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麗
南京市六合區(qū)人民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1500
下肢骨折在臨床上屬于十分常見的骨折類型,多進行手術治療,而深靜脈血栓是術后嚴重并發(fā)癥,深靜脈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指血液在深靜脈中出現(xiàn)不正常凝結導致,多因為靜脈壁損傷,血液高凝狀態(tài)及血流緩慢引起[1]。如果不及時預防和治療,會發(fā)生血栓脫落可能會出現(xiàn)嚴重的肺栓塞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臨床上可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從而預防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3]。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已無法滿足患者需求,沒有針對性,因此,找尋合適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為進一步探討護理干預在預防下肢骨折術后并發(fā)深靜脈血栓的效果,本文將46例下肢骨折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南京市六合區(qū)人民醫(yī)院2018年4月-2020年8月46例下肢骨折術后患者,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根據(jù)數(shù)字雙盲法將其分為研究組(n=23例)和對照組(n=23例)。對照組男14例,女9例;年齡38~90歲,平均(65.36±4.86)歲;髖關節(jié)骨折5例,股骨頸骨折5例,股骨干骨折5例,脛腓骨骨折5例,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3例;體質指數(shù)范圍18~26kg/m2,平均(21.86±1.27)kg/m2;學歷水平:本科及以上5例,???例,高中7例,初中4例,小學及以下2例。研究組:男13例,女10例;年齡38~91歲,平均(65.53±5.76)歲;髖關節(jié)骨折5例,股骨頸骨折5例,股骨干骨折5例,脛腓骨骨折4例,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4例;體質指數(shù)范圍19~26kg/m2,平均(21.92±1.33)kg/m2;學歷水平:本科及以上5例,???例,高中7例,初中3例,小學及以下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檢查確診為下肢骨折;②無手術禁忌證;③認知與溝通功能良好;④凝血功能無異常。排除標準:①伴有精神類疾??;②伴有其他部位骨折;③合并惡性腫瘤;④伴有嚴重器質性疾??;⑤處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⑥臨床資料不完整。
(1)對照組:本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主要是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術前宣教,用藥指導,體位擺放及術后密切監(jiān)測等。
(2)研究組:實施護理干預進行預防。①術前護理指導: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關于相關疾病的情況,手術治療方法,治療的必要性,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情況及術后相關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機制及預后情況等,對患者術后耐受因素進行分析,重點干預高危患者及特殊下肢骨折患者。②心理護理:一般情況下,下肢骨折的患者承受很大的痛苦,嚴重影響身心健康,護理人員需要積極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并針對性的給予疏導措施,告知患者如何進行并發(fā)癥的預防,多講些成功案例,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自信心,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及康復護理。③飲食護理:告知患者多吃消化的食物,低鹽低脂,高蛋白飲食,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多吃新鮮水果蔬菜,粗纖維食物,促進血液黏稠度下降[4-5]。④體位護理:術后臥床期間將患者患肢抬高至心臟水平20cm以上,定期進行肢體按摩。促進靜脈血液回流。⑤功能鍛煉:早期臥床期間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踝關節(jié)屈伸練習,肱四頭肌的收縮鍛煉,鍛煉肌肉及關節(jié),促進血液循環(huán),病情穩(wěn)定好轉后,可進行早期下床活動,膝關節(jié)屈伸,對于早期具有肢體腫脹的患者,可濕毛巾熱敷[6]定期按摩下肢肌肉,根據(jù)恢復的情況,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直至患者可以獨立行走。⑥深靜脈血栓預防護理:如果患者發(fā)生了深靜脈血栓,需要及時處理,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減少搬動次數(shù),固定患者患肢,從而促進靜脈血回流,還需將患肢抬高,減少對其血管的損害,還可以通過穿彈力襪,對淺靜脈形成壓迫,減少減輕下肢浮腫,以促進靜脈血回流。⑦輸液護理:在對患者進行輸液治療的時候,應盡可能選擇上肢淺靜脈進行穿刺,避免對下肢靜脈進行穿刺,且不可在同一處進行反復穿刺,同一穿刺部位持續(xù)輸液時間不可超過48h。在患者輸液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加強巡視,若輸液不暢,不可擠壓,以免加重對血管內膜的損傷,提高發(fā)生深靜脈血栓的風險。⑧生活指導:叮囑患者不可使用太緊的腰帶,穿著過緊的衣物,過度屈髖,以免對靜脈回流產生影響,同時做好肢體保暖工作,避免冷刺激造成靜脈痙攣。除此之外,叮囑患者出院后戒煙,以免煙草中尼古丁刺激血管,導致痙攣,并叮囑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調整作息,以免太過勞累,影響病情康復。
觀察記錄兩組護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標PT、APTT水平改變情況,統(tǒng)計兩組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負面心理狀態(tài)及護理滿意度,觀察護理前后兩組生存質量改善程度。其中,負面心理狀態(tài):以焦慮自評量表評定患者焦慮狀態(tài),以抑郁自評量表評定患者抑郁狀態(tài),總分為100分,臨界值為50分,當分值在50~60分之間的時候,評定為輕度焦慮或抑郁;當分值在61~70分之間的時候,評定為中度焦慮或抑郁;當分值>70分的時候,評定為重度焦慮或抑郁。護理滿意度:采取自制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包括護理水平,技能,服務質量,護患溝通,健康指導等內容,共100分,其中85~100分為十分滿意,65~84分之間為一般,65分以內為不滿意。生存質量:以SF-36進行評價,從情感功能、社會功能、機體功能、認知功能、精神狀態(tài)、生活活力、軀體疼痛、總體健康上進行評價,分數(shù)越高,說明生存質量越好。
應用SPSS 22.0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率表示,χ2檢驗,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凝血功能指標PT、APTT水平差異比較不顯著(P>0.05);護理后,研究組PT(10.03±1.28)s、APTT(31.13±2.19)s更加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數(shù)據(jù)具體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凝血功能指標PT、APTT水平改變情況比較()
