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章
戈洛韋茨山和羅日尼克山像是盧布爾雅那的一對綠色翅膀,分列在城中心兩側(cè)。戈洛韋茨山的面積比城堡山和羅日尼克山大得多,但名氣遠遠比不上它們。在谷歌地圖上,能看到這座山,但不管縮到多小,都找不到它的名字。
可是,愛山之人,豈能因為它默默無聞而疏遠呢?
從中國駐斯洛文尼亞使館出發(fā),穿過盧布爾雅那大學(xué)體育學(xué)院,再越過盧布爾雅那河和一條兩車道的馬路,便可在稀疏的居民樓間,尋得一條上山的小路。剛上山時,路陡難行,罕無人跡。經(jīng)過一段艱難的攀爬之后,便到達地勢稍微平坦的山腰。此時,即使是年輕小伙子,也累得氣喘吁吁了。
歇息之時,回望山下,體育學(xué)院的運動場內(nèi)喧囂不止,游泳池里人聲鼎沸,山腳的馬路人來車往,聲音嘈雜,而自身所立之地,樹高林密,靜寂無人。數(shù)百米之隔,竟是截然相反的兩個世界??梢娛挛锏脑昱c靜、繁與簡,心境的亂與定、憂與樂,其實僅一紙之隔。
繼續(xù)向上蜿蜒前行約半小時,便達西段戈洛韋茨山的中部。此間,坡緩路寬,如履平地,山幽林靜,鶯歌雀鳴,無登山之難,而生閑逸之心,可盡情感受山中的樂趣了。
在我看來,山的可貴,在其豐富,在其包容。進了山,眼睛所見,有無數(shù)的草木,耳朵所聽,有無數(shù)的蟲鳥鳴聲,鼻子所聞,有無數(shù)的氣息,還可以伸手觸摸草木泥石,甚至用舌頭品嘗花蜜與清泉。當你完全打開心扉、放飛自己時,心靈似乎與山中萬物連接起來,息息相通。
據(jù)說戈洛韋茨山數(shù)十年前還是一座荒山,山體貧瘠裸露,山上沒有一棵高樹巨木。經(jīng)過數(shù)十年來的植樹造林,才有現(xiàn)在的郁郁蔥蔥。戈洛韋茨山上的喬木,以水青岡木、栗樹、橡樹、松樹和椴樹為主,地面以蕨類植物為主。水青岡木樹干粗壯,直插云天,樹皮灰白光滑,枝葉在陽光照耀下璀璨輝煌。松樹主干修長、枝條稀少、葉子尖細、球果微小,與羅日尼克山的粗壯松樹相比,判若兩類,不知道是品種、土壤、雨水的緣故,還是因為被水青岡木、橡樹遮蓋而致生長不良?栗樹正在開花,毛茸茸的條狀栗花不僅鋪滿了地面,還掛在低處的松枝和蕨葉上。想起去年秋天,我曾與友人于此山中撿栗為樂。不知道今年栗子成熟時,我是否還在斯國?即便我還在斯國,也無人相邀拾栗了!
沿主山脈從西向東一路前行,穿越中部,西可達奧爾萊村,北則至赫魯希察。中西部山勢平緩,土石干燥。地面上枯枝落葉多而灌木、花草稀疏。我感覺此山不如城堡山和羅日尼克山溫潤?!盾髯印駥W(xué)》有言: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是因為此山無玉嗎?還是因為其曾是禿山荒嶺,畢竟植被生長的年份有限?抑或只是我的主觀偏見?
夏日午后,鳥兒似乎也變得慵懶了,鮮少看到它們的身影,只有偶爾傳來的幾聲鳴叫,才能知道它們大概的棲息處。但有兩種鳥一直勤快地叫著,我走一路,它們的叫聲伴隨了一路。一種是我熟悉的蒼頭燕雀婉轉(zhuǎn)的歌聲,另一種像是大山雀,又似乎有些不同。有幾群知更鳥在地面上飛飛停停,似在覓食,又似嬉戲,一副悠閑自在的樣子,也不怕人。它們嘰嘰喳喳,似在呼朋喚友。我知道它們是森林里有名的歌手,想聽聽它們的啼唱,可它們似乎對高歌啼鳴不感興趣,只想愉快地玩耍。我不拍照的時候,它們讓我靠得很近。我一對著它們拍照,它們便拍翅膀飛走,瀟灑地落在近處。等我躡手躡腳走過去,鏡頭剛對準它們,它們又跳到另一處,轉(zhuǎn)過頭對著我,似乎在嬉笑,又似乎在逗我。
越往東走,植被越豐富。路在山頂,可見山下溝深壑險,天上、林中飛鳥頻繁地起落穿行,各種山鳥的啼鳴漸多。雖未見飛泉流水,但地面已處處有潮濕之狀。各色登山者漸多,默默獨行者,騎行的年輕人,結(jié)伴同行的中年夫婦,拄著登山杖的老者,背負嬰兒的奶爸,遛狗的少女。但見人影,言語聲極少。行人見面,點頭微笑,盡在不言中。
沿途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山頭或空地可以登高望遠,視線也被森林遮擋,偶爾能通過密林的間隙看到一線山下的風(fēng)景,卻只是徒增眼睛的負擔罷了。這樣也好,省得視野一寬,看到蒼茫大地,又要想起千古興亡事,勾起心底的憂愁來。
天色漸暗,山程才剛剛過半。但登山之雄心漸漸消退,懈怠歸家之心愈來愈烈。繼續(xù)向東,還是接著往北?猶豫間,還是腿腳誠實,自覺地選擇了最近的路,奔下山去了。
在山中穿梭三個多小時,只見到許多草木蟲鳥、登山之人以及各個路口的指示標牌,既沒有看到奇絕的美景,也沒見到任何文化古跡?;蛟S有,只是我未發(fā)現(xiàn)?
想我華夏,凡古城內(nèi)的山,乃至周邊的山,必有老寺舊廟、亭臺樓閣、石雕碑刻,必留下許多文人墨客的詩句書法。但此山,位于廣闊肥沃的盧布爾雅那盆地之中央,依附古城的氣蘊和首都的雄威,竟無一息歷史和文化遺存,無名至此!
古人登名山,見奇景,生巧思,而后作雄詩卓文以流芳百世。今日,我一個無名之輩,登此無名之山,只見到些平常之景,遇到些普通之人,留此游記,所為何也?
不唯自娛自樂,更以恢宏志士之氣也。
責任編輯 林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