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之
中國書法藝術已進入一個尚文、尚韻、尚趣、尚德的時代,“借乎藝而達乎道”,藝術家的綜合素質和精神靈魂的提高,是其藝術生命力的關鍵所在。在欣賞陳玉峰的書法作品時,能夠體悟到一種藝術與精神的和諧融匯,使人感受到既有怡心悅目的藝術美,又有感人動情的精神美,更有向往追求的境界美。
陳玉峰書法給人第一印象就是不激不厲,意韻盎然,含蓄蘊藉,渾厚無華,雄強大氣,瀟灑飄逸。其筆法圓潤率真,墨法富有情韻,章法清新雅致。書作《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既豪邁勁健,又輕松靈動,每個字中的行筆正側關系,用筆過程中的剛柔合理安排,既自然出色,又下筆肯定,放得開,收得住,既有氣勢,又有神韻。通篇十個字,字字筋骨內含,墨氣協(xié)調。雖為對聯,字字不相連,但字字氣息貫通,水、通、魚等字的厚重,月、禪、龍等字中部分筆畫的自如灑脫,輕盈飄逸;厚若蒼山,細如鋼絲,遙相呼應,對比分明。每一個字,每一個點,每一條線,起伏轉折,輕重緩急,濃淡枯濕,無不流露出疏密、聚散、輕重、開合、大小、虛實等形式的變化與統(tǒng)一關系,不但整體體勢端莊,斜欹并存,還呈現出靈動多姿、神清骨秀的風格。讓人在品鑒書法藝術美的同時,還體悟到詩意的境界美,那凝定清寂的心境,魚龍聽經的虛幻,都被他在書寫過程中,以意馭法,以韻馭筆,以情馭墨,筆隨心轉,性隨意出,心手相合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陳玉峰的書法藝術,在繼承與創(chuàng)新中彰顯內心性情,以筆墨暢寫胸中意趣。他不僅僅在藝術語言上進行探尋,更多追求的是思想道德以及情趣的表達。他所提煉的,是屬于內心潛在的精神氣質,在筆隨心動、意從筆生中,讓人感受到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對生命的滿腔激情。隸書作品《寫蘭亭悟羲之法,觀滄海尋孟德詩》抒意暢懷,結構嚴謹,黑白分明,姿態(tài)自然,堅定沉著,氣勢雄壯。該作品在隸書基礎上進行了一些和諧的藝術變化,如亭、之、滄等部分筆畫,打破傳統(tǒng)隸書中的拘謹,增加筆法動感變化,既落筆不虛,又點墨不費,這樣使線條的韻律更清新自然,更具現代氣息和視覺沖擊力,既不失隸書的古拙筆意,還使其作品呈現出潤和秀美、高古雅韻之感,可謂既得到傳統(tǒng)的神韻,又有時代審美取向。
中國書法不僅是字意的表達,在本質上,應具有風骨、氣韻、靈智與美感。陳玉峰的書法除在筆法、墨意、結構、布局間游走外,還注重去感受、理解、把握,去厚實傳統(tǒng),提煉創(chuàng)新。書法板橋詩《題畫蘭》在章法處理上,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互補互生。蘭字筆墨濃重,以豪壯之氣勢開筆,第一行蘭草已成,密不透風,行字卻放開視野,天馬行空,起落無垠,給人無限想象空間。仿佛深山巖縫中,蘭草濃郁芬芳,幽香清遠無盡。整幅作品時而計白當黑,疏可走馬,時而字字相連,相依相擁,他通過書法,不但歌詠了蘭花的高尚情操,借此也表白了自己不忘初心,堅持操守、不隨波逐流、追求藝術個性的情懷,使作品自具清雅氣質,透露出學養(yǎng)風韻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
中國書法是一種體現中國文化獨特審美情趣、綜合反映人的內在品格的藝術。書法的極致和人的精神是相通的,它的最高要求在于精神內涵,即書法所表達的意蘊、情趣。
陳玉峰的書法,讓人能夠充分感悟到書法藝術的神采和氣勢,他的作品是“書者,心之跡”的袒露,是一種對美的創(chuàng)造和對崇高精神的凝聚與釋放,是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書法藝術的演化和承載,最終顯發(fā)出筆墨精神和藝術之美。
(陳玉峰,江蘇省公安廳內??傟牽傟犻L、江蘇公安書協(xié)主席。)
編輯 楊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