構造頂部;另一種是重力流發(fā)育時間早于鹽構造或與鹽構造開始活動同步,當其侵蝕速率與鹽構造生長速率保持一致或略大于鹽構造活動速率時,它們也可以切過鹽構造向下游方向繼續(xù)流動。無論哪種背景下,深水水道對鹽構造的侵蝕強弱主要受重力流流體性質和均衡剖面位置變化控制。例如,流體的密度增加或厚度增大,或者鹽構造活動導致坡度增加或均衡剖面降低,都可能導致重力流沉積單元的侵蝕能力增加[27,35,38],水道的下切深度增大,并有利于深水水道由遷移—加積進一步向大規(guī)模侵蝕轉變。

        總體而言,鹽構造與深水重力流的不同作用類型和響應特征是流體—地貌和鹽構造活動事件共同作用的結果。早期/同沉積期鹽構造的數(shù)量越多、規(guī)模和活動強度越大,越容易形成局限作用;深水重力流沉積單元的侵蝕能力越強,越容易形成對鹽構造的侵蝕作用;后期鹽構造活動越強、底辟越發(fā)育,越有利于截切作用的發(fā)生(圖10)。因此,局限作用、侵蝕作用和截切作用對應了鹽構造與深水重力流沉積相互作用的三個端元。需要注意的是,圖10 中不同作用類型所處的位置并非絕對,這里只是突出在某些因素占主導的情況下更容易發(fā)育這些作用方式和匹配關系。

        圖10 不同作用類型及成因要素耦合特征Fig.10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interactions and genetic factors

        4 油氣地質意義

        對于導向、限定、局限、側向遷移和侵蝕等早期型或同沉積期作用方式來說,鹽構造都不同程度的影響了深水重力流沉積單元的空間分布和充填演化特征,從而宏觀上控制了深水碎屑巖儲層的質量和展布。盡管深水重力流沉積單元的內部結構和沉積過程非常復雜,但就上述幾種類型總體對比而言,大規(guī)模鹽構造對濁流的限定和局限有利于形成高彎曲度水道和富砂朵葉的發(fā)育,這些沉積單元通常發(fā)育粒度較粗的塊狀層理或平行層理砂巖、砂礫巖(圖3),以鮑馬序列Ta、Tb 段為主,砂體累積厚度一般可達數(shù)米至數(shù)十米,地震上表現(xiàn)為強振幅反射特征,是深水油氣的良好儲集體(圖11)。

        圖11 鹽構造微盆內富砂朵葉發(fā)育特征Fig.11 Characteristics of sandy lobes in the salt structure mini-basin

        對于導向和側向遷移來說,重力流沉積單元發(fā)育在鹽構造側翼和周邊向斜,其中朵葉一般富含砂質沉積物,從而可以形成有利儲集體(圖3),同時朵葉砂體與鹽構造相互匹配可以構成巖性圈閉,從而成為深水勘探的有利目標。深水水道在鹽構造控制下,延伸方向和彎曲度發(fā)生變化,水道內濁流在經過彎曲改道處,受溝道限制,流體的方向發(fā)生改變、能量被消耗,從而造成流體中部分粗粒沉積物的卸載堆積,有利于部分砂質的沉積。圖4中水道彎曲處振幅能量明顯更強,因此水道改向的地方可能是有利儲集砂體發(fā)育區(qū)。侵蝕作用發(fā)生在鹽構造頂部,該處可容納空間小,盡管可能存在一些滯留粗粒沉積,但水道通常表現(xiàn)為侵蝕和過路特征,因此內部主要為后期的泥質充填,與上述幾種類型相比,難以形成規(guī)模性儲集體,勘探風險較大。

