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一下雪,拍漢服寫真的人從午門排到神武門,紫禁城的地方也快不夠用了。公園里的銀杏葉一變黃,穿漢服的小姐姐就自覺長在枝頭上。
不過漢服再熱,也快滿足不了年輕人的國潮胃口。
2021年的“雙十一”,00后購買筆墨紙硯的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100%。年輕人對國潮的喜好,不止于古代的形貌之美,正將古風吹進生活的每一個字里。
某書上,書法博主像介紹跳繩裝備那樣推介入門用的文房套裝,像穿搭博主發(fā)#OOTD那樣#每日練字打卡,還有人在落葉、紙袋、咖啡杯上練書法。練字,正在成為人們追逐國潮的新表達。
“給我手機連個WiFi,我能宅到天荒地老”,曾經(jīng)的豪言壯語在疫情中不攻自破。那么,古人在沒有手機、電腦、WiFi的情況下,通過什么方式調(diào)節(jié)情緒呢?
前不久,甘肅張掖的傅女士親身體驗了一把古風情緒調(diào)節(jié)法。
由于與新冠確診者存在時空伴隨,傅女士被安排到酒店隔離。作為一位書法愛好者,她習慣每天練字。隔離時太匆忙,她沒帶夠宣紙。無事可做的她就在衛(wèi)生紙上練起書法。
每天寫兩三個小時,筆起筆落間,她說隔離的焦慮也緩解了。14天隔離期結束后,她帶走了20多卷練過書法的衛(wèi)生紙,順手上了個熱搜。
練習書法要氣定神閑,眼、手、身、心等默契配合,牽動上百塊肌肉,徐徐呼吸方能字成。在《送參寥師》中,蘇軾“憂愁不平氣,一寓筆所騁”。歐陽詢認為,寫字時要“澄神靜慮,端己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
古人的經(jīng)驗之談,近年也獲得了現(xiàn)代科學的印證。香港學者高尚仁30多年來一直進行書法與心理相結合的實證研究。從音樂、美術和書法等藝術領域中,他目前只發(fā)現(xiàn)中國書法既能讓大腦靈活,又能使身體平靜。在實驗中人們寫有情緒的文字如“快樂”“美麗”等詞語時,反而不及“大?!薄昂恿鳌钡戎行栽~語能給他們情緒認知帶來更大的益處。
小冰覺得前幾年“過得很沒有價值感,甚至焦慮”。她試過做很多事情,都沒能堅持下來。由于常被人夸字寫得好看,她憑著“小小的虛榮心”,重拾8歲時丟下的書法,沒想到一發(fā)不可收。剛開始把練習的字分享到某書上,網(wǎng)友評價褒貶不一,后來點贊夸獎就多起來。信心大增的小冰2021年5月起又開始學起中國畫。
好友結婚時,不要小冰出份子錢,就要她親筆寫的一幅作品。思前想后,小冰覺得一份樸實唯美的婚書再合適不過了。于是,她買來碎金紅紙和金墨,一筆一畫寫起婚書,還特意把新人的姓氏寫入“囍”字內(nèi)??粗笥咽盏蕉Y物的激動模樣,小冰的成就感頓時增加好幾分。
因為有了書法的練習,小冰的生活漸漸充實起來。她說:“生活本無趣,全靠調(diào)味劑?!?而書法正是這個調(diào)味劑。
如果僅僅從漢字的交際功能來說,在信息化不斷發(fā)展的今天,我們的確不再需要大量的手工書寫。但是一旦“漢字失寫癥”蔓延開來,無疑會帶來人們對漢字的疏離,甚至危及文化身份的認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練字變成了一份彌足珍貴的堅持。
羅振宇在《真正的愛好》中寫道,真愛好不是你生命之外的東西,而是你費了多少力氣把它變成你生命之內(nèi)的東西。在不斷“內(nèi)卷”的時代,一份真愛好能給人一份安住當下的力量。
好好寫字,可能是最省錢的國潮,也可能是你隨身的防“內(nèi)卷”利器。
(摘自《意林》 曉洋/文)