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人們常把未婚的姑娘稱為“黃花閨女”。這個名稱是怎么來的呢?原來,古時候女子十分注重梳妝打扮,尤其是一些名門貴族的姑娘。相傳,南北朝時壽陽公主在廊下午睡,一朵梅花恰巧落在了她的額頭上,淺淺地印成梅花形態(tài),眾侍女見狀都說好看至極。此后,壽陽公主時常摘來梅花貼在自己的額頭,并允許宮女也可以效仿。這就是傳說中的梅花妝的由來,也叫梅妝。后來,梅花妝傳到民間,許多富家大戶的女兒都爭著效仿。在找不到梅花時,就改用黃紙剪出花樣,貼在自己額前,于是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貼黃花的習(xí)俗。由于梅花妝主要在未婚女子中流行,漸漸地,黃花閨女成為未婚女子的代名詞。直到金、元時期游牧民族侵入中原以后,貼黃花的習(xí)俗才慢慢消失。未婚少女雖然從此不再貼黃花,但“黃花閨女”一詞作為未出嫁年輕女子的代名詞,一直流傳至今。(據(jù)微信公眾號“百科知識”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