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國
在祖國的西北邊陲,有這么一個特殊組織,承擔著黨中央賦予的維穩(wěn)戍邊的職責使命,實行黨政軍企高度統(tǒng)一的特殊管理體制,這一特殊組織就是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兵團成立以來,忠實履行安邊固疆的穩(wěn)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chǎn)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qū)功能,發(fā)揮調節(jié)社會結構、推動文化交流、促進區(qū)域協(xié)調、優(yōu)化人口資源的特殊作用,在開發(fā)建設邊疆、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wěn)定、鞏固西北邊防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戰(zhàn)略作用。
在兵團有這么一群可愛的人,他們發(fā)揚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chuàng)業(yè)、開拓進取”為主要內涵的兵團精神,在沙漠里開綠洲、戈壁灘上蓋花園,在界河邊上種莊稼、邊界線上牧牛羊。一代又一代兵團人響應號召,從祖國四面八方來到邊疆,將青春和熱血灑在天山南北,將忠誠和奉獻鐫刻在祖國西北的漫長邊境線上,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建設祖國、守衛(wèi)邊疆的贊歌。
今天,我要向大家講述一位老人的故事。他秉承“我為祖國守邊防”的堅定信念,五十多年如一日,在薩爾布拉克草原巡邊護邊,總行程20多萬公里,奉獻了全部青春守護邊境安寧,被譽為“邊境線上的‘活界碑’”——他就是“七一勛章”獲得者,兵團第九師一六一團的退休職工、戍邊員、兵團精神的典型代表魏德友。
1964年初,在原北京軍區(qū)某部服役的魏德友與30多名戰(zhàn)友響應國家號召,轉業(yè)來到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工二師十二團二連(兵團九師成立后,隸屬于九師一六一團),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戍邊人。
起初,這里的條件十分艱苦,地上挖個大坑,上面搭上木頭,再蓋上葦席,壓上一層土,兩片破麻袋掛在門口,就是住人的地方。1967年,魏德友從山東老家娶回了妻子劉景好。千里進疆路,愈行愈荒涼?;疖嚀Q汽車,汽車轉驢車,而條件更差的還在后頭——他們即將入住的“婚房”,只是戈壁灘平地挖出來的一個地窩子。
1969年,魏德友加入“鐵牛隊(武裝民兵隊)”,在塔斯提河南岸緊握鋼槍與蘇軍對峙了三天三夜。在薩爾布拉克巡邏,不時與蘇軍擦肩而過,時時都能聞到火藥味。那時候,放牧是邊防斗爭最激烈、最危險的工作,魏德友主動要求擔任牛群組組長,從二連連部搬到了更靠近邊境線的薩爾布拉克。從此,“家住路盡頭,屋在國界旁,種地是站崗,放牧為巡邊”成為了魏德友和妻子劉景好的生活寫照。
薩爾布拉克草原由于土地鹽堿化嚴重,草木不生,雖叫草原,實為一片戈壁荒灘。每到冬季,狂風肆虐,積雪深達1米。到了夏天,草原上蚊蟲猖獗,號稱“十個蚊子一盤菜”。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魏德友從未退縮過,他深知要守護好中哈邊境線,除了駐守在這里的邊防官兵,護邊員的巡查也非常重要。
1982年,魏德友所在連隊解散,百余戶人家陸續(xù)撤離,薩爾布拉克又變成了無人區(qū)。他也有機會調到市里或回老家工作,但魏德友主動選擇留下,義務戍守邊防,“這塊地方不能空著”——正是懷著這份樸素的想法,他和妻子至今依然堅守在空曠的草原深處。
這些年,在巡邊路上,魏德友遇到過不少險情。有一年冬天,他在巡邊時突遇暴風雪迷失了方向,天色越來越暗,他已是筋疲力盡,就在這時,他看到了微弱的光線,趕緊拿出應急手電筒向亮光方向閃,正在巡邏的邊防官兵發(fā)現(xiàn)了他,將他帶回了家。還有一次,他與額敏河邊防連戰(zhàn)士一起巡邊,風雪中大家手挽手、肩搭肩,艱難前行。行至河中央,河面上的冰層突然破裂,一名年輕戰(zhàn)士掉入河中,被拉上來時,這名年輕戰(zhàn)士已全身凍僵。魏德友馬上將自己的大衣脫下來給他蓋上,過了許久,這名戰(zhàn)士才恢復知覺。
2002年,魏德友和妻子都退休了,子女們勸他們回鄉(xiāng)養(yǎng)老,卻怎么也勸不動。魏德友說,放牧守邊是自己的職責,“我只是在做一名共產(chǎn)黨員該做的事”。
2021年國慶節(jié),劉景好在自家院子里拉起繩索,魏德友右手奮力揚起國旗,隨后,向著國旗莊重行禮。雖然沒有音樂伴奏,但此情此景同樣豪邁而雄壯。每次巡邏前,魏德友都會將自家院子里的國旗高高升起。傍晚回來,看到國旗他就看到了家。這面國旗不僅見證了魏德友的守邊歲月,也見證了一代代戍邊人的赤膽忠誠,“只要能走得動,就要一直守下去?!蔽旱掠颜f。
魏德友的故事令人深思,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五十多年如一日地堅持守邊護邊?為什么他有機會調到市里或回老家工作,但卻主動選擇留下、義務戍守邊防?答案不言自明——對祖國忠誠,對人民負責,是兵團人不變的價值取向。為國戍邊,是兵團人始終不渝的信仰,是矢志不移的初心與使命,一代代兵團人用純粹的堅守詮釋信仰,用無悔的奉獻踐行忠誠。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希望聽到魏德友故事的每一個人,能夠將熱愛祖國作為立身之本和成才之基,將個人命運和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相連,同頻共振。
魏德友曾專門寄語青年,他說:“青年同志們要繼續(xù)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艱苦樸素,自力更生,學完知識回來給家鄉(xiāng)作貢獻?!睍r代召喚青年,青年應不負時代。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代青年接過老一輩人手中的接力棒,時刻準備為祖國拼搏奮斗、奉獻青春。青年朋友們,我們要始終保持對偉大祖國最真摯的熱愛,將“國之大者”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為實現(xiàn)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奮斗,努力做好復興路上的前行者,奮進新征程、展現(xiàn)新作為、建功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