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凱,劉永坤,董文彪,周祎,徐學孜,呂岑佳
江蘇亨鑫科技有限公司,江蘇 宜興 214222
本文所研究的射頻通信傳輸系統(tǒng)用同軸避雷器,通過把雷電等環(huán)境因素產(chǎn)生的感應電流導入接地金屬防雷。而雷電波的頻譜分量大體集中在0~20KHz[1],與傳統(tǒng)電源防雷過電壓保護不同,射頻系統(tǒng)在實現(xiàn)接地功能的同時,必需保證系統(tǒng)實際應用信號頻段的正常傳輸,1/4波長避雷器可承受感應雷擊條件下(電流波型8/20us)60KA感應電流及100V的剩余脈沖電壓。
通信行業(yè)已知常見的避雷器類型有:氣體放電管避雷器、1/4波長避雷器和阿基米德螺旋線避雷器。其中氣體放電管避雷器壽命短、耐壓上限低,阿基米德螺旋線加工難度大、安裝方向有嚴格限制,因此這兩種結構的使用有限。1/4波長避雷器因其金屬支撐結構穩(wěn)定、導流能力較強、免維護等原因,有更大的研究價值。
1/4波長避雷器(簡稱1/4λ)產(chǎn)品核心為其短路結構,是實現(xiàn)避雷功能以及影響電氣性能的重要模塊,本文重點對金屬柱、異型金屬、螺旋電感線、阿基米德螺旋金屬片等不同的短路支撐結構進行研究,分析結構與性能的關鍵影響因素和其作用特點。
1/4波長避雷器基本結構見圖1,其作用等同于帶通濾波器[2],帶寬中心與1/4波長對應的中心頻率f0直接關聯(lián),帶寬對應實際使用頻段。
在同軸傳輸線的基礎上,在內(nèi)外導體間增加長度的支撐金屬進行短接,見圖1(a)阻抗示意。雷擊電流通過同軸線內(nèi)導體,沿短路針導進同軸線外導體,再經(jīng)由與外導體連接的接地線或金屬安裝板實現(xiàn)接地防雷作用,見圖1(c)電流流向。
1/4波長與頻率對應關系公式(1)、(2),因短路線長度l在產(chǎn)品上相對固定,因此一款避雷器僅對特定頻率范圍內(nèi)的信號進行導通。
C—光速;fH—最高使用頻率;fL—最低使用頻率;f0—使用頻率中心頻點。
根據(jù)微波傳輸線中的短路線原理[3],在忽略傳輸線損耗時,輸入阻抗為公式(3):
Zin—輸入阻抗;ZC—傳輸線阻抗;ZL—負載(短路端)阻抗;j—虛數(shù)符號;β—每單位長度的相位移常數(shù);l—短路線長度;
圖1 1/4λ避雷器
電壓和電流存在π/2的相位差,即電壓與電流在每個瞬時大小都呈現(xiàn)相反的狀態(tài),因此使用頻段信號的功率傳輸為0。
綜上,當短路線長度為對應頻率f0的1/4波長時(),輸入阻抗Zin無限大。對于f0信號呈現(xiàn)開路無法向短路端傳輸,而是沿同軸線向前正常傳輸信號,對于非f0信號則呈現(xiàn)短路特性以傳輸雷擊電流,因此可實現(xiàn)避雷器功能。
根據(jù)1/4波長原理,短路針結構以及與傳輸線的連接過渡部分,可看作線性傳輸中的非匹配點,對產(chǎn)品性能起到?jīng)Q定性作用。此結構需要注意性能匹配,以在有效頻段內(nèi)獲得更小的反射系數(shù)。
基于此,我們對幾種可行的結構方案:金屬柱、電感結構等方式,改變短路部分的電容/電感特性,從而獲得更寬的頻段范圍和駐波性能。除圓柱結構外,其余短路結構的電氣模型都較為復雜,因此利用仿真進行研究。
2.1.1 圓柱
金屬圓柱相對簡單,可直接參考同軸線內(nèi)導體金屬支撐理論[4]進行計算,圖2結構中:同軸線阻抗Z1=Z2,短路結構阻抗Z3,頻率覆蓋比K見公式(5)。
圖2 金屬柱短路結構
圖3中特性阻抗Z0服從移動通信系統(tǒng)取50Ω,按電壓駐波比ρ=1.2的標準,以點線法繪制出圖3曲線。當K值越大,短路結構阻抗Z3也越大,相對而言同軸線阻抗Z1=Z2的變化并不明顯。
圖3 頻率覆蓋比與阻抗關系曲線
兩組不同覆蓋頻段數(shù)據(jù)(表1):①若覆蓋2G、3G、4G網(wǎng)絡常用的698-2700MHz頻段:=44.1mm,K=3.9,Z1=Z2=39.6Ω,Z3=90.3Ω。②若需包含聯(lián)通電信5G頻段698-3700MHz:=34.1mm,K=5.3,Z1=Z2=41.9Ω,Z3=178.3Ω。
