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紅霞
(山西省長治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山西長治046011)
在我國北方,欒樹是一個優(yōu)秀的景觀樹種。欒樹(koelrenteriapaniculata),又稱燈籠樹 ,為無患子科欒樹屬的落葉喬木。樹形端正,冠多傘形,枝葉繁茂秀麗,春季嫩葉紅色,夏花滿樹金黃色,入秋蒴果似盞盞燈籠,果皮紅色,絢麗悅目,在微風吹動下似銅鈴嘩喉結(jié)作響,故名“搖錢樹”。欒樹花期、果期觀賞性強,是很好的園林綠化樹種,同時也是很好的水土保持及荒山造林樹種。
錦葉欒是從鄉(xiāng)土樹種欒樹中選育出來的,它具有欒樹本身有的耐干旱瘠薄,耐鹽漬土,病蟲害少、抗逆性強、適應(yīng)性廣等多種優(yōu)良特性,具有很大的推廣價值。
錦葉欒(Koelrenteriapaniculata‘Jinye’),是欒樹的芽變種,屬于無患子科欒樹屬的落葉喬木,2007年1月31日被國家林業(yè)局認定為新品種。生物學特性和普通欒樹相仿,生長高達15 m。樹冠近球形,樹皮淡黃褐色,細縱裂。小枝無頂芽,有明顯突起的皮孔。一至二回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連葉柄長20~40 cm;小葉長卵形或卵形,長3~8 cm,寬2.5~3.5 cm,基部楔形,先端尖或漸尖,邊緣具粗鋸齒或裂片,葉下面沿脈有短柔毛?;ㄆ?~7月,頂生,花小,金黃色。果期9~10月,蒴果,果皮薄膜質(zhì),三角狀卵形。種子圓球形,黑色有光澤。
錦葉欒喜光,耐干旱瘠薄,耐寒,耐鹽漬。深根,萌蘗力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抗風,抗-25 ℃低溫,病蟲害少,栽培管理容易。
錦葉欒具有很高園林觀賞性,它枝繁葉茂,層巒疊翠,并集觀葉、觀花、觀果于一身,實屬中華一絕。
為了進一步了解新品種在長治地區(qū)生長情況,于2013~2016年進行區(qū)域?qū)Ρ仍囼灐?/p>
錦葉欒:1年生,從山上挖回的實生苗。
華北欒:1年生,為對照樹種。
試驗地襄垣夏店苗圃地處112°42′~113°14′E,36°23′~36°44′ N,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海拔1000 m左右,年平均氣溫8~9 ℃,極端最低氣溫-29 ℃;極端最高氣溫38.1℃,10 ℃以上積溫為3273 ℃。全年無霜期166 d,全年日照時數(shù)約2530 h。年降水量550 mm,最高降水量為814.3 mm,最低降水量為269.2 mm。
試驗地黎城苗圃地處113°11′~113°35′E,35°23′~36°53′N,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海拔890 m左右,年平均氣溫10.1 ℃,極端最低氣溫-27 ℃;極端最高氣溫38 ℃。無霜期176 d,年降水量760 mm。
2013年開始在襄垣、黎城進行新品種區(qū)域?qū)Ρ仍囼?。鄉(xiāng)土樹種一年生華北欒為對照樹種。試驗地面積1.5畝,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fù)3次。2013年栽植,栽植前用淺水浸根,栽時根系舒展,下層踩實上覆虛土,株行距為1 m×1 m。
錦葉欒的生長情況測定:在試驗地里每個小區(qū)采取隨機抽樣方法設(shè)定固定樣樹,每個小區(qū)指標50株,分別于2017年10月年對樣樹的地徑、苗高、抗寒性、抗病性、物候期、觀賞性進行調(diào)查(見表1)。
根據(jù)對1年生錦葉欒與華北欒樹的生長情況調(diào)查表(見表1),可以看出:在立地條件好的平川水地與立地條件較差的平川旱地,其3年生的苗木平均地徑為2.5、2.3 cm;平均苗高為1.87、1.65 m,苗木生長差異較顯著。錦葉欒幼苗物候期、抗病性、抗寒性與鄉(xiāng)土樹華北欒樹相比,差別不太明顯。觀賞性比欒樹更高:其嫩芽為玫瑰紅色,新梢紅艷,葉片金黃,猶如花,美不勝收。
表1 錦葉欒不同立地條件與華北欒苗木生長情況調(diào)查表
錦葉欒是華北欒樹芽變新品種,具有很高的園林觀賞性。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在長治市的擴繁技術(shù)難題,研究其快速擴繁的最佳方法。從2017年開始分別不同嫁接方法成活率試驗、硬枝劈接不同處理嫁接成活率試驗。
試驗地設(shè)在襄垣夏店苗圃。
砧木:華北欒樹。
接穗:錦葉欒。
試驗于2017年3月26日、5月20日、8月25日進行硬枝劈接、插皮接、嵌芽接三種不同嫁接方法。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fù)3次。每個小區(qū)設(shè)樣樹50株。2017年對樣樹進行嫁接苗成活率、保存率、萌芽株率、新梢長度調(diào)查(見表2)。
表2 錦葉欒不同嫁接方法的成活率調(diào)查表
4.4.1 接穗(芽)選取
選取接芽保滿、生長充實、無病蟲害的枝條做接穗。
4.4.2 嫁接時間
