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郭鑒
(1.運城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山西運城 044000;2.朔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山西朔州 036002)
2022 年4 月8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廣大參與者珍惜偉大時代賦予的機遇,在冬奧申辦、籌辦、舉辦的過程中,共同創(chuàng)造了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chuàng)未來的北京冬奧精神[1]。北京冬奧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冬奧申辦、籌辦、舉辦的過程中,共同創(chuàng)造的新時代中國精神[2]。北京冬奧精神是新時代中國人民奮力攀爬奧林匹克運動之巔的精神凝練和實踐表達,也是中華體育精神在新時代的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新時代,應深刻理解并善于利用北京冬奧的寶貴財富,將冬奧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fā)揮北京冬奧大思政課的育人作用,引導青年學生了解北京冬奧會精神。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努力承擔民族復興重要任務,是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傳承北京冬奧會精神的價值意蘊和實踐途徑。
北京冬奧會是在國內外復雜嚴峻的環(huán)境下如期成功舉辦的體育賽事。從國內環(huán)境來看,北京冬奧會的舉辦正值中國人民順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這一重要歷史節(jié)點[3];從國際環(huán)境來看,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相互交疊的時期。廣大參與者在面對各項繁重任務,歷經7 年艱辛努力之后,共同創(chuàng)造了北京冬奧精神:胸懷大局是勇于承擔使命責任;自信開放是展現新時代中國形象;迎難而上是為了勝利勇往直前;追求卓越是不斷突破和創(chuàng)造奇跡,共創(chuàng)未來是與世界人民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北京冬奧精神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精神的時代內涵,它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突破性創(chuàng)新,也是北京冬奧會留給中國青少年的一筆寶貴的教育資源和豐厚的人文遺產[4]。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主要是指高校教師利用一定的科學思想政治觀念、道德規(guī)范等,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大學生施加影響,使大學生形成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5]。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社會內涵和個體發(fā)展內涵:社會內涵主要體現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括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等方面;個體發(fā)展內涵主要體現在促進大學生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培養(yǎng)大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合作意識,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大學生的健康心理等方面。北京冬奧精神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新理論成果和重要內容,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體育實踐涵育出來的寶貴思想,是以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樂觀自信、公平競賽、集體主義、科學求實、無私奉獻為核心的中華體育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升華,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具有內在一致性。
北京冬奧精神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都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相互有機統(tǒng)一,擁有個人的全面發(fā)展與國家利益一致的共同價值追求,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傳承北京冬奧精神,充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代內容,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鮮感,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提升[6]。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具有重要的傳承價值和實踐意義。
北京冬奧精神的提出,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中華體育精神的內涵,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最新的素材。通過對學生的訪談了解到,在北京冬奧會期間大部分學生觀看了相關體育賽事,主動了解了北京冬奧精神的內涵。根據對大學生的調查數據顯示,有超過80%的大學生表示關注冬奧賽事,對北京冬奧精神的概念把握得較為清晰。在對部分高校專職輔導員和思政教師進行訪談時,多數教師表示學校非常重視北京冬奧精神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高校用多種方式組織教師和學生學習北京冬奧精神,推動北京冬奧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對山西省幾所高校大學生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對北京冬奧精神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現狀和價值,以及融合的實踐路徑進行了研究。
大學生是國家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中堅力量,大學時期正處于“拔節(jié)孕穗期”,是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必須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部分大學生肯定北京冬奧精神對自身成長成才的積極作用,根據訪談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當被問到“您認為北京冬奧精神對于您的成長成才來說重要嗎”時,超過半數的大學生認為非常重要,占85.75%;沒有學生選擇不太重要和完全不重要。
北京冬奧精神對大學生的價值引領具有重要作用,將冬奧精神的育人功能充實到大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中,引導大學生進一步增強對中華民族、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厚情感,激勵大學生在專業(yè)學習的過程中攻堅克難、勇于創(chuàng)新,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極大的熱情投身到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之中[7]。