表1 金屬柱仿真
VSWR曲線從中心頻點f0向兩端逐漸升高,與2.1理論狀態(tài)相符。同時仿真中心頻率較理論值向右偏,若覆蓋頻寬fH-fL數(shù)值不變,f0越高則K值越小,同時中心頻點的右偏程度也越小,即頻率越高則越容易覆蓋更寬的頻段。
不難發(fā)現(xiàn)圓柱結構雖簡單有效,但在實際應用中受到兩處限制:①短路段及匹配同軸段的物理長度較大,實際安裝及材料成本均不理想;②在K值較大時,段路結構阻抗Z3值也非常大,容易造成內(nèi)導體太細難以加工,并影響雷擊電流的傳輸。下面我們對短路結構進行變形,以求壓縮短路結構高度并加大短路針直徑。
2.1.2 圓柱折彎
通過彎折金屬柱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短路結構高度。表2模型覆蓋頻段698~3700MHz的最優(yōu)頻點由3.3GHz右移至3.9GHz,等效于短路線長度l又減小了,仍未真正實現(xiàn)短路結構尺寸的壓縮,因此折彎意義不大。
表2 金屬柱直角彎折仿真
2.1.3 多根金屬柱
為了降低短路結構高度,考慮使用超過1根的金屬柱,對照表3模型覆蓋頻段698~3700MHz。加1根金屬柱后最優(yōu)頻點3.3GHz左移至3.0GHz,再繼續(xù)增加金屬柱數(shù)量則未繼續(xù)出現(xiàn)偏移情況,同時調(diào)整金屬柱直徑和間距也無變化。因此通過增加金屬柱數(shù)量方案,效果并不理想。
表3 多根金屬柱仿真
2.1.4 Z字形金屬柱
重新考慮壓縮短路結構方案,重新對金屬柱進行折疊。在金屬柱左右兩側(cè)交叉進行摳槽,可以獲得Z字形結構(表4)。相對于圓形金屬柱,中心頻點的下降非常明顯,并且將短路針中間掏空后還有進一步的優(yōu)化。因此短路針堆疊的改進方向,對于壓縮短路結構是有效的。
表4 Z字形金屬柱仿真
由于金屬柱結構長度太大、短路針太細的弊病很難消除,參考Z字形金屬柱,如果將電感線應用在短路結構中,可以對短路針進行最有效壓縮。
單層中空螺旋線是最經(jīng)典的電感模型,因此根據(jù)電感的感抗X(L)特性(公式6)的關鍵要素,我們可用于評估短路結構的影響因子。
f—頻率;L—電感量。
其中電感量計算公式(7),芯柱為空氣不做參考,可以得到3個影響參數(shù)。
μ—芯柱磁導率(此處為空氣);N—線圈匝數(shù);H—線圈高度;S—線圈截面積。
而在實際應用時,電感線會并聯(lián)出現(xiàn)寄生電容EPC(圖4),不能純粹當作電感來處理。同時短路腔體內(nèi)部也因:螺旋線在短路段中的不同高度、實際電感量的變化、阻抗過渡的不同,呈現(xiàn)出復雜的頻率特性。
圖4 電感等效電路
2.2.1 圓柱形單層螺旋線
對金屬圓柱打中心孔并車制螺旋開槽,就得到了經(jīng)典的圓柱形單層螺旋線結構,下面對圖5短路針模型進行仿真。
圖5 圓柱形螺旋短路針體模型
(1)阻抗過渡影響。根據(jù)3.1.1計算數(shù)據(jù),短路部分阻抗應大于標準阻抗Z0,我們參考阻抗變換[3]中多節(jié)1/4波長變換器結構,將短路段外導體由一段改為多段,過渡段高度參考1/4波長與對應的螺旋線長度的調(diào)節(jié),同時阻抗逐級變大。詳細參數(shù)可根據(jù)實際可行的尺寸,采用有限元法通過軟件進行求解。
從表5仿真數(shù)據(jù)看,每增加一級過渡,VSWR曲線整體向下移動。因此若要優(yōu)化性能,可采用增加過渡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將圓柱形螺旋線改為梯形螺旋線,同樣可以達到阻抗過渡目的。
表5 不同阻抗過渡仿真