4.4.2.1 插皮接:春季生長季節(jié)樹液流動時進行。5月中旬~6月上旬。
4.4.2.2 嵌芽接:8月中旬~9月上旬。
4.4.2.3 硬枝劈接:3月是旬~4月上旬。
4.4.3 嫁接方法
任何一種嫁接方法都要做到以下5點要求: 砧木和接穗必須親和,要求親緣關(guān)系相同或相近,這樣兩者才能結(jié)合在一起;在嫁接時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層必須緊密接合,二個切面必須通過綁扎或其他方法使之緊緊地貼在一起;嫁接時必須在砧木攻接穗適宜的生理狀態(tài)下進行;嫁接完成后,應(yīng)立即保護接口,不使干燥和觸動;嫁接后要隔一定時間進行檢查。
4.4.3.1 插皮接:1)削接穗。在接穗下芽背面1~2 cm處,削一長2~3 cm的斜面,再在斜面背后尖端削0.6 cm左右的小斜面;2)切砧木。在砧木離地面1~2 cm處剪斷砧干,用快刀削平斷面。在光滑處,由上向下垂直劃一切口,長1.5 cm,深達木質(zhì)部,用刀尖挑開皮層,或用竹簽插入砧木皮層,使其裂縫,拔出竹簽;3)插接穗:把接穗插入切口,馬耳形削面緊貼木質(zhì)部外緣形成層,然后綁緊。
4.4.3.2 嵌芽接:1)選接穗。生長季節(jié),選用生長健壯枝條;2)削砧木。在砧木上選擇一光滑平順處先在下部橫切一刀,深及木質(zhì)部,然后在橫切口2.5 cm上面處由上向下緊貼木質(zhì)部縱切一刀,取下削皮。3)削接穗。先在接穗芽的下部1 cm處橫切一刀,再在芽上部1 cm處,由上向下緊貼木質(zhì)部縱切一刀,取下削芽,芽片的大小要與砧木削下的芽片相當;4)插接穗:把削好芽片緊貼到砧木片部們,使緊密結(jié)合對齊形成層,特別是下面的橫切口,然后用塑料帶綁扎。
4.4.3.3 硬枝劈接:1)削接穗。選健壯的一年生枝條,剪成5~6 cm長,每個接穗上有2~3個飽滿的芽。在接穗下端,從兩側(cè)削成平整光滑的楔形斜面。接穗削好后要防止水分蒸發(fā),不要沾上泥土;2)劈砧木。在離地面2~3 cm處剪斷式鋸斷砧木,消除砧木周圍的土。剪口要用快刀削平滑。選皮厚、紋理順的地方劈口,劈口在斷面的1/2~1/3處,劈口深 3 cm左右;3)插接穗。砧木和接穗削好后,撬開砧木切口,小心地插入接穗,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對準。若砧木較粗,可在切口兩側(cè)各插一個接穗,出芽以后,保留一個健壯者。嫁接時接穗削面要露2~3 mm在砧木外邊,接后用麻或塑料條綁緊。接穗萌發(fā)后要及時除去塑料條嫁接后,埋土保濕,最好用泥涂抹接口,再用土把砧木、接穗全部埋上,埋土時砧木以下要和手按實,接穗部位埋的土要疏松一點,以利接穗萌芽出土。
從3不同嫁接方法成活率試驗中可以明顯看出(見表2),采用硬枝劈接、插皮接、嵌芽接3種嫁接方法,成活率與保存率分別是75%、72%;92%、58%;63%、61%。插皮接的成活率較高,但其保存率較差,僅為58%。而用硬枝劈接嫁接法的成活率為75%,其保存率為72%,嫁接成活效果最好。
錦葉欒樹在子代的篩選上,應(yīng)該進一步將其耐熱性與耐寒性研究相結(jié)合,錦葉欒樹的推廣和應(yīng)用范圍。錦葉欒樹的繁殖主要靠嫁接,但成本高,而且繁殖數(shù)量特別有限,還受季節(jié)影響;現(xiàn)在苗木界繁殖欒樹都是靠播種,種子播種大部分變異,不變異部分種子苗小葉片缺少葉綠素,成活率低,扦插繁殖,成活率不高,基本不生根;所以今后應(yīng)加強錦葉欒的組織培養(yǎng)擴繁研究。
在我國北方色彩亮麗的彩葉喬木樹種非常匱乏,錦葉欒的選育成功,不僅能為城市道路、園林綠化帶來新的色彩、生機,而且能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
作為我國鄉(xiāng)土綠化喬木欒樹的孿生兄弟,繼承了耐寒、耐旱、耐瘠薄、具有較強的抗二氧化硫,抗氯氣,抗氯化氫,抗煙塵功能,與國外引進品種相比,不需馴化,適應(yīng)性強,生長迅速等優(yōu)良品質(zhì)。適合全國南北方大部分地區(qū)種植,繁殖容易便于推廣,市場前景非常樂觀。錦葉欒的選育成功為我國園林造景增添了又一寶貴的資源,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綠化先鋒樹種。
錦葉欒樹適生范圍廣,為我國熱帶樹種,北至遼寧、北京及山西,南至長江流域,西北至甘肅東南部,西南至四川、云南均可栽培。一般種在海拔1500 m以下的低山及平原,最高海拔要求為2600 m。
目前,錦葉欒在長治市的襄垣、潞城區(qū)、黎城等地均有栽植。錦葉欒規(guī)模擴繁,不僅解決農(nóng)村閑散人員的勞動就業(yè),同時它又是一個國際品牌,可以拉動商業(yè)、服務(wù)業(yè)、交通運輸業(yè)等相關(guān)產(chǎn)業(yè)增加收入,進而擴大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為可貴的是它作為一個觀賞價值極高的彩色樹種,能夠很好地調(diào)節(jié)城市園林的色彩,豐富園林景色,滿足人們對優(yōu)美環(huán)境的需求,使家園更加色彩斑斕,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