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寶華 楊曉寧 王蔚昕 石高軍
1.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北京 100038;
2.中國兵器工業(yè)集團人才研究院,北京 100821
檔案是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形成的有價值的各種形式的原始記錄,一般單位的檔案分為文書檔案、財會檔案、人事檔案,其中人事檔案是我國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項重要特色,它是個人身份、學歷、資歷等方面的證據(jù),是記載人生軌跡的重要依據(jù),與個人工資待遇、社會勞動保障、組織關系緊密掛鉤,是正確選人用人、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依據(jù),其由組織統(tǒng)一管理,具有唯一性和私密性,具有法律效用,因此,保證人事檔案的準確性、完整性、真實性至關重要[1]。
干部人事檔案作為組織部門選賢舉能的第一道關口,與仕途升遷密切相關,因此,一些想走“捷徑”的干部便在檔案上動起了歪腦筋,近年來,干部人事檔案出現(xiàn)“年齡越填越小、工齡越填越早、學歷越填越高、履歷越填越好、身份越造越假”的怪象[2],干部人事檔案涂改造假等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針對發(fā)現(xiàn)的干部人事檔案涂改造假等問題,中組部于2014年10月—2016年6月在全國部署分級分批開展了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工作,對檔案造假問題進行專項整治,并全面推行干部人事檔案任前審核制度,堅持“凡提必審、凡轉必審、凡進必審”,使檔案審核深度嵌入干部工作鏈條,切實防止黨員干部因檔案問題“帶病提拔”“帶病上崗”,維護了干部人事檔案的真實性和可信度,有力提升干部工作的嚴肅性和公信力。
檔案涂改變造是指將原來的文字記錄等內(nèi)容抹去,重新填寫,改變檔案的真實內(nèi)容,使之適合行為人的需要[3]。檔案管理人員在檔案審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疑似變造檔案需要用到技術手段進行確認,即通過檢驗改寫字跡與原字跡成分是否相同來確定變造事實,及對檔案文件原內(nèi)容進行顯示和辨讀[4]?,F(xiàn)將檢驗過程中遇到的檔案文件變造類型和有效的檢驗方法進行匯總,以期對檔案技術檢驗人員和檔案管理核查人員有些啟發(fā)和借鑒。
(一)直接添改:在真實文字上直接添加或者改變部分筆劃,使變?yōu)槟繕宋淖?。這種變造方式的特征通常有:添改的筆劃與原字跡顏色或者粗細等特征存在差異;常有筆劃變形、中斷等現(xiàn)象;與其他文字相比,添改部分文字布局不是特別合理等。示例見圖1。
圖1 直接添改
(二)刮擦涂改:用利器先機械的去除原字跡的部分內(nèi)容,再描寫上所需文字。這種變造方式的特點通常有:刮擦部位紙張表面結構和性能發(fā)生變化,有毛糙現(xiàn)象;重填的文字有筆劃洇散的現(xiàn)象;被刮擦部位有些會有殘留文字,如果有底紋,底紋通常會發(fā)生變化。示例見圖2。
圖2 刮擦涂改
(三)消退涂改:用酸、堿、氧化劑、還原劑等化學試劑或者光、熱等手段將文件上的部分內(nèi)容消退,再填寫上所需內(nèi)容。這種變造方式的特點通常有:消退部位變色、紙張局部皺縮;留有殘留筆劃或筆劃變色、褪色;添改的字跡筆劃會有洇散等。示例見圖3。
圖3 消退涂改
(四)涂抹掩蓋涂改:用同種或者更深顏色的色料覆蓋在真實文字上,將目標文字寫在旁邊。這種涂改變造方式的特征通常有:變造明顯;可能存在被涂抹字跡的痕跡。示例見圖4。
圖4 涂抹掩蓋涂改
(五)粘貼涂改:將真實文字的一部分通過粘貼的方式掩蓋,并在粘貼紙張上填寫所需內(nèi)容。這種涂改變造方式的特征通常有:變造明顯,粘貼后紙張背面會出現(xiàn)凹凸不平的現(xiàn)象;如果原文件有底紋,會造成底紋的缺失。示例見圖5。
