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覃桂茳,楊甲山*
(1.邵陽學(xué)院 理學(xué)院,湖南 邵陽 422004;2.梧州學(xué)院 大數(shù)據(jù)與軟件工程學(xué)院,廣西 梧州 543002)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jìn)步和科學(xué)技術(shù)的迅猛發(fā)展,在數(shù)學(xué)物理、生物醫(yī)藥、機(jī)械工程、自動控制、航天工程及金融等領(lǐng)域提出了大量由差分方程描述的數(shù)學(xué)模型。因此,學(xué)者們對差分方程定性理論(如振動性,非振動解的存在性等)的研究[1-21]興趣與日俱增,但大多工作集中在方程解的振動性研究[1-5],對方程非振動解的存在性研究較少。本文考慮以下具有正負(fù)系數(shù)和多變時滯的高階非線性中立型差分方程:
其 中,n≥n0;n0≥0,m≥1,l≥1為 給 定 的 整 數(shù),d≥2為 偶 數(shù);Δ為 向 前 差 分:Δx(n)=x(n+1)-x(n),Δk x(n)=Δ[Δk-1x(n)]。考慮以下條件:
(H1)時滯τ(n),σi(n),λj(n)∈N且均為有界序列(i=1,2,…,m;j=1,2,…,l。下同,略)。
(H2)A(n),P(n),Qi(n),qj(n)均為實(shí)數(shù)序列,且A(n)≠0,Qi(n)≥0,qj(n)≥0。
(H3)fi(u),gj(u)∈C(R,R),且當(dāng)u≠0時ufi(u)>0,ugj(u)>0。
(H4)函數(shù)fi,gj滿足fi(0)=0,gj(0)=0及 局部利普希茨(Lipschitz)條件,即存在常數(shù)α>0和Lfi>0,Lgj>0,使得對?0≤x≤α,0≤y≤α,有
(H5)存在正整數(shù)n1≥n0,使得
式(1)包含了許多典型的差分方程,如
對于這些典型方程非振動解的存在性,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文獻(xiàn)[6]研究了具正負(fù)系數(shù)的常時滯二階差分方程(E1)非振動解的存在性,在p≥0時,對任意n≥n1及任意常數(shù)α>0,均在條件
下得到該方程“一定存在有界的最終正解”的結(jié)論;文獻(xiàn)[7]研究了具正負(fù)系數(shù)的常時滯高階差分方程(E2)非振動解的存在性,但也要求條件(C1)成立;文獻(xiàn)[8]雖然改進(jìn)了文獻(xiàn)[7]的條件,未要求條件(C1)成立,但要求中立項(xiàng)系數(shù)恒為常數(shù),即P(n)≡p0。
對中立項(xiàng)系數(shù)不是常數(shù)且方程為多變時滯的情形,文獻(xiàn)[9-10]研究了具正負(fù)系數(shù)的一類二階差分方程(E3)非振動解的存在性,遺憾的是,其要求“σi≥λj≡λ且至少有一個i使得σi>λ,且 最 終 不 恒為0”,而且沒有給出當(dāng)中立項(xiàng)系數(shù)P(n)≤-1時方程(E3)存在有界最終正解的條件;文獻(xiàn)[11-12]進(jìn)一步研究了具正負(fù)系數(shù)的高階差分方程(E4)及(E5)的非振動解的存在性,放棄了較為苛刻的條件(C1),得到式(E4)及式(E5)存在有界最終正解的條件,遺憾的是條件
也較強(qiáng),且式(E4)是單時滯的,而式(E5)又是常時滯的。
綜上可知,已有文獻(xiàn)對具有正負(fù)系數(shù)的差分方程正解的存在性研究成果是不完善的。
本文利用Banach空間的不動點(diǎn)原理并結(jié)合分析技巧,得到了具正負(fù)系數(shù)和多變時滯的高階差分方程(式(1))存在有界最終正解的條件,放棄了以上文獻(xiàn)普遍用到的較為苛刻的條件(如條件(C1)或(C2)和(C3)),旨在彌補(bǔ)上述研究的不足,使這些研究結(jié)果成為了本文的特例。
定理1若條件(H1)~(H5)滿足,且下列條件之一成立:
(A1)存在正常數(shù)p,使得0≤P(n)≤p<1;
(A2)存在常數(shù)p0,使得|P(n)|≤p0≤1/3;
(A3)存在負(fù)常數(shù)p,使得-1<p≤P(n)<0;
(A4)存 在 負(fù) 常 數(shù)p1,p2,使 得-∞<p1≤P(n)≤p2<-1;
(A5)存在正常數(shù)p1,p2,使得1<p1≤P(n)≤p2<+∞;
則式(1)一定存在一個有界的最終正解。
證明為方便,記由于τ(n),σi(n),λj(n)均為有界序列,故記
情形A1由式(2)和式(3),可選取充分大的正整 數(shù)N1,N1≥max{n1,μ},使 得 當(dāng)n≥N1時 條 件(A1)成立,并且以下兩式也同時成立:
