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福欣
(遼寧省森林經營研究所,遼寧丹東118000)
藍莓(Blueberry),學名越橘,杜鵑花科(Ericaceae)越橘屬(Vacciniumspp.)植物,多年生落葉或常綠灌木或小灌木樹種。藍莓是一種藍色小漿果,果實近圓形或橢圓形,香氣宜人,果肉細膩,酸甜適中,口感極佳。藍莓果實雖小,但其營養(yǎng)價值很高[1-3]。藍莓含有花青素,不僅具有抗氧化能力,可以延緩衰老,而且還具有增強記憶力、減少隱藏的致癌物質、抗癌、抑菌消炎和保護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4-6]。
目前藍莓市場趨于穩(wěn)定,但藍莓品種繁多,果實品質參差不齊,所以亟需發(fā)展果實、果樹各項指標優(yōu)良的藍莓品種。綠寶石藍莓樹體生長健壯,果實極大,藍色,果蒂痕小且干,質地硬果實口味甜略有酸味。成熟期極早,且較集中,在丹東地區(qū)暖棚內4月份即可成熟,正是藍莓鮮果市場的淡季。產量高,抗寒力強,抗病抗蟲能力強,樹體好管理,是很有發(fā)展前途的優(yōu)良品種。
以綠寶石藍莓莖段為外植體,研究外植體消毒方法、基本培養(yǎng)基、pH、生長激素不同濃度等因素對綠寶石藍莓莖段誘導的影響,篩選最適培養(yǎng)條件,為綠寶石藍莓的快速繁殖和再生提供理論依據(jù)。
2020年8月份在丹東市寬甸縣古樓鄉(xiāng)藍莓園內采集的綠寶石藍莓當年生新發(fā)枝條,剪取枝條上部15~20 cm部分,裝入外植體采集箱送回實驗室,在實驗室內將枝條葉子全部去除備用。
將材料放在自來水下沖洗30 min,剪去基部過老和上部幼嫩部分,剪成2 cm左右莖段。
1.2.1 消毒。采用75%酒精和0.1%HgCl2進行消毒處理,先75%酒精處理,再用0.1%HgCl2處理,再重復用75%酒精處理,再用0.1%HgCl2處理,最后用無菌水沖洗5~7次,統(tǒng)計污染率,篩選出最佳消毒處理,具體消毒處理見表1。
表1 不同消毒處理外植體的表現(xiàn)
1.2.2 培養(yǎng)基類型篩選。配制MS、1/4MS、WPM、WPM(改良)4種類型的培養(yǎng)基,篩選出適合綠寶石藍莓誘導的培養(yǎng)基。
1.2.3 最適pH值篩選。設置5.8、5.6、5.4、5.2共4種pH值,篩選出最適綠寶石藍莓生長的pH值。
1.2.4 誘導最佳激素濃度篩選。誘導激素用ZT(玉米素),設置激素濃度對比試驗,具體濃度見表2。
白天溫度(25±1) ℃,夜間溫度(20±1) ℃,光周期14 h光/10 h暗,光強3000 lx。蔗糖30 g/L,瓊脂8.75 g/L。
每個處理接種20瓶,3個重復,共60瓶,每瓶接種2個莖段。
在接種1周后,滅菌不徹底的外植體陸續(xù)出現(xiàn)污染現(xiàn)象,部分組培瓶內出現(xiàn)粉色污染物。從表1可以看出,處理1污染率最小為0,處理2和處理3次之,污染率分別為8.3%和10%,處理4污染率最高,消毒不徹底,而處理1和處理2出現(xiàn)了褐化現(xiàn)象,另外兩個處理無褐化現(xiàn)象,結合以上兩項指標發(fā)現(xiàn)處理3即75%酒精20 s+0.1% HgCl23 min+75%酒精20 s+0.1% HgCl22 min污染率10%,無褐化現(xiàn)象,為最佳消毒方法。
試驗設MS、 1/4MS、WPM、WPM(改良)4種類型的培養(yǎng)基,其中WPM(改良)根據(jù)藍莓對鐵元素要求較多,將鐵鹽調整為20 ml/L,大量元素也調整為20 ml/L,每個處理10瓶,3個重復,每瓶接種2個,外植體數(shù)60個。接種后30天,統(tǒng)計并記錄,見表2 。
表2 不同培養(yǎng)基類型對外植體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4種類型培養(yǎng)基均能誘導綠寶石藍莓莖段萌發(fā),其中WPM(改良)培養(yǎng)基萌發(fā)率高達75%,且萌發(fā)芽長勢快,芽苗高、壯,多叢生,所以WPM(改良)培養(yǎng)基為最適合綠寶石藍莓莖段誘導的培養(yǎng)基。
試驗設5.8、5.6、5.4、5.2幾種pH值,每個處理10瓶,3個重復,每瓶接種2個,外植體數(shù)60個。接種后30天,統(tǒng)計并記錄,見表3 。
表3 不同pH值對外植體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藍莓適合酸性的培養(yǎng)環(huán)境,pH值為5.2時,萌發(fā)率最高,芽苗長勢也最好,但是pH值過低時,培養(yǎng)基不宜凝固,需要適當增加瓊脂量,保證培養(yǎng)基凝固,外植體栽入不倒。綜上,最適合綠寶石藍莓生長的pH值為5.2。
誘導激素濃度的篩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ZT濃度設置為1、2、4、8 mg/L,初選出較好濃度配比;第二階段誘導試驗圍繞第一階段得出的較好濃度,再細化濃度配比,篩選出最適濃度。每個試驗處理10瓶,3個重復,每瓶接種2個。兩個階段均是培養(yǎng)30 d后觀察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激素濃度外植體誘導的影響
從表4可以看出不同濃度的ZT均能誘導藍莓莖段萌發(fā)出芽苗,且萌發(fā)率高達81.7%;第一階段初選出ZT濃度2 mg/L時芽萌發(fā)較快,萌發(fā)率達到75%,萌芽長勢較好,且芽苗較高、壯,部分芽長2~3 cm;第二階段濃度篩選出ZT為2.5 mg/L時,萌發(fā)率達到81.7%,且芽苗長勢好,芽較高、壯,部分芽長>3 cm,綜上所述,篩選出最適綠寶石藍莓外植體誘導的ZT濃度是2.5 mg/L。
通過對綠寶石藍莓外植體誘導試驗篩選出最適合綠寶石藍莓外植體消毒的方法是75%酒精20 s+0.1% HgCl23 min+75%酒精20 s+0.1% HgCl22 min,污染率控制在10%;最適合綠寶石藍莓莖段誘導的培養(yǎng)基類型WPM(改良),萌發(fā)率達到75%;最適合綠寶石藍莓生長的pH值為5.2,萌發(fā)率達到81.7%;最適綠寶石藍莓外植體誘導的ZT濃度是2.5 mg/L,萌發(fā)率達到81.7%,芽較高、壯,長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