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貝
德不孤,必有鄰
很多人認為朋友越多越好。一個人朋友多,意味他交際能力強,圈子大、人脈廣、路子多。其實并非如此。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心也是有限的,當你把自己的真心分給大部分人,就都成了泛泛之交。
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有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去世后,向閻王哭訴,說自己真心對待的那些朋友都是忘恩負義之徒。一共列舉了幾十人,訴說他在職當權的時候他們阿諛奉承自己,在他無權時又形同陌路,越說越氣憤。閻王臉上逐漸流露出不以為然的表情,說:“你所說這些人到處奔波,機關算計,彼此排擠,終究會得到懲處。但鬼神懲罰即可,先生責罵便不對。種桃李者得其實,種蒺藜者得其刺,難道你沒聽過嗎?你自己所喜歡結交的人,大都是趨炎附勢之徒,你一旦失勢,他們便離你而去?,F(xiàn)在你卻用道義來責怪他們,這不是鑿冰取火嗎?你自己的錯,為什么要去埋怨別人呢?”這個人聽了閻王的一番話,無言以對,一臉懊喪。
曾國藩說:“擇友乃人生第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這是在告訴我們,選擇朋友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個人的一生是成功還是失敗,跟自己結交的朋友是否賢能、出眾、品德高尚,緊密相關。所以,對待選擇朋友這件事,不能不慎重。曾國藩與人來往,結交朋友,最看重的是他的“德”,其次看他的“志”。他堅決拒絕“損友”,即胸無大志、碌碌無為,卻喜歡嘲笑別人的人。曾國藩說:“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通過朋友來提醒自己的過失,改進自己的不足,這是非常有好處的。與人品好的人相處,才能提升自己。早年在追隨唐鑒的時候,曾國藩最大的收獲就是得到了唐鑒關于“靜”的學問的傳授,獲益匪淺。尤其在此后他領兵作戰(zhàn)時,“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靜”的內功使他更加有定見、定識、定力,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
人品好的朋友,不僅會為你雪中送炭,還可能為你的人生保駕護航。人要低頭做事,更要睜眼看人,擇善人而交,擇君子而處。
曾國藩早期在京為官時,有一位叫江忠源的人飽受爭議。但曾國藩對江忠源一見如故,并預測他將來“必立功名于天下,然當以節(jié)義死”。曾國藩為什么對江忠源評價這么高呢?曾國藩答道:“凡人言行,如青天白日,毫無文飾者,必成大器?!痹鴩唇以?,雖然他表面看起來放蕩不羈,但實質是內心有血性的忠義之士,坦誠直白,表里如一。江忠源一直以來將金錢視為身外之物,有朋友在京城不幸去世,他自己典當變賣了所有值錢的東西,徒步當車,把朋友的靈柩送回老家。這種俠肝義膽是非常難得的。后來,江忠源被曾國藩舉薦給皇帝。之后,江忠源的確像曾國藩所說那樣,作戰(zhàn)勇敢,屢獲戰(zhàn)功。
人生在世,遇到的人不少,能夠交心的人卻不多,笑時陪你笑的人,不一定在你哭時陪你哭。所以,人品好的人成為你的朋友,你要珍惜,因為他們不僅在你成功前助你一臂之力,更會在你失敗時不離不棄。他們給予你的是實實在在的支持,而不是嘲笑。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