北京冬奧會只有短短7 年籌備時間,是一項涉及場館建設、交通建設、環(huán)境整治、賽事組織、城市運行等多方面工作的龐大工程體系。在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全國一盤棋的總布局,彰顯積極調動各方面力量集中辦大事的顯著優(yōu)勢,以雄厚的經濟實力,先進的科技實力,堅實的綜合國力,確保了北京冬奧會如期安全順利舉辦,并創(chuàng)造了我國參加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歷史最好成績,實現了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兌現了對國際社會許下的莊嚴承諾[8]。賽事期間,中國制度的顯著優(yōu)越性在城市新冠肺炎防控動態(tài)清零中進一步彰顯,充分展現了中國之治的磅礴偉力。國際奧委會北京冬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對此表示:中方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世界奉獻了一場精彩的體育盛會[9]。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成功舉辦的根本保證是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將北京冬奧精神鑄魂育人功能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和課堂,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yōu)勢,筑牢自覺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10]。引導學生牢記黨的教誨,增強“四個自信”,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征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任何民族的存在與發(fā)展,都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撐,才能在浩浩湯湯的歷史潮流中屹立不倒。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發(fā)展實踐中形成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涉及國家、社會、公民3 個層面,本質是馬克思主義信仰,根本在于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開閉幕式分別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二十四節(jié)氣倒計時起筆,以天干地支十二時辰收尾,折柳相送,光影留聲……一場富有東方韻味的文化盛會載入了史冊。北京冬奧精神集中體現和生動詮釋了新時代下的中國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拓展,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傳承和發(fā)展,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11]。引導學生深刻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準確把握北京冬奧精神的科學內涵,奮發(fā)篤行地弘揚北京冬奧精神,并內化為在民族復興偉業(yè)中建功立業(yè)的強大動力。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2021年,教育部印發(fā)的《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指出,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學校重點課程,并新增了關于大思政課建設的指標,其核心要義是充分調動各種資源,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并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從中能夠了解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時代性、對象性、科學性和政治性的有機統(tǒng)一。首先,北京冬奧精神包含了愛國主義和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賽場上奧運健兒努力拼搏、勇創(chuàng)佳績的精神,以及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持續(xù)關注、熱情助威,都展示了飽滿深厚的愛國熱情。其次,北京冬奧精神詮釋了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體育運動是增強大學生身體素質,磨礪青年學子意志品質的重要渠道,北京冬奧將冰雪運動的力量與速度美,競技體育的成敗得失以及團隊的協同合作進行了集中展示,對大學生有格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入挖掘北京冬奧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資源,講好上好北京冬奧大思政課,充分發(fā)揮北京冬奧大思政課的育人作用,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在青春的賽道上跑出屬于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12]。
綠色辦奧理念貫穿本屆冬奧會的全過程,北京冬奧會的綠色低碳詮釋了大國的責任與擔當,向世界詮釋了中國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大國責任,凸顯了中國走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道路的堅定決心。與此同時,北京冬奧會科技創(chuàng)新彰顯出大國實力,開幕式上,首創(chuàng)“微火”主火炬;數字科技和舞臺美學的創(chuàng)造性融合為全球觀眾帶來了一場美輪美奐的文化視覺盛宴。
賽事期間,頒獎典禮上中國傳統(tǒng)手工絨線編織的花束,水立方奧運場館的創(chuàng)新改造再利用,覆蓋全部場館的綠色供電,世界領先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該技術使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的碳排放趨近于零),投入交通的氫能源客車,“獵豹”攝像機,京張線路上的世界首例無人高鐵……科技創(chuàng)新貫穿于比賽場館建設、基礎服務設施、賽事轉播技術等方方面面,是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的一個重要支撐因素和舉辦各項活動的亮點。將這一系列豐富的科技創(chuàng)新案例帶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夠幫助青年學生深刻理解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意義,在不斷突破、革新、超越中實現對個人、社會、國家的重要價值,激發(fā)大學生對科技進步的向往與追求[13]?!俺V撇豢梢源兓?,一途不可以應無方,刻船不可以索遺劍。”[14]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擁有更高質量的發(fā)展條件,享受全面的社會保障,知識素養(yǎng)不斷提升,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思想解放、開拓進取,應當從北京冬奧精神中汲取奮斗的力量,成為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主力軍。
團結合作、命運與共是北京冬奧精神的體現,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初衷。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一起向未來”的主題口號傳遞出團結合作,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望,書寫了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嶄新篇章,表達了全人類的共同心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15]。他在北京冬奧會期間再次強調:“讓我們攜起手來,讓多邊主義火炬照亮人類前行之路,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邁進!”[16]當下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改變著國際社會的政治格局,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立足于國內政治意識形態(tài),關注國內時政問題,還要放眼世界,以中國和世界是一體的整體性思維來認識世界,了解世界。
北京冬奧會向世界傳達出“一起向未來”這一順應歷史潮流的時代強音,促進了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互鑒,在推動全球團結合作、共克時艱的過程中,作出了中國應有的貢獻[3]。弘揚北京冬奧精神,引導大學生深刻認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意義,培養(yǎng)責任素養(yǎng),展現青春風采,貢獻中國智慧,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書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光輝篇章。
