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潭公園有著“貴州山水濃縮盆景”的美稱,被譽為“黔中一絕”。假期里,我們?nèi)矣行胰ツ抢镉斡[,感受了一次不一樣的公園游。
那一天,陽光明媚,蔚藍(lán)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小鳥歡快地唱著歌。到達(dá)天河潭公園后,我們首先奔赴崆靈洞景點。崆靈洞又稱“龍?zhí)抖此础?,需要乘船才能前往。我站在乘船點放眼望去,不遠(yuǎn)處的水面如同一塊碧玉,被青山環(huán)繞著;一艘艘游船齊頭并進(jìn),在拐彎處就像變魔術(shù)一樣,消失在湖面上。它們?nèi)チ四膬海课矣悬c兒好奇,也有點兒雀躍,想早點兒登上船,也來一次神奇的“魔術(shù)”體驗。
終于輪到我們了!大家高興地上了船。出發(fā)!水道蜿蜒曲折,小船在水面緩緩行進(jìn),我們進(jìn)入了青山綠水的懷抱,滿眼都是綠色。我不由自主地深呼吸了幾下:“哇,真舒服!這里真是個絕妙的天然氧吧!”
還沒呼吸夠呢, 瞧,前方的山體下方出現(xiàn)了一個黑漆漆的洞,嘩嘩嘩,湖水好像使出了全力,頭也不回地往那個洞口流去。不一會兒,船就駛進(jìn)水洞了,要不是有繽紛的彩燈引路,這里肯定已是伸手不見五指了。剛進(jìn)洞口時,洞內(nèi)很窄,窄得只容得下一條小船通過。船舷還經(jīng)常碰到堅硬的石壁,發(fā)出砰砰砰的響聲,好玩兒極了。后來,河道就漸漸變寬、變大了,形成一個“水中大廳”。河道兩旁的石壁上還刻有魚骨頭、恐龍骨頭、貝殼等圖案。洞里還有各種奇特的石鐘乳。叮咚叮咚,有微弱的聲音在身邊響起,那是水滴從石柱上滾落下來,滴到河面發(fā)出的。聲音此起彼伏,竟有點兒像水滴在敲擊揚琴的琴弦。正當(dāng)我目不暇接時,突然洞里又變窄了,前方有了一束自然光,我知道馬上要出洞了。
從崆靈洞出來,我們又來到不遠(yuǎn)處的銀河宮。如果說崆靈洞是水洞的話,那么用“旱洞”來形容銀河宮就更貼切了,因為這里只能步行呀。工作人員說銀河宮足足有1600米長,而且不能走回頭路。為了一探究竟,我們堅定地走了進(jìn)去。我發(fā)現(xiàn),這里的旱洞與我們以前去過的不一樣,別的旱洞是平地,而這里的旱洞是坡地。不僅如此,這里的叮咚聲、嘩嘩聲也不絕于耳。哈哈,你猜到了吧?那是因為這里的石鐘乳比從崆靈洞里的更多了,順著石鐘乳滴下來的水珠在水池里濺起了一朵朵王冠似的美麗水花。洞里還有石筍和石柱,石筍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像小青蛙伏在地上,有的像小獅子立著觀察事物,還有的像水母長在石壁旁……道路時而寬,時而窄;時而上,時而下;時而彎曲,時而筆直。
剛走出銀河宮,一陣巨大的轟隆隆聲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原來是飛瀑。飛瀑不高,但很壯觀。流水爭先恐后地從高處沖下,飛濺到了水潭里。天空中彌漫著許多小水珠,猶如一顆顆晶瑩的小珍珠發(fā)出溫和的光!
穿過瀑布群,我突然看到了一塊塊方方正正的大石頭立在湖水里,走上前一看,才知道這里是百步橋。我忐忑地走上去,湍急的河流讓我驚恐萬分,手足無措。咚咚咚,我緊張得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啦!可媽媽卻輕松自如地過了橋,仿佛走在平地上。在媽媽的鼓勵下,我抬起頭,不再注視著腳下,挺起胸勇敢地邁開了步伐,這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置身于碧玉般的湖心里。原來,放眼遠(yuǎn)方,真的會有更美的風(fēng)景。
天色已晚,我們一家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天河潭公園。我真希望有時間能再來游玩。
“紅紅”點評
怎樣的游記才能不落俗套呢?吳沁蕓同學(xué)的這篇作文給出了一個寫作新思路——跟著聲音去旅行。“嘩嘩嘩”“叮咚”“轟隆隆”……一個個擬聲詞串起了一條游覽公園的路線,從崆靈洞到銀河宮再到飛瀑、百步橋,每經(jīng)一處景點,小作者不僅描寫出了目之所及,還讓耳朵也參與到了其中。調(diào)動了五官的旅行體驗更美妙,寫出來的游記也更生動、更立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