表1 護理前后兩組凝血功能指標PT、APTT水平改變情況比較()
研究組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1/23)4.35%明顯低于對照組(6/23)26.09%,比較差異顯著(P<0.05)。
護理前,兩組負面心理狀態(tài)各指標分值比較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負面心理狀態(tài)各指標分值低于對照組,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數(shù)據(jù)具體見表2。
表2 經不同方案護理后兩組患者負面心理狀態(tài)對比(,分)
表2 經不同方案護理后兩組患者負面心理狀態(tài)對比(,分)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5.65%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數(shù)據(jù)具體見表3。
表3 經不同方案護理后兩組滿意度比較[n(%)]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各指標分值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研究組護理后生存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數(shù)據(jù)具體見表4。
表4 經不同方案護理后兩組生存質量改善程度比較(,分)
表4 經不同方案護理后兩組生存質量改善程度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表示P<0.05。
下肢骨折屬于最為常見的類型之一,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因此多手術進行治療,不過手術后,患者會出現(xiàn)一定的并發(fā)癥,其中,深靜脈血栓是比較常見且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一旦發(fā)生,就會影響患者預后,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治療費用[7]。此外,還能夠影響患者早期功能鍛煉,因此,需要及時給予臨床護理干預,針對性的護理可預防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深靜脈血栓發(fā)病原因十分復雜,尚不清楚,主要是由多種原因共同作用導致,具體說法如下[8-9]:①靜脈血液瘀滯,手術后靜脈回流減慢,促使下肢血液滯緩,引起深靜脈血栓;②高凝狀態(tài),手術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應激反應,提高血液中血小板水平,增大血小板黏附性,且術后易失血、脫水,導致形成高凝狀態(tài),引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③血管壁損傷,在手術治療過程中,非常容易損傷患者血管壁,當血管壁上黏附大量血小板之后,就會產生凝聚現(xiàn)象,釋放活性物質,形成血栓。經臨床調查顯示,深靜脈血栓的臨床表現(xiàn)較為典型,以一側肢體突發(fā)腫脹為主要癥狀,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行走的時候疼痛加重,或者出現(xiàn)沉重感,站立時加重[10]。目前,深靜脈血栓是外科術后的常見并發(fā)癥,輕則導致患者殘疾,重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然而,術后深靜脈血栓并非不可避免的,采用適當?shù)念A防性措施可有效預防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一般來說,深靜脈血栓多發(fā)生術后3~5d內,主要是患者下肢缺乏活動,血液處于靜止的狀態(tài),從而出現(xiàn)高凝狀態(tài),下肢靜脈血流緩慢,導致白細胞聚集,形成血管內膜損傷,最終形成血栓,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1]。本文通過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在心理上疏導,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給予飲食護理,體位護理,功能鍛煉等,對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可起到預防作用,對于已經發(fā)生的患者可穩(wěn)定病情,以免發(fā)生惡化,降低病死及致殘率,從而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活質量。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研究組生存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護理后,研究組PT(10.03±1.28)s、APTT(31.13±2.19)s更加優(yōu)于對照組,與有關文獻[12]的報告結果基本一致,充分證實了上述觀點,說明護理干預在預防下肢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有效性。在護理滿意度方面,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5.65%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通過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幫助患者獲得良好預后,拉近了與患者之間的距離,改善護患關系,最終提高護理滿意度。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后,研究組負面心理狀態(tài)各指標分值低于對照組,生存質量各指標分值高于對照組,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此結果與有關文獻[13]的報告結果基本相符,由此可以證實,護理干預對預防術后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可顯著改善患者負面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究其原因可能如下:在護理干預中,通過飲食護理、心理護理、體位護理、輸液護理等護理措施的應用,能夠在充分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基礎上,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以此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治療信心,讓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療與護理,從而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除此之外,通過生活指導的應用,能夠讓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規(guī)律的作息,同時叮囑患者戒煙,以免刺激血管,引起痙攣,并叮囑患者保持愉悅的心情,從而加快病情康復,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通過對下肢骨折術后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效果肯定,能夠更好的預防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改善生存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