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蕾
關鍵詞:核磁共振;檢查;優(yōu)勢
1 ?引言
核磁共振,指的是處在靜磁場內的原子核在變磁場的影響下而形成的物理現(xiàn)象,并非任何原子核都可形成此種現(xiàn)象,原子核可以形成核磁共振現(xiàn)象主要是由于其具備核自旋的特性。一般情況下,人們所提及的核磁共振主要是指通過核磁共振現(xiàn)象取得人體結構、分子結構等信息的技術。
2 ?核磁共振的原理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如下:將人體放于獨特的磁場環(huán)境中,通過無線電射頻脈沖將人體中的氫原子核激發(fā),從而使氫原子核產生共振,同時吸收其中能量,在射頻脈沖終止以后,氫原子核則會根據(jù)相應頻率向外發(fā)出射電信號,并且釋放出所吸收的能量,被身體外部的吸收器收錄且通過電子計算機的處理,便可得到圖像。核磁共振主要適用于脊髓疾病、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檢查,特別是對顱內腫瘤的定性核磁共振還可用于檢查腹部的實質性器官病變。
3 ?核磁共振的成像特征
核磁共振的成像特征主要包括:第一,圖像類型多樣化。X線和CT檢查的圖像類型是單一的,也就是X線吸收率成像。但是,核磁共振大約有10種不同的圖像類型,同時在理論層面其圖像類型有著無限可能。經過比較各種類型的圖像,能夠更加精準地診斷病變、明確病變的具體性質。第二,較高的圖像對比度。與CT檢查相比,核磁共振圖像的軟組織有著更高的對比度。核磁共振信號主要源自于氫原子核,人體各個部位的水、蛋白質、脂肪等成分的核磁共振信號強度有著顯著的差異,從而使核磁共振圖像有著極高的對比度,異常組織和正常組織間有著更加明顯的對比。第三??蓪崿F(xiàn)任意方位的斷層。因為核磁共振是逐行、逐點獲取數(shù)據(jù),因此能夠在任何設置好的成像斷面中取得圖像。而其他檢查方式則主要是利用探測器和管球的旋轉掃描以獲取數(shù)據(jù),斷層方位是不變的,想要得到其他方位圖像僅可采用后處理方式,然而其圖像質量則顯著弱于通過直接掃描所得到的原始圖像。
4 ?核磁共振的檢查優(yōu)勢
相較于CT檢查,核磁共振檢查的優(yōu)勢主要有:
第一,核磁共振是現(xiàn)階段醫(yī)學臨床中較為常用的影像檢查方法,通過核磁共振基本原理,根據(jù)所釋放出的能量在物質內部各類環(huán)境中不同情況的衰減,利用外加梯度磁場檢測發(fā)射出的電磁波,不僅能夠獲悉組成該物體原子核的類別及位置,在此基礎上能夠得到關于物體內部結構的圖像。核磁共振檢查方式能夠按照醫(yī)生的需求隨意轉變人體成像的所有角度,能夠得到矢狀面和橫斷面等體層的成像效果。CT成像的基本原理為通過X線束針對身體檢查部位特定厚度的層面實施掃描,再利用探測器來接收透過此層面的X線,將其轉變成可見光以后,再由光電轉換器轉換成電信號,通過模擬/數(shù)字轉換器將其轉變成數(shù)字信號,最后將其輸入到計算機中完成后續(xù)處理。圖像形成處理包含將選定層面劃分為大量相同體積的長方體,稱作“體素”。掃描得到的信息通過計算而得到每所有體素的X線吸收系數(shù)或者衰減系數(shù),再將其排列成數(shù)字矩陣。數(shù)字矩陣能夠保存在光盤或者磁盤當中,利用數(shù)字/模擬轉換器將數(shù)字矩陣內的所有數(shù)字轉變成“由黑到白”的小方塊,即“像”,同時以矩陣排列,便可得到CT圖像,CT檢查僅可以觀察到身體長軸相垂直的圖像。
第二,核磁共振對人體軟組織有較強的分辨力,圖像分辨對比度與CT相比較高,利用功率較大的核磁共振設備,則能夠得到清晰度更高的圖像,更有甚者還能夠觀察到人體組織中的血管。
第三,核磁共振在檢查過程中并不會如同CT檢查那般對身體健康有較大的影響,核磁共振對于人體幾乎沒有任何傷害;此外,甚至孕婦都能夠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同時不會影響到胎兒健康,在檢查時通常會涉及諸多參數(shù)值(如波普等)。CT檢查唯有利用X射線光束來穿透人的身體完成檢查。因此,從參數(shù)方面來看,核磁共振的診斷精準性與CT檢查相比顯得更高。
第四,在利用核磁共振進行檢查時,無需使用造影劑便能夠觀察到非常細微的事物,比如血管結構等。核磁共振檢查在淋巴、腫塊等疾病鑒定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同時防止了造影劑對人體的負面影響。部分患者對于造影劑內的成份會形成過敏反應。因此,從此層面而言,核磁共振檢查與CT相比對人體更加有益。
第五,在核磁共振檢查過程中不會產生骨性偽影,其能夠向醫(yī)生呈現(xiàn)出清晰度更高的脊柱神經,在因為缺血造成的組織損失等疾病判斷方面有著非常好的效果;與此同時,核磁共振基本上適用于身體的所有組織或者器官,可對各種病情展開有效的檢查。因此,從檢查范圍方面來看,核磁共振檢查的適用范圍與CT相比更加廣泛。
5 ?結論
綜上所述,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核磁共振檢查技術同樣日趨完善。在醫(yī)學臨床實踐中,核磁共振檢查憑借其強大的優(yōu)勢,而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未來應積極推動核磁共振檢查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以提高臨床診斷的精準性。
參考文獻:
[1]蘆燕.股骨頭壞死患者CT與核磁共振診斷的比較研究[J].現(xiàn)代醫(yī)用影像學,2021,30(05):912-914.
[2]于兆臻,黃建雨,周贊民,李曉偉.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劑的發(fā)展現(xiàn)狀[J].山東化工,2019,48(21):60-62+67.
[3]吳濤.論核磁共振全身彌散成像技術在臨床診斷中應用優(yōu)勢[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16(06):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