圖5 粘貼涂改
(六)復印換頁涂改:將原文件遮蓋住效用部位進行復印,再在復印件的空白欄內(nèi)填寫上所需要的內(nèi)容,以此替換掉原文件。這種涂改變造方式的特征是:非常隱蔽,肉眼很難看出異常,通常需要借助顯微鏡才能作出判斷。示例見圖6。
圖6 復印換頁涂改
因為檔案的唯一性,且效用字跡少,一般不支持有損檢驗,所以常用檢驗都是無損檢驗,通常有光學檢驗和部分光譜法檢驗。
1.普通光源檢驗
自然光外觀檢驗:在自然光下,從整體觀察字跡重點部位有無有筆劃顏色不均勻、紙底纖維是否有翹起、字跡有無洇散、書寫不流暢等現(xiàn)象,從而發(fā)現(xiàn)涂改痕跡。這是所有檔案類文件檢驗的第一步。
側光、透光檢驗:在側光和透射光源下觀察檔案文件的可疑部位,側光對紙張、字跡表面的細微變化非常敏感,透光能夠觀察到紙張表面和內(nèi)部的細微變化,尤其對紙張厚度變化非常敏感,檢驗效果見圖7、圖8。這兩種方法是檢驗檔案是否有刮擦、消退等涂改的有效方法。
圖7 側光檢驗效果
圖8 透光檢驗效果
顯微放大檢驗:在顯微鏡下對文件進行局部方法檢驗,能夠觀察到紙張及字跡表面的細微變化,檢驗效果見圖9、圖10。此方法可用于所有方式的檔案涂改變造檢驗。
圖9 放大檢驗效果
2.特種光源檢驗
紅外/可見光源檢驗:在紅外/可見光源下,變換接收濾光片,觀察比較文件可疑部位與其他部位的吸收反射現(xiàn)象是否存在差異,檢驗效果見圖11。此種檢驗方法可應用于所有類型的檔案涂改變造。
圖11 紅外光源檢驗效果
紫外光源檢驗:在長短波紫外光源下,直接觀察或者變換不同波長接收濾光片觀察,比較文件可疑部位與其他部位的紫外光致熒光現(xiàn)象是否存在差異,檢驗效果見圖12。紫外光源檢驗對消退涂改變造異常敏感,對部分其他類型涂改變造也比較有效。
圖12 紫外光源檢驗效果
強光源檢驗:在可見光致熒光檢驗激發(fā)光源下,適當調(diào)節(jié)激發(fā)波長和接收波長,觀察比較文件可疑部位與其他部位的光致熒光現(xiàn)象是否存在差異,檢驗效果見圖13。強光源檢驗適用于所有類型的檔案涂改變造檢驗。
圖13 強光源檢驗效果
(二)光譜法檢驗:光學檢驗不能明確改寫字跡與原字跡成分是否相同的情況下,會用到光譜法檢驗,基于檔案字跡需要無損檢驗的具體情況,檢驗中主要用的是拉曼光譜檢驗。
拉曼光譜檢驗:用拉曼光譜儀對可疑字跡與其他字跡進行檢驗,根據(jù)譜圖出峰數(shù)量、出峰位置、各峰強度及熒光背底等確定字跡成分是否存在差異,該方法空間分辨率可達到微米級,不損壞檢材,可進行非接觸有效檢驗,保留證據(jù)的原始性狀,是一種有效的無損分析方法[5],適用于所有類型的檔案涂改變造檢驗。
根據(jù)檔案類文件的實際檢驗經(jīng)驗,檔案類文件涂改變造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主要涂改變造位置集中在出生年月及能夠相互佐證的日期字跡上,尤其是年份中最后一位數(shù)字,有時也會在年齡和姓名等處發(fā)生改動;
(二)同一個人的檔案,涂改變造的通常不止一份,檢驗時可通過多份檔案文件,相互佐證,以證實可能變造情況的發(fā)生;
(三)檔案文件書寫字跡少,含關鍵信息,檢驗方法跟傳統(tǒng)變造文件類似,但更強調(diào)無損檢驗;
(四)檔案涂改變造方式多樣,核查人員需要提高警惕,檢驗人員宜采用多種技術手段,確保結果科學準確。
檔案類文件涂改變造的檢驗,首先是發(fā)現(xiàn),這需要檔案管理人員在肉眼或者低倍放大鏡下認真觀察文件效用部位是否存在布局不合理、字跡洇散、筆劃顏色不均等現(xiàn)象,通常需要對多份相關檔案進行觀察佐證;然后由專業(yè)檢驗鑒定人員采用光學、光譜法等多種方法對疑似涂改變造檔案進行檢驗,確定改寫字跡與原始字跡成分是否一致,并盡力對改動前的原始字跡進行顯現(xiàn);最后,檔案管理人員需要根據(jù)檢驗結果決定是否需要調(diào)取更多檔案材料。檔案類文件的真實性確認,需要檔案管理人員和檢驗鑒定人員不斷提高專業(yè)水平,共同努力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