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淼
展覽現場
為了展示我們班這三年來的學習成果,學院專門給我們舉辦了一次課程展。其中一個區(qū)域是投影區(qū),目的是展示我們這幾年來在國家大劇院的實習經歷。為了配合整個展覽的效果,我們采用了一個打開“箱子”作為投影介質,其實就是由五塊木板拼合而成,這樣投影打在上面,就好像是圖片在“箱子”里跳舞。
老師分配我主要負責投影區(qū)的視頻制作和現場投射工作。雖然之前我也多次到大劇院實習過,在那里學習了如何操控視頻播控軟件,如何進行搭建舞臺投影系統(tǒng)等,但實習過程一般都是看老師操作居多,我們大多只進行一些簡單的輔助工作。這次不一樣,所有的視頻的制作和投射都需要我們自己動手完成。尤其是看到這個投影板是一種異形結構時,我一下子蒙了,不知該如何下手。經過冷靜的思考和與同學們的討論,我把這項工作分解成視頻內容制作和現場投射兩部分。
首先是視頻內容制作,我除了要把全班同學一年來在大劇院的實習照片進行整理分類,并且添加特效、字幕和音樂制作成一個視頻,還要考慮怎么結合異形底板制作出理想的效果,這著實讓我費了很多腦筋。經過反復思考和嘗試后,我先做了一個片頭字幕,采用聚光燈效果依次打亮五塊板子上的不同內容,配合音樂形成一個很有氣勢的開場。然后挑選了幾張在大劇院實習劇目的海報作為開篇,配合字幕動畫來介紹我們實習的劇目。后面部分為同學們實習過程的展示。我將照片分類整理做成了五個小視頻畫面,使它們與五塊板子的尺寸吻合。然后我做了一個海報四散開來的效果,在“箱子”的五個區(qū)域讓同學們的實習照片閃爍出現,并用字幕對同學們的實習劇目名稱進行標注。這樣每個木板上都會有不同的影像,看起來既清楚又豐富。最后,我為三段內容選擇了三段合適的音樂,使音樂情緒和視頻內容相得益彰。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分鐘的視頻,里面需要考慮的因素卻很多,我熬了好幾個通宵才制作完成。
策展團隊合影
接下來面臨的是現場投射的技術問題,應該選擇什么投射軟件?如何對視頻內容進行處理?現場投影機怎么調試?這一系列問題都令人撓頭。還好大劇院老師向我們伸出了援助之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專業(yè)的播控軟件:ArKaos。雖然這個軟件我是第一次接觸,但因為在之前在學校里學習過視頻剪輯軟件,在大劇院實習的過程中也多次見老師使用過類似播控軟件,所以我在簡單熟悉了ArKaos的基本操作后,很快就上手了。我先將做好的視頻導入ArKaos軟件,并同時導入根據“箱子”的互補形狀制作的mask遮罩圖片,二者結合可以確保投影出的視頻畫面不會投影在底板以外的范圍。
當然,現場調控時還是遇到了一些技術方面的問題。比如成像問題,經過考慮我們決定把原有的木質板子刷白從而使影像更加清晰,在粉刷底板的過程中,我們也體驗了一把“粉刷匠”的感覺;比如上方懸掛的投影機所使用的視頻線太雜亂,考慮到觀眾在觀展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和觀賞體驗感,需要找工人師傅將投影機的視頻線重新整理走線使現場更加整潔等。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齊心協(xié)力,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最后終于使這個投影區(qū)的展示成功亮相。
當視頻投放到“箱子”上,一張張圖片在箱子里開始翩翩起舞的那一刻,我的內心無比激動。我和我的同學用智慧和汗水展示了我們舞臺影像實驗班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技術能力。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舞臺影像這個專業(yè)的魅力,就是可以將最新的數字媒體技術手段和藝術創(chuàng)作結合起來,創(chuàng)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同時我也體會到,任何微小細節(jié)在舞臺上都會被放大,所以在籌備時一定要大膽創(chuàng)新,更要精益求精。
這次布展的過程比較艱辛,收獲卻彌足珍貴。整個過程不僅讓我對這三年來的學習有了更深的理解,還讓我積攢了更多專業(yè)實踐經驗。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們將繼續(xù)保持對舞臺的熱愛,不斷鍛煉自己、豐富自己,爭取在畢業(yè)時能夠為首都的文化演出行業(yè)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責任編輯:宋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