由此可得
設(shè)集合B由所有有界實(shí)數(shù)序列x=構(gòu)成,即
B={x=x(n)|x(n)是有界實(shí)數(shù),n≥N1-μ},并在B上定義范數(shù):
顯 然B為Banach空 間。再 記 集 合B1=顯然,B1是B的有界閉凸子集。在B1上定義映照T1:B1→B:
易知T1為連續(xù)映照?,F(xiàn)任取x∈B1,利用條件(H4)及式(4),由式(7)可推得
利用條件(H4)及式(5),由式(7)同樣可推得
另任取x(1),x(2)∈B1,由式(7)并分別利用條件(H4)及式(6),可推得
即
于是由0<p<1可知,T1為 壓 縮映照。因 此T1一定有唯一的不動點(diǎn)x∈B1,使得T1x=x。再由B1的定義及式(7),知此不動點(diǎn)是有界的,并且最終滿足
移項(xiàng),然后求一次差分,可得
式(8)兩邊同乘A(n)后再求一次差分,并由式(9)可得
一般地,有
這 里N(0)=1,k=2,3,…,d-1。注 意 到d是 偶數(shù),所以有
對上式再求一次差分,得
即
說明該不動點(diǎn){x(n)}是式(1)的一個有界的最終正解。
情形A2存在常數(shù)p0,使得|P(n)|≤p0≤1/3。由式(2)和式(3),可選取充分大的正整數(shù)N2,N2≥max{n1,μ},使得下列兩式同時成立:
于是有
令B={x=x(n)|x(n)是有界的實(shí)數(shù),n≥N2-μ},
定義映照T2:B2→B:
類似于情形A1,分別有
其余證明類似于情形A1,所以在情形A2下,式(1)也有一個有界的最終正解。
情 形A3存在 負(fù) 常數(shù)p,使 得-1<p≤P(n)<0。由式(2)和式(3),可選取充分大的正整數(shù)N3,N3>max{n1,μ},使得下列兩式同時成立:
于是有
令B={x=x(n)|x(n)是有界的實(shí)數(shù),n≥N3-μ},
定義映照T3:B3→B:
其余證明完全類似于情形A1,此證略。
情形A4存在負(fù)常數(shù)p1,p2,使得-∞<p1≤P(n)≤p2<-1。由式(2)和式(3),選取充分大的正 整 數(shù)N4,N4>max{n1,μ},使 得 下 列 兩 式 同 時成立:
于是有
令B={x=x(n)|x(n)是有界的實(shí)數(shù),n≥N4-μ},
定義映照T4:B4→B:
其余證明完全類似于情形A1,此證略。
情 形A5存 在 正 常 數(shù)p1,p2,,使 得1<p1≤P(n)≤p2<+∞。由式(2)和式(3),可選取充分大的正整數(shù)N5,N5>max{n1,μ},使得下列兩式同時成立:
于是有
令B={x=x(n)|x(n)是有界的實(shí)數(shù),n≥N5-μ},
定義映照T5:B5→B:
其余證明完全類似于情形A1,此證略。
定理1證畢。
注1當(dāng)d≥2且為奇數(shù)時,用完全類似的方法可以證明定理1的結(jié)論也成立。如對情形A1,只需將映照T1:B1→B修改為
其余部分證明完全相同。
注2對 二 階 方 程,若 式(1)中,d=2,A(n)≡1,P(n)≡p0,m=1,l=1,f(x)=x,g(x)=x,并且τ(n)≡τ0,σ(n)≡σ0,λ(n)≡λ0,則由定理1的情形A1、情形A5,便可得到文獻(xiàn)[6]中的所有定理,但本文放棄了文獻(xiàn)[6]中對任意n≥n1均有αQ(n)-R(n)≥0的條件,而且還給出了其他情形的結(jié)果。此外,文獻(xiàn)[9-10]的結(jié)果顯然也是本文的特例,但本文的條件更為寬松,并且給出了P(n)≤-1的結(jié)果。
注3對高階方程,若式(1)中,A(n)≡1,m=1,l=1,f(x)=x,g(x)=x,并且τ(n)≡τ0,σ(n)≡σ0,λ(n)≡λ0,則由定理1便可得到文獻(xiàn)[7]中的所有結(jié)果,但本文放棄了文獻(xiàn)[7]中對任意n≥n1均 有αQ(n)-R(n)≥0的 條 件。進(jìn) 一 步,若P(n)≡p0,則由定理1便可得到文獻(xiàn)[8]的定理6~定理9,但本文增加了中立項(xiàng)系數(shù)P(n)在0附近振蕩的情形,即|P(n)|≤1/3時的結(jié)果。此外,文獻(xiàn)[11-12]的結(jié)果顯然也是本文的特例,但本文定理中的條件較文獻(xiàn)[11-12]的條件(C2)和(C3)更寬松。因此,本文定理推廣并改進(jìn)了已有文獻(xiàn)的相關(guān)結(jié)論。
注4當(dāng)中立項(xiàng)系數(shù)P(n)在±1附近振蕩時,情況較為復(fù)雜,此時式(1)是否存在有界的最終正解,有待進(jìn)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