        截切與變形是后期鹽構造變形對沉積單元的進一步改造,它們對深水重力流沉積過程不具有控制作用,但對深水勘探中儲層成巖和油氣圈閉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截切來說,一方面,鹽體刺穿上覆地層時會使周邊地層發(fā)生一定的上傾變形或破裂,而鹽體本身具有很好的封堵作用,因此,被截切的沉積單元可以與鹽體組合形成鹽體封堵的構造圈閉,或者與斷層匹配形成斷塊圈閉和斷層—巖性圈閉;另一方面,鹽巖具有較低的密度和較高的熱導率,鹽巖脫水還可以增加鄰近儲層的孔隙流體壓力,這些因素能夠延緩鹽下儲層成巖作用進度,有利于相對優(yōu)質儲層形成,但也要注意鹽體周圍偏堿性地層流體環(huán)境有利于碳酸鹽礦物沉淀和硫酸鹽膠結物的形成[39-40],進而影響致密儲層的發(fā)育和甜點區(qū)(段)的分布。對于非刺穿的鹽相關褶皺來說,它會導致上部沉積砂體(朵葉、水道等)錯斷或褶皺變形,變形有利于鹽核擠壓背斜圈閉或其它構造—巖性復合圈閉的形成,斷裂則可以成為油氣的運移通道,從而疏導油氣形成油氣藏。

        總之,在發(fā)育鹽巖的被動陸緣地區(qū)開展深水油氣勘探,重力流事件與鹽構造活動是需要綜合考慮的重要因素,它從沉積和成巖兩方面控制了儲層發(fā)育特征。本文主要從沉積學角度對發(fā)育鹽構造的被動陸緣區(qū)深水沉積儲層進行分析,而不同背景下鹽構造對儲層成巖以及甜點區(qū)(段)分布的控制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5 結論

        重力滑動作用使Sureste 盆地下陸坡發(fā)生變形,形成一系列與鹽構造相關的微盆、地形坡折、局部凸起和彎曲通道等地貌單元。早期和同沉積期鹽構造活動引起的均衡剖面調整和地形/地貌變化控制了可容納空間的大小和流體的分散過程,形成了導向、限定、局限和側向遷移等多種作用類型。此外,重力流對早期鹽構造可以產生侵蝕作用,后期鹽構造活動使早期沉積發(fā)生截切和變形。上述宏觀作用方式和匹配關系受重力流的性質、侵蝕能力與鹽構造的規(guī)模、數(shù)量、走向、活動時間和強度的控制,微地貌變化和均衡剖面調整對重力流侵蝕、過路和沉積充填過程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局限、侵蝕和截切對應了鹽構造與深水重力流沉積相互作用的三個端元類型。

        早期和同沉積鹽構造活動與深水重力流事件的耦合作用控制著深水碎屑巖儲層的質量和分布,是甜點區(qū)(段)評價的基礎,后期鹽構造活動形成的截切和變形作用對儲層成巖和構造、構造—巖性等油氣圈閉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不過,不同背景下儲層的質量差異和鹽構造對儲層成巖作用的具體影響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致謝 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得到肖莎和Grace 的幫助,同時感謝評審專家和邱振老師對本文提出的寶貴意見。

        猜你喜歡
        水道深水重力
        瘋狂過山車——重力是什么
        科學大眾(2022年23期)2023-01-30 07:04:16
        新西蘭Taranaki盆地第四系深水水道遷移規(guī)律與沉積模式
        識人需要“涉深水”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00
        奇怪的封閉水道
        仰斜式重力擋土墻穩(wěn)定計算復核
        鑿通運河,江南水道相鉤連
        中國三峽(2016年11期)2017-01-15 14:00:07
        一張紙的承重力有多大?
        深水區(qū)醫(yī)改設計者
        《水道港口》雜志第五次被評為一級科技期刊
        水道港口(2014年1期)2014-04-27 14:14:33
        重力異常向上延拓中Poisson積分離散化方法比較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影院| 色青青女同性恋视频日本熟女| 成熟妇女毛茸茸性视频| 国产午夜毛片v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多毛少妇做爰视频| 538在线视频| 少妇爽到高潮免费视频| 狠狠色综合7777久夜色撩人ⅰ|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 亚洲av粉色一区二区三区| 二区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性裸交a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黄色免费看| 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熟女高潮| 一个少妇的淫片免费看| 欧美a级情欲片在线观看免费 | 久久综合网天天 | 国产自产在线视频一区| 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无码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 男人天堂网2017| 国产大陆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片的网站国产亚洲| 国产成人av综合色|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婷婷综合五月97色| 亚洲精品粉嫩美女一区| 国产成人乱色伦区| 99亚洲乱人伦精品| 麻豆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性videos高清精品| 久久精品有码中文字幕1|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免费在线| 午夜内射中出视频| 亚洲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 国产成人美涵人妖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