北京冬奧精神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總體呈現向好發(fā)展態(tài)勢,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北京冬奧精神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徑較為單一,當大學生被問到“您了解北京冬奧精神的主要途徑有哪些”時,有83.86%的人選擇網絡新聞;有58.19%人選擇課堂教學;有12.45%的人選擇校園主題展覽;還有10.34%的人從書籍、報刊中了解到。由此可見,網絡新聞是大學生了解北京冬奧精神的主要渠道。其次,北京冬奧精神與大學生思想政治融合的效果有待加強。當大學生被問到“您所在學校的思政課是否有對北京冬奧進行詳細地講解”時,有72.45%的學生選擇“老師僅會運用一兩個北京冬奧事例來幫助理解課本知識”,僅有9.16%的人選擇“老師進行了北京冬奧事例的具體講解,并結合了北京冬奧精神與實際生活”。當大學生被問到“您所在學校除思政課以外的其他課程對北京冬奧相關事件是否有所提及”時,有83.65%的人選擇“老師偶爾會提到一兩句,但不會進行具體講解”;有3.23%人選擇“提到過,并進行了具體的講解”。當大學生被問到“您所在學校是否重視將北京冬奧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和實踐活動”時,有74.34%的人選擇“一般重視,有相關活動但是不多”,有6.34%人選擇“非常重視,活動十分豐富”。由此可見,北京冬奧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有待加深。
北京冬奧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場空泛的理論灌輸,而是深刻體悟蘊含其中的優(yōu)秀精神品質,通過開發(fā)課程思政資源,利用好冬奧遺產,挖掘典型人物,營造校園文化等多種實踐途徑,幫助學生理解并傳承北京冬奧精神。
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課程,要以北京冬奧精神為載體,開發(fā)優(yōu)質的思政課程資源。北京冬奧會是一堂生動立體、直抵人心的大思政課,要把北京冬奧精神的新鮮血液注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讓大學生充分感受到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的時代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 年全國“兩會”期間提出的“‘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的論斷[17]。廣大高校教師要全面把握思政課教學內容,合理提取冬奧教育資源中蘊含的時代感、親切感和真理性的育人元素。通過開展北京冬奧精神的專題講授,幫助大學生系統(tǒng)、深入地掌握冬奧精神的時代意蘊、核心內涵、傳承價值、實踐要求等。積極探索將冬奧知識、冬奧故事以及其中蘊含的中國精神、奧林匹克精神、北京冬奧精神等與專業(yè)教學有機融合,引導大學生向拼搏奮戰(zhàn)的奧運健兒學習,把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優(yōu)勢與弘揚冬奧精神的過程結合起來。同時,還要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靈活運用教學語言藝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明確指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既有場館設施等物質遺產,也有文化和人才遺產,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富,要充分運用好,讓其成為推動發(fā)展的新動能,實現冬奧遺產利用效益最大化[1]。北京冬奧遺產廣泛覆蓋于社會生活領域,對公眾、舉辦城市、地區(qū)區(qū)域發(fā)展,以及對奧林匹克冰雪運動發(fā)展帶來了積極影響,這使得冬奧思政走向社會實踐成為可能,所以弘揚北京冬奧精神應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保?8]對于青年學生來說,走出校園參觀奧運賽場,體驗冰雪體育運動等都是繼承冬奧遺產,感悟冬奧精神的有效實踐路徑。高校要抓住寶貴契機,在大學生中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以弘揚冬奧精神為主題的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調動各種資源,將冬奧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統(tǒng)一起來,注重聯系當下社會實際,把理論講深講透,全面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和水平。
每個時代都需要英雄情懷的引領,英雄的具體內涵需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具有新的含義。北京冬奧會期間涌現了一大批典型人物與模范榜樣,他們來自人民,具有博大的民族胸懷及鮮明的時代特征。英雄故事具有典型示范、價值塑造和激勵大學生熱愛祖國等功能,是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要充分發(fā)揮高校黨政領導、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者、專業(yè)課教師、大學生等主體的合力作用,精選奧運健兒奮力拼搏的動人故事,專家學者攻堅克難的科研故事,各行各業(yè)恪盡職守的擔當故事,志愿者默默無聞的奉獻故事等內容,充分利用典型的冬奧英雄人物深入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素養(yǎng)培養(yǎng)[18]。以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為例,北京冬奧精神專題中《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課》,邀請徐夢桃、蘇翊鳴、武大靖等冰雪名將以及大學生志愿者、冬奧會制冰師等共同講述,向廣大青年奉獻了一堂鮮活生動的思政“金課”,讓北京冬奧會的英雄人物走進大學生的心田,進而引領大學生崇尚榜樣、學習榜樣、爭當榜樣。
高校校園文化體現了大學的文化精神、學校形象和校園環(huán)境等,是一種主要針對在校大學生的區(qū)域文化。良好的大學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要重視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中傳承冬奧精神,依托豐富的文化傳播載體,把大學校園建成弘揚北京冬奧精神的示范區(qū)和輻射源。第一,要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契合北京冬奧精神的主題,充分發(fā)揮網絡新型媒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利用高校綜合性門戶網站、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微信公眾號等大學生熟悉的傳播渠道,擴大北京冬奧精神的覆蓋面,進而增強北京冬奧精神在校園文化中的滲透力。第二,積極開展校園文化體育活動。通過主題班會、黨團日活動、學習沙龍等方式組織學生交流,分享北京冬奧精神的學習感悟。還可以通過參與校園體育活動,全方位學習和弘揚北京冬奧精神。
北京冬奧精神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繼承和發(fā)展,也深刻詮釋了中華體育精神的內涵,充分彰顯了中華體育精神昂揚向上、奮發(fā)有為的磅礴力量。北京冬奧精神具有中國精神的鮮明特征,具體表現為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動力之源,以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為根本宗旨和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美好夙愿。將北京冬奧精神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充分發(fā)揮其育人價值,傳承體育文化。對于教育和引導新時代大學生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勇于承擔時代使命,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具有特殊且不可或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