(2)位置影響。模型中螺旋線與短路針的相對位置(表6),實際并不影響1/4波長的等效長度,因此對中心頻點影響不大,但因為H(螺旋起始點高度)不同對電容電感的影響,因而需利用軟件尋求最優(yōu)解。實際應用時,應將螺旋線與外導體過渡臺階進行配合,以獲得更好的過渡匹配效果。
表6 不同高度過渡仿真
(3)電感量影響。由公式(7)可知:匝數(shù)、截面積、高度對電感量的影響,但在實際模型中截面積等參數(shù)并不直觀,因此先轉(zhuǎn)化為:d(內(nèi)孔徑)、N(匝數(shù))、W(槽寬)、V(節(jié)距)。
將圓柱螺旋線模型通過軟件求解到較優(yōu)的電感量參數(shù)后,可以得到3個駐波的低點,從低頻向高頻依次編號點1、點2、點3。那么點1至點3之間的頻段可用作使用頻段,通過調(diào)節(jié)3個點的頻率可以獲得想要的性能。
為研究結構參數(shù)對三個頻點的影響關系,采用單一變量法仿真得到表7數(shù)據(jù)。
表7 不同電感量過渡仿真
①匝數(shù)N、內(nèi)孔徑d、槽寬W:隨著數(shù)值的變大,覆蓋頻率向低頻移動,低頻指標變差的同時高頻指標變優(yōu)。
②節(jié)距V:隨著數(shù)值變大,覆蓋頻率向高頻移動,低頻指標變優(yōu)的同時高頻指標變差。
再把4個模型參數(shù)帶入公式7,得到電感量關系式8:
其中匝數(shù)N、節(jié)距V與電感量L成正比,內(nèi)孔徑d、槽寬W與電感量L成反比,結合上述仿真結果,可以初步判定:電感量L越大,覆蓋頻率是向高頻移動的。這里需要解釋一下匝數(shù)N,雖然按該結論,匝數(shù)N增大帶來電感量L增大及覆蓋頻率向高頻移動,但同時也應考慮匝數(shù)加大后變相也增加了1/4波長等效長度,且該作用更強,因此反而出現(xiàn)了使用頻段向低頻移動情況。
2.2.2 平面形螺旋線
將圓柱形螺線現(xiàn)變形為平面等距螺旋,又稱為阿基米德螺旋,基本結構與蚊香相似。查閱平面螺旋線電感量公式[5],公式較為復雜,我們可以與圖6中的關鍵影響因子比較后簡化使用:電感量與匝數(shù)N、厚度B、節(jié)距V成正比,并與槽寬W成反比。
圖6 平面形螺旋短路針體模型
(1)結構搭建。表8為仿真數(shù)據(jù),首先直接在同軸線上并入螺旋金屬片,駐波曲線在主頻段存在多個峰值。
表8 阿基米德螺旋仿真
為了壓低此處峰值,可以考慮利用電容通高頻阻低頻的特性,通過調(diào)節(jié)電容特性,駐波峰值有明顯降低,但在使用頻段內(nèi)駐波指標仍不理想。
最后我們借鑒圓柱螺旋線結構中,短路結構沿同軸線徑向向外,阻抗逐步變化升高的過渡結構,在外導體上增加臺階進行阻抗匹配,且考慮到阿基米德螺旋線半徑是360°逐步增大,因此外導體1/4波長過渡進而可以演變?yōu)樾逼隆?/p>
以上的短路線均為單一的1/4波長結構,受限于短路線自身等效長度限制,中心頻點僅能同時存在某個既定數(shù)值,因此也大大限制了避雷器有效覆蓋寬度。因此考慮將兩個短路結構的中心頻率f1與f2非常接近的短路結構,串聯(lián)在一同軸線上,通過兩段不同的短路線形成的帶通結構,對頻段進行一定的拓寬(圖7)。
圖7 雙端路線電氣圖
該方案可采用兩只頻段接近的1/4波長避雷器連接在一起測試,即可驗證,但對中心頻率的限制也是非常明顯的,同時也增加了使用成本和產(chǎn)品體積。
本文從同軸線避雷器的1/4波長原理展開研究,明確了短路結構對產(chǎn)品有效覆蓋頻段、電氣性能的重要作用以及本身限制。之后基于短路線的作用及可行結構,展開對結構要素與性能指標之間的關聯(lián)性研究,短路針結構以金屬柱方案開始,進一步對其折疊與彎曲,從而推導出電感螺旋線結構的合理性。
文章重點研究的短路結構,由相關電感電容和阻抗過渡知識的推導,結合三維模型仿真驗證,最終識別并歸納出避雷器結構對性能影響的關鍵因子:短路結構等效1/4波長長度、阻抗過渡、螺旋線等尺寸因子、螺旋線的變形和電感等作用因素,為通信線路中避雷器的設計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