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榴
(原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副校長,原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1922年5月5日,在中國共產(chǎn)黨直接關懷和領導下,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宣告成立。這在中國革命史和青年運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1)參見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3頁。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下簡稱“團一大”)在廣州召開,是廣州共產(chǎn)黨、青年團組織從實際出發(fā),審時度勢,主動向中央提請的結(jié)果,主要是因為當時廣州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比較的自由”;“團一大”宗旨明確,主義昭彰,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旗幟,對中國青年運動具有舉旗意義;“團一大”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綱領》(以下簡稱《綱領》)和有關“議決案”的提出,是黨的觀念更新、理論創(chuàng)新、方針政策調(diào)整的前奏,是黨面向國民革命(民主革命)、同國民黨合作的探索之作,具有理論破冰的意義;“團一大”對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起了鋪墊作用。
1920年8月,上海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成立,決定“收羅‘左傾’及有革命性質(zhì)的青年,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2)參見曹 典:《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八個發(fā)起人”的考辯》,載《上海黨史與黨建》,2017年第4期。,作為黨的后備軍。8月22日,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至1920年年底,北京、廣州、武漢、長沙等地相繼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1922年5月,“團一大”在廣州東園召開,這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正式成立的標志。
“團一大”在廣州召開不是偶然的。1922年3月6日,廣東的共產(chǎn)黨、青年團負責人譚平山給團臨時中央負責人寫了封信,信中最值得注意的話是:“大會地點,如能夠改在廣州開更好,因為比較的自由。”他將為何提請“團一大”移會廣州的理由,擺得很對位。對廣州“比較的自由”這五個字,我們可以做這樣的解讀。
1920年底至1922年6月,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tǒng)”,是孫中山第二次在廣州建立革命政權(quán)的時段。中共創(chuàng)始人陳獨秀應邀來粵,任廣東省教育行政委員會委員長。陳獨秀在廣州居住了10個月,在主管廣東教育的同時,指導建立廣東共產(chǎn)黨組織,并一度擔任廣東黨組織書記。1921年1月22日,孫中山再次建政廣州不久,廣州政府宣布廢止“治安警察條例”,并公布了“廣東省工會法草案”。這是一個具有進步意義的重大舉措,得到陳獨秀的贊揚和支持。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發(fā)表了“對于時局的主張”,對這一點給予了肯定:“廣州政府不禁阻勞動運動和廢止‘治安警察條例’,廢止壓迫罷工的刑律等事,都算是維護民主政治的表示?!?3)參見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室選編:《中共黨史參考資料》(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34頁。由此可見,“比較的自由”這幾個字,是基于“治安警察條例”在廣州的廢止而言的。這是廣州作為孫中山革命政府所在地的一種政治優(yōu)勢。
1922年早春,香港海員罷工爆發(fā),大批海員從香港撤回廣州,堅持斗爭。廣東黨組織于2月9日發(fā)表《敬告罷工海員》,公開打出“共產(chǎn)黨廣東支部”的旗號,對罷工運動予以大力的支持。這是廣東共產(chǎn)黨組織在省港革命舞臺的首次高姿態(tài)亮相。在廣州政府、廣東共產(chǎn)黨組織和廣州市民的支援下,香港海員罷工以全勝而告終,被稱為中共成立后中國第一個工運高潮的洪峰。這一勝利,用事實說明廣州“比較的自由”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
為籌備“團一大”的召開,廣州黨、團組織做了大量工作。最主要的是按中共中央的精神,對青年團的組織進行整頓和重組。從1921年到1922年3月初見成效:召開了宣傳團的宗旨的萬人大會;《青年周刊》創(chuàng)刊;召開了兩次重組廣東團的籌備會議,團員人數(shù)發(fā)展到四百多人;并派人到佛山、肇慶等地組建分團。在此,譚平山于3月6日撰寫了提請“團一大”移至廣州的那封信。隨后,又于3月中旬舉行廣東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成立大會,到會者達三千多人。此時廣東青年團整頓的成效,主要表現(xiàn)為統(tǒng)一了指導思想;明確以馬克思主義為宗旨;壯大組織,將大批優(yōu)秀、進步青年吸收到團的隊伍中來。5月,即“團一大”召開期間,廣州團員已經(jīng)發(fā)展到八百人左右。廣東團組織的整頓、重組工作做得有條不紊,為迎接“團一大”到廣州召開做足了功課。確定“團一大”會址——東園,這成為中國共青團的“產(chǎn)床”。
