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烤鴨,鴨皮酥脆,肉質(zhì)鮮嫩,鴨身色澤金黃,名廚高手能將一只新鮮的出爐烤鴨,用利刃片出300多片鴨片。每一片鴨片都包含3層,第一層是酥脆的鴨皮,第二層是香美的皮下脂肪,第三層是鮮嫩的鴨肉。享用烤鴨時,先要在手掌中攤開熟薄的荷葉餅,分別夾入烤鴨肉片、黃瓜絲、大蔥絲,上涂特制烤鴨醬,就可卷攏享用。
北京烤鴨已成中國十大名菜之首。1971年7月,基辛格訪華,周總理宴請他的筵席上了12道菜,“唱主角”的正是北京烤鴨,基辛格吃得滿嘴流油。越南前國家領(lǐng)導(dǎo)人胡志明主席,生前也最愛吃北京烤鴨。他患病時,托駐中國大使館轉(zhuǎn)告周總理,說想念北京烤鴨的美味。周總理得知后,當即指示說,一只烤鴨不夠,要送兩只,而且要把甜面醬、大蔥和薄餅一起配齊。兩只經(jīng)過特殊保鮮處理的全聚德現(xiàn)烤北京烤鴨,立即用專機飛送到了越南河內(nèi),可見北京烤鴨的魅力。
中國著名的烤鴨有五種:北京烤鴨、孔府(山東)烤鴨、汴京(開封)烤鴨、金陵(南京)烤鴨、廣東烤鴨??绝喿钤绲陌l(fā)源地是在汴京,即北宋東京開封府。南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東京當時已有“爊鴨”,即炙鴨、燒鴨出售。金兵破汴京后,隨著康王趙構(gòu)南下,開封的烤鴨技術(shù)也分別傳到了南京與杭州。南宋著名學者洪邁在《夷堅志》中記載,當時有一位名叫王立的烤鴨名廚,每天在臨安(杭州)鹽橋街旁賣烤鴨。這是我國飲食文化史上最早記載烤鴨名廚名字的記錄。
1984年盛夏,我隨院校組織教職員工去北京旅游。在游覽了故宮后,久聞烤鴨大名的我,在街上尋找烤鴨店一解饞勁。在大前門烤鴨店,我如愿以償點了半只烤鴨套餐,內(nèi)含一盤片好的金黃色烤鴨肉、一盤切碎了的椒鹽鴨架、一碗奶白色的鴨架湯、一小盤熟荷葉餅、一小碟黃瓜絲、一小碟大蔥絲、一小碟烤鴨醬。此外,嘴饞的我,還點了一盤去骨鴨掌條拌黃瓜絲,吃得大快朵頤,腹拱如鼓,愜意極了。自此之后,我始信烤鴨是真正的美味,上得了國宴,也讓烤鴨名店全聚德名揚天下。
要做好烤鴨并非易事。一般鴨子不行,肉太瘦,脂肪太少,烤了干巴,不好吃,一定要用白羽肥壯的北京鴨;其次,是要用棗木烤制,才有果木清香;三要掛爐燒烤,不斷翻動烤制表面,才能均勻烤熟;四要會做特制的荷葉形薄餅,并配黃瓜粗絲、大蔥蔥白絲及特制的烤鴨醬,吃來才香美。一套完整的制作方法,含有較強的技術(shù)性。吃的時候也頗具儀式感,按部就班,才能吃出烤鴨的別樣美味。
時隔38年,虎年初一,因疫情居家,善良的衢州阿姨陪我過節(jié)。我想念烤鴨的美味,一早躺在床上就打開“餓了么”,手機下單了烤鴨套餐。阿姨不懂得吃法,當我教她如何享用后,她連吃三卷,連說:“好吃!好吃!”兩人食欲大開,飽餐一頓,回味無窮。
兩宋烤鴨的香味,至今還在古都杭城飄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