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秋丹 徐曉培
一、案例背景:
《指南》中指出:“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jīng)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jīng)驗。0到3歲的孩子是寶寶閱讀能力發(fā)展的第一個黃金期,孩子常常會以角色扮演的游戲方式對繪本作出回應。但現(xiàn)在的家長工作都很忙,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經(jīng)過調(diào)查班里的家長每天陪伴孩子閱讀的時間半個小時都不到,總是把手機交給孩子。為了讓繪本閱讀真正走進孩子的生活,我想了很多策略,讓孩子能愛上閱讀。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
1.觀念差,認為孩子閱讀還早
我執(zhí)教的寶寶年齡段是20到28個月。每次寶寶來上課,區(qū)域活動圖書室總是沒人去。于是我問毛豆寶寶的媽媽:“你家里給寶寶閱讀嗎?”毛豆媽媽笑著說:“孩子這么小,字都不認識,我每天都給他講故事的?!苯又?,我又詢問了個別家長,涵涵媽媽說:我家里買了早教機,會給寶寶講故事,非常棒。原來,家里有閱讀的寶寶少之又少,所以班里的很多寶寶已經(jīng)兩周歲了,還不會說話,個別甚至只會叫“爸爸、媽媽”。
分析:
經(jīng)過調(diào)查,本班寶寶的家長大多數(shù)是初中、高中畢業(yè)的,也有很多是農(nóng)村的家長,所以家長對教育的觀念不是很強。關于閱讀,很多家長認為閱讀就是給孩子講故事,或者買個早教機陪孩子玩。其實不然,0到3歲的孩子是需要家長陪伴去閱讀的。
2.經(jīng)驗少,不會挑選合適繪本
有部分家長聽說過“繪本”這一形式的閱讀載體,但他們購買繪本時都是無目的的,認為畫面大的,顏色鮮艷的就是適合孩子閱讀的,所以不去考慮繪本中的內(nèi)容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只是把書中的內(nèi)容講給孩子聽就完成了。
分析:部分家長在觀念上存在誤區(qū),把閱讀僅僅當作讓孩子增長知識的手段,一味追求孩子從書中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甚至認識了多少字。這種閱讀方式只追求結(jié)果,使閱讀過程毫無樂趣可言。
3.下決心,陪孩子走上閱讀之路
在班里開展了有關“早期閱讀的重要性”的沙龍活動,家長們對閱讀以及親子閱讀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多家長私下紛紛詢問我購買繪本的渠道以及向我詢問適合自己孩子年齡段的繪本內(nèi)容。
分析:
家長有了明確的方向之后,心里也知道了閱讀對孩子發(fā)展的重要性?,F(xiàn)在正是網(wǎng)絡信息發(fā)達的年代,購買渠道也很多,書籍的范圍也很廣,只要家長堅持,與孩子一起建立固定的閱讀時間,與孩子一起持之以恒,相信孩子會逐漸愛上閱讀的。
4.展未來,讓孩子真正愛上閱讀
班內(nèi)的家長已經(jīng)陪孩子閱讀有了一段時間。很多家長表示,現(xiàn)在家里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閱讀的意識,每到家里固定的閱讀點,寶寶就已經(jīng)知道等在那里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了。毛豆媽媽尤其開心,毛豆的語言發(fā)展也有了一定的進步,從一開始只會叫“爸爸”、“媽媽”,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會說簡短的語句了。
分析:
閱讀是需要一天天堅持下來的一件事,只要家長和寶寶持之以恒,孩子就會真正愛上閱讀。事實證明,長期堅持閱讀的孩子,語言發(fā)育能力都會先于同齡孩子,他們可以在書中感受到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可以在書中學習更多的語詞,他們在書中得到了巨大的精神財富。
三、案例反思:
孩子的閱讀,不只是在學校,更多的是在家里。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家長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1.和孩子一起建立固定閱讀時間表
尤其2歲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識比較強烈,時間表能夠幫助孩子自己決定自己要做事情,更容易找到"自我”。 時間表也能夠充分滿足孩子的順序敏感期,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定的順序發(fā)生的,所有事情的發(fā)生都在自己的"掌控”之內(nèi),這樣順序敏感期就會被得到很好的保護,如果父母及時給予引導,那你的孩子將來做事一定會有條有理。
2.選擇孩子感興趣的繪本
0-3歲 孩子閱讀的書籍主要是繪本為主,繪本的主要特點是圖畫多文字少,畫面顏色鮮艷,富有童趣。父母可根據(jù)圖文內(nèi)容,選擇適合孩子的書籍。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你的孩子喜歡的,不一定別人的孩子也喜歡,所有童書的選擇一定要以孩 子的興趣為出發(fā)點。
3.給孩子留一點思考的空間
閱讀繪本的時候,寶寶是通過文字信息和圖片信息互相“翻譯”來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仔細想想孩子的這種閱讀方式,對孩子來說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也是孩子理解力迅速提升的一個過程,父母切記畫蛇添足。閱讀一本書最好一氣呵成,不要不停的問孩子,你明白嗎?你懂了嗎?你能給媽媽再講一遍嗎?3歲前的孩子,理解能力遠遠大于表達能力,有些東西他理解了,但是他不一定能表達出來。
4.以激發(fā)孩子興趣為主,切記急功近利
1-2歲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非常順暢,媽媽講繪本時時,可以選擇用非??鋸埖恼Z調(diào)模仿書中人物的對話,并在面部充分展示不同人物的情緒變化,激發(fā)孩子的興趣點。對于語言表達能力非常順暢的孩子,媽媽一定要和孩子開展互動交流,不解釋不等于不交流,你可以問孩子,這幅圖畫中你看到了什么,他(她)開心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你能把他(她)的動作模仿給媽媽看嗎?
5.讓游戲與閱讀并行
例如繪本《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的一書中講到,熊爸爸和熊寶寶一起玩踩腳丫、吹羽毛、推小車的游戲。講到這里,寶寶或許會跟著繪本中的內(nèi)容高興的跳起來要和爸爸一起玩游戲。父母要允許孩子去游戲,而且要參與游戲,父母與孩子一起嬉鬧著踩腳丫,可是寶貝怎么都踩不到爸爸,最后索性抱著爸爸的腿不起來了。這種游戲瞬間可以讓寶寶感受到故事的畫面,也可以促進親子關系,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