從20世紀初的中國青年運動史料可見:中國青年運動的起點,是從關注“社會問題”開始。當時,中國推翻了帝制,巴黎和會的失敗,刺痛了關心民族、國家命運的中國青年。五四運動后,青年人在思索中國向何處去,意識到中國之所以落后,除器物、科技差強人意,政治制度也抱殘守缺外,更深層次的“社會”原因是種種的不平等、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象,這是中國青年運動的主要動因。于是在思索“社會問題”,摸索社會改造之路的過程中,“社會主義”的思潮,得到廣泛傳播。當時的“社會主義”,卻是朦朧、籠統(tǒng)和未加界定的。在探求“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從追求“社會主義”出發(fā),又有了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行動。這是各種“社會主義者”組合的開始。1920年8月,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隨后,北京、廣州、武漢、長沙等地也相應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
早期各地的青年運動都是從關注“社會問題”,到接受“社會主義”思潮,再到建立以“社會主義”命名的青年團體。然而,這顯然不夠完善。問題的癥結(jié)在于對“社會主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由于無政府主義者加入,宗旨不一,方向不明,組織渙散,到1921年春夏,各地團組織先后陷于停頓?!断闰?qū)》第 5 號有文章指出:此時的青年團,“缺乏全國集中組織”,像“一盤散沙”,“實在沒做出幾件具體的事業(yè)來”。(4)參見《關于中國少年運動的綱要》,載《先驅(qū)》,1922年4月1日第5號。
因此,中國青年運動需要認清主義,確立宗旨,高舉思想旗幟。經(jīng)過對各種“社會主義”思潮的辨別,特別是經(jīng)過與無政府主義的論戰(zhàn),青年一代的思想認識逐步提高和統(tǒng)一。中共一大以后,在黨的指引下,青年更清楚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才是正確認識中國社會、改造社會的指針。1921年底至1922年初,按照中央的決定,廣東社會主義青年團實行整頓和重組,譚平山說:本團“純以馬克思主義作中心思想,因為我們確信馬克思主義有改造社會的能力?!睆V東團組織出版《青年周刊》,其“宣言”高調(diào)宣稱:“我們最服膺馬克思主義!”這是在黨的指引下,廣東社會主義青年團在整頓、重建的過程中,排除無政府主義影響,端正了政治方向。
在指導思想上,中國青年運動經(jīng)歷了從一般接受“社會主義”思潮到明確信仰馬克思主義的轉(zhuǎn)變?!皥F一大”正是一次以科學的社會主義為宗旨、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的大會。大會開幕之日,即馬克思的誕生紀念之日。在大會主席臺上,懸掛著馬克思的畫像。中共中央局書記陳獨秀在大會上做了《馬克思的兩大精神》的演講,號召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實際研究精神”和“實際活動精神”。“團一大”的《綱領》和“章程”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制定出來的?!皥F一大”的召開表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中國共青團從成立之日起,就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以黨的旗幟——馬克思主義作為青年團的旗幟(5)參見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5頁。。因此,宗旨明確,主義昭彰,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旗幟,是“團一大”最大的亮點,也是這次大會最重要的歷史意義所在。
中共一大后,結(jié)合分析中國的國情,黨對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思索和探討。黨急切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認識中國革命的性質(zhì)、任務、對象、方針以及依靠誰、團結(jié)誰等問題。對這一系列事關中國革命何去何從的問題,團的一大也須做出認真的回答。
“團一大”通過的《綱領》指出:帝國主義列強欲達其侵略中國的目的,各自扶植一派軍閥勢力,使之互相爭斗,“以收漁人之利”,這是中國分裂和內(nèi)亂的根源。因此,進行“反抗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反抗本國封建武人的壓迫”的“民主革新戰(zhàn)爭”,“鏟除武人政治和國際資本主義的壓迫”,是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當務之急?!斑@種反抗封建的民主革新戰(zhàn)爭,在政治和經(jīng)濟進化之歷史的過程上有重大的意義?!倍@種革命,就是“民主的革命”。(6)參見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室選編:《中共黨史參考資料》(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26頁?!胺吹邸薄胺捶饨ā薄懊裰鞲锩边@幾個命題在此均提出了。這表明,《綱領》實際上已指出中國革命的性質(zhì),是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亦就是通稱的國民革命。
《綱領》指出,在最近的中國,社會上“最多數(shù)最重要的分子”是農(nóng)人、小商人、小工廠主或工廠主以及知識者等小資產(chǎn)階級?!拌b于中國政治經(jīng)濟的現(xiàn)狀,我們無產(chǎn)階級和最苦的農(nóng)民都應當援助這種革命的爭斗,造成無產(chǎn)階級的真實力量,不應采取旁觀或反對的態(tài)度使封建制度延長生命。”《綱領》指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對于各種運動當協(xié)同各種青年團體共同工作”。“團一大”通過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與中國各團體關系之議決案》還指出,我們“對于民主革命的政黨,則應取援助的態(tài)度”。這些觀點,可以說是統(tǒng)戰(zhàn)思想的萌芽,是建立國共合作的先聲。
由此觀之,團的一大在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清除無政府主義的同時,又對中國的國情及當前革命的要務,保持著清醒地認識,體現(xiàn)了堅定信仰、堅信主義與腳踏實地、務實篤行相結(jié)合的精神,是一次方向明確,政策、策略較為成熟的會議?!皥F一大”《綱領》對中國革命的性質(zhì)、任務;對無產(chǎn)階級應參加民主革命;應團結(jié)“最多數(shù)最重要的分子”等問題的論述,雖然還是初步的、朦朧的,卻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引下得出的新認識、新觀點,是新思維的萌芽。在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探索方面,“團一大”交出了一份切合中國實際的答卷。
“團一大”閉幕后,中共中央緊接著于一個月后(6月15日)發(fā)表“對于時局的主張”,提出與國民黨等民主派建立“民主聯(lián)合戰(zhàn)線”,從而放棄了以往不與國民黨合作的提法;兩個月后(7月)召開黨的二大,完整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民主革命綱領)和最高綱領;第二年(1923年6月)在廣州召開黨的三大,決定以“黨內(nèi)合作”的形式同國民黨合作。這都說明,“團一大”《綱領》和有關的“議決案”的提出,是黨的觀念更新、理論創(chuàng)新、方針政策調(diào)整的前奏,是黨面向國民革命(民主革命)、同國民黨合作的探索之作,具有理論破冰的意義。
“團一大”在廣州召開,是廣州共產(chǎn)黨、青年團組織從實際出發(fā),審時度勢,主動向中央提請的結(jié)果。這次大會在中國青年運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其后,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即國民革命運動,在廣州興起。“團一大”對這一場革命運動,確實起到了鋪墊作用。
廣州是孫中山長期從事革命活動的基地,又是黨的一大前后陳獨秀長期工作過的地方。陳獨秀為廣州共產(chǎn)黨、青年團組織的建立,為廣東工人運動及各項革命運動的開展,傾注了大量的精力?;趶V州獨特的政治條件,“團一大”移會于廣州,同時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為指導這兩個大會,黨又在廣州召開了黨、團干部會議。這是集中黨內(nèi)的主要干部,為“團一大”和“勞一大”定調(diào)子、指方向的會議。這幾次會議均在廣州召開,意味著在廣州這座南國名城,可以公開地、高調(diào)地、大張旗鼓地開展革命活動。會議開得成功,彰顯了廣州在革命運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擴大了廣州的革命影響,等于為廣州作了形象宣傳。
“團一大”是在思想上、理論上有新認識、新觀點、新突破的會議,為無產(chǎn)階級參加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為共產(chǎn)黨同國民黨合作,做了思想準備?!皥F一大”宣告中國共青團的成立,實現(xiàn)了團在思想上、組織上的統(tǒng)一。共青團的誕生和黨領導團的關系的確立,保證了黨的事業(yè)永葆活力,隊伍永有傳人。大革命運動掀起于廣州,與“團一大”在廣州召開,與取得這一系列成就,有著密切的關系。
“團一大”的召開和中國共青團的成立,為廣州大革命運動準備了大批干部。當時出席“團一大”的25位代表,在大革命時期,許多人都來到了廣州:有的出席中共三大;有的參加國民黨一大和二大;有的參加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例如,譚平山、張?zhí)兹沃泄矎V東區(qū)委、省委的主要領導人,鄧中夏是省港大罷工的指揮者,等等?!皥F一大”召開時,廣東青年團員八百多人(7)參見《共產(chǎn)國際、聯(lián)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1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版,第94-95頁。,全國團員五千多人,其中包括早期各地青年團、旅歐青年團的干部,都或先或后,通過不同的渠道,投身于廣州大革命運動的洪流。在廣州農(nóng)講所、黃埔軍校的隊伍中,在廣東工、農(nóng)、青、婦的行列中,在國民革命軍中,到處都有這些人的身影。在廣州大革命運動中,建團之際涌現(xiàn)的新生力量,已經(jīng)茁壯成長,身當大任。這一點,正是廣州大革命運動得以迅猛高漲,并以精英輩出、朝氣蓬勃、一往無前的態(tài)勢出現(xiàn)在中國歷史舞臺的原因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善于從走過的路中汲取智慧”。這是讓我們在常態(tài)化的黨史、團史學習中,不斷用歷史知識、歷史經(jīng)驗和歷史智慧充實自己,豐富自己,提升自己,從中獲得更多的啟迪和教益,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